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怎么样?

1.乡村旅游发展的政府推动力将持续增强

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将乡村旅游作为活跃地方经济、宣传地方形象、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这从各级政府工作报告中可窥见端倪。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乡村旅游在改善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环境、促进农民增产增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作用将愈加明显,政府从税收、土地、管理等方面对乡村旅游的支持力度也将持续增加。

2.乡村旅游产品的内容与形式将实现创新发展

我国乡村旅游起源于形式单一的“农家乐”接待,随着乡村旅游游客的需求不断升级,特别是众多资源品级并不突出但区位条件较佳的乡村加入乡村旅游开发序列,乡村旅游产品的内容和形式都得到了极大的拓展,涌现出了高科技农业园、农耕嘉年华、田园养生会所、农村创意产业园等多种新形式的乡村旅游产品,受到乡村游游者的喜爱。在未来乡村旅游规划开发中,随着科学研究和知识引进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新鲜理念将会灌输到乡村旅游项目设计上,乡村旅游产品会在更全面优化的乡村保护计划下,更注重产品的规模化、品牌化和特色化,不断满足游客需求,逐渐形成以观光农业、乡村休闲、农事体验、乡村度假等多层次的产品体系,进而实现乡村旅游产品从量到质的跨越式发展。

3.乡村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要求更趋严格

乡村旅游的客源集中于村落所处区域内的主要城镇,主流文化并无明显差异,乡村地区独有的民风民俗与农耕文化特色就成为乡村旅游开发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在传统的乡村旅游开发中,农业观光与农家接待对文化特色的挖掘工作尚不完善,游客进行乡村旅游活动所消费的农家饭、棋牌、垂钓等活动,除了所处相对原始的自然环境外,与在城镇消费无异。乡村旅游产品文化内涵的缺失导致乡村旅游产品的可复制性增强,进而影响乡村旅游市场的良性发展。面对未来日趋激烈的乡村旅游竞争市场,特别是游客知识水平提升、文化消费意识增强,缺乏文化品味的低档次乡村旅游产品将越来越不能满足游客需求,乡村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要求将更趋严格,成为旅游规划者、管理者必须重视的问题。

二、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吸引力是哪些?今年国庆你会去乡村旅游吗?

人们总是说 "我想去大城市看看",但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在经历了城市的狂欢之后,总想感受一下休闲、舒适的农村生活,体验一下当地的人情世故,感受一下浓浓的乡土气息,感受一下大自然的芬芳。于是,一些新的旅游形式就出现了。而乡村旅游就是其中的一种新模式,正是因为如此,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才异常火爆。

由于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我国的乡村有着丰富多彩的自然风光。山乡云缠雾绕,梯田重叠,山川秀美;水乡平畴永业,水网交错,棉海稻浪菜花香;海乡依地临海,海面高耸,日浪沙滩迷人;内蒙古草原牧业之乡,地势平坦,羊群如云;大小兴安岭森林之乡,林海密布,雪野广阔,气势磅礴。但是,从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来看,乡村旅游的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如何规划有吸引力的乡村旅游迫在眉睫。那么,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吸引力是什么?许多桥梁古道、古法院、古工程、古河道等。

我国民族众多,各地的自然条件差异很大。此外,各地的生活方式、生产活动、宗教信仰、民风民俗和经济状况也不尽相同。我国有民族。例如,湖南的瑶族乡、广西的壮族乡、云南的傣族乡、海南的黎族乡、贵州的苗族乡、浙江的畲族乡、新疆的维族乡、西藏的藏族乡,都有迷人的民俗风情和风光。这些少数民族有不同的生活习惯,或能歌善舞,或能种地,或游牧生活,或含蓄,或热情,或过着原始的狩猎和采集生活。还有许多桥梁古道、古法院、古工程、古河道等。

三、乡村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前景

乡村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前景:

1、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增加农民收入。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乡村旅游是一种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开展的旅游活动,其依托的资源主要是城市周边以及比较偏远地带的自然景观、田园风光和农业资源,而这些资源的所有者和创造者都是农民。

