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讯|甘肃2021年接待游客总量增长近三成
1、河南印发“十四五”文化 旅游 融合发展规划 推动文旅文创成战略性支柱产业
近日,河南省政府印发《河南省“十四五”文化 旅游 融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年底,全省 旅游 业综合贡献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2%,游客接待量和 旅游 综合收入分别保持15%和20%的年均增长,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文旅文创成为全省战略性支柱产业。到2035年,文化强省建设目标全面实现,以黄河文化、中原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复兴,具有中原特色的中华文化超级IP享誉世界,建成10个以上世界级文化 旅游 目的地,建成3—5个全球创意城市和10个以上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文旅居乡村。
2、甘肃:2021年接待游客总量增长近三成
1月21日,2022年甘肃省文化和 旅游 局长会议在兰州市召开。甘肃省文旅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卫中介绍,2021年,甘肃省接待游客2.76亿人次,实现 旅游 综合收入1842.4亿元,分别较2020年增长29.7%和26.6%, 旅游 市场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的73.7%和68.7%。
3、成都推出200多个小而美“文旅套餐”
近日,据新华网报道,为了倡导就地过年,成都市在加强聚集性文旅活动管控的同时,也将按照“小型多样、内容丰富”的原则,以“欢乐过春节·安心耍成都”为主题,推出 “开心麻花舞台剧”“富贵长春——中国传统财富文化特展”、“成都文化四季风·民俗闹春” 等200多个小而美的“文旅套餐”。此外,春节期间,成都还将推出40条特色户外 旅游 新线路,为群众在蓉过节提供更多 健康 选择。
4、宋城演艺:预计2021年盈利2.58亿元至3.58亿元
1月22日,宋城演艺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全年归属净利润盈利2.58亿元至3.58亿元,同比上年增长114.72%至120.43%。
5、京沪高铁:预计2021年净利润同比增加42.75%到57.77%
1月21日,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1年度业绩预增公告,其中提到预计2021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46.09亿元到50.94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3.8亿元到18.65亿元,同比增加42.75%到57.77%。
6、巴西短租初创公司Tabas融资1400万美元
巴西短租初创公司Tabas近日在A轮融资中筹集了1400万美元,由美国短租平台Blueground领投。Tabas于2020年成立,在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有360处房源。该公司表示,2022年底将房源规模拓展至1200处,并表示计划将业务拓展至金融产品和差旅B2B解决方案等垂直领域。
2021年9月,Blueground融资1.8亿美元,计划拓展新市场,加速业务发展。Blueground在全球有5000多个房源,计划在2025年将业务拓展至50个城市。
起底甘肃文旅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春节除了团圆之外,还成为一个 旅游 旺季,越来越多的人更期望, 有趣的新年,一半是美味佳肴,一半是山川湖海!
忙碌的身影,卸下疲惫的皮囊,大家更愿意在山河远阔中,去品尝人间烟火!然而,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如何选择一处景点,是极为困难的!
甘肃地域辽阔,自然风光优美,黄土高原、广袤草原、茫茫戈壁、洁白冰川构成了一幅雄浑壮丽的画卷,宛若一柄玉如意。 因此,这个东西长达一千多公里的省份,是数亿人 旅游 的选择!
制图:西北志
2021年甘肃的文旅成绩单
相关数据显示,过去的一年中,尽管疫情的阴霾没有散去,但是, 甘肃文旅逆流而上,取得了不菲成绩,全省接待游客达2.76亿人次,实现 旅游 综合收入1842.4亿元。分别较2020年增长29.7%和26.6%; 旅游 市场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的73.7%和68.7%。
尽管甘肃在很多人的眼中是一个穷省,但是,笔者想说,只要甘肃能够拥抱世界,那拥抱的笨拙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一样会取得亮眼成绩!
当然,甘肃能够在2021年取得如此成绩,除了政府和两千五百万陇原儿女的努力之外,还与它的文化底蕴息息相关!
