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复合酱油怎么熬?

您好,复合酱油一般餐饮业内称之为复制酱油,这是一种使用特别广泛,效果非常出色的熟制调味品它的主要构成方式都是 酱油+香料+调料+鲜料 这样的。因为现在的酱油酿造时间短,工业化制作,导致普通生酱油不可避免的带有酸味,锈味,涩味。所以必须去掉它的异味,再增加香味和回味。所以,复制酱油就孕育而生了。

比如川菜的 甜酱油 ,如果没有这个,那基本一半的川菜的味道就会大为逊色。它口味甜咸鲜,是夫妻肺片,蒜泥白肉等名菜的基础调味料,也是甜水面,川味凉面,钟水饺等名小吃的主要调味料。几乎所有的川面都会用到它。

再比如粤式的 豉油皇 ,也是一种复制酱油,它是粤式捞面,炒粉,一些粤菜的必备调味料。它口味咸鲜,带有蔬菜的清香和海鲜的鲜美,作为调料和蘸料都是非常好的组成。

再比如葱油拌面的 葱油酱油 ,内蒙山西常见的 菌菇酱油 ,都属于这个范畴内,下面我就简略说一下家用的各种复制酱油的做法。

甜酱油(川式复制酱油)的家常做法 。

粤式豉油皇的家常做法。

家常用葱油虾子酱油的做法。

酱油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吃的调料,不管是炒菜还是炖菜、卤菜等都离不开酱油,复合酱油就是熬制过的酱油,一般在饭店比较常用,复制酱油就是用 黄豆酱加上各种配料、香料熬制而成, 酱油熬制过后做出来的 美食 味道更好。

酱油大家都不陌生,也是我们生活中常用到的调料,主要是提鲜、上色的作用,不管是炖菜、卤菜都离不开酱油,复合酱油相信很多人也都听说过,饭店里用得比较多,酱油的味道比较单一,熬制过后会变得非常的香,用来拌面、拌凉菜等,味道也会更好,下面就来分享一下复合酱油的熬制方法。

一、复合酱油配方一

1、准备食材:黄豆酱油500克、葱20克、姜20克、胡萝卜20克、芹菜10克、香菜10克、洋葱20克、红糖80克、冰糖30克、白蔻2克、香菜籽2克、花椒3克、小茴香3克、甘草2克、山奈2克、草果1个、八角3克、桂皮3克、陈皮2克、水100克

2、姜洗干净切片、葱洗干净切段、芹菜洗干净切段、胡萝卜洗干净切片、洋葱洗干净切小块、香菜洗干净切段,香料用温水浸泡十分钟,洗干净备用。

3、把黄豆酱油倒进锅里,加入水,再加入姜片、葱段、芹菜、洋葱、胡萝卜、香菜和香料,把冰糖和红糖也放进去。

4、用大火烧开,不停地搅拌,熬制冰糖红糖完全融化,转小火熬制半个小时,熬制时间到后关火晾凉,让香料在料汁里面浸泡十二个小时,浸泡时间到后,把料渣捞出来,复合酱油就做好了。

二、复合酱油配方二

1、准备食材:黄豆酱油适量、鸡精10克、山奈3克、桂皮2克、小茴香2克、豆蔻3克、八角4克、草果2克、香砂仁2克、香叶2克、姜30克、葱30克、香菜20克、洋葱30克、胡萝卜20克、水4斤

2、葱洗干净切段,香菜洗干净切段,洋葱洗干净切小块,姜洗干净切片,胡萝卜洗干净切片,把香料用温水洗干净。

3、准备一个无油的锅,把香菜、葱、姜、胡萝卜、洋葱和香料放进去,再加入水,大火烧开,转小火熬制一个小时。

4、熬制时间到后,把料渣捞出来,把料汁过滤一遍,加入黄豆酱油,料汁和黄豆酱油的比例是1:1,再加入鸡精,搅拌均匀,复合酱油就做好了,用来拌凉菜、拌面都非常的好吃。

总结:复合酱油的配方有很多,每个人的做法都不一样,上面两种复合酱油的做法都很简单,做出来的复合酱油非常的香,用来拌面、拌凉菜等都非常的好吃,熬制复制酱油主要就是比例要掌握好,不能用铁锅熬制,盛复合酱油的容器一定要无水无油,这样才可以保存时间长。

复制酱油称它为复合酱油,大家从字面上就容易理解些,它就是对普通酱油的再次加工,其中再添入些香料和其他的佐料,以搅拌或者熬煮的方式重新呈现出来,让它吃着更为的浓香鲜美些,是饭馆厨师必备的技能之一。

那么,复合酱油到底该如何做呢?常见的做法有以下两种:

(1)香料复合型酱油:

配方:25克味精+15克八角+15克小茴香+10克桂皮+25克甘草+3克山奈+5克花椒+50克生姜+10千克酱油+1.5千克红糖。

制作方法:

1、将香料和生姜装入纱布袋中,再将红糖拍碎备用。

2、再将酱油和红糖倒入锅中,开小火熬至融化,再丢入香料包,将它熬至浓稠状态,待水分蒸发至原先的3/4时即可盛出来。

3、放凉后存入陶瓷的容器中即可。

主要用途:拌面、凉拌菜、烧菜。

(2)清淡型:

配方:250克生姜(去皮)+500克大葱+1000克芹菜+250克干香菇+500克尖椒+2个洋葱(圆葱)+500克香菜+100克白糖+75克+1瓶生抽+半瓶蚝油+150克鱼露(虾油)+5公斤的清水。

制作方法:

1、除了生抽和盐以外,将上头配方中的其他调味料全部倒入锅中,并且加入适量的清水,大火烧开后,再转小火熬制1-2个小时左右,最后将残渣过滤出来,直接丢弃不用。

2、待它温度降低下来后,先撇去多余的浮沫,再倒入余下的两样佐料——盐和生抽搅拌,如果觉得颜色太浅,适当增加些老抽来调色。

3、再次过滤后,就将它装入密封的容器中,再将它存放到冰箱冷藏起来,随用随取。

用途:凉拌或者单独作为蘸汁,味道清鲜味美,口味和海鲜最搭。

复合酱油的特点是咸味鲜美、酱汁浓稠、色泽棕红,风味独特,常常把它当做凉拌汁、蘸汁、拌面来使用,用途特别的广泛,根据配方的不同,调出来的口味也不尽相同!

