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上不会掉馅饼!揭秘不合理低价游背后的套路
近年来,由不合理低价游引发的强迫游客购物、欺骗游客消费、暴力冲突等事件频频曝出,严重损害广大游客权益,影响 旅游 行业 健康 发展
不合理低价游往往披着“便宜”“超值”“天上掉馅饼”等美好外衣,实际却暗藏损害游客利益的陷阱。
日前,根据文化和 旅游 部统一部署安排,山西、广东、宁夏、安徽、甘肃、河南等地,陆续开展针对不合理低价游的专项整治行动。
天上不会掉馅饼
这些都是不合理低价游
1.以“比赛奖励”为名赠送 旅游
游客周某投诉,湖北宜昌某旅行社以奖励“中老年健身舞比赛”优胜成员为名,组织周某一行5人“零团费”港澳6日游。行程中,导游存在诱导购物行为,所购商品明显质价不符,周某一行5人共计消费9万余元。
经湖北省宜昌市文化和 旅游 市场综合执法支队调查,湖北宜昌某旅行社以奖励“某中老年健身舞比赛”优胜成员为名,共组织197人赴港澳 旅游 ,其中,55岁以下团费0元/人,55岁以上团费380元/人,未向地接社支付团款费用,地接社需通过游客购物获取成本和收益。
经调解,旅行社同意为游客办理退货手续,并先行垫付周某一行5人的退货货款9万余元。旅行社的违法行为另行“诉转案”立案查处。
在此提醒广大游客,要警惕商家以“健身舞比赛”“广场舞大赛”“红歌大赛”等名义赠送组织的低价游,此类产品一定是通过购物或自费 旅游 项目获益。
2.以“政府补贴”为名组织低价游
游客杨某投诉,广西北海某旅行社以“政府补贴”为名,组织杨某一行3人“零团费”参加桂林3日游。行程中,导游将游客带到玉器店诱导消费2600元,所购玉器严重质价不符。
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 旅游 文体局调解,旅行社同意为游客办理退货手续,并先行垫付退货货款2600元。旅行社的违法行为另行“诉转案”立案查处。
在此提醒广大游客,天上不会掉馅饼,免费 旅游 是陷阱,警惕不法商家以“政府补贴”为名组织的低价游。
3.街头揽客低价游
游客龚某投诉,在厦门客运站某旅行社报名参加厦门一日游,团费原价198元,优惠价98元,合同约定共参观10余个景点。行程中,导游擅自增加另行付费 旅游 项目,并安排购物,龚某共消费600余元。
经福建省厦门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调解,双方达成和解,旅行社赔偿龚某700元。旅行社的违法行为另行“诉转案”立案查处。
在此提醒广大游客,街头揽客莫轻信,低价 旅游 不靠谱,参团 旅游 要到正规旅行社门店报名。
4.通过在线 旅游 平台报名参加低价游
游客李某投诉,通过某在线 旅游 平台报名参加荆门赴厦门纯玩5日游,团费880元。行程中,导游未经游客同意将游客带到购物店,诱骗、强迫购置玉器5万余元。
经湖北省荆门市文化综合执法支队调解,涉事旅行社同意为游客办理退货并先行垫付退货货款5万余元。旅行社的违法行为另行“诉转案”立案查处。
在此提醒广大游客,通过在线 旅游 平台报团出游时,不要一味追求低价格产品,要选择网评较高的线路产品。
5.团费明显低的低价游
游客张某投诉,在苏州某旅行社报名参加云南昆明5日游,团费198元。行程前,张某得知旅行社以不合理低价组织 旅游 活动系违法行为,故诉求旅行社全额退款。
经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 旅游 局调解,旅行社与张某达成和解,旅行社同意向张某退回全部团款。旅行社的违法行为另行“诉转案”立案查处。
在此提醒广大游客,理性报团出游,自觉抵制团费明显低于正常价格的 旅游 团。
行业乱象多年
问题频繁抬头
如今转战线上平台
早在2016年,国家 旅游 局就发布了《国家 旅游 局关于组织开展整治“不合理低价游”专项行动的通知》,通知指出,经过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 旅游 市场秩序有所好转, 旅游 市场综合监管机制得到进一步加强,但“不合理低价游”等扰乱 旅游 市场秩序、侵害 旅游 者权益的问题仍较为突出。
经过多年的整治,线下不合理低价游现象大大收敛。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不合理低价游转战社交平台,不少旅行社和个人纷纷通过微信群、公众号等发布 旅游 组团信息,其中可能暗藏陷阱,游客很容易中招,尤其是中老年群体。
同时,社交平台的不合理低价游中,不乏未取得经营资质的黑旅行社。一些机构或个人在未办理营业执照和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擅自通过网络发布信息,招揽组织游客参加 旅游 活动。由于组织者未缴纳 旅游 服务质量保证金,也不会与游客签订正规的 旅游 合同,游客的权益面临很大威胁。
为何屡禁不止
旅游 消费乱象频出,不合理低价游屡禁不止,这些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里?