八千年 历史 看甘肃
坊间流传: 千年 历史 看北京、三千年 历史 看陕西、五千年 历史 看河南、八千年 历史 看甘肃。 从这句话足以看出甘肃深厚的文化底蕴。
图源:甘肃省人民政府官网
另外,甘肃还是中国 旅游 标志铜奔马的故乡,丝绸之路黄金路段和枢纽地带,丝绸之路文化与黄河文化的交汇地,陕甘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红军长征的主要途径地、会师地,多民族融合区。
拥有八千年 历史 的甘肃,被誉为“河岳根源、羲轩桑梓”不仅是中医药学的发祥地之一,更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娲和黄帝的诞生之地;西王母降凡于泾川县回中山;周人崛起庆阳,秦人肇基天水、陇南;天下李氏的根在陇西。
甘肃文旅的新难题
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壮阔的锦绣山河,一起绘制了不一样的甘肃。
甘肃省作为中国西部文化 旅游 产业优势明显的省份和文化 旅游 产业发展最活跃的区域之一,当下面临着新的难题,即如何将挖掘文化底蕴,如何将文旅融入到全省的经济中;如何深度挖掘乡村文旅经济;如何丰富文旅产业结构等等,这些都将是新时代下的甘肃文旅面临的难题。
笔者认为,当下的甘肃文旅如果想要继续保持并且在全国文旅产业中获得话语权, 就必须要形成有稳定的、有一定业态规模和市场规模且可持续发展的多层次目的地体系。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最不能忽略的就是结合当地特色,做好品牌定位和品牌效应!才有可能将持续增长的文化 旅游 产业发展速度、不断扩大的文化 旅游 产业规模和持续优化的文化 旅游 产业市场结构不断优化,从而来破解当下的难题。
现如今,我们明确可以感受到,甘肃 旅游 产业的发展很迅速,与此同时,市场也在快速变化,人们的需求也在随着 社会 的发展而提出了新要求,因此,甘肃的文旅可以说是机遇和优势并存,但是,难题也是显而易见的。
定调甘肃文旅的未来
时至“十四五”期间,《甘肃省“十四五”乡村 旅游 发展规划》出炉,规划明确乡村 旅游 发展的目标任务, “十四五”期间,全省新创建全国乡村 旅游 重点村50个,创建省级乡村 旅游 示范县30个,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300个。力争培育1000家等级民宿、10000家上网民宿、10个民宿集群,新培育300家乡村 旅游 合作社和50家乡村 旅游 龙头企业。
不难看出,甘肃未来五年的乡村 旅游 蓝图已经描绘,这份蓝图明确提出到2025年, 实现人数突破5亿人次,总收入达到4000亿元,力争两项指标年均增长20%以上。
宏伟的文旅蓝图,需要具体可行的落地细则。
未来,甘肃将构建“一个龙头、两大枢纽、四区集聚、四带拓展”的文旅发展新格局。
即: 一个龙头引领 ——借敦煌文化制高点优势,擦亮“世界的敦煌”“人类的敦煌”“东亚文化之都”等金色名片。
打造两大文化 旅游 国际枢纽站 ——发挥兰州省会城市和中国西北综合交通枢纽的作用,强化对西北地区在客源、交通、购物、会展、商务及 旅游 服务等方面的辐射。
建设四大文化 旅游 经济区 ——全面融合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和长城、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甘肃示范段建设内容,优化布局、抓主抓重,以敦煌为核心打造“大敦煌文化 旅游 经济圈”产业集聚区,以兰州为核心打造“中国黄河之都”都市文旅产业集聚区,以天水为核心打造“陇东南始祖文化 旅游 经济区”,以临夏、甘南城镇群为依托,打造绚丽民族风特色国际文化 旅游 经济区。
打造四个文化 旅游 示范带 ——以兰州为中心,贯通甘肃东西,串联沿线城市,联动乌鲁木齐和西安,打造以“交响丝路”为品牌IP的丝绸之路黄金段文化 旅游 示范带,使之成为全省最具活力、最具辐射带动力的文化 旅游 经济带。
山川画幅等你来阅
一步一画卷,一路越千年。游历甘肃后你才会发现,世界远不是你在出生的城市生活几十年所看的那样,而甘肃也不是你想象的那样贫穷,正在这里你会结识不同的人,听到各种曲折的故事,一览甘肃的自然奇观, 探索 甘肃的人文遗迹。
交响丝路·如意甘肃,八千年 历史 的山川画幅等你来阅!