综合复制酱油熬制秘方:

食材:酿造酱油200毫升,红糖20克,冰糖40克,谁25毫升,香葱2根,姜3片,八角1颗,三奈2克,香叶2片,花椒2克,桂皮2克,草果1个,小茴香3克,豆蔻3个,陈皮1克。

制作步骤1:锅内倒入酱油水,酱油和水的比例8:1,大火煮开,加入所有调料,转小火煮10分钟。

制作步骤2:加入红糖和冰糖继续熬煮,熬到汤汁浓稠,关火。

制作步骤3:滤出料渣,晾凉密封冰箱冷藏室储存。此复合酱油用于炒菜和拌凉菜。

什么是复合酱油,它是市场上买不到的,市场上买的都是什么生抽,老抽,而复合酱油是需要把把酱油用多种香料,慢火特殊熬制而的,香味浓郁,浓稠的美味复制酱油。所以这种现在很少有家庭做,因为太负责,太麻烦了。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种复合酱油的熬制方法,希望大家可以看下,学习一下,这种酱油对于吃饭,吃面都是非常好吃的。

步骤一:

原材料准备,准备黄豆酱油1000毫升,红糖150G,冰糖100G,姜50G,陈皮3片,八角5个,茴香5G,草果 2-3个,三奈 甘草 各5-8片,桂皮2-3片,香叶4-6片,清水120毫升。

步骤二:

把所有香料都用清水冲洗一篇,过滤水分,生姜切片,准备好红糖,冰糖,清水。

步骤三:

把酱油,冰糖,红糖,清水,倒入锅中后烧开,然后放入所有香料,小火熬制30-40分钟,小火熬制中,满屋飘香。熬到浓稠,熬制到原液的三分之二。味儿美,颜值高的复制酱油就可以出锅啦。然后用滤网把香料捞出,剩下都是酱油。

步骤四:

把剩余酱油放入玻璃樽里面放好就可以了,这就是简单快捷的复核酱油的熬制方法,是不是很简单啊,记住哦,夏天存放是放冰箱的哈,请切记

复合酱油一般是凉菜中用得比较多,炒菜中如回锅肉,红烧类菜品等需要上色的烹饪中也常见使用。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其实在很多年以前,并没有复合酱油一说,那时在四川都是叫红酱油,口感回甜,酱香浓郁,颜色红亮。只不过,现在做传统红酱油的人越来越少了,市面上也不好买了,一般都是用老抽来代替红酱油了。而为了寻找那种老传统红酱油的味道,四川的厨师便想办法利用酿造黄豆酱油自己来制作红酱油,也叫复制酱油、复合酱油。

之所以复合酱油是凉菜中必不可少的,一是因其有很好的着色作用;二是因其比较粘稠,有很好的附味作用;三是能增加菜品的回味。所以,在川菜的凉菜系列中,红酱油,或者说复制酱油是非常重要的一味调料,如蒜泥白肉,夫妻肺片、甜水面、凉猪耳朵,凉拌猪蹄等等,都是全靠这个酱油在提味。

下面就来分享一下复制酱油的详细做法:

原料:黄豆酱油1000克,八角2个,桂皮一下片,山奈2个,草果1个(去籽),红糖150克,冰糖100克,小茴香5克,香叶5片,甘草2片、陈皮小块,姜50克、葱50克

做法:

1:将八角,桂皮,山奈,草果,小茴香,香叶,甘草,陈皮用热水浸泡半小时,然后冲洗干净待用

2:锅里加高汤100克,倒入酱油,加入红糖,冰糖,姜、葱和洗净的香料,

3:大火烧开,然后关小火,熬制原汁的2/3,关火晾凉即可

注意事项:

1:最好是黄豆酱油,这样味道更醇厚,没有黄豆酱油就用生抽代替,

2:用传统的红糖,一是因为红糖比较香,二是因为红糖颜色好,三是因为红糖使酱油粘稠,冰糖使菜品亮色

复制酱油比普通酱油拌菜好吃的原因就在于:

1.复制酱油加了糖,口味回甜,比直接在凉菜里加酱油和糖更融合味道,

2.复制酱油浓稠,比普通酱油的粘着力更强,附味儿。

3.复制酱油有姜葱和香料的香味,比单单的酱油香。

分享,只是源于对 美食 的爱好!所以,不喜但也勿喷。

大家好,我是拉面那些事儿,本人从事兰州牛肉面行业多年,对于复合酱油的制作有着丰富的经验,很多人可能头一次听说复合酱油,因为复合酱油一般都是用于餐饮小吃的制作,因为复合酱油无论是在味道,香味,口感的柔和度上,都要远远高于单独的一种酱油味道,所以用这种复合酱油调制出来的小吃 美食 ,都是极其美味的,下面我就分享给大家9款小吃专用复合酱油的做法。

个人主页有一系列兰州拉面制作视频教程和拉面各种配方的分享,感兴趣的可以去看下

第一名:水饺专用复合酱油做法【推荐指数4颗星】

锅内下入酱油500克,清水3000克烧开,倒入白糖500克,红糖1000克,放入姜片100克,八角,山奈,草果,小茴香各15克,丁香5克,烧开后转为小火熬1小时左右,然后收至锅内酱油孜然浓稠后,即可关火晾凉,最后打掉锅内所有料渣子就可以使用了。

