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遇不断 看东盟五国如何发展
近年来,东盟经贸发展腾飞,迈向了一个新台阶,尤其是以次区域为代表的柬埔寨、缅甸、老挝、越南、泰国这五个国家 新机不断 近几年,虽然以上东盟五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由于东盟五国产业技术落后,研发能力薄弱,劳动生产率不高,因此跨国化程度普遍较低,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企业严重缺乏。 据南博网分析,近年来,为了稳抓机遇,东盟五国相继进行了调整与改革,建立和完善国内的公司治理结构,以应对国内外的经济问题。 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与国内市场,东盟各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促进工业化发展的政策和法令,诸如关税保护、减免税收、信贷优惠等。其目的是为国内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经商环境,使商务秩序得到更好的维护。 近年来,东盟五国的旅游业迅猛发展,机遇连连。有调查显示,东盟国家最受欢迎旅游地占比情况,泰国为58%,越南为34.1%,柬埔寨为30.6%,老挝30.3%,新加坡26.1%。以泰国为例,为了鼓励发展知识经济、低碳经济、创新经济的新经济调整策略,泰国政府加大对旅游业的投资与管理,过去一年,泰国旅游业的发展高歌猛进。2012年赴泰国旅游的其他东盟游客购物消费总额为420亿泰铢以上,年同比增长约12%。 前景明朗 有分析称,缅甸在2013年的经济增长形势普遍被外界看好。随着国内生产总值的提升,缅甸民众对国内经济发展充满信心,国外投资商也非常期待这片热土的新发展机遇。2006年,缅甸外国直接投资项目增长率仅为4.3%,而2011年达到了7.6%。 越南统计总局数据表明,2013年伊始,越南工业产业释放复苏的积极信号,工业产业总值大规模增长,劳动就业情况因此大大改善。数据还表明,越南的一些经济指标呈上升态势,酝酿着未来几个月经济积极复苏的变化趋势。 越南经济中长期发展前景日渐向好,外国投资商对越南市场充满信心。近日,最新的考察结果显示,包括66%日本企业在内的世界多个国家企业表示他们希望继续对越南投资。 据南博网分析,东盟经济共同体(AEC)将于2015年成立,未来的东盟将迎来一个更加繁荣的市场,东盟五国的前景更加明朗开阔。东盟五国称经贸发展的前景虽然明朗,却也隐藏着危机,东盟五国的职能机关在改善经贸环境的同时,还要加强市场监管工作,更好更快地抓住新机遇,迈向发展的新台阶。
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目前我国旅游业主要由旅游代理商、旅游供应商、旅客三个因素组成。旅游方式主要分为散客旅游和旅行社组团旅游两种,采用传统的旅游接待方式,旅游中的许多工作是由人的密集劳动来完成的。其特点是:
1.营销手段以传统的旅游营销方式为主,即通过报纸、电视、杂志等媒介广告宣传的手段认同企业根据技术人员自身设想或意愿研制产品,但效果往往难尽人意,而且成本高。
2.商品交易旅游业的商品交易都是通过现金交易完成,顾客随身携带现金,既不安全,也比较烦琐。
3.联系方式旅游接待方式主要通过电话、电报、传真进行联系,时间长且费用高。
落后的旅游管理手段及方式,严重制约着我国未来旅游业的发展,当前,经济全球化与网络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信息技术革命与信息化建设正在使资本经济变为信息经济、知识经济,并将迅速改变传统的经贸交易方式,旅游经济在相应地受到了冲击的同时却也赢得了发展的机遇。旅游经济以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要求,完全可以适应并有必要走上信息化的道路,这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4、旅行社职能的淡化
旅行社作为中间服务商,主要职能是提供咨询服务、票务处理、设计和推销旅游产品。但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旅行社受到冲击最大,如果它不重新构筑生存的基石,那么它将可能消失。主要表现在:
(1)旅行社的咨询服务功能将被Internet 的网络的自动查询所替代。随着Internet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以及网上资源的丰富和完善,特别是随着家电的推出,人们可以“在家观世界”,可以很方便地通过网络自动查询功能更具体、更直接、更及时地查询到自己所需要的旅游目的地信息。
(2)旅行社旅游产品的推销模式和手段将被网上营销所替代。 旅行社传统的广告宣传和推销手段,不仅成本高,而且推广面也受到限制,如果利用Internet这样全球性的网络进行产品的营销,不仅覆盖面广,而且成本也低、效果好。网络作为一种新的大众媒介,有着其他传媒不可比拟的优势:全球性,交互性,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身,且修改补充也非常方便。
(3)代理票务的收入将会随着旅游预订系统(CRS)和银行付款系统(BSP)的完善和推广而下降。
5.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
