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部手机游山东!2020年山东文化旅游工作这样干

14日,2020年山东省文化和 旅游 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

山东省文化和 旅游 厅厅长、省文物局局长王磊在会上表示,山东省文化和 旅游 厅将以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为主线,2020年积极培育文化创意、精品 旅游 产业“雁阵形”集群和集群领军企业,加快培育文化 旅游 新业态,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工业 旅游 、中医药 健康 旅游 、研学 旅游 、 体育 旅游 示范基地的创建评定, 探索 推动数字文旅产业创新发展,完善智慧文旅体系,促进“好客山东、智游齐鲁,一部手机游山东”建设。

文旅融合新风尚

灯光秀、无人机表演、礼乐演出……夜间游正拉动曲阜文旅融合发展。

“尼山圣境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光影技术巧妙结合,让几千年的传统文化 时尚 起来,作为文化夜游的最大亮点之一,光影水幕依托 科技 艺术,以天为幕,将音乐、喷泉、激光、水雾等完美融合,炫美呈现出音乐与喷泉交响、激光投影与烟花表演共舞的奇幻情境、立体景观。”14日,曲阜尼山文化 旅游 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国平表示,曲阜尼山圣境从平凡小山村到世界级文旅圣地的华丽蜕变,就是利用文化跨界,讲好中国故事,激活了 旅游 资源。

“通过实施景区和度假区动态管理、打造红色 旅游 精品线路等举措,山东不断丰富文化 旅游 产品有效供给。”王磊表示,为激发文化和 旅游 消费潜力,山东2019年开展了第三届文化惠民消费季、“冬游齐鲁——好客山东惠民季”“山东人游山东”等活动,研究制定“一部手机游山东”智慧文旅工程建设方案,打造山东智慧文旅信息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全域 旅游 示范省创建。

王磊介绍,2020年山东将按照“两极带动、双轴支撑、五带隆起”的空间布局,精心培育打造“15条经典文化 旅游 线路”和“54条主题特色线路”,将山东省各大景区景点、度假区、特色小镇、 旅游 特色村串珠成线,连片成面,集中打造;以“六好”为引领,举办山东省非遗+ 旅游 文创大赛,培育一批非遗主题 旅游 、非遗研学 旅游 精品线路,推出一批非遗 旅游 体验基地,推动有条件的文博场所接待游客,纳入重点精品 旅游 线路。

智慧创新新业态

近日,在济南市玉函银座店内,通过“快闪”方式展开了一场老字号及非遗技艺互动及产品惠民特卖活动。老字号及非遗企业的匠心优品以短时间、最经济的方式进入老百姓生活当中,提升老字号品牌影响力,增强年轻消费人群对老字号产品的消费黏度,让济南市民一站式购齐物美价廉的地道年货,热热闹闹过大年。

山东省老字号企业协会轮值会长、济南超意兴餐饮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超认为,“老字号+文创”是重振老字号的良方之一,故宫文创产业的成功,让人们看到文创重振传统文化的巨大作用。山东文旅相关的品牌以及老字号也积极顺应市场形势变化,加大创新力度推陈出新,用新产品、新业态吸引和打动消费者,为传统产业和产品注入新的活力,以此来振兴品牌。

作为北方的海滨 旅游 城市,日照市以会展业作为发力点,通过举办会展活动拉动人气,改变了以往“夏天火冬天冷”的 旅游 局面。青州古城大力发展夜经济,通过户外与室内结合、延长夜间灯光开启时间等手段,让古城焕发出了不一样的夜风情。

在东阿县,每天都能看见载着全国各地游客的大巴车接连不断地开进阿胶世界景区,以“阿胶”为主题的中医药 养生 之旅,正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前来游览体验。东阿阿胶博物馆馆长尹杰表示,把品牌蕴涵的传统文化变成可持续发展的增长引擎,就要有产业概念,目前他们也在积极深入挖掘阿胶大产业,打造文化 旅游 集群,以此带动周边的其他产业并行发展。

据了解,2019年,山东坚持“大格局、贡献度、内涵建设、融合发展”四大理念,文化和 旅游 工作焕发新生机,激活新动能,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去年山东文化创意和精品 旅游 产业在建项目1280个,预计完成投资2613亿元,同比增长2.03%。山东文化创意产业8个签约项目借助儒商大会累计完成投资30.15亿元,精品 旅游 产业10个签约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6.24亿元。同时,山东还建立了132个文旅项目招商引资云平台推荐项目,组建文化 旅游 重点项目库,改造升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库。

二、山东人喝酒真的很厉害吗?