第二名:凉菜专用复合酱油【推荐指数3颗星】

锅内倒入8瓶黄豆酱油【每瓶550克】,清水4400克,倒入姜片120克,薄荷叶100克,葱段60克,香叶,八角,桂皮,白扣个50克,然后小火烧至锅内酱油冒鱼眼泡,在倒入红糖3500克,九制话梅2袋【每袋约250克】,九制陈皮2袋【每袋约220克】,然后继续小火熬1小时,最后关火打捞掉所有料渣子,熬制好的复合酱油自然放凉后,放到保鲜盒密封冷藏保存即可。

第三名:口水鸡专用复合酱油【推荐指数5颗星】

锅内倒入中坝酱油10瓶,加入清水800克,海天老抽2瓶,姜40克,冰糖200克,葱100克,八角50克,香叶40克,香菜根35克,小茴香30克,草果20克,桂皮20克,白扣10克,小火熬制1小时,然后打捞掉所有料渣子,自然放凉后放入冰箱冷藏保存即可。

提示:像是这样针对肉类食材调味的复合酱油,在熬制的时候会加入较多的葱姜,而加入较多的葱姜就会导致熬好的复合酱油的保存时间较短,所以像是这种复合酱油最好是一次性不要熬制太多,另外熬酱油的时候,葱放的越多,酱油的保存时间就会越短。

个人主页有各种卤菜做法的讲解和卤菜香料配方的分享,定时解答卤菜制作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

第四名:四川复合酱油秘方【推荐指数4颗星】

白酱油2斤,八角10克,桂皮7克,香叶3克,草果7克,三奈4克,甘草4克,老姜片30克,大红袍花椒10克,白扣3克,老红糖150克

做法步骤:

1.将所有的食材全部清洗干净,然后焯水一下留着备用

2.把焯水后的八角,桂皮,草果,白扣全部拍碎,然后用纱布包起来

3.锅里倒入白酱油和放入香料包,大火煮开,改文火熬制30分钟即可。

4.闻到香味后,加入适量鸡精即可起锅,然后捞出料包,复合酱油放凉装入容器内保存即可。

注意事项:

1.所有香料需要提前焯水后再使用,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去除香料的苦味,而拍碎香料可以让香料更好地出香味。

2.熬制复合酱油的时候必须用文火小火慢熬,火候稍微大点就很容易导致熬出的酱油偏苦。

3.无论是哪种复合酱油,在熬好后,尽快使用完,因为长时间存放会导致酱油的复合香味的流失。

第五名:清淡型凉拌菜复合酱油做法,适用于各种凉拌海鲜以及小凉菜【推荐指数4颗星】

原料: 姜0.5斤,大葱1斤,芹菜2斤,干香菇0.2斤,圆葱2个,香菜1斤

调料: 白砂糖2两,盐1.5两,李锦记生抽2瓶,李锦记老抽适量,蚝油半瓶,鱼露3两

做法:

1.锅内加水8-10斤,把李锦记老抽和盐外的所有原料放入锅中,大火烧开,然后改为小火熬制1个小l时,熬出蔬菜的清香味,当所有蔬菜熟烂出味后,捞出扔掉,然后打捞干净料渣子。

2.然后将所有调料加入锅内,大火烧开,撇去浮沫,看颜色适当增减老抽的量,然后再根据当地的饮食特点调整盐的用量即可。

4.最后将复合酱油过滤后倒入容器内,冰箱冷藏保存即可。

个人主页有牛羊肉汤各种做法的讲解和高汤制作经验分享,定时解答调汤制作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

第六名:万能复合酱油配方【推荐指数5颗星】

配方: 八角6克,桂皮5克,香叶2克,三奈3克,草寇5克,甘草4克,小茴香3克,香砂3克,草果1个,陈皮2克,辣椒10克

调料:海天老抽100ml,白砂糖100克,葱段25克,姜片30克,清水1000克

做法: 先把香料浸泡30分钟,然后锅中烧水,放入上面所有香料,小火煮1小时,然后加入剩余的所有调料,文火煮1小时即可。

第七名:重庆小面专用复合酱油【推荐指数5颗星】

做法步骤:

清水中放入八角,桂皮,香叶,草果,甘草,陈皮,小茴香各3克,浸泡搅拌均匀后过滤掉水待用,然后锅中倒入清水500克,将准备好的香料,拍碎的生姜30克,芹菜30克,水烧开后小火继续煮3分钟,将香辛料的苦香味与芳香味挥发中和。

然后在放入红糖30克,冰糖30克,倒入黄豆酱油500克,烧开后小火煮10分钟,在倒入生抽酱油200克,小火煮20分钟,等到酱汁熬制浓稠后关火滤掉所有料渣子。

将酱汁大火煮至冒泡后关火,冷却保存即可。

个人主页有一系列兰州拉面制作视频教程和拉面各种配方的分享,本人定时分享:

各种面食做法的讲解,各种卤菜制作的讲解,各种汤类制作的讲解

用料

生抽250克

糖大半勺(可用红糖色泽更好)

老抽一勺

味精一小勺(可不放)

五香粉一小勺(最好放)没有可以用十三香代替

蒸鱼豉油一勺

蚝油一勺

香料水225克

步骤 1

熬葱油泡的香料水和生抽倒入锅里,加入一勺老抽一勺蚝油一勺蒸鱼豉油,是这样的大勺,没有香料水就把草果、八角、花椒、桂皮、大葱、生姜、香叶、陈皮、泡水后沥干放在炖汤放香料的纸包里,扔进锅里一起熬煮

步骤 2

加入一勺味精,一勺糖,一勺五香粉或者十三香,其实糖可以多放一些,用红糖更漂亮。我家没有了……就剩最后一点全放了…

步骤 3

大火煮开后转小火这样冒泡就行

步骤 4

大概十五分钟后就是这样冒大泡,转最小火,要不停的搅动了

步骤 5

熬至粘稠,铲子划过不会马上流动到一起,就可以关火了,放凉后装瓶,常温保存就行。

步骤 6

我家就用这种袋子放香料炖汤炖肉或者我懒的时候拿来泡茶,用完直接捞出来扔掉就好了 很方便。

可以拿去试试

复制酱油(复合酱油)的做法

主料:黄豆酱油、红糖、冰糖。 辅料:花椒、大料。 步骤: 1、准备一口干净无油无水的小锅,将生抽、老抽放进去。 2、准备调料。 3、葱姜适量,用刀把姜排散。 4、把颗粒状的调料用纱布包起来,其他的直接放进去,充分搅拌均匀,开中火烧开,转小火煮40分钟就成功拉! 5、准备一个干净的玻璃瓶,用开水烫一下晾干,然后将做好的酱油放进去,晾凉放冰箱就可以随时用拉!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二、饼夹菜里的酱怎么熬

