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津出台新举措促进消费
《天津市关于促进消费恢复提振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正式印发《若干措施》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部署要求的基础上,聚焦重点、精准施策,紧紧抓住我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有利契机,在做好疫情防控基础上探索新的消费规律和特点,加强消费供给,打造更多场景,丰富消费新业态,提升消费市场活跃度,加快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提振消费信心。
消费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对经济具有持久拉动力,事关保障和改善民生。当前国内消费需求恢复缓慢,有效需求不足已成为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会同有关部门结合天津实际,研究制定了《若干措施》。
《若干措施》呈现三方面特点。一是聚焦重点领域,精准释放消费潜力。《若干措施》聚焦汽车消费、家电家居消费、住房消费、文旅消费、夜间消费、农村消费、会展消费、新型消费等重点领域,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提振消费市场信心。二是坚持效果导向,强举措求突破。如针对群众关心的小客车摇号指标问题,《若干措施》中提出定向投放2万个个人小客车专项摇号指标,面向仍在摇号且已累计参加60期以上(含60期)的“未中签”申请人进行配置,进一步激发汽车消费需求。三是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天津特色。《若干措施》立足我市实际,提出结合优势资源构建文旅消费新场景,打响“夜津城”、海河国际消费季品牌,开展振兴老字号行动等具体举措,增强发展活力,推动我市消费市场繁荣发展。
《若干措施》从9个方面提出了19项具体措施,打出促消费“组合拳”“连环招”,全方位释放我市消费潜力。在鼓励汽车消费方面,推出了增加个人专项摇号指标、加大新能源车推广应用、搞活二手车市场3项措施。在支持家电家居消费方面,推出了强化家电消费扶持、鼓励开展家电家居促销活动2项措施。在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方面,推出了稳定住房消费1项措施。在拓展文旅体消费方面,推出了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强化文旅市场线上线下合作、构建文旅消费新场景3项措施。在繁荣夜间消费方面,推出了打响“夜津城”品牌、丰富夜间活动内涵2项措施。在激活农村消费方面,推出了加快开展消费品下乡、推进农产品进城2项措施。在做强会展消费方面,推出了安全有序恢复展会活动、强化展销联动2项措施。在培育新型消费方面,推出了创新消费业态和模式1项措施。在优化消费环境方面,推出了开展消费促进活动、优化消费金融服务、营造放心消费环境3项措施。
下一步,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将加强统筹协调、政策联动,推进《若干措施》各项任务落实落细,促进我市消费市场恢复提振,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二、消费升级对当下旅游行业有哪些影响?
居民消费能力持续提升在旅游业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人均旅游花费稳定增长。国内游的人均花费除了97/98年及02/03年两个时期分别由于亚洲金融风暴和SARS事件影响出现增速明显下滑外,在1993-2011年期间基本保持稳定增长,年复合增长率为7.2%。
(2)出游率大幅提高。我们可以发现该比率呈稳定增长状态。在增速方面,以2003年为分界,1991-2003年期间线段较平坦,说明出游率增长较缓;而2004-2011年期间较陡峭,说明出游率增速较快。在具体数值方面,出游率在1997年突破0.5次/人,并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僵持了很长时间;出游率在2006年首次突破1次/人(人均GDP达到2069美元);而伴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大幅提升,该比率更是在2011年突破了2次/人。从0.5次/人—1次/人(1997—2006年)和从1次/人—2次/人(2006—2011年),出游率同样是两次翻倍,所花费的时间却缩短了整整1/2。而且,两次翻倍期间,人均GDP的相对增速几乎一致,均为160%。
由此可见,以人均GDP为代表的居民消费能力的持续提升是旅游业发展的最主要驱动力!
消费结构升级
在消费结构升级和城镇化加快的背景下,旅游产业消费结构的升级也在逐步进行中。我国人均GDP在2011年已突破5000美元,进入了度假游、体验游为主的阶段。而对应不同的收入阶段,旅游消费有着不同的诉求。旅游行业也正从粗放式向集约化、精细化发展。根据需求,我们可以把旅游产业划分为三个层次:基本需求(餐饮、住宿和交通)、中间需求(购物)和核心需求(游览和娱乐)。那么,基础需求就对应经济型酒店、星级酒店和餐饮子行业,中间需求就对应免税品销售子行业,核心需求则对应传统景区、休闲度假目的地和文化演艺子行业。
以酒店子行业为例,随着商务会议、休闲度假需求的日益高涨,主要旅游城市、景区的会议度假酒店日趋成熟化、规模化、优质化。会议度假酒店的特点是:具备休闲度假与完备强大的会议功能;位于旅游胜地,尤其是山水景观;多为低密度开发。
此外,消费升级也同时催生了许多旅游新业态。国发41号文《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便对此进行了阐述。事实上,新业态的涌现,不仅体现了旅游产品从单一向多元化转变的过程,也体现了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受旅游需求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旅游业与相关产业、城乡环境和各类社会资源融合发展加快,混合型业态也将逐渐成为主流。
三、数字化时代,如何升级旅游消费?
