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旅游收入影响因素有哪些?要求是每年都有具体数据的,可量化的

旅游收入:从理论上说,就是旅游景区所获得的旅游者异地消费的总和。旅游产业的收入,包括了游客出游以后的吃、住、行、游、娱、购、体、疗等各个方面的收入,并且形成一个收入链;因此,旅游产业的总体收入,是一个综合收入概念;对于具体到某一个旅游项目,其收入一般只包含了游客出游中的一部分消费。

影响旅游产业收入的主要因素

1、旅游距离

规律:游客流在空间上随距离增加而衰减

旅行距离与旅游收入链长、收入点设置和收入量正相关

旅行距离与收入链的长度成正相关,距离越长,所涉及的旅游产业的要素就越多,旅游设计中的收入点就越多。所以长距离旅游者,特别是跨国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收入有很大影响。所以在旅游项目设计定位中,在资源与其他旅游产业配套要素允许的前提下,入境旅游者或长距离旅游者是目的地重要的潜在收入来源和重点营销的对象。

长距离旅游收入链长,带动效应大

长距离旅行中,航空是重要的收入点,所以针对长距离旅游,机场的建设是产业要素建设的重点

短距离旅游收入链较短 特别是城郊旅游的收入链最短,对产业要素影响较小 旅游中对饭店收入影响最大,对餐馆有一定影响

针对城郊旅游,正要的是度假休闲设施的设置,饭店和娱乐、游憩设施是收入链中的重点

2、旅游时间

出游时间长短影响旅游目的地的产业要素安排

旅游者的停留时间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每个旅游点的收入量,特别是对餐饮、住宿方面的影响,同时出游时间也会影响旅游者对交通工具的选择。

3、旅游景区性质:

旅游景区性质对收入链中收入点设置和收入的大小有重要影响

综合性的旅游目的地景区与游线景点型景区的收入点和收入量也是不同的。综合性行旅游景区,作为旅游者目的地,满足旅游者吃住游娱购的综合需求,门票收入不一定是景区收入的主要来源,景区更多通过提供住宿、餐饮、娱乐、购物、景区内交通等获得综合性收入。而作为游线中景点型的景区,由于不是目的地,前后都有景点延伸,虽然一定程度上也有住宿、餐饮、购物等收入,但主要的收入来源还是门票和一定的娱乐。

旅游目的地型景区收入链最长 旅游产业配套设施全,收入点多

游线景点型景区门票、住宿、娱乐、餐饮、购物等

纯旅游景区 主要收入点:门票收入、游憩娱乐收入和部分餐饮、购物。

4、旅游者类型

旅游者类型对旅游收入链和收入量有主观的影响,

旅游者类型对于景区的收入点设计也有较大影响。下面以商务旅游者、会展旅游者、观光旅游者和度假休闲旅游者为主要类型分析。

针对大部分观光旅游者,门票上的支出会超过其它类型的支出,餐饮和住宿也是较大支出,而其它支出则很少。作为度假、休闲旅游者,住宿和餐饮则是其主要支出,同时配套的游憩设计也是景区收入的主要来源,而门票和其它收入比例则比较低。

二、旅游消费的作用是什么

(1)

旅游最直接最具特色的是其消费的特征。从供求角度来看,旅游业表现为在供需上是一种不对称的偏斜结构,即旅游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对需求的拓展和组织,其根本特征是一个以市场为中介,对旅游需求和供给要素进行再组织的过程。因此对于旅游经济特征的把握不能从一般产业的供需等式中寻找,而要在供需不对称的偏斜结构中去寻找,从市场需求的作用过程来认知旅游业。巨大的市场需求带动了巨大的旅游消费,这从历年旅游收入的统计数据就可得以证明。因此有必要对旅游消费的作用进行重新认识。

一、重新认识旅游消费的作用

目前各级政府对发展旅游业给予极大的关注,对发展旅游业并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寄予厚望,许多省市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来培植,而且在有的省市已取得显著成效,如云南、海南、西安、桂林等地,因此应站在产业的高度来评价旅游消费的作用。

