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秋小长假“成绩单”来了,旅游收入287亿,这一成绩与往年相比如何?
中秋小长假的成绩单已经来了,可以发现旅游收入达到287亿,这一成绩跟往年相比增长速度是比较快的
中秋假期已经过去了,所以三天小长假也已经过去,根本不用调休,很多人并没有出远门旅游,而是选择在家附近旅游,现在的成绩单也已经出来了,可以发现国内的旅游收入也是比较高的,能够达到287亿。根据文旅部的一些消息可以发现,在2022年的中秋节假期当中,国内旅游的人数是比较多的,虽然有下降的地方,但是按照2019年的流人数可以发现还是比较高的,所以跟往年相比有恢复的迹象。主要是跟各地方的旅游系统还有当地的文化是有关系的,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现在的市场比较丰富,因为承重有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在携程上一些报告就有显示,今年的中秋旅游热度是比较高的,能够达到小长假的顶峰,因为日均订单量跟端午节相比,就有着不同之处,而且呈双位数增长的态势跟五一小长假以及亲民小长假,相比较能够增长在一倍以上。中秋节本地的周边民宿,订单也比较多,并且周边的亲子订单跟端午节假期相比较增长的幅度也比较高,能够达到22%。
出游的人群也是有所不同,有本地人群也有周边的旅客,主要是这些人群构成,所以占比能够超过6成,附近的景区以及一些主题景区,还有乡村民宿订单,量增长比较显著,而且周边的热门城市非常的受欢迎,主要的城市有广州,杭州,苏州,南京,上海,北京以及郑州,无锡,长沙合肥都有,许多人选择去旅游。可以发现现在人们的旅游动机越来越强烈,而且环境控制的比较好。
二、中秋节小长假的消费成绩单出炉,中秋假期旅游业的现状怎么样?
今年中秋节的旅游业还是非常不错的,从人数上来看,没有之前的人数多,但是单日的消费却比网店都要增高了。而且今年中秋节假期当中,很多人旅游都喜欢去一些比较近的地方进行短途出游,因为假期时间并不长,去一些离自己近的地方不但可以休息好,而且还减少了路上的时间,给自己充足的游玩时间。
很多地方都表示,中秋节的流量比其他时候要涨了很多,之所以那么多人选择短途出游,主要还是因为疫情的原因无法去到更远的地方,很多学生都被封在了学校里面,不能出去,但是毕竟是过节,很多人都会选择买一些东西来庆祝节日,加上禁今年的中秋节与教师节在同一天,所以很多的学生会买一些礼物送给老师。加上现在各地的政府都要求就近过节,所以很多人都留在了自己工作的地方,没有外出,这是为了防止由于人员的流通导致疫情的的扩散。
在今年的中秋节假期当中,很多人都会选择去探亲访友或者去郊外进行一些短途的旅行,很多人都会选择去一些农村或者民宿,缓解一下自己平常高度紧张的工作,给自己的内心放松一下,在郊外,空气非常的好,能够让自己的心情变得更加的愉悦,所以很多人都会选择自己附近的郊外去短暂的游玩一下,很少人会选择去做一些长途旅行,因为疫情的原因,现在出门非常的不方便。
现在很多旅游景点都在做着创新,融合了很多传统文化,同时,中秋节到来之际,天气也渐渐的变凉了,很多人都会出门野餐或者露营,现在选择这种方式出游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大家即使在繁忙的工作当中,也会选择一些合适自己的方式来放松一下自己的身心。
三、中秋消费成绩单来了,各地的旅游收益成绩怎样?
