广西旅游满意度最新排名出炉,柳州名列榜一!

1月10日,广西2019年第四季度游客满意度调查结果出炉。在全区14个设区市游客满意度指数和排名中,柳州名列第一。

据了解,广西游客满意度调查工作由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调查。 广西游客满意度调查设定了问卷满意度、舆情满意度和投诉满意度调查等几个环节的调查。其中,2019年第四季度柳州市的问卷满意度为78.29分,投诉满意度为89.04分,均在全区排名第一;舆情满意度为92.31,也位居前列。

此外,在2019年第四季度“双创(指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和创建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单位游客满意度指数及排名中,柳州市城中区以综合满意度85.56位列第一。

从柳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了解到,2019年柳州成功举办壮族三月三相约游柳州、全国侗族大歌?芦笙踩堂邀请赛、穿越柳州?2019世界城市定向挑战赛等主题文化旅游活动,提升了城市知名度。

2019年,柳州市扎实推进旅游厕所建设,完成新改建旅游厕所97座,超额完成37座,完成率161%;全年柳州机场总起降累计13834架次,增幅10.48%,旅客吞吐量累计157万余人次,增幅16.62%。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五一各省份旅游收入排行榜都有哪些省份?

2018年“五一”假日已结束,在已经公布“五一”假日旅游收入的20个省份中,江西以199.96亿元列旅游总收入排行榜第一名。根据排行榜中的数据显示,10个省份旅游总收入均超过100亿元,分别为江西、河北、陕西、安徽、湖北、贵州、河南、山西、重庆和湖南。》》》查看其他排行情况

与2017年春“五一”假日全国各省份旅游收入的情况相比,陕西和安徽各下降两名,位列第三和第四。云南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达到59.52%,成为20个省区市中旅游收入增长最快的省份,江西是接待游客总数最多的省份,达3383.17万人次。

经中国旅游研究院综合测算,“五一”假日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1.47亿人次,同比增长9.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871.6亿元,同比增长10.2%。假日期间,各地游客纷纷走出家门,到景区景点观景、踏青、赏花、休闲,文旅融合旅游产品、研学旅游、红色旅游等成为假日旅游新亮点,各地古镇、古街、文化馆、博物馆等游人众多。

2018年“五一”假日全国各省区市旅游收入排行榜(统计中)

名次 省区市

旅游总收入

(亿元)

同比增长

接待游客总数

(万人次)

同比增长

1 江西 199.96 16.08% 3383.17 12.55%

2 河北 169.60 24.60% 2433.50 19.20%

3 陕西 159.88 41.04% 3613.15 33.65%

4 安徽 134.44 34.32% 2918.62 18.04%

5 湖北 134.35 18.30% 2869.15 16.80%

6 贵州 133.46 46.50% 3190.22 43.30%

7 河南 125.20 56.60% 2035.00 41.50%

8 山西 115.25 20.84% 2613.35 21.76%

9 重庆 112.48 30.50% 1735.75 21.60%

10 湖南 101.04 29.58% 1548.58 21.01%

11 辽宁 95.40 / 1142.70 /

12 广东 85.01 14.37% 1442 11.90%

13 福建 80.30 30.40% 1101.72 21.80%

14 甘肃 77.40 28.10% 1190 20.80%

15 广西 64.53 46.46% 897.10 33.31%

16 云南 59.19 59.52% 823.03 28.33%

17 北京 48.40 5.70% 465 3.70%

18 天津 12.11 8.03% 254.88 6.08%

19 新疆 8.80 / 129.57 /

20 宁夏 8.49 31.40% 194.85 19.04%

广西发展最快的是柳州还是桂林或南宁?

“ 世界的桂林,中国的柳州,广西的南宁”, 这句话就是形容广西的桂林、柳州、南宁在外的知名度,但是这三个城市发展又怎么样呢!