引入新科技丰富游览体验,运用智慧化管理提升景区服务,云旅游、云演艺、云娱乐、云展览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带来旅游业的“蝶变”,助力旅游市场加速复苏。
数字化时代,如何升级旅游消费?要做到以下几点:
旅游业数字化转型必须以消费者体验为核心
推进旅游业的数字化改造升级,要树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理念,将提升消费者的体验和运营管理效率作为决策的核心,围绕新需求、新消费方式谋求创新。
当前,线上实名制预约系统、分时排队预约系统、在线营销系统、大数据监控系统等技术已成为旅游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内容,以促进实现旅游企业的精准化运营及营销、提高游览效率,并最终实现游客消费体验及满足感的提升,赢得业务增长。
科技+文旅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文旅产业是具有高渗透性、关联性、融合性发展的大民生大产业。作为世界第一大国内旅游国、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国和消费国,我国的文旅产业具有广大的市场价值。2018-2019年,文旅行业占我国的GDP总值超过15%,其关联性比房地产行业更高。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科技是旅游的新动能”。
在数字经济时代、新文旅时代,80/90后的互联网原住民已经成为了最大的旅游客户群,对于年轻人来说,游胜于旅。也就是说,驱动大家旅游的因素,从原来的计划性逐步在经济发展、物质发展的基础上转变为复合、冲动性的因素。当产生旅行的消费动机后,我们就会关注出行的体验。对于年轻的消费客群来讲,住宿和出行安排上的花费相对比较多。其次,消费对目的地的感知,并不是只取决于当地自然风光,人文、赛事、节庆,美食美酒、街头景色、体育都是旅行中的重要一环。由于社交分享,每一位游客既是旅行的消费者,也可以是衍生经济的带动者。要充分感知到每一位游客都是我们最大的财富,因为他们每个人都可能是自媒体,那么做好游客财富的精英,其实也是一机游回归到本心的最重要的一个目标。
数字文旅商业模式创新
一是创新营销,依托直播、短视频的线上营销和线上消费成为常态。
二是创新体验,虚拟技术创造的文旅体验和在地化真实体验双轨并行
三是创新内容,正向价值引领下的数字文旅内容再生产和全球服务蓬勃发展
培育强大的数字文旅市场主体
一是明确市场定位,促进新型市场主体建设。
二是多项措施并举,提高数字文旅市场主体创新策源动力。当前,线上文旅发展存在高质量数字内容缺乏、高水准虚拟现实内容缺失、现有模式商业变现率低等问题,文化内涵不足的短视频、直播、虚拟产品挤占了大量市场空间。文旅和科技深度融合,不但要求实现技术手段和文旅资源的充分对接,还要求具有创造力的人才共同进行技术场景的概念打造、内容制作等。
三是优化扶持政策,为中小企业创造更大的成长空间。从中小传统文旅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现状来看,文旅科技产业跨界融合的破解点尚不明晰,产业结合方式生硬,与技术企业合作往往处于被动,市场主体面临着一系列严峻障碍。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互联网+”加速与产业融合,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正在成为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旅游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趋势正在加速。随着人工智能、5G、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在文旅产业的应用进一步拓展,各类文旅市场主体纷纷上线上云,创造出一系列“云旅游”“云展览”“云赏艺”“云公教”“云文创”等新业态、新产品、新服务,成为推动文旅产业改革创新的重要突破口。
四、复杂消费观里的消费升级
不是不明白,世界变化快。
改革开放40年所氤氲的经济规模、财富效应和技术进步,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创新和服务转型,让中国的消费市场呈现出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斑驳景象。从中,有人品出了消费升级,有人则读出了消费降级,孰对孰错?