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信息技术的成果正逐步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和生产的各个方面,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交易手段和商务模式,也正以空前的速度进入包括旅游业在内的传统商务的各个领域。实际上,国际旅游业电子商务市场的竞争早已步入了跨国界、跨行业的竞争阶段,发达国家旅游业电子商务发展势头日趋强劲。调查结果显示,早在1998年,美国就有近半数的旅行者在网上订票,有51%的长期旅行者通过英特网获得旅游目的地的信息及确认价格、时间等。1999年,国际旅游业已有2%的收入来源于网上业务,70 %的网民访问过旅游站点。据CNN 的数据显示, 1999 年度全球电子商务销售额突破1400亿元,其中旅游业电子商务销售额突破270亿元, 占全球电子商务销售总额的20%以上。因此,旅游电子商务具有无限的潜力,它将成为未来旅游业营销的新模式。
三、东盟成员国各国经济差异如何解决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区域经济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中国—东盟自贸区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应运而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是中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也是继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之后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这表明中国与东盟双方的经济关系上升到了新的历史阶段,也给中国和东盟未来的发展制造了无限的机遇和商机,也将新的动力注入中国和东盟各国贸易发展和经济的合作中。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合作现状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的正式签署。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由中国与东盟十国组建的。中国政府于2000年首次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2004年,中国与东盟双方签署自贸区《货物服务贸易》,2009年签署《投资协议》,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如期全面建成。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使双方都受益于规模经济效益和投资效益的增长提高。同时,促进中国和东盟全面、深入、友关系的快速发展,也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双方合作领域的延伸。在大家关注的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上,双方在农业,旅游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比如旅游方面。旅游业不光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要内容,更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大力发展的战略产业。中国与东盟旅游合作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一些特色旅游路线和产品已成为国际旅游品牌。例如: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环线以及世界遗产地观光游、东南半岛民族风情体验游等。旅游活动的发展,还将涉及到信息、金融、酒店、交通和其他产业部门。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其他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的高度发展,也为其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新政策的实施。2014年9月16日,一批中国—东盟跨境经济合作区或产业园区,集中亮相第1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区域内将实行“两国一区、境内关外、自由贸易、封闭运作”的管理模式,实行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政策,放宽投资限制,扩大边境口岸开放,共同促进东盟各国间以及与中国共同开设跨境产业园区的投资合作。随着一批“先行先试”政策在中国相继实施,我国官方还考虑将跨境经济合作区内的税率标准降低,使之与越南方面的税率实现“一体化”。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存在的问题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随着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和投资的增长,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双方逐步实现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目标。但贸易区也存在以下问题。影响中国--东盟区域合作的经济问题。东盟自由贸易区包括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文莱、老挝、越南和缅甸十个国家。除了新加坡,区域内基本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虽然是世界第三大经济实体,但也是人口超级大国,导致人均收入较低,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要想加快本国经济的发展,就要吸引外资并利用它来加快本国经济的发展。由于中国和东盟国家的要素禀赋相似,采取鼓励出口,吸引国际投资来促进本国经济发展。所以,双方在吸引国际投资方面存在很强烈的竞争。
