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旅部介入云南低价游事件,你如何看待跟团低价游?
其实很多的低价游都是包含强制消费的,因为如果没有强制消费的话,这些低价游的旅行社可能连成本都收不回来其实这些年以来,低价游造成的乱象,数不胜数,很多老年人被低价骗了过去,以为可以占便宜,但实际上,里面的坑有很多,而且这种低价游,导游收到的提成也不多,所以也不太可能有好的服务。媒体已经报道过多起低价游,导游强迫游客消费的案例了,除了强迫消费外,服务体验也很糟糕,导游基本不会有什么好脸色。
很多小型的旅行社,甚至专门做低价游项目,通过这种低价游,来吸引消费群体,然后再在店家那里收取提成,通过这种模式来获利。如果是这种旅行社还好,至少不会强制消费,它们只是带游客去商场,店铺逛一圈,拿去商家提成。并不会强制让大家消费。
而部分黑心旅行社就不一样了,他看到老年人比较胆小,比较好欺负,就会选择强制老年人去消费,这些导游往往会用一些比较吓人的语气,来恐慌游客,不少人在这种逼迫之下会选择买一些东西,而由于游客不是本地人,又不知道去哪投诉,所以最后事情往往不了了之。所以这次对低价游的整治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资料:
文化和旅游部要求相关部门重点检查保险、保健品等各类市场营销活动中的包价旅游产品,特别是以中老年为主要目标群体的包价旅游产品。加强在线旅游市场执法,重点查处未经许可通过互联网推广和公众号营销等方式开展旅行社业务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加强对旅游团队、地接社的执法检查,对旅游集散地、主要景区中的旅游团队进行重点执法。执法检查过程中,发现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反不正当竞争、广告等领域法律法规的,移送有关行政机关查处;涉嫌触犯非法经营、强迫交易、诈骗等刑法罪名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游客在广西一餐馆共点了四道菜花费近千元,该游客能够追回损失吗?
该游客肯定是没有办法追回自己的损失,因为广西这一餐馆并没有故意隐瞒食材价格的嫌疑。游客所质疑的那些,称上没有打价格之类的质疑,都是无理取闹。出门吃个饭,一吃的贵,就说店家是宰客,这是游客中的歪风邪气。
我们从网上传出的店面图片可以看出,这个名叫小港渔村美食的海鲜店,所有的菜品价格都已经贴到了该店的玻璃上,就算游客没有仔细看菜单,也可以在玻璃上看到自己所点的海鲜的价格,因为海鲜就是在这些价目单下的鱼缸里打捞出来的。
既然商家是明码标价,而且称重是在游客的面前称的重量,让游客自己确认过以后才进行烹饪的。游客在商家烹饪之前,完全可以计算出自己所点的菜品的总价。所以,商家明码标价,没有误导游客消费,当然不用给游客退钱。
一、游客所提出的疑问就是无理取闹
游客在采访中也自己说看到了小港渔村美食海鲜店玻璃上的海鲜标价单,但是又强调自己在选好食材之后,让店家称重时,店家的称上并不显示多少钱。这让游客一时之间懵了圈,没有办法知道自己所点的菜品到底是多少钱,只能看到重量。
星君觉得这群人简直就是无理取闹,说出来的还是人话吗?我们在菜市场买菜的时候也没有看到大爷大妈的称上可以直接显示出价格的,难道他们就是欺诈客户了吗?既然知道单价,就可以根据重量算出总价来,只要学过乘法的都做得到,就算没有学过乘法也可以用手机。
二、游客说自己老板称的快,自己没看清
星君说,知道单价,知道重量,就可以算出总价来。但是游客又说了,由于老板称重的时候速度比较快,所以游客自己连重量都没有看清,所以也没有办法算出总价。
没有看清楚的话,完全可以让商家给你再称一遍,为什么吃完才说自己没看清。
最重要的是,商家还给了游客菜品重量的确认单,在确认菜品之后才开始烹饪制作的。游客又说确认单上只有重量没有产品的价格,所以在签确认单的时候也不知道价格。
那么这又回到了刚才所说的知道单价,知道重量,就可以自己算出总价的结论上了。
三、商家没做亏心事,不怕游客找监管
这件事情当中,游客在商家烹饪食材之前有三次机会提出质疑,完全可以解决自己不知道总价这个事情。首先,在选食材时可以问商家单价。然后,在称重的时候没有看清,可以让商家再次给你称一遍。最后,在填确认单的时候可以质疑商家的数据,要求重称。
这时候游客又说了,因为他们是外地人,所以没有敢当场提出质疑。星君就不明白了,为什么外地人就没有办法当场提出质疑,如果觉得自己可能被宰,那完全可以当场离开,为什么要吃完之后才喊冤。游客的这一解释,完全不符合正常人的行为逻辑。
四、总结
说4道菜近千元是店家宰客,这完全是误导读者。因为这4道菜是按重量算的,并不是按盘算的。一道菜,点十斤,也能上千。
星君认为,这群大学生就是在网上看到那些宰客商家被索赔的新闻,所以才有这样的炒作和无理取闹。如果真的害怕影响不好而赔偿,那就会助长年轻人的歪风邪气。
三、旅游消费中最常见的几个问题,快来看看你遇到过
霸王条款"如何认定?
