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养旅游的发展现状和对策

根据GWI最新发布的全球健康经济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健康经济规模为4.2万亿美元,2018年为4.5万亿美元左右。其中,2017年,全球康养旅游市场规模为6390亿美元,预测到2022年将达到919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7.5%。

全球康养旅游市场增速为旅游业增速两倍以上

全球健康研究所(Global Wellness

Institute,简称GWI)为国际健康产业权威研究机构。根据GWI最新发布的全球健康经济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健康经济规模为4.2万亿美元,2018年为4.5万亿美元左右。

其中,2017年,全球康养旅游市场规模为6390亿美元,预测到2022年将达到919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7.5%。

从2015-2017年,全球康养旅游业年复合增长率为6.5%,是整体旅游业增速的两倍以上;国际康养旅游游客平均每次旅行花费为1528美元,比典型的国际游客多53%;国内康养旅游游客每次旅行花费为609美元,比平均国内游客多178%。

按照GWI的预测增速,2018年,全球康养旅游市场规模为6869亿美元,2019年为7384亿美元左右。

欧美地区为主要康养旅游市场

根据GWI数据显示,2017年,欧洲地区康养旅游人数最多,为29180万次,其次为亚太地区,为25760万次。

从消费金额来看,北美地区康养旅游支出金额最高,为2417亿美元,其次为欧洲地区,为2108亿美元。

从增速来看,亚太地区的康养旅游人数增速最快,2017年康养旅游人次同比增速为32.9%。

中国、印度康养旅游市场排名跃升

康养旅游业主要分布在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的几个国家,排名前五国家分别为(美国、德国、中国、法国、日本),占全球市场的59%,仅美国一个国家就占据了全球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

自2013-2017年,中国和印度在排名中均有上升,中国从第11位跃升至第3位;印度从16位跃升至7位。

心理健康问题获得更多的关注

2019年1月,健康旅游协会(WellnessTourismAssociation,WTA)对其成员进行了调查,并发布了一份关于“健康假期”的报告,揭示了五个关于康养旅游发展趋势。包括:单人旅行,外来游客增加,停留时间更长以及灵活度更高,心理健康问题,特定方案需求及价值主张明确等。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康养旅游行业商业模式创新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康养旅游的概念 了解一下

1、康养旅游,顾名思义为健康养生类旅游,国际上,一般被称为医疗健康旅游。康养是物质生活已经满足条件下,而衍生出来的精神层面的深度体验,乃至享受,与休闲比,已经不是生活质量提高问题,而是生命质量提升问题。

2、养生旅游市场拥有良好的市场环境,发展空间巨大。未来5年,养生旅游的市场规模将呈快速增长态势,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20%。2020年市场规模将在1000亿元左右。养生旅游作为大健康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复合型产业,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

3、当下,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愉快、长寿”的欲望越来越强烈,而单纯的养生已难以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融合时下发展迅猛的休闲旅游,养生旅游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康养旅游大趋势

康养 旅游 被定义为:通过养颜健体、营养膳食、修心养性、关爱环境等各种手段,使人在身体、心智和精神上都能达到自然和谐的优良状态的各种 旅游 活动的总和。在田园、在乡村住下来,有“三避三养三洗”,即:避霾避寒避暑;康疗 养生 ,乡情养神,环境养老;好生态洗心,好空气洗肺,好食品洗胃。

旅游产业分析" img_height="241" img_width="640" data-src="//imgq8.q578.com/ef/0327/2ccee6349d711334.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一、背景

当下,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 健康 、愉快、长寿”的欲望越来越强烈,而单纯的 养生 已难以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融合时下发展迅猛的休闲 旅游 , 养生 旅游 迎来重大发展机遇。这是大 健康 产业和 旅游 产业的复合型产业,但更多的是休闲度假 旅游 ,全域 旅游 、乡村 旅游 的重要业态,我国十分重视 旅游 业与 健康 服务业的融合发展,积极推进及实施 健康 中国战略,制定了《国家康养 旅游 示范基地》标准,启动《国家温泉康养 旅游 》标准编制,计划至2030年建成完善的康养服务业体系。田园+ 养生 +康养模式产业发展势不可挡。

二、发展乡村康养 旅游 的必要条件

1.地理资源

适宜创建发展乡村康养 旅游 的地区,一般应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这是实现 健康 生活的一个重要基础条件。在这个基础条件上,根据当地不同资源,结合市场需求特点,可以发展融合不同产业体系的康健小镇,如拥有宗教文化、长寿文化、温泉资源、医药产业资源等等。可依托项目地良好的气候及生态环境,构建生态体验、度假 养生 、温泉水疗 养生 、森林 养生 、高山避暑 养生 、海岛避寒 养生 、湖泊 养生 、矿物质 养生 、田园 养生 等 养生 业态。打造休闲农庄、 养生 度假区、 养生 谷、温泉度假区、生态酒店/民宿等产品,形成生态 养生 健康 小镇产业体系。