单单从知名度来说,桂林的知名度最高,因为有桂林山水甲天下、有曾经的“北有清华北大,南有广西大学”,国立广西大学,曾经广西教育的辉煌。

柳州是华南地区工业基地,通过工业的快车,发展非常迅速,柳厂、柳钢、五菱车神,让柳州在中国工业城有一席之地。

反观南宁,知名度的确不高,很多人都把桂林当作广西的首府,根本不知道南宁的存在,但是最近几年东盟、绿城、38栋摩天大楼、南普、南宁网红,都让南宁的知名度迅速提高。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广西的南宁、柳州、桂林发展到底是怎样

2000年,桂林GDP331亿元,南宁GDP322亿元,柳州207亿元。

2000年,桂林的GDP是最高,但是跟南宁的差距很小,只差9亿元,而第三的柳州,只有207亿元,和桂林差距100多亿元。

2003年,南宁的GDP是486亿元,桂林的GDP是393亿元,柳州的GDP是244亿元。

南宁的GDP正是超过桂林的GDP,而且拉开了差不多100亿元,而柳州还是在200亿元左右。

2006年,南宁的GDP已经达到870亿元和柳州的GDP是622亿元,桂林的GDP是607亿元。

当时南宁在全国GDP中排名70,柳州排名98,桂林排名99,但是到2008年,桂林就掉出了全国城市GDP百强榜。

2010年,南宁的GDP是1537亿元,柳州的GDP是1072亿元,桂林的GDP是964亿元。

南宁跟柳州的GDP差距越来越大,而桂林和柳州的差距相差不大,桂林依靠 旅游 业紧紧跟在柳州后面。

2015年,南宁的GDP是3237亿元,柳州的GDP是2239亿元,而桂林的GDP是1860亿元。

2015年南宁区的GDP比柳州的GDP多1000亿元,而柳州的GDP和桂林越拉越远。

2019年,南宁的GDP是4506亿元,而柳州的GDP是3128亿元,桂林的GDP是2105亿元,而南宁在全国城市中排名50名,柳州排名79名,桂林排在132名。

2020年前三个季度的GDP已经公布,南宁的GDP增速2.8,柳州GDP增速持平,桂林GDP增速下降,GDP总量1509亿元,而排在第四玉林1300亿元,玉林的发展速度都准备超越桂林了。

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桂林在2010年前,和南宁、柳州的差距不是很大,但是到2015年就被拉开了。

从数据可以看出,虽然柳州是工业城市,但是GDP从未超过南宁,因为南宁的人口基数比较大,柳州人均GDP就比南宁好一点。

桂林虽然定位 旅游 城市,以前非常有名,但是现在其他 旅游 城市发展起来了,竞争越来越大,桂林的优势就越来越小,而且服务、环境都在不断的下降,桂林的山水看一两次就够了,没有多大变化。

桂林的 旅游 景点非常多,但是没有做成规模化,景点附近的休闲 娱乐 区不够好,没有发挥出优势。

桂林正是因为 旅游 城市,所以工业很少,以前部分工厂都只能搬去柳州了,而 旅游 城市无法养活整个大桂林。

而柳州是工业城市,后面这几年没有以前那么强,因为面临工业改革,但是工业改革、转型也要慢慢来,而柳钢今年在南宁拿下一块地皮,不仅是做研发中心,同时也是进军南宁房地产。

南宁从2010年到2015年变化非常大,到2017年开通第一条地铁,今年年底开通第四条,出行方便,吸引很多人来到南宁,现在南宁人口已经达到780万人口,所以GDP总量最高。