水3大匙、酱油1小匙、白醋(或苹果醋)2小匙、沙拉油1/2小匙糖1小匙、在来米粉1小匙、洋葱粉1大匙、大蒜粉1大匙糖浆1大匙、盐微量(1/8小匙)

作法将所有材料在锅中调匀后用小火煮至浓稠状,一边煮要一边搅拌,以免黏锅,煮至浓稠状时就可以熄火,放凉即可。

白面,

泡打粉

精盐,

发酵粉

1/2茶匙

植物色拉油

4-6

大勺

做法:

泡打粉

1.

先把面,,

盐在一个盆中略略拌匀,加冷水适量和成面团(面团软硬程度随意,如做一般面食,如饺子面,烙饼面,的软硬度均可)

2.

分数次将色拉油(每次1大勺¬)揉入面团,每次揉到面团光滑且不油手时即可。

3.

锅坐火上,加色拉油

4.

将揉好的面团揪成约高尔夫球大小的剂子,取一个杆成2-3毫米厚薄饼,在中间等距平行划2-3刀。

5.

待油温升高后将一片薄饼下入,两面炸成淡黄至金黄色捞出即可。

补充说明:

1.

这个油饼的配料比例无需很精确,平时我都是靠感觉随便下料,这里为了让大家在开始时容易操作才给出具体的原料用量。

2.

如果面和的较硬,炸出的油饼比较酥脆;相反如果面较软,则成品较松软。

3.

下油锅炸时油温应比较高,面饼下锅时应立即看到油翻起鱼眼泡,面饼迅速膨胀鼓起,否则油温不够,等油温升高些再炸。

4.

擀面饼前可让面团略醒数分钟,目的是防止因面团刚揉好筋力大,擀时回缩。

5.

面饼要擀得比较薄炸出的效果才好

三、炸串酱怎么熬制作方法

材料:酱油1/2碗、香油1小匙、蚝油1/2小匙、米酒3大匙 水1/2杯、五香粉1大匙、蒜末1大匙、红色素少许(可以不加) 葱2~3支、姜数片(拍扁)、芝麻少许。

作法:将所有的材料混合拌匀就是炸肉串用的酱料了。

炸串用的辣酱:

配料:泡椒500克、芝麻酱150克、花生酱200克、辣椒酱40克、大蒜仁100克,花椒粉30克,味精80克,超级鲜味王10克,鸡精100克,白糖20克,精盐20克。

2.先将泡椒剁细,大蒜瓣剥皮捣碎。

3.用一瓷器装入芝麻酱,花生酱,辣椒酱,大蒜仁,花椒粉,超级鲜味王,鸡精,白糖,精盐等拌和均匀。

4.将菜油烧至八成熟时放泡椒细末炸香,然后倒入瓷器调好的料中,盖上盖子,让其冷却后再尝一下,如果咸了,适当放点白糖,味精,淡了加点盐即成炸肉串用的辣酱。

四、腌制咸菜的酱油怎么熬

腌制咸菜的酱油熬制方法如下:用香葱、姜、八角、三奈、香叶、花椒、桂皮、草果、小茴香、豆蔻、陈皮熬煮而成,具体做法如下:

一、准备材料:香葱、姜、八角、三奈、香叶、花椒、桂皮、草果、小茴香、豆蔻、陈皮。

二、锅中倒入清水。

三、倒入黄豆酱油。

四、倒入红糖和冰糖。

五、葱结、姜片放入锅中。

六、最后放入所有香料。

七、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熬煮。

八、熬到汤汁较为浓稠(不要太浓),是原来汤汁的2/3或1/2关火。

九、滤出料渣。

十、晾凉后的酱油。

五、饼夹菜里面的酱怎么做

用料:主料:辣椒适量。辅料:油,盐,白糖,甜面酱,味精适量。

做法:

1、辣椒从中间剖开去籽,怕辣可以去辣椒筋,然后将所有辣椒放在案板上均匀剁碎,放一旁备用。

2、在炒锅放火上,放入油和剁碎的辣椒一起慢慢熬制,熬到辣椒软烂,记得经常搅拌一下,避免粘锅,火量可以自由调节,但最好不要太大,火候太大不好控制辣椒的软烂程度。

3、随着锅内热量的增加,熬制的时候要耐心,不停地用锅铲轻轻搅拌,免得粘锅,中途可以逐步加入食盐和白糖。

4、当水汽没有的时候,油开始慢慢透出来,这时候可以加入甜面酱,晚加面酱的原因就是面酱容易粘锅,不利于熬制辣椒,早加甜面酱就有可能做不到理想的辣椒酱。

5、加了甜面酱之后,炒拌均匀,熬制大约10分钟,熬制过程中也要经常搅拌,让辣椒和酱充分结合后,这时会透出红亮的油,可以加入适量味精出锅,也选择可以不加,主要看个人喜好。

在制作辣椒酱过程注意一定要小火熬制,免得糊锅影响辣椒酱的味道。熬制过程中也不能加水,否则出不了香味,辣椒酱香味也就不浓郁了。

扩展资料:

辣椒酱的功效:

1、解热镇痛:辣椒辛温,能够通过发汗而降低体温,并缓解肌肉疼痛,因此具有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

2、预防癌变:辣椒的有效成分辣椒素是一种抗氧化物质,它可阻止有关细胞的新陈代谢,从而终止细胞组织的癌变过程,降低癌症细胞的发生率。

3、增加食欲、帮助消化:辣椒强烈的香辣味能刺激唾液和胃液的分泌,增加食欲,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辣椒酱