中秋消费成绩单来了,各地的旅游收益成绩:
1、各地旅游都收获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同比下降了16.7%。与端午节的假期相比中秋节出游的人数是有减少的,但是收入却不降反升。全国实现旅游收入258亿元。可以说这一次的旅游主要的地区在于本地或者是周边。期间探访亲友,包括到户外去旅游,特别是乡村的旅游基地,一直是游客们津津乐道的。博物馆等地也是游客们最喜欢去的地方。在同程旅游数据当中显示十大热门周边地区分别是杭州,苏州,长沙,无锡和东莞等等地区。这些地区当中有很多的景点是比较著名的,因此中秋节最热门的是周边游。
2、赏月一直是中秋节最大的活动项目。周边地区纷纷以夜市为主,要的赏月点。再加上出游的时间避开了高峰期,因此页游游览结束后并没有发生堵车的现象。兼有朗旅游主题是近几年来比较热门的主题。小区方面的选择大约还是以湖泊和自然风光为主要。三和森林公园和动植物园是周边有最好的去处。中秋节赏月看月比以往一周的时间上涨了几倍。例如苏州这两个地区观赏累计人流量就达到了14.5万人次。中秋节的广场赏月客流量也突破了10.4万。
3、北京是大城市,而且他们的旅游景点也比较多,相比于其他的小城市而言,北京同比增长了15.4%。万象汇销售额同比增长了19%。你说旅游给各大城市增加的收入是毋庸置疑的。同时也可以看出人们对景点以及传统文化节日的支持。中秋节消费市场一片火红,不管是零售业还是餐饮业,中秋佳节期间零售业的增长量是过去,节日增长量的好几倍。
四、双节旅游热门城市北京居首,旅游收入多少?
庆、中秋“双节”假期10月8日结束,北京假日文化和旅游业保持了持续回升态势。来自北京文化和旅游局的统计分析显示,长假8天北京共接待游客998.2万人次、较去年假期增长8.4%,旅游总收入为115.0亿元、较去年假期增长2.9%;国内外省来京旅游者为407.4万人次、较去年假期增长5.4%,旅游收入为91.0亿元、较去年假期下降1.7%;市民在京游人数为590.8万人次、较去年假期增长10.6%,旅游收入为23.9亿元、较去年假期增长25%。
假日消费·整体概览
市民游客人均花费405.2元
长假期间,北京市位居全国热门旅游城市榜首,旅游收入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重点监测的223家旅游接待景区和地区的收入比去年假期大幅增长,营业收入比去年假期增长63.1%。据美团平台大数据显示,市民的文旅消费指数也高于去年同期,市民在京游客人均花费405.2元,较去年假期增长13.0%。
在假日旅游接待量和营业收入排行中,王府井、 南锣鼓巷、北京首创奥莱休闲驿站景区、北京市大栅栏商业街区等跻身前10名。其中,王府井接待172万人次、收入2.7亿元,南锣鼓巷接待134.1万人次、收入695万元,北京首创奥莱休闲驿站景区接待52.3万人次、收入1.9亿元。
夜间消费成为疫情后生活服务业消费复苏的重要增长点。美团平台大数据显示,国庆期间北京市夜间景区门票及外卖订单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2.66%和16.25%。
10月1日至8日,北京举办营业性演出共计88台436场,吸引观众12.6万人,票房收入2470.8万元;在演出场所限量75%的防控政策下,演出场次已恢复至2019年国庆假期的75.7%,票房已恢复至60.7%。
假日消费·公园景区
游客间隔入园错峰出游
记者从市园林绿化局了解到,国庆中秋长假期间,全市公园共接待游客约999万人次。其中10月3日至10月7日每天游客量超过130万人次。
节日期间,全市81家客流量较大的公园坚持实施网上预
五、2022年中秋假期出游大盘点,人们都去哪里旅游了?消费情况怎么样?
2022年中秋假期出游大盘点,人们都去哪里旅游了?消费情况怎么样?