甘肃发展前景怎么样?有什么值得去旅游的景点吗?
建议去嘉峪关关城去玩,因为去哪里的游客自始至终源源不断。风景特别好,当车子慢慢行驶在嘉峪关市政道路上,放眼望去的翠绿色与湖泊,组成了一幅唯美的山色湖光图……应对眼下的风景,来源于浙江省的游客高呼道:“原先,这一大西北的小镇,居然多么美好。”
实际上,嘉峪关关城所展示出的面貌,仅仅甘肃省旅游业迅猛发展的一个真实写照。甘肃省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有着除深海之外的全部地形地貌,文化资源丰富度亦排在全国各地前端。在这里片故土上,曾发掘出过全国各地旅游标志马踏飞燕,也有着全球历史文化遗产莫高窟,更有古诗词中传颂上千年的“清风不度玉门关”……70年移花接木,70年巨大变化,在一代又一代甘肃人的勤奋下,甘肃省旅游正以更为多样化、更为唯美的姿势走入大家的视线……
说起起甘肃省甚至全国各地的旅游业,位于河套平原喉咙的武威市,是绕不以往的话题讨论。1969年,武威发掘出的铜奔马“一鸣惊人”,震撼东西方。1983年,铜奔马被我国旅游局宣布明确为我国旅游标示。武威,从此变成我国旅游标志之都。尽管武威“宏昌”早就闻名遐迩,但本地的文化旅游产业链仍未从而“异想天开”。
一直以来,武威这座我国旅游标志之都,却很少有值得一提的旅游景区。铜奔马对于武威甚至甘肃省,也只不过是一个旅游标示。“读大学的情况下,我曾去武威寻觅过铜奔马的踪迹,但见到的景色要我有点儿心寒。”现如今,在武威城北、雷台汉墓东侧,一个经营规模巨大的文化旅游商业综合体正连绵起伏。宏昌穿行园、宏昌历史博物馆、宏昌生态观光园、天马星光塔、宏昌文化创意卵化产业基地……一系列以“宏昌”取名的旅游单栋,让铜奔马再度在家乡容光焕发出不一样的风采。
张掖:旅游景点“蓬勃发展”张掖,因“张国臂掖,以通塞北”而而出名,位于河套平原中区。从古至今,张掖一直以粗犷的大西北样子观人。而现如今,一座彩山、一条江河、一片湿地公园、数场比赛,扛起了张掖巨大的旅游销售市场。数据信息表明,张掖全省游客量做到3178人次,完成旅游综合性收益210.7亿人民币,各自提高22.2%和34%,推动第三产业完成增长值227.77亿人民币,占GDP比例达55.87%,以文化旅游为推动的第三产业已变成促进社会经济转型升级最活跃性、最强有力的要素。很多年前,这儿以前是一片荒山,我做梦都没想过,如今这儿会变成吸引住游客地旅游旅游胜地。
闵正德恰好是地地道道的张掖人,从小在这儿成长的他,从没想过故乡会被基本建设成一座漂亮的旅游大城市。如今,闵正德经常会站立在张掖市生态公园的栈道上举目四望,日光苇影共彷徨,海鸟鱼群争相逐。唯美的生态公园不但变成本地群众休闲娱乐散散步的好地方,也变成打响张掖旅游的一张金个人名片。
“时间将以前的光辉交给张掖历史时间,也将无尽的期待带来张掖将来。”张掖市政府督查室科长李润强表明,在鲜红色旅游、健康养老旅游、展会旅游、研学旅行旅游等业态创新的持续发展趋势下,张掖已经产生多元化挑选、多种感受、多种多样消费的文化旅游发展趋势新机遇。墩煌:产业生态圈旅游撰写甘肃省自豪,坐落于河套平原最深处的敦煌,在中国古代历史的较长一段时间里,是通向塞北、东亚和欧洲地区的枢纽站,也是文化艺术荟萃的国际性都是会。因而,墩煌这一名称,不但映射了这座古丝绸之路名镇以前的繁荣昌盛,也撰写了甘肃省旅游时期的自豪。“最初,大家来墩煌旅游的目的目的十分单一,那便是‘看石窟群’。
在今年的五十岁的出租车驾驶员陈宗浩,在墩煌干了后半辈子的游客招待。我还记得,墩煌旅游起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最初只用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等极个别旅游资源为关键发展趋势旅游业,招待工作能力还不够。而现如今,伴随着敦煌产业生态圈旅游的持续发展趋势,如今提到墩煌,大家想到的不会再仅仅石窟群,也有月牙泉、沙漠驼铃、沙州小镇等旅游景区。
数据信息表明,一年的时间,敦煌市全年度招待游客提升千万人次价位,做到了1077.三万人数,同比增加19.64%;完成旅游收益115亿人民币,同比增加25.92%。针对墩煌的发展方向,酒泉市委秘书长吴仰东曾得出过一个确立的回答:加速基本建设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带,以产业生态圈旅游为总体目标,充分运用我省文化旅游产业链水龙头的优点,将文化旅游产业链打导致当之无愧的水龙头产业链。