山东人喝酒真的很厉害。

山东省(Shandong)是中国华东地区的一个沿海省份,简称鲁,省会济南。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北纬34°22.9′-38°24.01′,东经114°47.5′-122°42.3′之间,自北而南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4省接壤。

截至2020年6月,山东省辖16个地级市,共58个市辖区、26个县级市、52个县,合计136个县级行政区。664个街道、1092个镇、68个乡,合计1824个乡级行政区。

截至2019年末,山东省常住人口10070.21万人,地区生产总值71067.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70653元。

2020年,成功举办旅游发展大会暨首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第四届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年末广播人口、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为99.45%和99.59%。

城市、县城和乡镇影院580家,票房10.0亿元。公有制艺术表演团体104个,艺术表演场馆93个,博物馆603个,公共图书馆154个,群众艺术馆和文化馆157个,美术馆55个,文化站1815个。

三、走进枣庄 来一场“红色文化之旅”

枣庄铁道游击队纪念馆 来源/薛城 *** 网

枣庄是铁道游击队的故乡。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115师“鲁南铁道大队”这支平日不足100人的抗日队伍挥戈于津浦线、临枣支线百里铁道线上,出没于万顷微山湖中,截军列、打洋行、扒火车、炸桥梁,与日本侵略者斗智斗勇,成功护送 *** 、陈毅、罗荣桓等千余名将士过境,开创出延安与华中、华东联系的“秘密红色交通线”,被萧华将军誉为“怀中利剑,袖中匕首”。

据铁道游击队纪念馆负责人介绍,铁道游击队是枣庄最红的资源、最美的传奇、最亮的名片,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力。自20世纪90年代纪念碑建成后,铁道游击队纪念园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缅怀先烈、寄托哀思、接受思想洗礼的重要阵地。今年,枣庄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吹响了“充分挖掘、高水准打造铁道游击队红色文化”的号角,市 *** 将“全力打响铁道游击队红色文化品牌”列入 *** 工作报告,并明确了建好一个展馆、搭建一个平台、唱响一支红歌、打造一个基地“四个一工程”任务。

2018年10月27日,铁道游击队党性教育基地开工,100天主体建筑竣工、100天展陈布展成型,这座曾经被质疑为“不可能完成”的1.1万平方米的纪念馆从破土动工到落成,仅仅两百天时间。“太不可思议了,身为枣庄人我觉得十分骄傲。”来自枣庄本地的刘女士说,她带女儿来接受红色教育,通过参观,更加了解到当代枣庄人对“赤诚报国、勇于亮剑”的铁道游击队精神的践行。

原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马英民说:“国内同级项目常规工期最少需要2至3年,而枣庄铁道游击队纪念园仅用了近7个月的时间就跟大家见面了,建设者用铁道游击队精神诠释了惊人的‘枣庄速度’。”

红色基因打造“枣庄样板”

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仿佛一列呼啸的蒸汽火车伴着汽笛的轰鸣驶出山腰,驻足这座造型独特的纪念馆前,放眼东西,分别与雄伟的将军亭、壮观的临山阁、巍峨的纪念碑穿珠成线,南北展目,分别与人民英雄纪念园、三雄墓、影视城交相呼应,近衔青山、远眺微湖,与周边自然人文建筑浑然一体。

“铁道游击队是全国唯一接受日军正式投降的中国 *** 领导的地方武装。”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教研部原部长、西柏坡精神研究院院长王聚英表示,沙沟受降,在中国抗日游击战争史上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