六、扬中的风味小吃

油炸臭豆腐

这是江南冬天特有的地方小吃。

小的时候,一放学就往街上跑,当然,这是在口袋里有几个钱的时候。穿过小巷,翻过小桥,就可闻到油炸臭豆腐的香味。经营油炸臭豆腐的是个瘦瘦的老人,眉毛胡子全白了,他总是挑一副担子,担子其实是木头做的箱子,前面一个箱子放着臭豆腐、酱油、辣椒酱和一叠小盘子,还有一个罐头瓶,里面插着几双筷子。后面一个箱子安放着一只小煤炉和一口锅。

老人总是站在街的拐角,专心致致地油炸臭豆腐。从没有听过他的吆喝声,但总有许多食客寻着香味而来,在他的小担子前站成一圈。他的臭豆腐很有特色,乍看上去黑不溜湫,和别的臭豆腐没有什么两样,但一入锅再一出锅,就变得金灿灿、香喷喷,涂上一层酱油或辣椒酱(他的辣椒酱是自制的,红艳艳的,辣得香,辣得舒服),黄黄红红,煞是好看。小心翼翼咬上一口(因为非常烫),外黄内白,外酥内嫩,香辣刺激,此时已不是在吃而是舌头打着卷往下吞。

老人一次总是只炸几块,炸好几块卖几块,所以等的人都是一个吃,其他的人共同行注目礼。吃油炸臭豆腐的人大多是女人和孩子,真的很奇怪,江南女子都是不吃辣的,但一到这担子前就都变成“辣妹子”了,辣椒酱涂了厚厚的一层还要涂,女人此时也不管斯文了,直吃得嘴唇通红,涕泪交加,热汗直冒。老人只是不住地说:辣得结棍,勿要吃得格许多。说归说,他也不去阻挡。所以,老人的辣椒酱每天都要消耗一瓶。

那时,我父亲每月给我五毛钱,至少有一半的钱是贡献给臭豆腐了。一块臭豆腐一分钱,吃完一块,这一天才能安静下来。有时候没有计划好超支了,那么,我就克制住自己不往那里跑,怕自己的眼睛里会长出钩子来。不过,那样的时候,只要我不小心溜到老人的担子前,老人总会洞察一切,好象发现了我的口袋里没有半分钱,就会笑眯眯地炸一块最脆最嫩的送给我吃。不好意思白吃,等下个月父亲寄钱来的时候,我马上就去还给他,老人也收下,但必定多炸一块臭豆腐给我。

离开那个江南小城二十多年了,我再也没有吃过那样美味的油炸臭豆腐(虽然我在其他江南城市也吃过油炸臭豆腐,但是味道好象总是差了一点)。它总是出现在我的梦里,和它一起出现的还有那个连名字都不知道的白胡子白眉毛的瘦老人。

肉骨头粥

我只吃过一次肉骨头粥。

那是江南冬日的一个星期日的早晨,一向节俭的舅母突然提出带我去吃肉骨头粥。我受宠若惊,一路屁颠屁颠地紧跟在她身后,生怕她又突然改变主意。

沿着青石板路,穿过熙熙攘攘的菜市,拐进一条小巷。远远看见一个小铺子飘出阵阵白雾,还听到铁勺敲锅沿的声音。舅母领着我走进这间铺子,铺子里已经座无虚席。大家都在唏哩哗啦地喝这叫肉骨头粥的东西,好象这东西真的很好吃。

老板娘把我们领进里间的灶旁,满脸歉意地说:“就在这里吃吧。”老板娘是一个40来岁的女人,头发齐耳,一丝不苟地用黑色的发卡别在耳后。我生怕舅母临阵脱逃,赶紧自做主张说:“可以可以。”结果招来舅母两个白眼。“好吧,来一碗肉骨头粥。”老板娘一手抄起大铁勺,一手揭开大锅盖,顿时一股热浪席卷着肉粥的香味扑鼻而来。她用大铁勺在锅里搅了搅,盛了一大碗粥递给我。这碗粥是灰白色的,米已经煮得不见原形,粥面上还点缀着几小块肉骨头。我小心翼翼地尝了尝,嗯,香香糯糯,黏黏呼呼。真的不需要“吃”,只要喝就行了。我就这样站在大灶旁,端着大碗,呼啦呼啦地喝着有生以来第一次肉骨头粥。最后还像小狗一样把那几块肉骨头啃得干干净净。那碗粥花了舅母5分钱。

后来,舅母告诉我,煮肉骨头很麻烦。先要把肉骨头(连着些肉的骨头)煮上几小时,然后再把新米淘好放进去,再煮。不能煮焦,关键是要掌握火候,细火慢熬才行。最后放上盐和味精。所以,一般家庭是不做肉骨头粥的,费时费力还不经喝。她还警告我,街上的肉骨头粥不能多吃,因为有的老板为省钱把客人吃过的骨头,又重新放进锅里煮。也不知她说的是真是假。反正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吃过肉骨头粥,不是因为害怕不卫生,而是口袋里的钱还不够分配的呢。

不过,我还是经常到那家肉骨头粥铺去,主要是想看看她们怎么处理吃完的骨头的。可老板娘好象明白我的意图,总是笑眯眯的招呼我:“小姑娘,来吃一碗啊。”然后,我撒腿就逃。

阳春面

阳春面名字挺好听,很高贵的样子,其实是江南老百姓最爱吃最便宜因而也最能爽气掏钱的大众面食。《上海的早晨》中资本家徐义德为了逃避公私合营装穷,叫小伙计送的午饭就是这个阳春面,可见,阳春面是属于劳苦大众的专利。至于为什么取这样一个阳春白雪的名字,可能是取其反义吧,但我敢肯定,取这个名字的人绝不是下里巴人。