旅游产业分析" img_height="482" img_width="1280" data-src="//imgq8.q578.com/ef/0327/3275e0267d807cf2.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2.功能明确

乡村康养 旅游 应发展鲜明的功能性。以 体育 产业为例,依托山地、峡谷、水体等地形地貌及资源,发展山地运动、水上运动、户外拓展、户外露营、户外 体育 运动、定向运动、 养生 运动、极限运动、传统 体育 运动、徒步旅行、探险等户外康体 养生 产品,推动 体育 、 旅游 、度假、健身、赛事等业态的深度融合发展。温泉 养生 度假,应该运用主题文化打造手法建设差异化温泉;创新温泉休闲游憩方式;依山就势建设融合环境、重在自然的景观温泉;管理服务的创新突破。

3.规模较大

因为乡村康养 旅游 要将 健康 疗养、医疗美容、生态 旅游 、文化体验、休闲度假、 体育 运动、 健康 产品等业态聚合起来,因此项目占地面积通常会比较大,投资金额高。

旅游产业分析" img_height="427" img_width="640" data-src="//imgq8.q578.com/ef/0327/088f8f647865729f.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三、乡村康养 旅游 开发建议

1.准确定位,树立品牌

康养 旅游 应充分考虑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突出的山地特色,把握后发优势,精心设计康养体验活动项目,建设高质量、高品位的康养 旅游 示范样板。在打造过程中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医疗保健、地方特色、高端打造四大原则,在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资源的基础上,深挖气候 养生 、壮医 养生 、运动 养生 等康养文化资源。

2.发挥优势,丰富产品体系

立足长远发展,针对不同区域资源的独特性和差异性,科学规划功能分区和开发进度,因地制宜打造康养体验亮点,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着力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康养 旅游 产品体系。

3.完善 旅游 设施,差异发展

根据不同层次的 旅游 需求,逐步优化完善康养 旅游 环境,有的放矢地打造高、中、低档次的“吃、住、行、游、娱、 养”康养服务体系。近期重点进行康养各功能区水、电、路、通讯等内部综合基础设施,以及停车场、厕所、垃圾及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增强景区可进入性和吸引力。

旅游产业分析" img_height="427" img_width="640" data-src="//imgq8.q578.com/ef/0327/62e79b7348f26682.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4.培养人才,构建人才体系

人才是 旅游 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是康养服务质量的保障和前提。要借鉴国内外优秀康养景区的管理经验,制订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加快康养 旅游 人才队伍体系建设,搭建招才引智平台,构筑康养 旅游 人才高地。 探索 构建康养合作交流平台,加强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和组织合作,聘请相关学者教授为顾问,引进具备医疗保健、康养护理等专业知识又善于 旅游 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大力开展从业人员技能培训,挖掘员工潜能,逐步培训素质过硬的从业人员,建立健全森林康养 旅游 人才体系。

四、结语

发展乡村康养 旅游 ,宜采取有效措施,建立起生态资源保护与 旅游 开发的良性互动机制,把握生态红线,严格控制开发强度,合理挖掘生态及文化资源经济价值,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在丰富拓展康养 旅游 产品体系,发挥区域重要生态屏障的核心作用方面, 探索 发展以康养 旅游 产业作为推进生态资源保护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途径,实现生态文明与经济效益双赢。

旅游产业分析" img_height="854" img_width="1280" data-src="//imgq8.q578.com/ef/0327/c6ae5af92bda8056.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康养旅游的概念

康养旅游的概念:就是通过养颜健体、营养膳食、修心养性、关爱环境等各种手段,使人在身体、心智和精神上都能达到自然和谐的优良状态的各种旅游活动的总和。

人们通过养颜健体、营养膳食、修心养性、关爱环境等各种手段,使人在身体、心智和精神上都能达到自然和谐的优良状态的各种旅游活动的总和。当下,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愉快、长寿"的欲望越来越强烈,而单纯的养生已难以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所以康养旅游应运而生。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体验化已经成为游客出行的重要需求。康养旅游不仅应当满足消费者生产、生活需求,还应致力于提高自身的吸引力、亲和力和影响力,丰富旅游体验元素、改善旅游体验环境、提升旅游体验服务、强化旅游互动,满足外来游客的旅游体验需求。

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也可以发展康养产业。而且现代人在大城市过于劳累,老了以后还是想去一些风景优美的地方呆着,所以康养产业也会是这类人群的选择,而且康养产业在发展的同时也能带动一些其他产业的发展,比如医疗产业,渔业,养殖业,因为居民需要在这些地方消费生活恢复健康。