1.旅游消费的发展有利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旅游业不仅直接对第三产业中金融业、保险业、服务业和通讯业等的发展产生极大的作用,而且作为先导产业,还能间接影响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

2.旅游业是关联度较大,发展带动作用较强的产业。据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的测算,在工业发达国家,旅游消费支出每增加一个单位,工业产值可扩大2.71倍,国民收入可以扩大1.36倍,就业可以扩大0.79倍,投资可以扩大0.25倍。在发展中国家其作用相对更高一些,分别可以扩大3.7倍、2.7倍、0.9倍、0.9倍。1998年我国旅游收入3438.60 亿元,照此测算,其中旅游业对工业产值和国民收入的间接贡献达9312.6亿元和4676.5亿元。

3.增加就业机会和促进社会安定。一般说来,旅游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旅游业比发展其他行业更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随着旅游业向深度和广度的发展,更多的从业人员将加盟旅游业。一些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旅游业安排就业的平均成本要比其他经济部门低36.3%,旅游业每增加一个直接就业人数, 就可增加有关联的间接就业人数5个以上。我国是一个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发展旅游消费,大大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和促进社会安定。

4.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别。旅游活动衍生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以及资金的流动,使地区间的经济发展趋于一种动态的平衡,有利于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二、经济增长为旅游消费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旅游消费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增长的推动。这是由于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力水平决定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而经济增长作为一国生产能力的增长,或者实际产量的增加,就其本身来说,实际上就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问题,一般地说,经济增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旅游消费的发展创造条件。

1.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居民收入的高低与旅游消费具有密切的关系。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当人均GNP超过300美元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旅游欲望,当人均GNP超过1000美元时, 就会产生洲内跨国旅游的欲望,当人均GNP超过3000美元时,就会产生洲际旅游的欲望。二战后, 一些西方国家随着经济的增长,人均GNP迅速增加, 居民手中可支配收入逐渐增多。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迅速增长,同时也不断增加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这就为旅游消费创造了前提条件,我国近几年国内旅游、东南亚、港澳等区域性国际旅游方兴未艾,正是中国经济迅速增长的良好表征。

2.增加居民的闲暇时间。随着经济的增长,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公务时间缩短,家务劳动减轻,娱乐、休闲等闲暇时间延长,每周五工作制不仅在许多发达国家,而且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成为现实,带薪休假制度亦在许多国家推行,为家庭旅游消费提供了可能,并且受到越来越多的家庭青睐。

3.促进交通运输和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随着交通与通讯手段的日益完善,地球空间相对缩小,世界各地间的距离相对缩短。海、陆、空交通运输条件的极大改善大大缩短了旅行时间,使旅行成本下降,旅游消费质量提高。近几十年来,通讯技术发展迅速,现在,运用现代通讯手段,几乎世界上所有地区都可以进行直接的、可视的、便捷的联系,这进一步为旅游消费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改变居民的消费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消费结构中的耐用消费品基本上呈饱和状态,物质享受基本上得到满足,相应的精神文明消费在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必然逐渐上升。旅游消费作为精神生活和生活享受的组成部分,作为增加知识的源泉,也就随着人们的消费结构的改变而得以迅速发展。

正因为经济增长为旅游消费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旅游消费在近几十年内得到迅速的发展。据统计,1960年国际旅游市场仅有6900万人次,国际旅游收入仅有68.67亿美元,经过36年的发展,到1996 年国际旅游人数达到5.92亿人次,世界旅游收入达到4231亿美元。

三、提高旅游消费质量,促进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和政策探讨

1.塑造和完善旅游消费体系和保障体系,营造宽松的旅游消费环境。旅游消费体系应是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不应相互割裂。旅游消费的各个环节之间应该合理配置,形成一个具有完善功能和有机联系的系统。这个体系从旅游投资体系的建设、旅游信息传输体系的完善、旅游咨询体系的健全、旅游保障体系的建立应形成一个相互依赖、相互有机联系的整体,这样旅游消费体系和保障体系才能发展和完善,进而才能促进旅游业发展和经济增长。