二十多年前,舅舅一家好象特别喜欢吃阳春面,每到星期天,舅舅就必定带领全家到镇上的面馆去吃阳春面。两个表弟兴高采烈,但我却很不喜欢。阳春面上除了撒一些葱花就没有别的了,光溜溜的,一点味道都没有,吃了第一口就不想吃第二口。每次我都没有方法把一碗阳春面吃完,我总是旁敲侧击地提醒舅舅还是吃馄饨好,至少还有点肉味。但舅舅坚决不肯,说馄饨太贵,又不经吃,同样一角钱,阳春面吃得饱饱的,而馄饨却只能塞牙缝。舅舅的牙缝好大。不喜欢吃,但每个星期天都得陪舅舅全家去吃,因为这是他们的节日,整整六天他们都在等着这一天。镇上那家面馆都认识舅舅,每次一来不用吩咐,就很快端上阳春面来,然后,舅舅一家就开始埋头苦干,并制造出幸福的声响来。每当此时,我就望着面前的阳春面愁眉苦脸。

陆文夫在《美食家》里专门提到过阳春面,说第一锅的阳春面最清爽最可口,因此,很多人都赶早去吃头汤。我想,舅舅们吃得绝对不是这种阳春面。但不管怎么说,我对阳春面是没有兴趣的了,胃口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倒了。

光饼

光饼是福州的小吃。据说是记念戚继光而来的,总之和这位民族英雄有一定的关系。

小的时候总喜欢站在高高的桶炉前面,看师傅做光饼。做光饼的师傅到处都有,一个案板,一个炉子就是全部的道具。光饼师傅把袖子卷得高高的,把放了碱水和盐水的面团摔得啪啪作响,然后分成一个一个剂子,用手左右一拍,一个小圆饼就出来了,再用一根竹签往中间戳一个小洞,就势往桶炉内壁一贴,等着吧,不一会,炉内就飘出香味来。估计差不多了,光饼师傅就用小铁铲利索地一铲,焦黄的光饼就跳出来了。

这光饼硬梆梆、黄通通的,咬得很费劲,没有一口好牙和顽强的拼搏精神是对付不了它的,但一旦入口就越嚼越香,越香越嚼,最后总是吃了一块还想带走第二块。光饼耐嚼还耐储藏,放它十天半月没有问题,坚韧不拔,很有民族气概,可能这就是它和戚继光的关系吧。光饼很便宜,一分钱一块,那时经常光顾光饼炉,买上一两块,一路嚼着上学校。

冬天光饼师傅比较幸福,守着炉子暖烘烘的,夏天就苦了,赤膊上阵还是大汗淋漓,汗水滴在炉子上嗤嗤作响。我就不敢买了,因为那光饼里必定也有光饼师傅勤劳的汗水。

前段时间,在福建“老乡”处提到光饼,他们都说那玩意好吃而且对牙齿有利,经常嚼嚼绝对比“白箭”“绿箭”效果好。但不知现在还有没有了,都好多年没有吃过了。但愿,这光饼炉子还能在福州的某个街角看到。

芋头果

芋头果是福州的早点之一,也称三角糕。据说是把槟榔芋煮熟后剥皮碾成糊状,再掺入米粉揉合而成。然后,切成一块一块三角形状,放到油锅里去炸,直炸得两面焦黄,出锅。吃的时候,用一张纸包着芋头果的下端(因为很油),以一个角为突破口,咬一口,外焦内嫩(内色灰白),还有一股芋头的清香,嗯,味道好极了。

炸芋头果的摊子也是到处都有,每天一大早,就可看到街头巷尾支起的一个个摊子,烟雾缭绕,香气四溢,买芋头果的人端着碗或提着小竹篮,等着芋头果出锅。往往炸出一锅就买出一锅。但也有买不完剩下的,搁一两个时辰也不要紧,吃起来还是很香的,它不象油条,登陆不久就成了嚼不烂的老油条。所以,卖芋头果的摊主都很自得,有时候上午九十点钟了,还不见他们收摊子,慢悠悠地守着还没有卖掉的几块芋头果。他们知道总有肚子容易饿的人自会寻香而去。

福州的市民通常是一碗锅边糊外加一只芋头果就解决了早饭问题,既好吃也实在,吃完后,打一个饱咯去上班,这革命干劲足得没法说。

锅边糊

一次在办公室里和同事们侃吃,我说要论吃,还是福州的锅边糊好吃。他们齐声问:什么叫锅边糊?这帮平日里吃遍天下无敌手的家伙竟然也有不知道的东西。我得意洋洋地开始向他们介绍福州小吃——锅边糊。

锅边糊在福州乃至福建许多地方都有,但在外地我却从来没有看到过,不出产的原因可能是外地没有一种叫“虾油”的调味品,而锅边糊没有加虾油就不成为锅边糊了。

锅边糊的制做很复杂,要先把大米淘净浸泡几小时,然后磨成糊状待用。支一口大锅,煮上一锅汤,汤里放上虾米、蛏干、香菇、葱、蒜、芹菜,最后放进必不可少的虾油若干勺,这浓汤就做成了。这还没有完,万里长征第一步。将汤倒出另装,下清水若干烧到七成热时,锅边抹匀花生油,然后舀一碗米糊绕锅浇一圈,盖上锅盖。三分钟后见锅边米浆起卷时,用锅铲铲入清水中,再加入清水,重复上述行为。当最后也就是第四次浇完时,放入一份浓汤料,并视情再加入虾油等辅助调料。煮熟后盛放在另一口锅中,用微火保持温度,待售。

总之这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没有耐心是做不成的。所以,一般家庭是不做锅边糊的,要吃就到街上去买。福州的大街小巷饭店小摊都有买,而且很便宜。锅边糊味道特别,海鲜味浓,每片米糊都打着卷,白白的,象一管管青葱,非常爽口,再配上黄黄的虾米、蛏干,黑黑的香菇,绿绿的葱蒜,色泽鲜明,令人食欲大开。

