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个人旅行追求的是什么?
一个人旅行什么也不需要追求,做最好的自己在路上,不为旅行,不因某人,只为在未知的途中遇见未知的自己。
一个人旅行,当你还没有出发的时候,当你刚刚开始时,你是孤单,因为孤独是人类的本质,你害怕这种一个人的时候,各种无能为力。但是当你开始这旅程,你会发现自己的强大,你会发现别人的友善,你会爱上这个世界的神奇,喜欢上这一个人的旅行。
一个人在茶餐厅,吃着黄金蛋炒饭,竟然会感动到哭!那黄金蛋炒饭,真的跟黄金一样金灿灿的,再点缀上绿色,红色,整个炒饭,就像一副绝美的画卷展现在你面前。米粒上都带着金黄色鸡蛋丝儿,整个蛋炒饭,有十多种素材综合而成,牛肉粒,瓜子仁等,吃一口嚼在嘴里面,可以感觉到,非常立体饱满的感觉,不是单一的米饭粒,那种普通的平面感觉。吃一口菠萝包,喝一口港式奶茶,看着外面的暴雨,在五颜六色的灯光中,蹦来蹦去。人生从来没有这样的安静从容过,没有这样的认真的对待过自己和生活。
有一天从深圳要去东莞,但是,离上火车的时间,还有一些时间,于是去了深圳的文化创意园,看看这里的文化创意园,和北京的798有什么不一样?可是去了那里之后,发现大部分是关着门的。幸好附近还有,深圳最美的书店之一:旧天堂书店。
可是书店只有11点才开门,火车是12点出发的,好遗憾。可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突然门口正好有一个美女出现,她也想去天堂街书店去看看。我俩都是等,浪费时间,于是主动搭讪,达成共识,一起游览其他的开放的展馆。我们一边浏览,一边侃天论地。她聊对北方的向往,我聊对南方的感受。
旅行的真谛,不是运动,而是带动你的灵魂,去寻找到生命的春光。
二、生态旅游 , 脱胎于大众旅游追求自身特色
“生态 旅游 ”这一术语,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1983年首先提出,1993年国际生态 旅游 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 旅游 活动,它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 旅游 。
以生态保护促进 旅游
生态 旅游 以 旅游 促进生态保护,以生态保护促进 旅游 ,准确点说就是有目的地前往自然地区了解环境的文化和自然 历史 ,它不会破坏自然,还会使当地从保护自然资源中得到经济收益,它脱胎于大众 旅游 ,既受大众 旅游 的“挤压”,又游离于大众 旅游 之外,追求自身特色时经过淬炼而得到升华。
举标志着大众 旅游 的开始
英国人托马斯·库克在世界上首创 旅游 营业所,并在1841年7月5日首次组织540人的观光专列外出游览,此举标志着大众 旅游 的开始,生态 旅游 资源的核心是强调资源的原始性和生态性;二是它的对象不仅是指生态环境保护完好的自然生态景观,还应包括人文生 态景观,它们都是开展客观物质基础;三是它的主体不应是大众 旅游 者的所有群体,而应是指 旅游 者中具有环保意识、生态文明和较强 社会 责任感的特定群体。
多数人 旅游 动机的倾向性
游客更加容易被“非惯常”的自然世界所吸引,反映了多数人 旅游 动机的倾向性,近年来,人们对生态 旅游 兴趣的增强反映了一种不断高涨的时代潮流,那就是亲近自然、感受自然正成为一种 时尚 消费,越来越多的 旅游 者已经不再满足于一般形式的观光游览,而是追求更深层次的 旅游 体验,并注重参与性。
也被称作软式 旅游
绿色 旅游 是指人们远离居住地到农村地区度过空闲时间,也被称作软式 旅游 ,经过20多年的努力,生态 旅游 的概念体系、研究对象以及研究内容已基本清晰,其理论“范式”也初步成型,它是在围绕大众 旅游 与替代 旅游 、特定主题 旅游 、可持续 旅游 等相互竞争的语境或背景下产生的,国内学者在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也在积极探讨它的内涵和本质,并在客观上形成和积累了一套与它密切相关的概念体系。
三、旅游的目的是什么?
旅游的目的是什么?
是到旅游目的地看看风景?
不是!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完全可以通过看电视、看VCD等方式,这样更能节省费用。
是到旅游目的地以知名景观为背景拍照纪念,以便日后跟人谈及时可以此为证,本人曾“到此一游”?
未必。出门旅游的人不至于眼光如此短浅。
旅游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千种说法,万种答案……。
旅游是一种亲身的体验:体验离家出门的每一步路,感悟大千世界的种种不同。旅游所追求的是一种有价值的体验:在一段时间的繁忙工作后,让自己疲惫的身心得以放松,眼光得以开阔,见闻得以增长,人生得以丰富。在迷人的山水和朋友般的友情中去体会生命力、创造力的迸发,体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真、善、美。这种体验,将造就健康、完美的人格。
以这样的观点来反思我们当今的旅游,不尽人意的地方可谓是太多太多:每天早起晚睡、行军打仗式的行程安排,能让身心放松吗?(无怪乎有人建议在《减肥大全》一书中加入一条"奇门秘方":参团旅游)还有"赶鸭子式"的走马观花,数十分钟的景点拍照,一天数家不能不进的购物店,菜式重复的团队餐……。
我们掉进了一个怪圈:一个一味追逐价格而忽略旅游本意的怪圈,是该让旅游正本清源的时候了。旅游应该讲品质,因为旅游本身就是注重生活品质的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人们出门旅游是为了放松与享受,去增加人生体验。花钱是为了享受,而不是花钱买罪受!
四、如果你去一个地方旅游,最想了解的是当地什么?
人们之所以喜欢并且热衷于旅游,主要追求的还是身心的享受和体验。激发你想去一个地方旅游的原动力一般有以下几个:
一,旅游目的地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是你少见或没有见过的。这个首要因素导致了你对旅游目的地充满了好奇和希望。
二,去往旅游的那个地方在历史、文化、民风、特产以及风物等方面是你想了解又不太熟知的。
三,旅游行程和时间的规划,可以承受的经济消费水平,季节选择和游伴的选择等因素也是促使旅游成行的一些考量因素。
那么,去一个旅游,你最想了解当地是什么呢?每个人出发点和旅游初衷不同可能大相径庭,但最想了解还是以下几个重点:
一,当地的没见过的自然风貌、景观和具有代表性标志或意义的地理风光。
二,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民风。中国及世界地大物博,每一处旅游都有特定的旅游环境。民风、民俗、民族在各地大相径庭,新奇的体验才是旅游最大的吸引力。
三,了解当地丰富独特的物产及旅游目的地标志性、代表性、唯一性、稀缺性的美食文化等也是旅途中最重要的环节。
四,现在出行方式和旅游形式越来越丰富,那种“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随团走马观花已经不满足人们旅游的需求和目的。了解当地具有差异化、新奇化的旅游设施和项目,更能得到一些深度体验。比如同时在海南三亚和马尔代夫体验赏海的乐趣就截然不同。在贵州泛舟百花湖和白洋淀乘船摘藕带给我们的视觉、听觉、嗅觉等就完全迥异。
五,最想了解当地的什么也是受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影响的。比如爱好历史文化的可能在新疆交河古城呆上几天不厌,喜欢山水的去腾格里沙漠旅游就显得乏味。
所以,去一个地方旅游,最好有针对性做好攻略以及充分的行前准备。让每一趟旅游都不虚此行,而不是“到此一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