甘肃省:打造品牌迈进旅游强省近些年,甘肃省招待游客总数迈入飞快提高,年年都是在20%之上。旅游综合性收益提升两千亿元。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大势所趋,已经变成甘肃省服务业发展趋势的新引擎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大家正积极地全面推行‘旅游’发展战略,积极推进旅游与文化艺术、绿色生态、中医药学等行业和领域融合发展,切实培养旅游业态创新新品。
省文化艺术和旅游厅有关责任人讲,一方面甘肃省切实将丝绸之路沿途的天水市、平凉、兰州市、武威、张掖、酒泉、嘉峪关、敦煌等历史时间文化之乡打导致古丝绸之路关键旅游到达站。另一方面,甘肃省将致力于基本建设变成全球丝绸之路旅游优选地、我国室外感受本营、中西部自驾游旅游金子线,沿绸缎古径整体规划完工17个滑雪场地和120个自驾游基地,推动室外旅游强悍发展趋势。
甘肃14市州旅游收入:酒泉领先天水,庆阳、定西、金昌后三位
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内陆,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加上厚重的 历史 文化范围,造就了甘肃省独特的 旅游 资源,虽然甘肃省的经济 社会 发展水平长期处于全国后列,但是甘肃省的 旅游 业发展还是比较不错的, 旅游 收入也是甘肃省GDP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2019年甘肃省 旅游 游客接待量为3.7亿人次, 旅游 总收入2680亿元,游客量增速接近25%, 旅游 收入增速超过30% , 旅游 收入增速排名全国前几位,发展势头极为良好。 2020年受疫情影响,甘肃省的 旅游 经济近乎腰斩,游客接待量下降至2.13亿人次, 旅游 总收入下滑至1455亿元,减幅均超过40%。
从全国范围内来看,甘肃省的 旅游 收入并不突出, 旅游 业发展也非常一般。一方面甘肃省本身经济发展不理想,省域富裕程度相对较低,加上地域狭长旅途漫长,省内 旅游 消费普遍较低;另一方面甘肃省地处西北内陆,距离经济发达的中东部地区比较遥远,而周边省份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也较为有限,而且人口最多的四川、陕西两省本身就是 旅游 大省,甘肃省并没有非常明显的 旅游 资源优势和吸引力。
从现实情况来看,甘肃省的 旅游 资源质量还是不错的,以人文景观为主,但自然景观也不逊色,嘉峪关、莫高窟、崆峒山、麦积山、月牙泉、玉门关都是极负盛名的 旅游 景点,陇南的自然山水、江南风情也颇为迷人,酒泉、天水、嘉峪关、敦煌均为国内知名的 旅游 城市。
甘肃省虽然地处内陆,但外国游客也不少,而且近些年来外国游客量狂飙猛涨,兰州、嘉峪关、酒泉是甘肃省最受外国游客青睐的三个 旅游 城市, 旅游 业也是甘肃省的外汇来源途径之一。
今天就看看甘肃省14个市州的 旅游 收入情况,由于2020年各市州的 旅游 数据失真严重, 下文以各市州2019年的 旅游 数据进行解析,文末会附带2020年各市州的 旅游 数据 。
1、兰州2019年游客量为8208.8万人次, 旅游 收入为766.6亿元 ,是甘肃省唯一 旅游 收入超过500亿元的市州。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兰州的游客量是非常不错的,同期 泰山所在地——山东省泰安市的游客量为8262.7万人次,基本与兰州市相同,但同期泰安的 旅游 收入为894.4亿元 ,游客人均消费明显比兰州高出不少,事实上这也是整个甘肃省 旅游 业的普遍现状。
兰州作为甘肃省的省会, 旅游 资源质量在省内并不突出,缺乏高知名度的重量级 旅游 景点,否则 旅游 收入最少会跨上一个小台阶,主要景点有西部恐龙水乐园、吐鲁沟、石佛沟、古梨园、青城古镇等。