听到这里,同事们的喉咙都动了一下。然后商量,什么时候能去福建出差,一定要去尝尝这锅边糊。我补充说,在福建,锅边糊都是作为早点和茶余饭后的点心的,并不把它当正餐,大概它是管吃不管饱的缘故吧。想想本地品种单一而又甜得发腻的小吃,大家都说:福建人民真是幸福。

是啊,福建人民真幸福。

馄饨

我想,大概没有什么小吃有馄饨那么普及和名称多样了。馄饨在福建叫扁肉;在四川叫抄手;在云南广西一带叫云吞;只有在江南才叫馄饨。

内容差不多,形式却有些差别。福建的馄饨注重鲜,加虾油是它的一大特色。小时候总是被喜欢吃馄饨的母亲支出去买馄饨,买来买去,也就买出经验来了。知道街头的那家馄饨味太浓,吃完后就要赶紧灌开水;而街尾的那家馄饨味道尚好,就是只见皮不见肉;最好的是穿过几条街的那家“野”店,说它野,是因为时开时不开的,好像全凭主人兴趣。这家的馄饨量足味最地道,每只馄饨雪白剔透,中间一点红红的肉馅若隐若现,再配上几粒葱花,就好象一池秋水中的白莲。福建的馄饨一般都很节俭,一根小木棍往肉泥上一点再往馄饨皮上一翻,一只馄饨就完成了,往往一盘肉泥可以对付一天所要出售的馄饨。吃馄饨的一般都是女孩子,她们可以不计较得失,慢悠悠地翘起兰花指,用小调羹小心翼翼地舀起馄饨往樱桃小口里送。所以,较之其他小吃,福建馄饨更显得女人味一些。

而四川馄饨则个性鲜明,阳刚味十足。首先一大特色是没有汤,第二大特色是辣得过口不忘。那一年去成都调研,特地拜访“抄手”,谁知端上来的是几只干巴巴的结结实实的饺子状馄饨,上面还浇了一层红彤彤的辣椒油。仗着本人吃辣还有一些功底,挣扎着把这碗“抄手”给吞了。结果,除了辣,我已经不记得它还有没有其它味道。

江南一带,馄饨是最常见的小吃,这里的馄饨分为大馄饨和小馄饨两种。大馄饨里馅比较多,有鲜肉的也有青菜的,但它又不同北方的饺子那样皮厚馅足,江南人总是不肯象北方人那样干脆利落地做出饺子风格,他们总要保持馄饨的传统,哪怕再大一些,小家碧玉的本色不变。江南大馄饨是放大了的小馄饨,样子象修女的帽子,汤多量也足,一般人吃一碗也就有了七分饱的感觉。

正宗的江南小馄饨是最具江南文化味的,皮擀得讲究,贴着碗能看到碗里的花纹,真正是薄如蝉翳。肉要精瘦的,处理得细腻无渣,烧好后的馄饨,皮子晶莹舒展,“白里透红,与众不同”,象一只只美丽的白蝴蝶 。这时候的注意力就不会在吃上了。不过,这样的小馄饨现在已经不多了,做的人和吃的人好象都已经缺少了这份精致的心情。取而代之的是满街都是的大众小馄饨,简单一裹,完事,连皮也不擀了,买现成的。

在北方读书的时候,思念馄饨(福建的江南的),思念得咬牙切齿。北方同学很不以为然,说,那有什么好吃的?清汤寡水的,不如咱北方饺子实在。

是的,要想实在,吃北方饺子;要想苗条,吃江南馄饨。

羊肉串

很奇怪,我向来不吃羊肉,但对羊肉串却来者不拒。

第一次吃羊肉串是在北京。那一天,从北京图书馆查资料出来,拐到白石桥附近,那里有一片饭店餐馆和小吃摊点。先买了仿膳食品窝窝头,吃得直冒酸水,发了一通诸如慈禧太后的胃口怎么这么好对付之类的牢骚后,就站到了烤羊肉串的摊子前。并没有想要吃,的的确确是被那种香里带膻的味道吸引过来的。

同学也是南方人,不吃羊肉,但他敢想敢干的精神令我佩服。他先买了三串,然后视死如归地说:“我先吃吃看。”他小心翼翼地先咬了一口,翻翻眼珠,接着就加快了频率。我盯着他上下翻飞的大嘴,直问:“哎,别顾吃啊,到底好吃不好吃?”他“嗯嗯”地一气吃完了三串,才摸摸肚子很满意地说:“不吃真傻。”赶紧掏钱,一手抓一把,这串咬一口,那串咬一口,真的很好吃,肥而不腻,焦香十足,还有一种特有的,说不出来的怪怪的味道(后来才听新疆的同学说,那是孜然的味道)。我们就这样边走边吃,吃完了,就地再买,反正羊肉串摊子到处都有。直吃得饱咯里都带羊膻味,不能再吃了,再吃下去,我们非得变成草原牧民了。

本来以为羊肉串就是这样好吃了,谁知新疆的同学说:那算什么羊肉串?真正好吃的是咱们新疆的羊肉串,那可是羊肉串的老家。第一次那么羡慕新疆人,真正觉得新疆是个好地方。

咱也没有机会去新疆啊,就把北京的羊肉串当新疆的吧。

回到南方后,也见过羊肉串,但不仅外貌小里小气,味道也完全变了样,如果说北京的羊肉串是仿名牌,那么南方的羊肉串就是假冒伪劣了。也有例外,一次到南京出差,在新街口发现了久违的羊肉串,那味道,那相貌和北京的一样。我又一次站在南京的大街上不顾斯文地大嚼起来。以后只要去南京,都要想方设法地溜到新街口去过过瘾。

但总是心有不甘,有事没事总鼓动头儿:“咱们也到乌鲁木齐去开个读者作者联谊会?”