1. 旅游 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包价 旅游 产品涵盖食、住、行、游、购、娱等诸多要素,旅行社釆购的 旅游 产品价格往往比游客单项购买 旅游 产品的成本低。这是团队游比散客出游的明显价格优势,也是吸引游客参团的主要原因。
由于各旅行社的产品釆购渠道、采购价格不尽相同,同一条 旅游 线路的经营成本存在较大的差异,游客难以判断 旅游 线路的真实成本。特别是市场上有较多旅行社均推出价格差异小的低价游产品时,游客更加难以分辩真实价格。
由于供需双方的价格信息不对称,旅行社明显占有信息优势, 旅游 者往往不了解真实价格,更容易接受低价格的 旅游 服务,使得不合理低价游有一定的市场。
2.传统的“ 旅游 +购物”利益模式固化
不合理低价游的运营模式主要依赖强迫参团游客购物消费的形式。虽然近年来,旅行社业务受到 旅游 电商平台发展及散客化 旅游 的冲击,但“ 旅游 +购物”的灰色链条关系依然稳固。
一方面,由于较多旅行社长期以来适应了为购物店介绍顾客并获取回扣的灰色经营模式,在 旅游 发展新形势下既缺乏创新动力,也缺乏创新能力,难以实现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很多 旅游 购物店的经营并不依赖于当地居民的购物消费,而主要依赖的是游客购物消费,这使得它与旅行社形成了共生关系,离开了团队游客基本上难以生存。
因此,在共同利益面前,二者关系是牢固的。一旦这种模式被打破,旅行社、购物店均会面临着生存问题。
3.游客贪小便宜吃大亏
有需求才有市场,不合理低价游屡禁不止另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游客。
一些旅行社利用消费者贪图便宜的心理,低价揽客,尤其是中老年游客,将价格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例如,早前云南10日团880元的报价,来回的机票钱甚至都不够,显然是陷阱,但仍有不少游客愿意往里跳,最终因为贪小便宜吃了大亏。
整治需要多管齐下
1.政策落地,专项整治不合理低价游
近年来,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持续整治 旅游 消费市场乱象,每年的政策措施也在不断改进优化,各地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部署,切实保障消费者的权益,肃清行业风气。
近日,各地组织的不合理低价游专项整治行动,将重点整治以老年人为目标群体,以免费 旅游 、康养体验、保健品推广、食品及日用品赠送等名义招徕 旅游 者,通过诱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 旅游 者进行购物,实际组织实施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以俱乐部会员、户外拓展、车友会、研学、旅拍等特定群体组织活动的名义,实际组织实施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
此次行动还将严查以低于属地行业公认的合理价格销售的包价 旅游 产品,重点是一日游产品;严查地接社“买团”或接待“不支付或不足额支付团费”的 旅游 团队的行为。
2.从购物店源头进行监管
不合理低价游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 旅游 购物店。
要加大对本地 旅游 购物店监管力度,对现有 旅游 购物店进行登记备案,实行一店一编码管理方式,强制购物店网络监视系统建设,纳入地方 旅游 网络实时监控平台。