2、酒泉2019年游客量为4207万人次,低于天水、张掖两市,但 旅游 收入达到418.6亿元,远超天水、张掖,游客人均消费明显要高于这两个城市 。在 旅游 资源质量方面,酒泉也明显要优于天水、张掖,以雅丹国家地质公园、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景区、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玉门关、阳关、赤金峡为代表,天水以麦积山石窟、伏羲庙为代表,张掖以大佛寺、镇远楼、丹霞地貌为代表。
3、嘉峪关市2019年游客量为1317.6万人次, 旅游 收入为96.6亿元,虽然总量不高,但是游客人均消费比较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 旅游 城市。但2020年游客量及 旅游 收入下跌幅度均超过70%,是甘肃省 旅游 经济受挫最严重的市州。
4、甘南藏族自治州是2020年甘肃省唯一 旅游 经济正增长的市州,而且增速还不小,显示出了超强的 旅游 业发展潜力。 相比之下,庆阳、定西两个人口大市的 旅游 数据可以说是不忍直视, 旅游 资源明显匮乏,金昌作为一个地小人少的工业城市, 旅游 经济垫底也比较正常。
对此,你如何看待?
2015至2020年甘肃影响旅游业的指标因素数据有哪些
以下是2015至2020年甘肃影响旅游业的指标因素数据:
1. 旅游接待人数:2015年为2.6亿人次,2020年为1.4亿人次。
2. 旅游收入:2015年为2809亿元,2020年为1108亿元。
3. 景区门票价格:各景区门票价格不同,在这里无法一一列举。但可以说的是,近几年来甘肃省内大部分景区都有适当降价或优惠政策出台。
4. 餐饮、住宿等服务质量和设施水平:随着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竞争加剧,甘肃省内的餐饮、住宿等服务质量和设施水平也在逐步提高。
5. 自然环境保护状况:自然环境对于旅游业至关重要。近几年来,甘肃省加强了自然资源保护工作,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6. 政府投资力度:政府对于旅游业的投资力度也会直接影响到该行业的发展。近几年来,甘肃省积极推动“五个新”战略(即新型城镇化、新能源产业、新兴产业、新技术应用和新型基础设施),并将其与旅游产业融合起来进行开发建设。
以上仅列举了部分指标因素数据,在实际情况中还可能存在其他因素对于甘肃省旅游行
甘肃省旅游资源这么丰富,为什么旅游收入却不高呢?
甘肃的 旅游 资源很丰富,我去过甘肃很多次,每一次都被甘肃丰富的 旅游 资源所折服。大西北美丽的绸缎,丝路里最闪耀的明珠。有人说,在甘肃除了看不到海,可以看到来自这个星球上任何一种地形景观。在这里你不仅能感受大自然的鬼斧刀工,更能感受到 历史 文化的厚重,也会被能工巧匠的技艺所折服。
但是拥有着这么多 旅游 资源的甘肃, 旅游 收入却没有达到期望的标准。我想应该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地域辽阔
甘肃地域辽阔,景点相对分散一点,以有名的景点为例,麦积山在天水,莫高窟在敦煌,两地之间的距离接近1500公里,甚至比北京到上海的距离都遥远,就拿离敦煌比较近的嘉峪关,也有将近400公里的路程,所以对于 旅游 者来说过渡期比较长。
二、地理位置
甘肃位于我国西北部,地理位置不算是很优越,给外界的第一感觉就是偏远,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三、交通问题
甘肃地形复杂,主要的交通干线就是陇海——兰新铁路,近几年兰天高铁开通可以提高交通优势,但是交通干线还是很少的,没有多种类的交通方式去支撑 旅游 资源。
四、气候问题
西北内陆常年干旱(当然也有山清水秀的地方),尤其是河西走廊那一望无垠的戈壁滩,风沙大、植被稀少、荒芜等原因令很多人闻之怯步。
五、宣传问题
本省对于自身 旅游 的宣传力度不足,七彩丹霞、两大名窟、万里长城、连绵祁连、丝绸之路都是很好的宣传题材,但是外界普遍对于甘肃的 旅游 比较生疏。
甘肃是个很美丽的地方,答主去了很多次,很喜欢这个美丽的地方。下面放上几张 旅游 时拍的照片,有没有人能知道是什么景点?