南宁的城建在广西最好,因为南宁是广西首府,资源倾斜到南宁,有主角光环,这些年地铁、道路、摩天大楼拔地而起,各种商圈不断形成。

在南宁首府战略的加持下,南宁的发展会越来越快,同时其他城市的发展可能减缓,发展肯定没有南宁那么快。

现在南宁五象新区被打造成为下一个南宁小深圳,南宁的武鸣又建立了一个大学城,南宁的教育、交通、城市文明都在不断提高。

这三个城市,发展最快的是南宁。

一个城市的发展包括城市建设、 旅游 、工业、教育、交通、经济增长开发、水利、通信 、就业,治安、绿化、基础设施、环保、民生事业以及持续的发展等方面。

而南宁与桂林柳州两个城市在发展速度上总体上是占优的。南宁只有小部分领域落后于桂林和柳州。

南宁的 旅游 业比不上桂林

比如南宁的 旅游 就比不上桂林,桂林一直以来都是 旅游 城市,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风光驰名中外, 旅游 业很发达, 旅游 是桂林的名片。而反观南宁,基本没有出名的景点,出了南宁或者广西,没有一个能叫得上名字的,外地人根本不知道。国家对桂林的 旅游 业扶持要远比南宁大,打造的就是 旅游 城市。而且桂林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基础。当然,柳州的 旅游 业也比不了桂林,比南宁业也稍逊一些。

南宁的工业比不上柳州

而另一方面,南宁的工业落后于柳州,而桂林在三者中拍第三( 旅游 城市,对工业很严格,需要保护环境)。虽然南宁近年来也在发展工业,但是在短时间内是无法超越柳州的,发展速度上也比不上柳州。柳州的工业基础很有优势,而且自身有丰富的经验,柳州的工业地位一直以来都是广西第一。南宁要赶上还需要一些时间,而且时间不短!

除了上述这两点之外,南宁其他方面的发展速度都在桂林柳州之上。注意,这里说的是发展速度!

如果对比南桂柳三市,最快当然是南宁,如果是全区对比,最快是北海!下面附上最新数据图表!南宁是工业、 旅游 、商贸、金融、交通等指标对比桂柳都具备较大优势,甚至超越桂柳总和,北海梧州百色近几年发展很快,工业已经或基本赶超桂林!桂柳两市对比区内其他城市,发展实际上比较缓慢。

先看经济 社会 全局,下面这是广西统计局于统计苗建忠公布最新的2016年南宁、柳州、桂林三市市区部分经济 社会 数据大全!从数据来看,南宁的市区常住人口达426万(其中外地非户籍人口约56万人),柳州为161万,桂林为155万,南宁市区常住人口已经超过桂柳两市总和。城市建成区面积南宁达310平方公里,也超过柳州188和桂林102总和。其他指标比如私家车数量,居民银行存款均数倍于桂林柳州。

第二,从经济总量上,今年前三季度(1-9月)的最新数据来看, 北海百色的速度最快,名义增长均超过20%,南宁总量达2659亿,正在接近柳州1752亿和桂林1226亿的总和 。桂柳的增速表现均低于全区平均水平,桂林甚至破天荒出现了负增长。以这种速度, 玉林可能在今后两年超越桂林成为广西第三经济大市

第三,南宁的工业正在超越柳州成为广西最大工业城市! 2015年南宁全年工业总利润为220.84亿,超过柳州96.49亿,排名广西第一。 2017年前三季度,南宁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包括工业)为1059亿已经超过柳州的1027亿 。且增速上南宁9.3%远远高于柳州2.9%,另外, 桂林的第二产值增速仅0.5%梧州、百色的已经超过桂林 ,且北海、玉林的第二产值增速均较高,近两年很可能也超越桂林,桂林工业整体有可能滑到广西中游。

南宁的工业突围主要的放在了以加工工业为主的轻工和电子工业上,而非桂柳以重工为主的工业模式,也让一些人造谣南宁没有工业,实际上南宁的食品工业是西南最主要的加工基地,央视业也报道了南南铝业研制的高性能铝材料将用于中国重型火箭,助力中国登月工程,南宁源正新能源公交车,也逐步发展起来,南宁电子工业去年产值也近千亿,成为广西重要的电子工业中心。

第四,南宁是广西 旅游 最发达的城市 ,2016年,南宁实现 旅游 总人数9555万人次, 旅游 总收入903亿元,超越老牌 旅游 城市桂林的5386万人次和637亿元,问鼎广西第一! 根据最新版全国 旅游 城市排行,南宁以第26名超越桂林第35名,成为广西唯一跻身全国前30的城市!