先说消费降级。被用来证明消费降级的两个例子,一是泡面、榨菜和二锅头的销量走高,一是拼多多的成功上市。然而,前者不能解释为什么茅台、奢侈品和出国爆买也是节节走高,后者也并没有线性地推导出天猫京东的滑落,难言零和博弈。
事实上,拼多多是重新发现“五环外的消费”,这个消费一直存在,只不过被自视甚高的城市中产选择性无视。而品牌化的泡面榨菜也可能是低收入群体的消费升级。因此,消费分级的说法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中国是一个近14亿人的大市场,而不是一个“五环内的市场”。
消费是棘轮,除非经济断崖,消费降级难成气候。
再说消费升级。在市场经济的语境下,所谓消费升级,就是从传统消费转向新消费,从数量消费转向质量消费,从物质消费转向服务消费,就是按图索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拾阶而上。富裕起来的高收入群体和中等收入阶层,愿意为“省时、省事、省力”支付品牌溢价和服务溢价。显然,我们身处消费升级之中,这不仅体现在传统消费的“生鲜化”和“戴森化”,也体现在以医疗、教育、文化、娱乐和信息服务为代表的服务消费高增长上。
在任何,在任何时期,收入提高和技术进步,都是消费升级唯二的渊薮。眼下,我们在收入提高上承受了一些压力,但互联网的持续进步让我们正享受技术红利,因此,在消费升级的趋势里出现消费降级的现象,不值得大惊小怪。为房子所累的城市中产,确实面临着挤出效应,但理性消费不意味着消费的全面降级,它只是一个消费篮子里的重新排列组合,在不同消费场景里分配偏好罢了。我们所要提防的消费降级,是收入和技术逡巡不前,而非某些消费品类的此消彼长。
复杂如中国经济,如果观察只是由现象及现象,很难不坠入盲人摸象的窠臼。消费从来都不只是简单的商业行为,它也隐藏在幽深的人性之中,既趋利避害,又冲动虚荣。消费升级是笃定的,消费降级更多则是一种心理现象,是经过伪装的鄙视链,人们总是倾向于吐槽群体不幸来获得“比下有余”的窃喜,这跟“丧”、“佛系”文化现象的流行不无暗通款曲。
消费是一件难事。打开消费者的阈值,不仅要看大环境,也要洞悉小偏好。但唯有难,才能分出层次和梯队,分出胜负成败。救世主说,“你们要努力进窄门”。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五、文旅新地标!“冰雪”主题消费新场景亮相成都
文丨西部菌
高起点建设世界 旅游 名城,成都再添重磅IP。
6月30日,首届成都夏季熊猫冰雪节在位于都江堰的成都融创文旅城开幕。同时,从7月起,成都融创文旅城雪世界、水世界开始试营业。
娱雪项目搬进城市,一时间,世界最大室内滑雪场之一的成都融创文旅城雪世界,刷爆成都人的朋友圈。
此次活动以“熊猫”对话世界,以冰雪点燃盛夏激情,聚 旅游 、文创、赛事、 美食 、音乐、会展于一体。
成都则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拥有一流专业室内滑雪场及顶级冰雪主题乐园的第四城。新的文旅IP的到来,将彻底升级成都人的生活休闲方式。
而雪世界、水世界背后的成都融创文旅城,也将成为助力“三城三都”以及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新样本。
01
新IP亮相,西部文旅新三角格局初现
在流量经济时代,城市IP的价值不断凸显。顶级的城市,基本上都有顶级的IP。
比如在文旅领域,上海的迪士尼,广州的长隆,这些都是名气响当当的主题乐园。它一方面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另一方面为城市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流量。
成都素来以网红城市著称,从来不缺流量,但同样存在着短板。比如以消费见长,因为商业活力而登顶新一线城市之首的它,一直都缺少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主题乐园。
与此同时,在整个西南 旅游 市场,贵州近几年强势杀出, 旅游 经济火爆异常。如此大放异彩的表现,形成了不小的竞争压力。成都的确迫切需要一个新IP,或者说新的文旅消费场景。
因此,在3月举行的2020成都新经济新场景新产品首场发布会上,成都融创文旅城作为文旅(运动)产业生态圈新场景的代表项目,被重点推出,寄予厚望。
融创中国执行董事、执行总裁兼西南区域集团总裁商羽致辞
成都融创文旅城带来了全新的休闲体验、独具特色的川派乐园。比如这次亮相的成都融创文旅城雪世界,总建筑面积达8.08万㎡,全天最多可接待5000人滑雪。夏天的成都,也能尽享娱雪乐趣。
窗含西岭千秋雪。成都人对雪有着独特的情结,成都还是为数不多能看见雪山的城市。不过以往想滑雪,最近也得跑到西岭雪山,现在娱雪项目搬到城市,消费体验全面升级。