甘肃省旅游资源这么丰富,为什么旅游收入却不高呢?
最为一个甘肃人,其实甘肃的 旅游 资源很多,但是外地小伙伴看来,知道的最多的就是牛肉面,莫高窟,嘉峪关,再问起其他的真的很少可以听到。所以说首先在宣传方面,对于甘肃的 旅游 景点还是比较少。
之后就是对于景区的打造,说实话甘肃的 旅游 景点很少有健全的配套设施,从交通来说其实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再就是一些私人的东西太多,管制不够严厉,导致去过的感受不是很好,自然也不会再去推荐给别人。
所以甘肃在 旅游 方面还是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的,就看能不能做起来了!
作为一个甘肃人,看到家乡这么多年都没什么发展,内心也很不是滋味。
因为家里是农村的,小时候家庭条件不好,所以每一次进城里都是令人兴奋的,当时,和我一样大的同龄人都会极力请求爸妈让我们一群玩伴独自去城里玩,这在我们心里是能够拿来炫耀的,能够独立地去一些地方,让我们内心很有成就感。(虽然挺奇怪 )
所以嘞,我们从小时候就经常在各种地方跑,口袋里不超过5块钱,甚至大部分时候都没钱坐车,离县城20多公里就直接走过去,沿途会见到许多各行各业的人,比如钉鞋修鞋的,卖各种钱包皮包的(虽然江南皮革厂都倒闭了),还有收头发收手机的,以至于到现在我都能清晰的记得那个“收旧手机,报废手机,手机换盆”那个声音,因为太魔性了。
然后,我就发现了一个问题,当时我遇到的几乎所有人都操一口外地口音,大多数人是浙江人和河南人,绝少会有本地人,所以到现在,现在街上的各种卖布料,卖百货的小老板大都是外地人,虽然不是多么暴富,但是一个中规模的商铺一年怎么也会有20万左右的收入,绝对是比农民种地和安稳当公务员强很多。
那为啥没有本地人愿意做呢,宁愿种地受苦受累也不愿意从头干这些小买卖呢?事实证明,从事商业绝对要比种地来钱快且多。
我们这个地方太小,人情关系太重,大多数人极其看中面子,而且骨子里觉得在大街上摆摊之类的是下九流行业(虽然作为一个农民也没好到哪里去),而且虽然觉得自己没啥钱,但是日子过的也不是太差,就这样得过且过,很是不思进取!