2.对旅游消费主体而言,决定旅游消费的两个基本要素是“一是有钱,二是有闲”。目前对国内市场来说,耐用消费品已趋于饱和状态,人们的旅游动机和需求日益旺盛,这就要合理地引导人们的消费方向,旅游消费就是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应出台相应措施鼓励人们进行旅游消费,如大连市出台的旅游信贷,就是一项很好的措施。关于有闲,就要制定相应的休假制度,如作为激励机制,通过奖励旅游等措施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增长员工的见识等。

3.对旅游消费客体而言,即吃、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均是旅游消费的客休所在,这些环节为旅游者提供相应的服务,每个环节的服务总量均受制于旅游客流量,因此对一地旅游消费客体而言,其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间应有一个合理的“量”的比例关系。就每个环节内部系统而言,也存在一个内部档次结构和“量”的比例关系。一地的旅游业能否健康发展,上述“量”的比例关系是否合理,发展是否协调至关重要。政府的宏观调控管理就应体现在这些方面。一方面通过研究当地的优势和不足,掌握大量的市场信息,通过信息的发布和咨询,引导投资的取向,另一方面通过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和限制措施,对各环节的发展进行相应调控。

三、旅游收入的影响因素

旅游收入:从理论上说,就是旅游景区所获得的旅游者异地消费的总和。旅游产业的收入,包括了游客出游以后的吃、住、行、游、娱、购、体、疗等各个方面的收入,并且形成一个收入链;因此,旅游产业的总体收入,是一个综合收入概念;对于具体到某一个旅游项目,其收入一般只包含了游客出游中的一部分消费。

具体来讲,影响旅游收入的因素主要有:

(一)旅游价格水平

旅游收入等于旅游产品价格与旅游产品销售量的乘积。这一公式表明了旅游价格与旅游收入存在着密切的依存关系。一般来讲,提高旅游产品价格会增加旅游收入,降低旅游产品价格会减少旅游收入。但是这一结论并非完全正确,这就涉及到旅游产品的供求关系问题。当旅游产品供不应求时,提高旅游价格会促进旅游产品的生产,其销量也会扩大,从而大大增加旅游收入。当旅游产品供求平衡时,提高旅游价格同样会刺激旅游产品的生产,却导致了旅游需求的萎缩,旅游产品的销售量有所下降,单位旅游产品价格上涨与旅游产品销售量下降两种因素相互抵消,旅游收入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当旅游产品供大于求时,提高旅游价格不仅不能刺激旅游产品的生产,而且进一步抑制了旅游需求,使得旅游产品的销售更加困难,旅游收入会进一步减少,若适当降低旅游价格,就会刺激旅游需求,不仅可以抵消降价造成的损失,旅游收入还有可能增加。

(二)汇率  汇率与币值变动对旅游目的国或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收入有重要的影响。汇率是指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比价,即以一国货币单位表示的外国货币单位的价格。汇率的标价方法有两种,即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

直接标价法是指用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折算成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例如:1美元=8.45元人民币。在直接标价法下,外汇汇率的升降与本国货币标价数额的增加趋势是一致的。如果用一定单位的外币兑换的本国货币数额增加了,则称外汇汇率上升,即本币币值相对下降;反之,则称为外汇汇率下降,即本币相对升值。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采用的是直接标价法,中国对外公布的外汇牌价采用的也是直接标价法。

间接标价法是指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算成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例如:1美元=102日元,对美国来说就是间接标价法。如果一定单位本国货币兑换的外国货币比原来少了,则称为外汇汇率上升,本币币值相对下降;反之,则称为外汇汇率下降,本币相对升值。目前世界上采用间接标价法的国家主要是英国和美国。