要完善 旅游 购物店台账制度,对于购物回扣行为进行严厉打击。要建立 旅游 购物店保证金制度,对 旅游 购物店进行分级分类管理。 探索 联合街道、社区对 旅游 购物店实行网格化管理, 明确网络责任管理人,加大对 旅游 购物店的日常监管。对销售假冒伪劣珠宝、玉石等 旅游 购物店要及时清理。
3.平台加入,打击 旅游 行业违规招徕行为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大众消费行为习惯的转变,线上销售 旅游 产品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要警惕不合理低价游从中浑水摸鱼,将监管触角延伸到线上,利用大数据技术严查不合理低价游,与微信、抖音等社交平台建立联动机制。
据悉,此次各地开展的专项整治行动,将加强网络巡查,创新监管模式,重点加强对在线经营旅行社业务的监管,对各地通过抖音、快手、小红书、微信公众号、百度推广等从事旅行社业务的排查情况,组织不少于两次的集中执法巡查。
日前,快手发布关于打击 旅游 行业违规招徕行为的公告。公告显示,为了维护良好的平台生态环境,快手持续打击无旅行社经营许可证主体用户发布的网络招徕信息、发布 旅游 产品信息等行为,通过技术手段加人工审核的方式对相关内容进行严格审查,一经发现违规将给出视频屏蔽、违规资料清理等处罚。
据了解,2022年3月至今,快手共屏蔽违规视频3545条。
4.加强宣传,改变消费者单纯比价理念
不合理低价游等 旅游 乱象之所以屡禁不止,跟一些游客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轻易选择廉价低质的 旅游 产品不无关联。一些旅行社恰恰是利用了游客贪图便宜的心理,低价揽客,然后通过欺骗、强制游客购物等手段非法获利。
要加强对游客的宣传教育,特别是要加强老年游客、低收入群体和农村居民的 旅游 宣传教育,既要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不合理低价游的危害,同时也要广泛宣传参加旅行团的正规渠道。
此次专项整治行动,各地将选取一批典型指导案例予以公布,并加强宣传,发挥指导案例的普法示范作用,震慑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引导 社会 公众提高法治意识。
同时,消费者自身也要提高警惕,改变单纯比价理念,理性消费,不轻信社交平台的 旅游 产品信息,注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人之所以爱旅行,不是为了抵达目的地,而是为了享受旅途中的种种际遇。因此,打动游客的是细节,赶走游客的也是细节。相信经过此类案件的警示效应,能够遏制不合理低价游现象,游客可以宾至如归, 旅游 市场重回正轨。
二、整治“不合理低价游”主要是针对旅行社吗?游客本身是不是也该有些改变?
国家旅游局整治“不合理低价游”主要是针对旅行社,这个是抽查,游客本身是应该反省,但是多数是因为行业问题,。
这个低价游,旅游局都会问为什么可园做到这个价格,要听听旅行社怎么说,你考虑旅游产品时候也问问低价游是怎么做的。
游客本身要以自身的经济能力报名旅游产品,做飞机团正常价格是2500元(机票1300,节假日更贵了。。+住宿300+吃饭180元+220门票,车费等),如果是低于成本价的旅游团-必然-冒着-被导游-骂的风险,3-4天的产品是2千以下。
尽管旅游,行业越来越文明,低价游,也要有度,如果市场大部分是2千元的产品,最低价不能低于百分之70.,做低价格也是1400元,最多便宜百分之30,便宜600元。
三、很多旅行社推出价格超低的“低价游”,这是为什么?