更多关于康养旅游的概念,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旅游市场的投资热点-康养

康养 旅游 ,国际上称为医疗 健康 旅游 。从国家发布的《 健康 中国2030规划纲要》看,大 健康 的核心保障是医疗的保障,因此,我们认为康养 旅游 是以“医疗”为核心的 养生 、养老、 体育 、文化、 旅游 等诸多业态融合的新兴产业。

01

发展潜力

从市场需求看,游客从最初的出行 旅游 ,转变为更加追求休闲品质、深度体验的异地生活方式。这需要多元化的 旅游 主体在投资、运营方式上进行转型,发展医疗 旅游 、养老 旅游 等将成为转型的突破口。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四点来看:

1、人口老龄化加速。 中国已经全面进入了老龄化 社会 ,中国老龄人口的迅速增加,催生大 健康 服务行业的迅速崛起,且市场规模正在快速放大。

2、慢性病人群增多。 慢性疾病是威胁中国人 健康 的头号杀手,占人群死因构成的86.6%。据调查,目前中国慢性病患者已超过2.6亿。科学管理 健康 、延长寿命已成为人们高度重视的话题。

3、居民购买力提高。 伴随着中国中产阶级人数的持续攀升,消费者购买力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开始注重生态环境与生命 健康 和谐共生, 健康 产品和 健康 服务的需求正在因此而急剧增加。

4、政策持续性扶持。 近年来,伴随着“ 健康 中国”理念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后,一系列扶持、促进 健康 产业发展的政策紧密出台,大量投资正加速涌入大 健康 领域。

02

投资热点

一、森林康养基地

森林 养生 基地应是以森林资源及其生态环境为依托,通过提供多种形式的森林 养生 项目,以促进游客强身健体、修身养性为目的,满足不同人群生理和心理 健康 需求的特定区域。

森林 养生 基地的产品规划思路

1)保健型。 这种产品类型是通过优美的景观达到放松、愉悦的效果,以静态洗涤心灵,道法自然。例如:森林景观、森林音乐、森林温泉等。

2)康复型。 森林对慢性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如:空气负离子 养生 馆、植物精气 养生 馆、森林心理咨询室。

3)运动型。 通过各种适合在森林中的运动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如:慢跑、散步、登山、耕作。

4)文化型。 通过文化体验来修身养性,以实现心灵的宁静和身体的舒适。如:禅修、冥想、品茶、太极、瑜伽、 养生 操等。

5)饮食型。 根据食材的高品质、高药用价值制定饮食,达到 养生 的效果。如:有机食品、药用食材。

二、温泉康养小镇

随着一大批温泉度假村、温泉小镇以及温泉新城的涌现,可以看出温泉对休闲产业的聚集效应,对区域经济的有力带动得到认可。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和特色小镇的风口,我们有理由相信,温泉小镇将是未来休闲度假开发的超级热门。

温泉康养小镇的产品规划思路

1)出水方式不同: 运用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变温泉的出水方式,给游客不同的体验。例如音波喷射温泉、SPA冲击泉气泡温泉、蒸气泉浴、瀑布温泉、温泉海浪浴等等。

2)创意概念不同: 通过向温泉水中添加花草、矿物、瓜果、盐雾、香精等特定材料,形成具有不同功效的温泉汤浴,从而丰富游憩方式。例如花草温泉、瓜果温泉、香熏温泉、盐雾温泉、蜂蜜温泉、名酒温泉、草药温泉、巧克力温泉、咖喱温泉等等。

3)泡浴设施不同: 通过不同的泡浴设施,给游客不同的感受。例如:桶浴温泉、温泉游泳池、浮浴池、沐足廊、温泉漂流河等等。

4)外围景观不同: 根据温泉的外部资源,因地制宜,打造景观给游客以美妙的感受。例如:山林式、滨水式、小镇式、园林式等等。

三、中医药产业园

中医药 健康 旅游 产业规划是以悠久的中医药文化为内涵、以 旅游 为实施手段,打造一个整合平台,联动发展 旅游 业、生态农业、文创产业、会议会展业、服务贸易、 体育 运动产业、养老服务产业、中药加工产业等相关产业,将这些产业进行跨界融合、优化升级,形成复合体,形成新产业形态、形成核心竞争力。

中医药产业园的产品规划思路

中医药产业园的设计思想来源于中华民族积淀了几千年的中医药文化智慧,集儒释道及诸子百家思想于一体,遵循“天人合一”法则,用创意产业的思维方式将相关的资源重新审视、重新梳理、重新组合、重新演绎、重新创意,再经过系统分析、科学论证,使“规划”具有主题性、新颖性、特质性、系统性、整体性、可操作性并具有高度、广度、深度和关联度。将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拓展产业范围、延伸产业链条,构建“中医药 健康 服务+ 旅游 ”的复合型全景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