来自河北的王老师说:“我们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同学们到临近省份开展研学旅行,通过参观,大家对原本书上学到的知识认识更深刻了,记忆也更牢固了,来之前我们专门组织大家重温了电影《铁道游击队》,今天来参观,同学们又上了生动的一课。”

“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景区’,铁道游击队纪念园先后入选全国30条红色经典旅游专线和‘烽火岁月·碧血丹心——抗战圣地寻访’之旅红色旅游推广精品线路,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来到这里。”薛城区文旅局局长单德良说。

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景区立足打造红色研学游旅游产品,纪念园以爱国主义教育、党性教育、学生自立自强教育、团队建设教育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为着力点,积极推介入团入党宣誓、重温入党誓词教育活动和“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的一日游、二日游活动,设置了“小小红军成长记”“我是小明星”红色体验营,推出了铁道游击队传奇系列实景剧演出,邀请革命后代和党校教授为来参观的人讲述革命历史、做党性教育报告等。截至目前,来此参观人次已达100万人,铁道游击队红色品牌更加深入人心。

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火车主题大厅内,长达54米的老式蒸汽机火车、铺满了碎石的铁轨、陈旧的枕木,让人仿佛穿越到抗战时期的铁道线上。

临山小学学生程诗琦说,今年清明节和少先队队会日,她曾跟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此瞻仰纪念碑,今天在家人的陪同下再次来参观,每一次都受益匪浅。她的父亲表示,通过讲解员对英雄先烈敢于牺牲、不屈不挠的事迹介绍,能让孩子更加明白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丰富展品讲述“枣庄故事”

文物浓缩着历史的印迹,更能给参观者带来触动。为丰富铁道游击队纪念馆陈列,枣庄市委宣传部牵头在全社会开展了铁道游击队文物史料征集工作。14个月的时间里,文史组走访收集了老队员及其子女手中大量铁道游击队相关实物、老照片、书籍等珍贵资料,纪子瑞当年用的大改锥和带暗箱的柜子,徐广云战时缴获的日军装备,郑君伦提供的铁道游击队相关资料以及一枚枚荣誉勋章……枣庄各区市也纷纷开展捐助活动,2700多件物品源源不断地捐赠到铁道游击队党性教育基地。在铁道游击队后代刘秉南子女寄来的感谢信中写道:“征集资料工作何止我们一家,可想而知工作量之大,责任心之重,这种情怀让我们感动。”

为充分发挥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铁道游击队纪念园景区除纪念馆和临山阁需每周一闭馆维护外,其余的一碑、一廊、一墓、一园、一广场均全年对外开放。景区还积极加强讲解员队伍自身素质建设,不断提高讲解水平和服务接待水平,同时加强宣传讲解的针对性,对于不同群体、不同地区的游客,采用分批次、分人员进行不同人物故事的讲解,并针对五一、国庆等节假日期间的客流情况进行预判,对于可能出现的客流高峰时段,完善应急预案以及分流引导措施,每天定期巡查,内部进行分工,细化责任,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节假日值班制度,确保景区有秩序运行。

纪念馆负责人表示:“今天国庆期间我们共接待游客约14.3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340万元。作为铁道游击队的后人,作为铁道游击队纪念馆的一员,不怕牺牲、机制灵活就是我们的工作纲领。”

来源:中国旅游报

记者:康宁

铁道(2)游击队(3)枣庄(3)

四、山东文旅2021

多措并举挖掘文旅消费潜力。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疫情防控和文旅行业复工复产,实施消费促进行动。成功举办2021山东省 旅游 发展大会、中国国际文化 旅游 博览会、国际孔子文化节(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等重大活动,对于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有效提振市场信心和消费者信心、提升“好客山东”美誉度,产生重要推动作用。创新举办第五届“山东文化和 旅游 惠民消费季”,发放惠民消费券1.52亿元,直接带动消费6.02亿元,间接带动消费119.13亿元。持续推进国家级文化和 旅游 消费试点市、国家级夜间文化和 旅游 消费集聚区创建,3市被命名第二批国家级文旅消费试点市,全省国家级示范试点市达7个,居全国第一;6个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居全国第一。开展2021“山东人游山东”“百场红色自驾游”“好客山东游品荟”“好客山东•乡村好时节”主题营销推广等特色活动,持续释放文旅消费潜力。2021年全国文化和 旅游 消费培训班在山东举办。预计2021年全省接待国内游客7亿人次,国内 旅游 收入775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和29%,分别恢复到疫情前2019年的75%和71%。