4、第五,南宁是广西最大的交通枢纽,为南广高铁、湘桂铁路、云桂高铁、广西沿海高铁、贵南高铁的交汇点以今年国庆为例,南宁站、南宁东站铁路发送旅客118万人次,超过广西另外两个枢纽——柳州站50多万人次和桂林站、桂林北站66.7万人次的总和。

今年上半年南宁国际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666万人次,增长超过22%,增速位居国内干线机场第一。2016年南宁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1156万人次,桂林机场完成669万人次,柳州机场不足100万人次,在民航领悟南宁已经超过桂柳总和

个人觉得广西发展最快的城市是南宁,南宁作为广西的省府,具有区位优势,拥有各方面的资源和优势,能够享受到政府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近年来南宁的发展速度一直很快,领先其他城市,高楼大厦耸立,经济发展迅速,工业化发达。

桂林的发展速度还是很缓慢的,一直在重视 旅游 业发展,力争打造国际 旅游 名城,近年来 旅游 业竞争压力也挺大的,很多大城市也加大了对 旅游 业的发展,桂林去年才开始筹建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创建经济开发区,加大资金投入,正属于起步阶段,想招聘各类精英人才,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入驻桂林发展。柳州的发展速度还是呈现出平稳状态吧,没有提速的趋势,依旧发展钢铁产业。现在的南宁今非昔比,逐步发展成为厉害的大都市,航洋国际、万象城比较出名了,南宁交通发展也挺快的,地铁的开通使用缓解了很多交通拥堵问题,造福市民。很多大型企业也积极入驻南宁,助力南宁城市发展,南宁发展遥遥领先广西其他城市。

“广西发展最快的是柳州还是桂林或南宁?” 毫无疑问是南宁,广西在八九十年代还是“三足鼎立”的局面,当时的梧州经济体量也还有一席地位。但如今南宁、柳州、桂林、梧州四市的经济体量已经处于四个不同的梯队,南宁一城独大。

桂林的衰落是可见的,在2010年以前桂林经济还能入全国百强,而如今连百强的“车灯”都看不见了;其经济体量更是在2000亿上下停留了四年之久。没有工业的支撑,仅依靠 旅游 业桂林很难做大做强,加上近些年各地都搞起了 旅游 ,竞争压力加大,桂林不转型面临的只有衰落。在21世纪初柳州看起来还很强盛,依靠雄厚的工业,经济还能得以维持;但随着全国产业、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特别是民营经济的崛起,柳州逐渐力不从心,与南宁的差距也是在这个时候逐渐拉大的。

不同于柳州和桂林,南宁有首府光环加身,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再加上南宁抓住了全国“大基建”的尾巴,大搞基建,高铁、高速、地产项目接连不断。依靠基建的拉动,南宁经济还是取得不错的效果,特别是城建上进步巨大;而如今南宁又在策划总部基地和广西金融中心,广西更是提出“强首府战略”。所以要论发展速度柳州和桂林是远远比不过南宁的,未来三市的差距大概率是进一步拉大。

你好,我认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最快的应该是南宁。因为南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每年的中国-东盟博览会都会在南宁举行,南宁的未来规划是建成特大城市。作为广西的首府,南宁的发展走在前列,2017年12月28日,南宁地铁2号线开通运营,前几天,南宁地铁5号线路线图新鲜出炉,南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个拥有地铁轨道交通的城市。目前南宁的BRT(快速公交车)也开通了,东西向快速路也在修建中,五象新区也在建设中。南宁最热区域的房价平均值达到15000/平方米。

其实这几年,咱们玉林也在不断发展中,开通了南宁-玉林的动车,使得南宁到玉林的时间大大缩短,而玉林-梧州的城际铁路,玉林民用机场也在规划中,荔浦高速公路也在建设中。玉林的城市规划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街道也变得开阔干净,各种各样的民俗文化活动不断开展,大大提高了老百姓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我相信,无论是南宁还是柳州、桂林或是玉林,都会变得更好!咱们广西也会越来越好!