甚至小时候我家种地,种棉花,每年收获的时候总会雇佣一些农民工来拾棉花,大多数和我妈妈差不多的中年妇女,多数是河南人。干活超级猛,整个不要命,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天还没亮透,就到地里,一直干活,中午不回来吃饭,我爸妈做好了送过去,10分钟就吃完,然后继续干活,一直到晚上大概10点,厉害的人巅峰水平每天能拾270斤左右棉花,而我嘞,拼了老命也就刚到她们的一半。
这些完全靠坚持和毅力的东西,我们这边的人做不来,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佛系”,没有浙江人河南人拼劲,不知道是为什么,是太在乎面子吗?还是别的啥原因……
对于东部游客来说,有些遥远。同时也没打出自己的品类。
提到空旷、戈壁,你会想到的是新疆,而不是甘肃。比如你想去避暑,那你会想到哪。想去滑雪会想到哪。那么提到什么会想到甘肃呢。不能鸣沙泉、五彩丹霞这些,这都是具体的景点。这么看来,甘肃真是没抢到属于自己的品类。
您好! 甘肃省是一个 旅游 资源非常丰富的省份 ,我们耳熟能详的敦煌莫高窟、嘉峪关“天下第一关”、张掖丹霞、天水麦积山石窟等景点都在这里。甘肃省地形地貌、气候都很多样,它同时处于干旱地区、湿润地区。在西北的酒泉市,能看到沙漠风景,而南部的天水,却是一副江南清秀的样子。
可以说,甘肃并不缺乏 旅游 资源。 那么,为什么甘肃省 旅游 资源这么丰富, 旅游 收入却不高呢? 我认为主要有 以下4个原因 :旅 游产品开发较少、主题 旅游 活动较少、配套设施有升级的空间、营销宣传不足 。
首先, 甘肃省的 旅游 相关纪念品开发比较少 。所谓 旅游 相关纪念品,种类多种多样。有 钥匙链 、 冰箱贴 、 印着景点的杯子 、 文物的模型 、 印制景色的扑克牌 、 盘子 、 明信片 、 信封 等等。
我认为,除了敦煌以外,其他各个城市都没有发挥出这个优势。在敦煌的各个景点,能够看到莫高窟主题的冰箱贴、磁盘等等 旅游 纪念品,可是出了敦煌市,在其他城市就几乎看不到这些主题纪念品了。
实际上,甘肃的 旅游 资源非常独特,像嘉峪关的“天下第一雄关”、张掖的七彩丹霞、天水的麦积山石窟,都是独具特色的 旅游 资源。 很多游客在欣赏完这些景点美丽的风景之后,非常想买一些跟景色相关的纪念品,但却几乎找不到。 所以,周边产品开发的比较少,是甘肃省 旅游 资源丰富,但收入不高的原因之一。
其次,在甘肃省,你很难找到主题的 旅游 活动。所谓主题的 旅游 活动,或是把一些相关连的景点放在一起,打包出售;或是组织一些主题演出。比如,在新疆 旅游 ,有伊犁的7天大环线;台湾 旅游 ,有环岛游的路线。甘肃省虽然是一个很有 历史 的省份,众所周知, 丝绸之路就从甘肃通过,但是这个主题并没有被更好的开发出来,也就造成了 旅游 景点的知名度不够高。
除此之外, 也可以开发一些相关的主题 旅游 活动 。比如,开封的清明上河园内,就有大量的宋朝为主题的古装表演,非常应景。让人印象深刻的同时,还可以收取更高的门票。而在甘肃,除了敦煌,很少能看到这种 旅游 景点与演出相结合的旅行产品。 在甘肃 旅游 ,大部分时间都只是看景点。 旅游 收入无法靠捆绑销售、附加活动而提高。
除此之外, 甘肃省的 旅游 配套设施,也有升级的空间。 随着现在居民收入的提高,对于 旅游 品质的要求,也变得比以前更加高。 很多人在出行之中,对于住宿、饮食上有更高的预算 ,希望能够下榻更高品质的酒店,在更高品质的餐厅用餐。
而这方面,甘肃是比较欠缺的。以敦煌市为例,虽然知名度很高,但却只有一家五星级的酒店。 基础设施跟不上,自然无法吸引那些为了更舒适的条件,而支付更多钱的游客。 餐饮也是一样,如果提供更好的就餐环境,更精美的装修,更卫生的分餐制,更好的服务,也会吸引更多注重 旅游 品质的人。 所以,只有增加提升 旅游 相关的配套设施,才能够获得更高的 旅游 收入。
最后,我认为, 无论是甘肃省的景点还是城市, 旅游 宣传力度是远远不够的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 即使酒香,也怕巷子深 。再好的景点,不注重宣传,也是会淹没在信息大海之中的。
就我个人的感觉,无论是在 旅游 平台,电视节目上,或是手机的APP客户端上,都很少能够看到甘肃省景点的广告。如果没有广告的投放,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甘肃省的景点。提高 旅游 收入,自然就无从谈起了。 因此,我认为应该加大宣传营销的力度,让更多人知道甘肃众多丰富、美丽的 旅游 资源。 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最终提高 旅游 收入。
甘肃省 旅游 资源丰富而的独特,但是,只有开发更多 旅游 相关周边产品,增加主题活动,升级配套设施,加大营销宣传力度,才能将这些 旅游 资源转化为更多的 旅游 收入。
我是 咖橙游天下 ,和您分享我在旅途中的见闻,为您带来 旅游 相关的奇闻趣事,让我们一起,看见更大的世界。非常 期待您的关注 ,并祝愿您度过美好的一天!