提升文旅产业发展质量。一是强化政策拉动。出台关于促进文化和 旅游 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加快推进文旅重点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的若干措施、加强金融支持文化和 旅游 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二是开展省级全域 旅游 示范区创建。评定推出第三批12家省级全域 旅游 示范单位。三是推进精品景区建设和度假区规范化发展。推动微山湖 旅游 区5A级景区创建,目前省级已完成初评并报文化和 旅游 部申请验收。指导青岛奥帆 旅游 区5A级景区创建和荣成好运角国家级 旅游 度假区创建工作,提升泰山等重点景区管理服务。修改印发《山东省 旅游 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办法》,以省政府名义印发《山东省省级 旅游 度假区管理办法》。新增4A级景区18家。四是大力发展红色 旅游 。举办2021中国红色 旅游 推广联盟年会活动。3条线路入选全国“建党百年百条精品红色 旅游 线路”。五是实施乡村 旅游 精品工程。公布了285个景区化村庄和60个山东省乡村 旅游 重点村。7个村庄、3个镇街入选全国乡村 旅游 重点村镇,入选数量分别居全国第一、二位(并列)。在全国率先开展民宿集聚区创建,公布创建单位34个。六是实施“文旅+”工程。出台各类规范标准,康养 旅游 、工业 旅游 、 体育 旅游 、研学 旅游 等新业态发展势头良好。七是创新推动数字文化及园区(基地)发展。成功举办数字文化创新创业大赛,30个项目获评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建立文化产业新兴业态企业库。扎实做好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管理。开展动漫企业认定年审和奖项申报工作。

抓实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加大文旅项目和企业扶持力度,121个项目纳入省级重点项目库,预计全年完成投资428.7亿元。在文化和 旅游 部评定的2021年“一带一路”文化产业和 旅游 产业国际合作重点项目中,我省入选3个(全国共18个),列全国第一。山东省 旅游 发展大会现场集中签约4个重点文旅项目,签约总额达635.4亿元。举办知名文旅企业家山东行暨威海文旅产业招商推介大会,完成5个文旅项目签约,总投资超过100亿元。推进纾困政策落实和企业创新发展工作受到文化和 旅游 部通报表扬。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给予5个精品 旅游 产业集群500万元、3个文化创意产业集群310万元资金支持。4家经济 社会 效益突出的龙头企业获得省财政800万元增量税收奖励。认定第六批山东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15个。引导旅行社转型发展,开展 旅游 服务质量保证金履约保证保险试点工作。对全省150多家星级饭店开展评定性复核,对50家星级饭店予以摘牌取消星级处理。目前全省星级饭店492家,数量居全国第三。连续四年实施 旅游 饭店服务质量 社会 化监督工程。

加强“好客山东”品牌宣传推介。将“好客山东”品牌纳入央视2021品牌强国工程,开展“联合推介、捆绑营销”。强化省内宣传,在山东卫视黄金时段播出“冬游齐鲁”“仁者乐山”宣传片,做好高铁、航空等在途媒体宣传推介工作。成立山东铁路文化 旅游 联盟,共同推动“铁路+文旅”产品升级。联合央视频开展“慢直播网上游山东”活动。牵头成立中国 旅游 新媒体推广联合体,山东省新媒体综合传播力指数持续位居全国首位。创新开展海外市场宣传营销,拓展海外线上宣传营销渠道,举办“好客山东过大年”与海外民众云端相约、“2021卢森堡•中国山东文化年”“中韩文化交流年——鲁韩交流周”“日本•中国山东文化月”等活动。继续实施“孔子文化和 旅游 大使”计划,招募“孔子文化和 旅游 专家”“孔子文化和 旅游 使者”,总数达23000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