单讲发展速度,南宁第一。

我注意到有个帖子从几个角度谈三城市的综合比较,讲的比较全面。但是我从自己的两位八八级大学同学的再择业觉得,南宁真的变得有吸引力了!例一,一大学教授(游历香港、珠三角、大连等大学做教授)今年元月份回归广西民大;例二,一桂林国企高管(桂林人,恩爱的妻女均在桂林),今年三月投奔南宁某国企出任领导!

不管走到世界哪里,说到广西,人们只知道桂林,桂林风光甲天下。次之是柳州,柳州自古是棺木之城,棺木最有名气,到了现代,才出现工业之城的说法。至于南宁,并且南宁是广西的首府。百分之九十的人都不知道,更不知道南宁有任何产业。说来实在有点哭笑不得。南宁作为广西的带头大哥,确是最没用存在感的城市。

作为一个桂林人,凭心而讲,这些年来,随着 社会 的改革和进步,桂林却一直在吃老本,城市建设、 旅游 、工业、教育、交通、经济增长开发、水利、通信 、就业,治安、绿化、基础设施、环保、民生事业以及持续的发展等方面,相对南宁,柳州却是发展最缓慢的一个。一直为傲的 旅游 业,而且近年还经常被出很多负面消息,严重损害了行业的发展,和城市名气,实在痛心。

近年,号称我国工业之都的柳州,在发展优势产业方面,成果显著。五菱微型神车,螺蛳粉等一个个网红产品,不断让柳州在世人面前露脸,一度要与南宁争带头大哥的椅子,但南宁毕竟是首府,各项政策都倾斜在南宁一边,所以这些年,在城市建设、 旅游 、工业、教育、交通、经济增长开发、水利、通信 、就业,治安、绿化、基础设施、环保、民生事业以及持续的发展等方面,柳州发展迅猛,但仍比不了南宁,只能次之,带老二。

带头大哥首府南宁,有着绿城的称号,非常宜居,气候宜人,绿化做的也非常好,城市非常干净,随着强首府政策的实施,南宁的发展,可以用飞速来形容,当然目前房价也是增速惊人,让很多还没购房的小伙伴们感到压力十分大,不过工资方面南宁相对广西其它城市来说还是最高的,曾经也许南宁人会选择到桂林或者柳州工作,而如今南宁的飞速发展已经让越来越多的柳州人和桂林人选择到南宁生活和定居了。这些年,南宁作为广西的火车头,城市建设、 旅游 、工业、教育、交通、经济增长开发、水利、通信 、就业,治安、绿化、基础设施、环保、民生事业以及持续的发展有目共睹,让十年前爱理不理的人,如今高攀不起。

一张图看清哪里发展最快,哪里发展最慢

南宁其次柳州然后桂林

广西的经济在全国排名多少?

截至2020年末,广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2156亿元,排名全国18名。

2020年广西区经济持续保持恢复态势,稳就业保民生取得积极成效。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0年全区生产总值(GDP)22156.6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555.82亿元,比上年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7108.49亿元,增长2.2%;第三产业增加值11492.38亿元,增长4.2%。

