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农业到底应该怎么做?

这位朋友自信誓旦旦地称,“准备种植6亩真正意义上的有机猕猴桃,一亩投入多少牛粪、鸡粪、羊粪和油饼,每年一亩地都投入这么多

有机农业对投入品、土壤、水源甚至空气环境都具有严格的标准要求,不是随便一个地方的一块地就能做有机农业,更不是自己想当然地做,就能宣称是有机农产品。

事实上,大家对有机农业的误解不在少数。有人认为“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等于做有机农业”,有人认为“施有机肥”等于做有机农业,还有人认为“传统小农耕作就等于有机农业”……然而这些都是过于片面且不够科学的理解。

究竟什么是真正的有机农业?要怎么做才能达到真正的有机农业呢?

真正的有机农业是什么?

按照国家有机农业标准(GB/T 19630.1-2011)的定义来讲:

有机农业(organic agriculture)遵照特定的农业生产原则,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在这个定义中,后半句“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用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建立一个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是有机农业的关键所在。而“不使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及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则是表面的硬性要求。

怎么理解这句话呢?事实上,可持续的循环农业生产体系本身就已排除了外来化学投入品,因为化学投入品往往是不可持续和不稳定的,且不能够达到循环。往狭义一点说,有机农业本不需要任何外来的投入品,依靠体系内生物之间的自然循环即可。

循环农业简图

当然,目前的有机农业标准是允许使用符合有机生产外来的投入品。比如,一个地方的牧场生产的有机肥,可以被送到另一个地方的有机农场使用,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有机生产体系形成的难度。反过来说,要实现狭义上的有机体系循环,必须要同时进行有机养殖和种植才行。

有机农产品应该走什么样的路线

农产品品牌建设应该围绕当地特产开展工作。

有机农产品是纯天然、无污染、高品质、高质量、安全营养的高级食品,也可称为“AA级绿色”。它是根据有机农业原则和有机农产品生产方式及标准生产、加工出来的,并通过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产品。

所谓“特产”是指某地特有的或特别著名的产品,有文化内涵或历史,亦指只有在某地才生产的一种产品。它要有特殊的生态环境、特优的品种、特殊的种养方式或特殊的加工方式、特高的经济效益。

有机食品的特点?

有机食品之特点有机食品作为安全、优质、健康的环保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有机产品价格也普遍高于常规品种30%~50%,甚至翻几倍,但高价格的实现要以市场接受为前提。因此,在基地建设过程中,要同时考虑市场开拓问题,这正是很多生产基地面临的难题。目前,有机生产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一些贸易公司、加工龙头企业持有有机食品的出口订单,再组织农户或农场进行生产;二是政府鼓励农民或农场先进行有机生产转换,再寻找市场。前者不存在眼前的市场问题,也是很多生产基地所期待的生产组织方式,而后者则经常具有盲目性。因此,有机生产基地建设者必须具备很强的市场意识,要充分考虑产品的市场前景,做好产品的营销策划(如选择出口、主供国内大都市市场或基地周边的当地市场、直销或家庭配送等方式),否则很容易遭受挫败。从目前情况来看,尽管我国有机产品仍然以国际市场为主,但国内市场也已经启动,并处于较快的发展时期,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超市、专卖店已在销售蔬菜、茶叶、大米等类别的有机食品,销售量、需求量在快速增加,因此,国内市场和生产基地的周边市场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