【案例】云南昆明导游小庄带着一个东北旅行团沿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一线旅游。旅行社用了两三页宣传资料,把沿途的景区景点吹得天花乱坠,等到签合同时,游客发现,上面列出的主要是诸如"远眺苍山"、"车观三塔"、"远望虎跳峡"等条文。外地游客对此并不知情,到了实地才发现,浏览的不过是车窗外匆匆而过的风景,连停下来拍张"到此一游"照片的时间都没有。一整趟下来,除了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和不用门票的大理古城、丽江古城外,旅行社基本没有安排像样的景点。游客怨声载道,纷纷要求赔偿。
【解读】所谓"霸王条款",主要是指一些经营者单方面制定的逃避法定义务、减免自身责任的不平等的格式合同。一些旅游服务企业在旅游合同中设置的种种不公平的"霸王条款",既严重损害了旅游者的合法权益,也与我国日趋成熟的旅游消费市场格格不入。
对"霸王条款"问题,司法解释规定,旅游经营者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告示等方式作出对旅游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或者减轻、免除其损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责任,旅游者请求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认定该内容无效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旅行社擅改行程怎么处理?
【案例】梁某等26人参加了广州某旅行社组织的云南丽江五天游。行程的第二天早餐后,导游未征得游客同意,擅自增加了茶马古道旅游项目,收取每人100元。行程结束后,梁某等人向旅游质监部门投诉,要求旅行社退还增加的自费项目款。
【解读】导游的行为违反了游客与旅行社之间的约定,旅行社应承担违约责任,应全额退还梁某等人参加自费项目的款项。
旅游过程中,旅行社擅自改变行程怎么办?司法解释规定,旅游经营者违反合同约定,有擅自改变旅游行程、遗漏旅游景点、减少旅游服务项目、降低旅游服务标准等行为,旅游者请求旅游经营者赔偿未完成约定旅游服务项目等合理费用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旅游经营者提供服务时有欺诈行为,旅游者请求旅游经营者双倍赔偿其遭受的损失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司法解释还规定,旅游者在自行安排活动期间遭受人身损害、财产损失,旅游经营者未尽到必要的提示义务、救助义务,旅游者请求旅游经营者承担相应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四、你关心的旅途问题有哪些?315旅游消费好评/差评榜邀你来评
在 旅游 出行时,你是否会碰到进入景区需要各种手续、体验感不佳、需要出示各种证件或者找不到路的情况?是否会遇到景区、酒店和航空公司票价高、服务差、随意取消航班等各种问题?在过去的一年中,大家或多或少也遭遇到在 旅游 行业中的憋屈和种种不愉快。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临近,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重磅推出封面民生报告2.0,开启“3·15维权行动”,集结消费者、企业、相关职能部门,畅通维权之路,共同“聚焦民生,助力消费”。
届时,为了消费者能有更好的消费体验,有效解决消费者 旅游 期间碰到的各种问题,本次“3·15维权行动”在“封面新闻”官方客户端开启线上互动通道,消费者可登录封面新闻app点击首页下方“315我要投诉”悬浮窗,进入投诉页面,填写相应的投诉内容,提出消费建议、分享暖心消费故事,进行线上反馈。如果在消费过程中的权益受到侵害,希望大家勇敢发声,向我们提供线索,揭露消费黑幕和行业潜规则,共促消费公平。
同时,在 旅游 消费方面,我们也面向全网征集消费投诉线索。我们将从消费者提供的线索中,挑选出典型案例,及时发布。并根据搜集到的线索和案例,推出好评/差评榜,与消费者共同促进 旅游 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升 旅游 行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一同营造出更加 健康 的 旅游 消费环境,让大家的消费满意度将成为行业进步的重要标准。
此外, 旅游 消费好评/差评榜我们将综合行业机构数据、消费者投诉率,以及消费者体验团实地体验等形式,从全网投诉、消费者体验感、消费口碑等多方面对 旅游 行业进行打分评价。综合多方面的评分标准,产生2021年 旅游 消费好评/差评榜,为广大消费者避开消费“陷阱”,协助大家的维权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