当旅游目的国的货币贬值、汇率下降时,旅游产品的卖价降低,旅游收入有可能减少,但与此同时,较低的旅游价格大大刺激了客源国的旅游需求,旅游收入反而会有所增加;当旅游目的国提高旅游产品的价格或本币升值、汇率上升时,虽有可能增加旅游收入,但也会抑制客源国的旅游需求,旅游收入反而会减少。

需要说明的是,汇率下调对旅行社、旅游饭店和旅游商店的影响有所不同。汇率下调后,可以吸引更多的旅游者,从而增加旅行社的收入,如果旅游社大幅度降低对外报价,互相削价竞争,加上出国推销成本和进口费用的上升,旅行社的实际收入就会减少。汇率下调会大大增加旅游饭店的进口费用和各项外汇开支,如果饭店能够适时争取客源,提高客房出租率, 适当调整人民币卖价,其收入就不会减少甚至还有可能增加。反之,旅游饭店的收入就会大 大减少。汇率下调对旅游商店的影响不大,因为旅游商品一般是在境内出售,汇率下调使本 币表示的商品价格下降,虽然利润下降,但销售量却会提高,薄利多销,同样会增加旅游收 入。

(三)通货膨胀 旅游活动是一种商品性经济活动,价值规律对它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通货膨胀直接影响货币购买力,旅游目的国通货膨胀会使旅游者购买力下降,从而影响该国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反之,客源国通货膨胀会促使居民出境旅游。例如:日本在80年代中期,由于巨额贸易顺差,导致日元升值,继而引起国内通货膨胀,日本政府为缓解国内经济局势,鼓励本国居民出境旅游。 规律:游客流在空间上随距离增加而衰减

旅行距离与旅游收入链长、收入点设置和收入量正相关

旅行距离与收入链的长度成正相关,距离越长,所涉及的旅游产业的要素就越多,旅游设计中的收入点就越多。所以长距离旅游者,特别是跨国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收入有很大影响。所以在旅游项目设计定位中,在资源与其他旅游产业配套要素允许的前提下,入境旅游者或长距离旅游者是目的地重要的潜在收入来源和重点营销的对象。

长距离旅游收入链长,带动效应大

长距离旅行中,航空是重要的收入点,所以针对长距离旅游,机场的建设是产业要素建设的重点

短距离旅游收入链较短 特别是城郊旅游的收入链最短,对产业要素影响较小 旅游中对饭店收入影响最大,对餐馆有一定影响

针对城郊旅游,正要的是度假休闲设施的设置,饭店和娱乐、游憩设施是收入链中的重点 出游时间长短影响旅游目的地的产业要素安排

旅游者的停留时间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每个旅游点的收入量,特别是对餐饮、住宿方面的影响,同时出游时间也会影响旅游者对交通工具的选择。 旅游景区性质对收入链中收入点设置和收入的大小有重要影响

综合性的旅游目的地景区与游线景点型景区的收入点和收入量也是不同的。综合性行旅游景区,作为旅游者目的地,满足旅游者吃住游娱购的综合需求,门票收入不一定是景区收入的主要来源,景区更多通过提供住宿、餐饮、娱乐、购物、景区内交通等获得综合性收入。而作为游线中景点型的景区,由于不是目的地,前后都有景点延伸,虽然一定程度上也有住宿、餐饮、购物等收入,但主要的收入来源还是门票和一定的娱乐。

旅游目的地型景区收入链最长 旅游产业配套设施全,收入点多

游线景点型景区门票、住宿、娱乐、餐饮、购物等

纯旅游景区 主要收入点:门票收入、游憩娱乐收入和部分餐饮、购物。 旅游者类型对旅游收入链和收入量有主观的影响,

旅游者类型对于景区的收入点设计也有较大影响。下面以商务旅游者、会展旅游者、观光旅游者和度假休闲旅游者为主要类型分析。

针对大部分观光旅游者,门票上的支出会超过其它类型的支出,餐饮和住宿也是较大支出,而其它支出则很少。作为度假、休闲旅游者,住宿和餐饮则是其主要支出,同时配套的游憩设计也是景区收入的主要来源,而门票和其它收入比例则比较低 旅游经验介绍:

⒈首先要确定本次旅游的出行方式,

也就是报旅游团还是自助游,或其他的出游方式,出国游最好是报旅游团,因为对国外的人文地理环境、语言、旅途住宿等都不甚了解,到了国外人生地不熟的旅游不方便,易出事。如果是国内游,时间充足的话,又想沿路线多游一些地方,不妨采取自助游的方式,

⒉挑选有信誉的旅行社

这一点很重要,旅游出行的好坏跟旅行社的关系很大,所以先要在各种报刊上找多家旅行社询问价格,索取行程表进行比较,因为虽然旅游路线一样,但各旅行社的费用、具体景点和承诺的条件都不一样,有时会有很大的差别。出行人数的多的话,可在费用上跟旅行社谈折扣。

在旅途中有信誉的旅行社是按行程表旅行的,对漏掉的景点应该及时向导游提出来,随时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益。

⒊出行前的准备

出行前要注意所要去的地方的气候温度,决定要带的衣物,如果是在夏季多带些替换的衣服,最好准备每天换一套,因为旅途中要频繁的换旅馆,洗的衣服不易干,,厚一些的衣服脏了只能带回家洗。

出国游还要准备拖鞋、洗漱用具、电器的插头等物品,插头最好是世界通用的,因为个各国家的插座不同,否则会延误你的相机等电器的使用。

出行时还要必备一些常用的药物以防不测,有些旅游景点较远偏辟,万一发生疾病可能买不到药,延误了治疗。

⒋其他旅途中的注意事项

跟团旅游要跟紧导游,遵守旅途中导游在个各景点规定的集合时间,不要被丢掉,尤其在国外。

在游览景点时要注意安全,要遵守导游强调的注意事项,以免发生意外。

四、阐述可自由支配收入及其与旅游的关系

【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因素】 一、足够的可支配收入 1、可支配收入和可随意支配收入 1)可支配收入:指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扣除应纳所得税之后的剩余部分。

2)可随意支配收入:亦称可自由支配收入,指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扣除应纳所得税、社会保障。

五、旅游乘数指的是什么?

旅游乘数是指由于旅游收入、旅游消费、旅游投资或旅游服务进出口害引起旅游经济增长的倍数或就业人数的增加。旅游乘数是借用经济学中的乘娄概念,来定量分析和揭示影响旅游经济增长状况的重要方法,也是衡量旅游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要定量指标。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其去本原理和主要旅游乘数进行了大量探讨和研究,形成了符合旅游经济实际的方游乘数概念。

旅游乘数的类型

1、旅游收入乘数

旅游收入乘数,是指旅游消费所带来的旅游总收人与旅游消费之比,即旅游直接收入、旅游间接收入与旅游诱导收入的总和,再除以旅游消费总额的比值,从旅游收入方面说明旅游消费所产生的旅游经济效应,也可以通过与国民收入进行比较,以反映其对国民经济的作用和影响。

2、旅游产出乘数

旅游产出乘数,是指增加单位旅游消费对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直接效应和带动效应,并引起整个旅游总收入的增长量,它度量的是单个旅游消费对旅游总产出的影响。旅游产出乘数的计算,一般是用边际旅游收入(旅游增加值或国内生产总值)除以边际旅游消费来表示,其反映了增加单位旅游消费支出,所引起的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旅游经济和国民经济总值的增加。

3、旅游投资乘数

旅游投资乘数,是指旅游投资所引起旅游收入增长变动的关系。旅游投资乘数是用一定时期内,新增直接和间接旅游投资之和与新增旅游收入或旅游增加值的比例,其反映了增加单位旅游投资对旅游总产出的带动效应;还可以通过与国内生产总值进行比较,以反映旅游投资对整个经济增长的作用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