甘肃自古就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幅员辽阔, 历史 悠久,文化灿烂, 旅游 资源丰富。2018年,甘肃省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02亿人次,实现 旅游 综合收入2060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26%和30%以上,占GDP的比重达到7%。增速连年排在全国前5位。从 旅游 收入看,甘肃在西部地区虽然名列前茅,但与 旅游 收入突破“万亿大关”的 旅游 强省——四川省相比差距显然不小。
甘肃省 旅游 资源丰富,为什么 旅游 收入却不高呢?我觉得可能跟以下因素有关。
一、甘肃经济落后,是影响 旅游 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般情况下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 ,则 旅游 业也发达, 旅游 业对当地的经济贡献也相对较大。甘肃省受 历史 和地理因素的限制 ,经济发展在全国都处于明显的落后地位 ,这就使 旅游 业发展具有先天经济营养不良, 旅游 开发、投入对甘肃 旅游 目前只是杯水车薪。其次,居民作为 旅游 主力,其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国内 旅游 收入具有决定性影影响。2018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51元,而甘肃只有29957元。这样的收入在支出上只能捉襟见肘。
二,上下对 旅游 业的重视程度,是影响 旅游 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近几年,甘肃省对 旅游 业越来越重视。文化 旅游 业已成为甘肃十大生态产业的首位产业。但总体上来讲,甘肃还没有把 旅游 资源大省变成 旅游 大省。个别地区对发展 旅游 业认识不足,没有真正意识到 旅游 业对于经济发展的先导作用,忽视了发展 旅游 的迫切性,有些工作思路与具体措施仍跟不上当前形势的发展需要, 旅游 业体制改革相对滞后, 旅游 业与其他产业间的关系都有待于理顺等等。
三、基础薄弱,供给不足,服务欠缺,管理滞后,是影响 旅游 市场发展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甘肃 旅游 业发展迅猛的势头来看, 旅游 人次和综合收入的增长幅度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是全省 旅游 业发展还存在产业基础较为薄弱、产品供给不足、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主要突出表现在 旅游 景点配套设施不完善,交通设施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 旅游 景点吃、住、玩、 购、 乐等方面尚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基础设施和 旅游 项目明显滞后, 旅游 队伍建设落后等等。
此外,自然环境、气候特点、饮食文化、交通条件等等因素也对 旅游 收入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如何从 旅游 资源大省变为 旅游 强省,甘肃还需撸起袖子加油干。
2018年,甘肃省 旅游 接待人数破3亿, 旅游 综合收入破2000亿,在全国排名22位。
而 旅游 资源这一块不好统计,就看一下5a级景区吧!
甘肃只有4家5 a景区,你能说是 旅游 资源大省?
上图颜色越深,5a 级景区越多。
现在回答你的问题。
首先,我们甘肃的 旅游 资源开发不够。这个从5a景区数量就可以看出来。
自然地貌、 历史 遗迹、文化建筑……这些只有开发了,配套设施和服务完善了,才能吸引游客来消费,这才叫 旅游 资源。否则,只能叫 历史 文化悠久,自然地貌丰富!
你看,就算没有先天的 旅游 资源,人家开发的横店影视城、迪士尼乐园……这些人造景点,一年吸引多少旅客……
其次,宣传和推广还是没抓住特色。
拿最近很多文章里说的这个观点:甘肃除了大海,草原、沙漠、高山……一切自然景观都有。
人们看了,会心里想:哇啊,甘肃的地貌太丰富了!但他们想看草原还是去内蒙了,想看沙漠还是去新疆……
最后,服务真的是跟不上。
旅游 景点和相关的服务行业,就算设施完善了,但服务态度和质量,作为本地人,我都受不了!也不寄希望外地游客能有完美的消费体验和冲动了!
政府管理失败,管理守旧,管理无能!
我们甘肃东部人都不怎么去甘肃的中西部,交通状况比去往其他省份都费劲,西边偏僻荒凉,吸引力不大。
气候恶劣又严重缺水……,再者 旅游 餐严重坑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