一、农业生产形势较好,主要经济作物收成良好

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0%,比前三季度加快1.3个百分点。全年粮食总产量1370万吨,比上年增长2.9%。蔬菜及食用菌产量3830.77万吨,增长5.4%;园林水果产量2461.43万吨,增长15.0%。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71.3万吨,比上年增长0.1%。其中,禽肉、牛肉和羊肉产量分别为179.9万吨、13.6万吨和3.6万吨,分别增长10.5%、9.8%和5.3%,猪肉产量174.1万吨,下降9.4%。禽蛋产量26.7万吨,增长6.4%。牛奶产量11.2万吨,增长28.4%。生猪生产持续恢复,年末生猪存栏1828.3万头,比上年末增长14.3%;其中能繁母猪存栏211.5万头,增长16.8%。水产品产量343.96万吨,比上年增长1.1%。

二、工业生产明显加快,主要产品产量较快增长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比前三季度加快2.3个百分点,其中12月份增长7.3%,创年内新高。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2%,股份制企业增长3.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5.8%。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5.5%,重工业增长3.0%。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6.4%,制造业增长0.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5%。从主要行业看,39个行业大类中,有15个实现增长,十大重点行业中,六大行业实现增长。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4.8%,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1.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0.6%,烟草制品业增长6.0%,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6%,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增长5.4%。从主要产品看,重点监测的25种产品中,有18种产品产量实现正增长。其中,铝材产量比上年增长24.7%,钢材增长24.4%,化学药品原药增长13.7%,十种有色金属增长12.9%,氧化铝增长11.3%,发动机增长9.8%。1-11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746.6亿元,同比增长11.9%,增速比1-10月加快3.4个百分点。

三、服务业平稳增长,新兴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

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2%,比前三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其中,金融业增加值增长6.8%,批发和零售业增长3.1%,其他服务业增长7.6%。全区铁路客货周转量比上年下降14.4%,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3.3个百分点;公路客货周转量增长0.5%,增速年内首次转负为正;水路客货周转量增长8.6%,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1.8个百分点。1-11月,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2%,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营业收入增长18.7_%,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75.8%,租赁业增长56.8%,专业技术服务业增长43.2%,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增长19.5%。

四、市场销售持续恢复,民生类消费增势稳定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下降4.5%,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1.6个百分点。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下降4.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下降3.8%。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比上年下降6.4%,商品零售下降4.2%。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4.7%,书报杂志类增长14.7%,烟酒类增长4.6%,家具类增长1.8%,中西药品类增长1.3%,汽车类下降4.8%,石油及制品类下降16.1%。

五、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回升,高技术产业投资较快增长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4.2%,比前三季度加快2.1个百分点。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2.9%,制造业投资增长4.2%,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0.8%。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6729.0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0.3%;商品房销售额4251.47亿元,下降2.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9.9%,第二产业投资增长9.4%,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6%。民间投资下降6.1%。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2.4%,快于全部投资增速8.2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0.4%和4.4%。

六、财政民生支出保障有力,金融信贷保持平稳运行

全年财政收入2800.61亿元,比上年下降5.7%。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16.94亿元,下降5.2%。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155.42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全区民生支出4943.95亿元,比上年增长5.4%,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80.3%。其中住房保障、农林水、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等领域支出分别增长35.6%、19.1%、12.1%和10.9%,均明显高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平均水平。

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_34515.5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6%;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4738.99亿元,增长15.8%。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4750.47亿元,比上年多增1022.95亿元。

七、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生产者价格小幅下降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2.8%,涨幅比上年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2.5%,农村上涨3.5%。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比上年上涨9.2%,医疗保健价格上涨5.5%,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2.7%,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0.5%;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4.0%,居住价格下降1.1%,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3%,衣着价格下降0.1%。12月份,全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3%,环比上涨0.6%。

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0.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5%。12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0.5%,环比上涨1.0%;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0.2%,环比上涨0.6%。

八、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全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2_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4%。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859元,比上年名义增长3.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0.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15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42:1,比上年缩小0.12。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982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3.9%。

全年全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357元,比上年名义下降0.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3.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907元,名义下降3.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431元,名义增长3.2%。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6.52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10.24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人数6.3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人数84.1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77%,低于年度控制目标2.73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