各位网友们大家好,2022年中秋假期出游大盘点,全国累计出行人数7300万人,国内旅游收入286亿元。
今年的中秋节旅游人数比往常来说少了很多,因为今年的中秋节没有和国庆节排在一起,而且今年的中秋节疫情还较为严重,很多地区都禁止人们出行。而人们大部分都选择就近旅游,短途旅游,对于这一情况,我只能说疫情对于我们的生活影响太大了。其实作为一个大学生来说,我个人觉得真的很悲哀,高中时期盼着大学生活,而现在大学基本上封校,导致我们只能在学校活动。
但是大学的封校比较可笑,所谓封校仅仅封锁大学生,谁都可以随便进出,也许只有大学生才会得新冠吧。所以我们对于这样的事情感到非常无奈,而今年的中秋节调休,也就是仅仅六日放假,真的很会。疫情影响着各行各业,尤其是实体经济和旅游行业,这些需要人流量的行业,在疫情期间很多实体店都面临倒闭,面临退市等。这也导致我们的经济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打击。
随着我们国家防疫流程的一步步完善,使得我们很多人都可以正常出行,真希望疫情快点过去,给我们一个正常的生活状态。虽然今年的人流量少,但是今年的日均消费却比往常多了许多,也许是因为中秋节和教师节是同一天,导致很多的学生都为老师买了礼物,从而刺激了部分的消费。也有一部分是因为中秋节无法出行,会购买一些东西来犒劳自己,比如小编就是。
所以我希望在今后的中秋,都可以与家人团圆。而不是被封在学校里。
六、文旅部:中秋假期全国累计国内旅游出游8815.93万人次
中新经纬9月21日电 据文化和 旅游 部网站21日消息,综合各地文化和 旅游 部门、通讯运营商、线上旅行服务商数据,经文化和 旅游 部数据中心测算, 2021年中秋节假期3天,全国累计国内 旅游 出游8815.93万人次,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中秋假期的87.2%。 实现国内 旅游 收入371.49亿元,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中秋假期的78.6%。全国文化和 旅游 系统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
一、提高政治站位,周密组织部署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强化责任意识和守土意识,提前谋划和启动中秋节假日市场工作。节前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中秋节、国庆节文化和 旅游 假日市场工作的通知》,对疫情防控、安全生产、产品供给等方面进行全面部署和安排。召开部行业安全生产组专题会议,对假期行业安全生产工作进行部署。通过新闻发布会、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发布假期出游提示,提醒游客安全文明 健康 出游。
二、综合研判形势,科学精准防控
严格做好外防输入工作,暂未恢复旅行社、在线 旅游 企业出入境团队 旅游 及“机票+酒店”业务。严格实施跨省 旅游 经营“熔断”机制,对出现中高风险地区的省(区、市),暂停旅行社及在线 旅游 企业经营该省的跨省团队 旅游 和“机票+酒店”业务。严格做好 旅游 各环节的疫情防控管理,旅行社合理控制团队规模,做好游客的信息采集、 健康 查验、体温监测。各文化和 旅游 经营单位加强对员工的 健康 监测和管理,确保 健康 上岗。严格落实 旅游 景区“限量、预约、错峰”要求,景区合理控制游客接待上限,落实门票预约制度,做到游客信息可查询可追踪。新修订印发旅行社、剧院等演出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娱乐 场所等四个疫情防控工作指南。针对行业从业人员开设疫情防控学习专栏并组织学习。通过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提醒游客假日出游期间做好个人 健康 防护。
三、丰富市场供给,假日品质提升
中秋节期间,各地应对多样化文化和 旅游 消费需求,积极推动“本地人游本地”,强化资源整合力度,推出了一批具有地域和民俗特色的文化和 旅游 产品,文化馆、博物馆等具有文化内涵的文化和 旅游 场所成为热门打卡地。近郊游、乡村游、自驾游热度较高。北京环球影城开园带动主题公园热,上海迪士尼、北京欢乐谷、珠海长隆海洋公园等众多主题乐园也成为国内游客中短途旅行的热门之选。游客主动错峰出行,自觉佩戴口罩、配合做好各项防疫工作,高品质的文化和 旅游 活动有效提升了广大游客的参与度和获得感。(中新经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