2、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

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 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就业极不充分,长期处于“隐性失业”状态,造成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既有总量剩余,也有季节剩余。旅游业的乘数效应可以让农民在既不离乡也不离土的情况下,再业。

3、提高农业附加值。

发展乡村旅游植根于农村,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农产品直接面对消费者,产品可以跳过流通环节直接到达消费者手中,适时解决了当地农业产业化中购 销体制不畅等难题。

4、能改善农村的环境。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大部分游客对乡村旅游目的地的餐饮、住宿的卫生状况、接待服务水平旅游接待地居民态度等方面十分关注,尤其是对卫生与安全的要求更高。这必然促使乡村旅游景区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改善人居环境、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5、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有利于保护原生态文化乡村旅游中生态环境是吸引游客的最初动因保持和突出农村自然特色及其原始、淳朴的风情是乡村旅游景区的基本条件,也是村民的首要职责。

四、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如何?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本质是农文旅融合,农文旅融合即“农业+文创+旅游”的发展模式,所谓农文旅融合,指的是乡村振兴需秉持“农业是根、文化是魂、旅游是路”的理念。

目前正处创意创新发展阶段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链主要包括上行企业、核心企业、下行企业、配套企业及相关机构。其中上游主要包括与农、林、牧、副、渔相关的企业、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手工艺品加工企业、乡村旅游产品相关物资供应企业、旅游规划策划企业等;中游主要包括农家乐(家庭旅馆)、观光采摘园、高科技示范园区、生态农业园、市民农园、休闲度假农庄及民俗文化村等;下游主要包括旅行社、旅游网络公司、周边旅游景区、城市酒店、文化传媒公司等;配套企业及相关机构主要包括交通、环保、水电、医疗、金融、通信以及相关政府部门、乡村旅游协会及农家乐协会等。其中上行企业主要是为核心企业提供原材料供给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创意与设计;下游则主要是作为核心企业与游客的中介,为核心企业进行客源输送及营销宣传;配套企业及相关机构部门是乡村旅游产业链运作的保障,居于上、中、下游企业的外围部分。

中国休闲农业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农业旅游,从欧美、日本及中国台湾等地引入。经过近40年的发展,休闲农业从单一的农业旅游形式发展成为集休闲、观光、度假、体验、科普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新形态和旅游消费新业态。中国休闲农业发展过程可分为萌芽阶段、起步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创意阶段4个阶段。

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乡村旅游接待量将稳步增长。数据显示,2020年1-8月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人数减少60.9%至12.07亿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按下了“暂停键”。5月份以来,各地有序重启乡村休闲旅游市场,目前不少地方乡村旅游基本恢复,但全面恢复还面临一些困难。随着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城乡居民被抑制的需求将持续释放,山清水秀、生态优美的乡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吸引力。

2019年,休闲农业接待游客32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8500亿元。下一步,乡村休闲旅游业要优化升级,深度发掘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重价值,不断丰富业态类型,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到2025年,年接待游客人数超过40亿人次,经营收入超过1.2万亿元。

行业竞争激烈

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截至2019年年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超过290万家,全国休闲农庄、观光农园等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到30多万家,7300多家农民合作社进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2010-2019这十年期间,我国农家乐相关企业注册总量由原来的2.6万家增长至21.6万家,翻了三番。其中,2015年相关企业注册增速高达38%。

2010年7月5日,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组建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作为两部局开展工作的一个平台,并明确星级创建工作由分会承担。分会秘书处设在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与休闲农业处合署办公。《农业部关于进一步促进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农加发〔2014〕4号),要求开展全国休闲农业星级评定等为核心的品牌培育工程。农业部等11部门《关于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通知》(农加发〔2015〕5号),要求开展全国休闲农业星级评定等品牌培育工程,打造一批有影响的休闲农业知名品牌。