根据统计,在2000年,东盟十国吸引外资80亿美元,而中国吸引外资达到450亿美,是前者的五倍之多。2009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达到9百多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至于中国与东盟的相互投资,东盟在我国累计投资550亿美元,中国在东盟累计投资50亿美元。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无论贸易区内外,我国吸引外商在本地区投资的能力都优于东盟,这种不平衡的发展将不可避免地引起东盟国家的疑虑,更会影响和阻碍双方健康的合作。只有平衡和稳定的发展,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总第565期2014年第33期-----转载须注名来源才能促进中国与东盟区域内的协调发展。
影响中国--东盟区域合作的政治问题。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构想是中国与东盟国家领导人在双方领导人会议上提出的,这表示该贸易区从提上日程的那一刻起就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中国和东盟双方最大的贸易伙伴不是彼此,而是欧盟、美国和日本。换句话说,中国和东盟的双边贸易在各自的贸易领域中都不具有主导优势。中国、东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都依靠发达经济体的市场而不是彼此,为了促进各自经济的发展,双方在吸引外部的资金上必然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竞争。而中国经济和贸易的飞快发展,使东盟担心在国际市场上丢失掉自己本身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份额。所以怎样使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更均衡是中国与东盟在长远的经济合作中需要考虑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影响中国--东盟区域合作的其他问题:良好的基础建设是合作的基本条件。以交通为例,广西毗邻东南亚,西与越南交界,南以1595公里的海岸线与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等国隔海相望,是中国唯一一个与东南亚水陆相接的省份,需要陆运和海运。我国云南紧邻东盟国家中的缅甸、越南和老挝,而我国与这些国家进行贸易往来时,就必须通过这几个国家。但很显然,这些国家和中国西南地区的交通建设还不完善,有待于提高。而从中国—东盟贸易区的长期发展来看,中国和东盟的交通条件还需要尽快的改善和加强。
中国与东盟在文化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就东盟而言,泰国、缅甸、老挝和柬埔寨四个国家以佛教为主;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主要信奉伊斯兰教,印度尼西亚更是世界上拥有最多伊斯兰教人口的国家;菲律宾是一信仰天主教的国家;而儒家文化则在越南和新加坡占主要地位。中国则是个多宗教的国家,尊重宗教信仰自由。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在对问题的思考和理解方式上也存在非常大的差异。
三、中国—东盟区域经济问题的解决意见
淡化区域主导权问题,推进实质性合作。因为东盟十国都是小国家,其固有的不稳定性、自卑感使得东盟迫切地想在区域一体化中占主导地位。东盟想要通过中国巨大的消费需求市场,来弥补国内市场的不足,以实现区域经济资源的有效整合。在中国与东盟区域一体化的强大合作和政治权利的推进过程中,为了避免带来负面影响而更好的发挥其有效作用。而我国也可以淡化区域占主导地位的问题,坚持“积极但不占主导地位”的区域经济合作战略,赢得实质性的区域经济合作利益,也不至于被所谓的虚名拖累。