一座全新的“欢乐城”拔地而起,在为成都增添文旅新IP的同时,也将重塑四川的 旅游 版图,形成“问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欢聚文旅城”的文旅新三角格局。
旅游 产业讲究资源集群,集群才能提升游客停留时长,实现产业价值最大化。在成都融创文旅城的 旅游 新一极加持下,届时,成都人的近郊游,将有更多的理由在此消费驻足。
02
消费新场景,带动文旅产业大升级
2018年《“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实施纲要(2018-2022年)》正式印发,要加快发展冰雪健身休闲产业。在响应国家号召上,依托成都融创文旅城,成都再次走在各大城市前列。
而成都融创文旅城雪世界之外,成都融创文旅城水世界同样带来了新场景的意外之喜——它是以冰川奇景、藏羌秘境为特色,融玩水设备、特色汤池、休闲SPA于一体的大型室内恒温水乐园。
新文化、新体验、新场景、新消费,崭新的文旅业态,在升级城市生活休闲方式的同时,还将助力成都的产业转型。
成都融创文旅城水世界实景图
在当前的环境下,作为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重要性不断提升。事实上,最近这几年以来,消费基因强大的成都,一个重要的城市发展主题,也正是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按照相关目标,2022年,成都将巩固西南生活中心和西部消费中心地位,形成万亿级消费市场,外来消费占比超过30%,消费对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60%以上。
面对激烈的城市IP竞争,做大外来消费的份额,需要极具竞争力的消费场景来引流;提升消费的经济贡献率,则离不开关联行业的产业支撑。
随着“三城三都”建设的提速,成都在文旅领域的影响力步步攀升。
2019年 旅游 总收入达到4650亿元,同比增长25%。高水平建设世界文创名城,高起点建设世界 旅游 名城,取得了亮眼的阶段性成果。
成都融创文旅城雪世界实景图
但城市竞争不进则退,尤其今年还遭遇了疫情的影响。数据显示,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全市共接待游客102.91万人次,只有去年同期的89.18%。
为了促进消费回补,6月初下发的《成都市以新消费为引领提振内需行动方案》专门提到,打造美好生活消费新场景,深度发展农商文体旅融合消费。
成都融创文旅城的亮相,可谓正当其时。
娱雪乐园的落地,弥补了消费场景的空白;全球竞争力的冰雪运动赛事场地,极富体验感的文旅业态,还为成都的“三城三都”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文旅新IP,消费新坐标,成都的消费城市地位和综合能级因此而再度提升。
03
拓疆西南,融创助力城市生长
作为“中国家庭美好生活整合服务商”,成都所在的西南地区,向来是融创耕耘的重点。
截止到2019年,融创拓疆西南,布局了5省20余城130多个项目。比如,去年年底开业的昆明融创文旅城,首开接待客流超过30万人,带动就业3万人。
而今年年初,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概念正式提出,它为成都开启了全新的城运,成都融创文旅城的亮相,无疑和如火如荼的双圈建设形成了紧密呼应。
根据介绍,成都融创文旅城是四川省、成都市的重点文旅项目,前期惊艳亮相的雪世界、水世界,还只是成都融创文旅城的板块之一。
整个成都融创文旅城由融创乐园、融创雪世界、融创水世界、锦秀剧场、高端酒店群、国际会议中心、融创茂、滨湖酒吧街、低密住宅等业态组成,是集多元产业于一体的世界级综合 旅游 度假目的地。
成都融创文旅城雪世界实景图
新的文旅业态,除了革新成都市民的生活方式,带动消费、产业双升级,还一个重要的价值在于,助力城市生长,优化发展空间布局。
作为世界级的特大型文旅综合体,成都融创文旅城这种大的投资项目,本身就具有极强的经济拉动效果。
而且,成都融创文旅城的到来,不仅增加了一座大型文旅综合体,还会带来上下游产业项目和城市配套,这将释放新的人口红利和城市竞争力。
对都江堰来说,再造文旅业态的新一极,这是区域升级的重要契机;对成都来说,在成渝双圈建设过程中,新IP和新场景,带来了消费发展的新机遇。
有理由相信,这座拔地而起的文旅新地标,通过赋能产业和消费,将进一步助推融创与成都的共同向上生长;而文旅城和城市文化的深度融合,也将为成都这座活色生香的城市增添更多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