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会同休闲农业分会坚持“农旅结合”,形成《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企业(园区)创建标准》。创建标准评分内容分为带动“三农”发展及生产经营状况、基础硬件条件、管理和服务条件、生态环境条件、安全与公共卫生条件等5大项,其中带动“三农”的基本条件位居首位,分值占到总分值的40%,使创建标准更加符合企业发展要求。按照得分情况,分为三星、四星、五星三个等级,由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评定委员会颁牌。

截至2020年11月20日,我国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共认定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园区)共计3396家,其中五星级676家,四星级1717家,三星级1003家。从星级分布来看,我国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园区)主要集中在四星级和三星级。同时,从认定时间来看,近两年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园区)认定速度有所放缓,2019年仅认定129家星级企业(园区),但是四星级和五星级的认定数量差距大幅减少,说明2019年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园区)已经进入提质阶段。

区域分布明显

截至2020年11月,我国目前共有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89个,国家级休闲旅游和乡村旅游示范点641个。浙江省在示范县数量中排名第一,拥有24个;福建省和山东省拥有33个示范点,并列第一。

2019年,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共认定129家星级企业(园区),其中湖南、安徽吉林为前三甲,分别认定19家、15家和17家。

2019年7月30日,中国文化旅游部开始公示全国第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2020年8月26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将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爨底下村等680个乡村列入全国第二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截至2020年11月,我国共有乡村旅游重点村共998家,其中新疆地区共有重点村56个,排名第一。

万亿规模市场 行业发展潜力大

2019年中国全年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5.73万亿元,其中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实现营业收入8500亿元;整个旅游业接待人数60.06亿次,其中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数32亿人次。2019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占国内总旅游人数的53.28%,而营业收入仅占比14.83%。

根据《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到2025年,乡村休闲旅游业优化升级。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重价值深度发掘,年接待游客人数超过40亿人次,2019年-2025年的平均复合增速将达到3.8%。

根据《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到2025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经营收入超过1.2万亿元,2019年-2025年的平均复合增速将达到5.9%。行业的收入平均复合增速大于接待人数的增速,说明未来5年我国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要进入提质提量提价的阶段。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五、发展乡村旅游 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 旅游 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石,也是能够引领乡村经济发展的新风向标。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质量低,以及同质化严重,千村一面等问题的日益严重,大大的影响了乡村 旅游 的持续化发展,导致新经济的萎靡。因此改善这些问题,大力推进乡村 旅游 ,才能真正的助力乡村振兴。

提高服务质量,发展乡村 旅游 ,助力乡村振兴。服务质量在乡村 旅游 中是非常注重的,能不能给游客比较好的体验是对 旅游 经济能否长久发展的关键。应践行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组建专业的团队用于指导人员的培训,提高村民素质,能力,以及专业的服务水平,也可以采取产教结合的形式,把培训人员送至相关企业或者专业对口的学校接受专业的培训,让服务深入人心,而多渠道的培训能不断的提升管理人员以及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从而给游客更好的 旅游 体验。

杜绝同质化,发展乡村 旅游 ,助力乡村振兴。聊到乡村 旅游 ,很多人想到的就是我要建造一些高档的建筑,让乡村看起来高档。然而这样的建筑会让我们有一种千村一面的感觉,总是似曾相识。这对我们乡村发展总是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推动乡村 旅游 ,助力乡村经济发展需要因地制宜,结合自身的特色打造品牌,提升知名度,同时也可以传承老故事,结合独特文化的差异性让乡村文化得以传承,从而深层次助推乡村 旅游 ,让百姓真正的在乡村 旅游 中收益。

加大投资力度,发展乡村 旅游 ,助力乡村振兴。资金的投入是乡村 旅游 的重要发展途径,想要真正走得远,资金的投入是至关重要的,设施的完善与优化,品牌的宣传与建立,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坚持融资渠道多元化,招募 社会 资本投入,招商引资都可以有效地辅助乡村 旅游 建设。而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大家积极地参与进来,才能真正的让其提升参与感。

乡村 旅游 是发展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乡村在脱贫道路上的重要渠道。助推新经济,新 旅游 是带动多途径融合发展的组成部分。乡村 旅游 推动乡村产业,乡村产业助推乡村经济,乡村经济成就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