拓展合作领域,走向全面合作。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合作应逐步向全面合作的方向发展,使合作层次增多,也使合作关系变得更加灵活务实。除与东盟整体建设自贸区之外,我国还应不断深入与东盟各国的双边合作,成为推动中扩大对东盟开放与合作的重要力量。我国还应贯彻已经签订的《框架合作协议》,与成员国在交通、农林渔业、资源开发等领域的合作也要不断加深。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多层次合作,也有利于中国与东盟进一步的紧密联系。同时,挖掘与东盟的合作潜力,形成更多的共同利益,并营造更加安稳融洽的周边环境。中国和东盟在通信、能源、环保等领域的合作也有很大的发展前景,这也应该成为中国扩大对东盟开放与合作的重要推动力量。除此之外,随着双方在货物和服务方面一体化的快速发展,金融货币一体化进程的滞后显然无法满足前者的发展。在金融开放的外部压力日益加大的情况下,我国可以实行金融部门的自由化。推动人民币在自由贸易区内成为可以自由兑换的结算货币。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内,金融货币一体化的有效发展势必会将双方的经济发展带上一个新的台阶。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在基础设施方面,随着中国对东盟投资的不断增加和次区域合作的深入发展,这种合作关系在未来的道路上也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双方在此规模的合作与发展上不但改良了区域贸易投资环境,而且增进了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也将为东盟经济一体化和各国经济增长发挥重要作用。2009年4月18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宣布设立由中国进出口银行作为发起人,通过政府指导、市场化运作,总规模为一百亿美元的私募股权基金—“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该基金主要支持区域内的基础项目建设,包括基础设施、能源资源、信息通信等领域的投资合作项目。
2013年10月9日,在文莱举行的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领导人提出要加快中国与东盟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推动互联互通,扩大双边多边贸易规模,有利于促进本地区贸易便利化。考虑到资金问题是中国-东盟贸易区内有些国家在改进基础设施条件方面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建立被提上日程,该银行主要考虑为东盟及本地区的互联互通提供融资平台,继续发挥好中国--东盟投资合作资金的作用和专项贷款的提供。以开放的方式,一起努力提高融资能力。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中,中国—东盟区域经济的发展使双方在贸易区内受益颇多。中国--东盟自贸区在建成之后,如何实现双赢、互惠互利的局面,还需要将上述问题妥善和合理的解决。只有这样,中国—东盟区域经济才能更加稳健,长久的发展。
四、桂林旅游学院网站晚上开放吗
桂林旅游学院网站晚上开。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桂林旅游学院简称桂林旅院,坐落于山水甲天下-桂林市,是中国-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中国旅游研究院东盟旅游研究基地的载体单位,是中国-东盟旅游教育联盟(CATEA)发起院校及其秘书长单位,是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五、为何说中国游客成东盟旅游主力?
目前,中国—东盟国家互为重要的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中国是东盟第一大客源国。去年双方人员往来突破3800万人次,每周有2700架次航班往来于中国与东盟国家。
中越旅游如火如荼
记者在日前举办的2017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现场看到,一条从广西防城港至越南的海上邮轮旅游航线吸引大批游客关注,沿途停靠下龙湾、岘港、芽庄,被称为是最美的越南海上之旅。如今,中国游客从广西到越南旅游非常便利。去年11月,从广西东兴口岸去越南芒街旅游实现了跨境自驾游,至今中越共有200多辆车参加跨境自驾游。今年1月,中越“两国四地”黄金旅游线路在东兴启动,进一步拓展了跨境旅游线路。
今年,中国游客赴越南旅游增长迅速。据越南统计总局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共有220万人次中国游客赴越南旅游,同比增长51%。越南驻南宁总领事馆领事阮泰山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说,越南与中国地缘相近、人文相亲,两国源远流长的友好情谊,助推双方在经贸、文化、旅游等各个领域合作取得良好成效。特别是旅游方面,近年来中越两国民众互动频繁,游客互访人次逐年增加。近年来,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以及各地旅游展会的推广,已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赴越南河内、下龙湾、芽庄等地旅游。
中越边境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两国跨境旅游合作可谓“多点开花”。广西与越南的陆地边境线长达1020公里。广西近年来积极与越南高平、谅山、广宁等地加速建设跨境旅游合作项目,目前已形成中越跨境旅游合作区、边境旅游实验区、边关风情旅游带“两区一带”互相促进的发展格局。此外,中越两国还携手推进国际红色旅游合作开发项目。广西龙州县加快建设“中越红色旅游国际创建区”,计划与越南联合开发“胡志明足迹之旅”专题旅游线路,建成体现中越两国友谊的标志性红色旅游文化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