羊肉泡馍

有了羊肉串垫底,去西安吃羊肉泡馍的时候就好象有了胆量。

看过雄赳赳气昂昂的兵马俑,摸过杨贵妃的洗澡池,躲过小商小贩的围追堵截,吃过田里刚采下来的草莓,当然也爬过大雁塔和古钟楼,接下来就是品尝西安小吃的时间。

西安小吃最具代表性的小吃是肉夹馍和羊肉泡馍。不过,肉夹馍我连看都不看,一块大肥肉塞在一块大饼里,肥油直冒,尽管肉馍的主人说怎么怎么好吃,我就是吃不下去。不是怕胖,而是从小就不吃肥肉。肉夹馍是放弃了,但羊肉泡馍是一定要吃的。

于是就去找。在古楼附近转来转去,转累了就在一个小摊子上坐下来。坐定后才发现对面一个老头在专心致致干活:把一块硬硬的馒头掰成颗粒状。他神态专注地不紧不慢地掰呀掰,掉下来的粉末都用小指捺到嘴里。他在干嘛?是不是牙口不好?正想着,又见老头把掰好的产品倒进一个盛满浓汤的大海碗里,那碗浓汤顿时就变成了一碗浆糊。老头有滋有味稀里哗啦地喝完了这碗浆糊,站起身子,抹了抹沾在胡子上的残留物,打了个响亮的饱咯,满脸都是幸福感。突然好象明白了什么,赶紧找来伙计问:“那是什么?”“羊肉泡馍啊。”老天,这糊里糊涂的东西就是大名鼎鼎的羊肉泡馍?小的时候就最恨把馒头放进汤里 ,软不啦及的,要口感没口感要味道没味道,再好吃的馒头再好喝的汤都给搅浑了。

所以,很遗憾,在西安最大的收获是买了一堆民间工艺品,而在吃上,却是一片空白。

看了贾平凹写的陕西小吃,其中花了大量的笔墨形容羊肉泡馍的精彩,但我还是没有被他煽乎得流出口水来。这在我看关于吃的书籍的历史中是少见的。

朝鲜凉面

初到东北,第一次看到正宗的朝鲜人和朝鲜文字还是大惊小怪的,后来看多了,就见怪不怪了。然后就开始琢磨如何深入了解朝鲜民族文化,比如,他们的饮食文化,更具体地说,如何吃遍学校周围的朝鲜小吃店。

于是,先去朝鲜泡菜摊子前侦察一番,和买泡菜的朝鲜族老大妈套近乎,问:“道拉及是什么意思?”朝鲜族老大妈真的很象《奇袭》里的老大妈那样慈祥,她不仅耐心地回答我的幼儿园水平的问题,还推荐我买了朝鲜泡菜的代表作——桔梗。尝了桔梗后,对朝鲜小吃就有了信心。

那一天,零下18°,屋外早已是灰白两色世界。从澡堂出来,头发一会儿就冻成柴火棒。并不觉得冷,只是渴得慌。就到处找有水源的地方,后来发现一面“朝鲜凉面”的幌子正迎风招展,凉面?正好解渴。一头扎进去,里面已是高朋满座,人人都端着一个大海碗往肚子里灌凉面,很舒服的样子。于是也要了一碗。等端上来后,才觉得好象有点不对劲。鲜红的面汤上波澜不兴,面条当然是潜伏在汤底的,只是这汤,怎么看都好象是刚从自来水龙头里出来,冷不说,还有股漂白粉的味道。怀疑归怀疑,我真的太渴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喝了再说。结果,渴是解了,但我体内的那点余温可全给带走了。一路跑着回到宿舍,又是捂热水袋又是灌开水,折腾了半天,才把胃里的那块冰坨融化掉。

我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东北人和南方人本来就不一样,他们冰天雪地里可以吃冻梨吃冰棒,那是因为他们有从小就锻炼出来的坚强的胃。所以他们可以裹着大棉袄吃凉面,而我,只能在穿短袖的时候。

但,我还是没有勇气再去品尝朝鲜凉面了。甚至一想到这四个字,我的胃就开始冒凉气。

不怪朝鲜凉面,只能怪我自己。

道口烧鸡

说来惭愧,自己在外求学几年,大部分的注意力花在吃上。究其原因,一是学校食堂乏味的饭菜,使自己时常处于饥饿状态;二是天性所致,“民以食为天”嘛,自己当然也不例外。

于是,刚到长春不久,就打听到“道口烧鸡”挺有特色,忙亲临考察。果真,摆在橱窗里的烧鸡肥嫩嫩、黄灿灿、热腾腾,撒发着迷人的香气,又看到买烧鸡的人排成了长队,更证实了此烧鸡的名不虚传。此后三年间,只要钱包里有点余钱,便忙不迭地往烧鸡店送,买不起整只就买半只;买不起半只就买鸡杂碎(鸡肝、鸡卵等构成,便宜而味极佳,是穷学生最亲睐之物)。那种拎着一小袋烧鸡走路的愉快,无法言喻,只觉得生活在那一刻是多么美好。此时若去攻读书关,再厚的“砖头”也能毫不费劲地“啃”下来,这就是“道口烧鸡”的威力。有时,人的胃口会比脑袋重要得多,换句话说,就是物质有时也能毫不客气地战胜精神。

逢到宿舍里的女同胞过生日,无例外地都要买只“道口烧鸡”以飨大家。鸡上台面后,往往还没等打开塑料袋,大家就已经操起家伙跃跃欲试了。那香喷喷、热腾腾的烧鸡,嫩而无渣,连骨头都是酥的,一块鸡肉在舌头上还来不及停留就溜进肚子里去了。而此时往往有师兄师弟寻着香味不请自到,说句“生日快乐”就一屁股坐下来大嚼起来。那时候,要求师兄师弟办事或反过来他们求我们办事,都言不二价:一只道口烧鸡。

在长春的三年,可以说是伴着“道口烧鸡”的香味渡过的。(虽不能常吃,但离学校不远的一家烧鸡店每天毫不吝惜地飘来的香味,使我们的读书生活变得有滋有味起来。)

临毕业的时候,有人告诉我,有一家大饼店专营夹肉大饼,味道好得没法提。可惜没有机会了。要不然,现在又会有一样好吃的供我回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