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广东的特色民居建筑是什么

1、广府民系住城市的比较多,民居相对比较西化,骑楼与西关大屋是广府民系的特色。

2、潮汕民宅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极其注重装饰,故有“京华帝王府,潮汕百姓家”之说。

3、城乡居民均有浓厚的氏族观念,体现在聚落建筑就是以姓氏宗祠为中心的围寨格局。

参考资料

潮汕民居是广东省潮汕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特点鲜明,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潮汕多聚族而居,沿江沿海平原地带,经济比较发达,许多望族多聚居在这些地方,旧县城也多有聚族而居情况。

但无论南方还是北方的中国人,其传统民居的共同特点都是坐北朝南,注重内采光;以木梁承重,以砖、石、土砌护墙;以堂屋为中心,以雕梁画栋和装饰屋顶、檐口见长。

据清府县志载:“望族营建屋庐,必建家庙,尤为壮丽。”“雕梁画栋,池台竹树,必极工巧。大宗小宗,竞建祠堂,争夸壮丽,不惜赀费。”潮汕农村多聚族而居,而整个村寨,都依其宗族观念、风水观念、生产生活、防御功能以及某些美学观念来营建,因此潮汕民居的大格局便是独特的理想风水人居环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潮汕民居

二、广州特色建筑介绍?

一说到广州特色建筑,最为有名建筑有六榕寺、五仙观、波罗诞庙会、粤海关大楼等广州标志性建筑。广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从秦朝开始,广州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行政中心。两千多年来一直都是华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广州是岭南文化分支广府文化的发源地和兴盛地之一。以下是中达咨询为建筑人士整理相关广州建筑资料,具体内容如下:

广州特色建筑——六榕寺

六榕寺简介:

六榕寺位于广州市的六榕路,是广州市一座历史悠久、海内外闻名的古刹。寺中宝塔巍峨,树木葱茂,文物荟萃,历史上留下不少名人的足迹。六榕寺因苏东坡当年为寺庙题字而得名。它与光孝、华林、海幢寺并称广州佛教四大丛林。六榕寺和寺中的花塔一样,历来为人们所称颂,加之历史地位与光孝寺齐名素有“光孝以树传,净慧(六榕寺的别称)以塔显”之称。

广州特色建筑——六榕寺

六榕寺建筑概况:

六榕寺位于广州市的六榕路,该寺离光孝寺不远,是广州市一座历史悠久、海内外闻名的古刹。寺中宝塔巍峨,树木葱茂,文物荟萃,历史上留下不少名人的足迹。

六榕寺始建于梁大同三年(537年),后北宋初毁于火灾,宋端拱二年(989年)重建,改名为净慧寺。后苏东坡来寺游览,见寺内有老榕六株,欣然题书“六榕”二字,后人遂称为“六榕寺”。同时,六榕寺和寺中的花塔一样,历来为人们所称颂,加之历史地位与光孝寺齐名,素有“光孝以树传,净慧以塔显”之称。净慧是六榕寺的别称。 

寺内有名塔为千佛,因其塔身斑斓,又称“花塔”。花塔高57米,11角形,外9层,内17层,是广州有名的古代高层建筑。塔东为山门、弥勒殿、天王殿和韦驮殿。塔西为庄严华丽的大雄宝殿,供奉清康熙二年(1663年)以黄铜精铸的三尊大佛像。佛像高6米,重10吨,是广东省现存最大的古代铜像。

寺内还有榕荫园。其内有六祖堂,观音殿、僧舍斋堂、功德堂等。六祖堂内还供有禅宗第六代祖师惠能的铜像,高1.8米,重约1吨,法貌庄严,垂目坐禅,栩栩如生。

广州特色建筑——六榕寺

六榕寺建筑特色:

六榕寺塔高57米,八角九级,里面十七层,沿梯级登至塔顶,可俯瞰全市景色。塔的外形华丽壮观,檐角都悬挂吊钟,整个塔好像是花朵叠成的一根花柱,塔顶好似长在最高一朵花上的花蕊心。这是“花塔”的第二重涵义。塔顶有元至正十八年(1358)铸造的千佛大铜柱,连上面的九霄盘、宝珠及下垂的铁练总重达5000公斤。

花塔东为山门、弥勒殿和天王殿、韦驮殿,还有苏东坡画像和有"六榕"的石刻等古碑10余方。塔西为大雄宝殿,高14米,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内供奉清康熙二年(1663年)以黄铜精铸的三尊大佛像。佛各高6米,重10吨,仪态慈祥,它是广东省现存最大的古代铜像。大殿南侧现重建了说法堂,榕荫园内有六祖堂、观音殿、僧舍斋堂、功德堂、藏经阁等。

广州特色建筑——六榕寺

六榕寺建筑规模:

南朝始创之大殿位于今仓前街以北数十米处。梁朝昙裕法师在大殿前(南)赠筑舍利塔。唐初重修宝庄严寺舍利塔时,“光合玉庑、栋宇绵邈”。寺院规模由此可见。宋、元以至明初,净慧寺“横直绵亘实逾二里”,其时寺址:东面包括广东迎宾馆之地和将军东、将军西、六榕路,北面拥有仓前街、稻谷仓、石马槽,西至福泉街、福泉二巷、三巷、净慧街,南达中山六路。明洪武六年(1373年),净慧寺院大半改为永丰谷仓,洪武八年,住持僧愈坚和尚于塔东改建觉皇殿,自此,山门东向,一塔两殿的基本格局维持到清初。乾隆五年(1740年),寺僧“广购近地”、建造禅堂、斋堂、僧寮、客舍、仓厨、园圃,是谓“中兴”。鸦片战争后,寺院东部原平南王府之部分旧址被占为英国领事馆(今广东迎宾馆南)。民国十年(1921年),市政府拆城筑路,在六榕寺东部先后辟建花塔街(今六榕路)和净慧公园(今广东迎宾馆),以致山门再往后退与天王殿相连,寺院范围再次缩小,而今占地面积不足八千平方米。塔、殿、堂、楼、阁、廊、舍等建筑总面积4350平方米。此外,东北距寺院三公里处之白云山柯子岭,尚有一片面积为4315平方米的祖师墓塔碑,1996年辟建为墓园。宋代广州净慧寺山门在今中山六路,明初割寺之半为永丰仓,山门亦在被割之列,洪武八年(1375年)在千佛东重建觉皇殿,改后山门东向。民国十年(1921年)起,广州市政府拆城筑路,在六榕寺东辟花塔街(今六榕路),明初所设山门又退缩与天王殿相连。花塔是一座四角形的六层木塔。

南朝始创建的大雄宝殿坐北朝南,塔在殿前。此殿保存到明初,洪武六年(1373年)割寺之半为永丰仓时被割去。洪武八年住持僧愈坚建觉皇殿(在今塔东),六榕寺即以此殿为大殿,正中门额挂着长形木刻匾“觉皇宝殿”,明清年间数次重修,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获皇帝赏赐匾额“清修忠悃”,悬在殿梁上。

明初净慧寺仅存千佛塔与观音殿,昔日殿址在今之说法堂。重建的观音殿1988年2月10日竣工,新殿坐落在六祖殿前榕荫园之东,建筑面积220平方米,高11米,以清代风格为基调,并糅合南方殿宇特色。

藏经阁在寺内解行精舍旧址东面。明代中叶净慧寺分为八房,此处是北堂所在地。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广东省当地建筑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