人们在出行旅游时,总会遇到很多价格超低的低价旅游团,之所以会有这种看上去性价比很高的低价旅游团,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利用人们贪图便宜的心理来获取更多的利润。这些低价的旅游团从1000~2000不等,而且看上去玩的非常好,但其中有很多的隐形消费,顾客在报了低价旅游团并且抵达旅游目的地之后,会发现有很多的东西都需要消费者自费。而那些合理的旅游团中大多都包含景点的门票,此外在旅游的过程中还会有几个购物环节,在第2天或者第3天的下午的某个时间点,导游会带着一车人前往一个购物商场去买东西,如果顾客不买东西,导游就不会走,如此一来就会浪费彼此的时间,影响了人们的旅游体验感。
低价旅游团与当地的很多餐饮酒店等都有合作。顾客在报了低价旅游团并且抵达目的地以后,必须入住导游指定的酒店,而且这些酒店的环境很一般,基本上都是一些普通的宾馆,如果是一个人报旅游团,还要补另一个人的差价。其次是与当地的餐饮有很多的合作,导游带着消费者去饭店消费,导游可以从中抽取提成,消费的越多,导游的抽取提成就越多。而根据以往的案例,到达指定的餐饮以后推出的基本上都是套餐活动。
最后一种是低价旅游团的强行收费。这种强行收费指的是导游,必须把所有的消费项目全部给到消费者,消费者没有别的其他选择,例如饮用水要买导游指定的,而且一瓶水的价格可能要5块10块左右,到达景区以后有些娱乐项目必须进行消费,如果消费者不消费,导游就不会走。这种完全属于违法违规的行为,如果发现可以及时的向有关部门进行举报。
四、如何警惕不合理低价游?
随着暑期的到来,跟团游的火热,各家旅行社的优惠活动也轮番上场了。这更需要游客对一些不合理低价游的“陷阱”和“套路”提高警惕。不久前,媒体调查曝光了云南不合理低价游的乱象,其中还涉及重庆旅行社组团时签订“阴阳合同”的情况,引起广泛关注。
“在有些地区,旅行团买卖双方都习惯了低价格的市场,如果报价太高,游客量就会大幅减少。因此有时为了招揽顾客,收团时收取的费用和合同签订的价格并不相同。”北京一家旅行社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例如云南昆明丽江六日游的当地团,参考价格是2800元左右,但是在招揽顾客时实际可以优惠到1000元左右。
“因为如果合同上写的价格过低,就不能通过检查。在低价收到团以后,他们会将游客转给地接社,有些还会在当地再多次‘转卖’游客,因此才会出现游玩内容与当初承诺的内容不相同,或者几天中有不同的导游带着游客游览和购物的情况。”该工作人员说。
除了云南以外,在其他地方也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从前两年旅游部门曝光的不合理低价游典型案例可以看出,云南、海南、四川、贵州等地都属于不合理低价游的重灾区,也一直是监管整治的重点地区。然而,多年来形成的市场生态至今难有彻底的改变,签订“阴阳合同”就是一种规避监管和惩罚的常用对策。例如有网友反映,在四川成都市内的一些景点也出现了低价收揽顾客的旅行团,峨眉、乐山二日游特价团150元,都江堰、青城山一日游特价80元等等,价格十分诱人,而在签订合同时,则会分别按照参考价格签订为500元和260元……
所谓“阴阳合同”,就是旅行社与游客商定并签署虚假合同,合同签订内容和价格都符合规定,但实际上私下与游客约定并交付较低的价格,有些游客因贪图便宜就会配合旅行社签订这种虚假合同。
这种弄虚作假的行为成为处于严厉打击下的“不合理低价游”继续大行其道的保护伞。弄虚作假不会受到法律的保护,旅途中一旦出现强制购物、加收费用、服务品质下降等损害游客权益的现象,游客就会陷入难以维权的境地。“因为有一份写得很清楚的合同,所以游客即便吃了亏也只能忍气吞声。而且很多时候,导游还会告诉你,按照规定,游客明知是不合理低价团还要参加,也是属于违法需要受罚,以此威胁游客不要声张。”该工作人员说。
按照旅游部门的解释,游客如果在明知是不合理低价团的情况下,与旅行社签订虚假合同,需要承担法律责任,一旦被查获,不仅不能获得赔偿,还将受到处理。可以看到,游客贪图便宜与旅行社一同弄虚作假,不但违背了诚信的道德原则,也体现出自身法治意识薄弱。而某些旅行社以低价承诺、签订虚假合同的方式哄骗消费者、欺骗监管执法部门,更是严重扰乱了旅游市场秩序。目前,各地的旅游执法部门都加大了审查力度,严厉打击以各种形式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希望在多方的努力下,能够早日打造一个诚信、有序、公平、法治的旅游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