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日本去旅游一周大概花费多少,换算成人民币……
这个受汇率与机票价格影响。现在汇率是日币比较高,所以所花的人民币也要相应增多。一万日币换算人民币在830左右。机票这个季节不是黄金周也不是12月末正月时期毕悄盯,相对会便手和宜。而且核电站的问题使担心的人增多,相对来说去日本的人会少点。一般旅行社推出日本行是5000人民币左右,这是去本州玩。北海道玩的话要贵上2000左右。去到日本你要是不买贵重物品的话,一般一餐在1000日元左右,一天5000-10000日元可以花得很运巧爽。如果只吃便宜的便当那500日元就可以。也就是说玩一周在5000人民币到15000左右(不包括买贵重东西)。
二、打算去日本游玩,需要做哪些准备,将人民币换成日元吗?
去日本游玩的准备事项:
1、不要忘了脱鞋: 在日本,入乡随俗,无论是进入宾馆的房间,还是到日本人的家里做客,或是进会议室、办公室,总之,只要是进屋就要换拖鞋,有时还要换两遍拖鞋。
2、出门要带伞。日本是海洋性气候,晴雨不定,带上一把伞有备无患。旅游就带折叠伞,但是,公干、探亲就最好带长把绅士伞。
3、花钱不用给小费 :日本和许多亚洲国家一样,没有给小费的习惯。因为大饭店、大餐厅的账单之中,已加上了10%——15%的服务费。而出租车如无特别的服务,也没有给小费的必要。
4、渴了就喝自来水 :日本的自来水是可以直接饮用的。车站及大型公共场所都有自来水喷水口。大饭店、大餐厅都备有矿泉水供客人饮用。
5、兑换货币不方便 :在日本,兑换货币须在外币兑换银行或其它合法的货币兑换场所兑换。此外,还须出示自己的护照和慎。但日本银行兑换业务只在上午9:00到下午3:00间进行。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日本的出租车很贵,车费几乎跟飞机票费用一样多了,因此,最好不要在日本打车,如果地方比较近的话,可以走路去。
2、因为很多人都喜欢去日本旅游,尤其是在节假日的时候,因此,日本酒店的价格在周末和节假日差别是很大的,所以,在去日本唤搏敬的时候一定好计划好旅游的时间,而且还要注意日本的酒店,有些房间是不可以抽烟的。
3、日本的扶梯在右侧是通行的,而在左侧则是站人的,所以要注意不要站错了。
4、在日本吃拉面的时候最好发出吸溜吸溜的声音,以表示这家饭店的拉面很好吃,但是不要吧唧吧唧嘴巴,这是银迟很不礼貌的行为。
三、去日本旅行需要花多少钱?
去日本旅游具体要花多少钱,主要是看旅行的天数和游玩的档次,人均的花费大概就是10000-15000元的样子,去日本旅游,自由行是比较合适的,可以玩的比较有深度,而且难度并不高。同事在上面已经介绍了日本的冬季泡汤,那我就介绍纳唯一下日本的春季赏樱圣地,以便大家明年去日本赏樱。
赏樱花是日本动漫里常出现的情景,亲朋好友聚在樱花树下将自己置身在一片粉红花海中欣赏着樱花飘落那一刹那的美好,载歌载舞又饮又食时,的确是乐趣无穷,难怪日本人对于赏樱花总是乐此不疲。
每年的春季, 樱花慢慢由南向北渐次绽放,樱花的花期很短,仅有4-10天的寿命,它的美在于盛开时的热烈,更在于它怒放后纷纷飘落时的那种清高、纯洁和果断的壮烈场面,这种边开边落的特点被称为“经历短暂的灿烂后随即凋谢的壮烈”。
由于东日本和西日本地区去年10月的温度比往年略微暖和,11月份气温比往年略微寒冷,因此樱花开放可能比往年略微提前。
要想观赏到美丽的樱花,空气清新的地方最理想,因为紫外线强,盛开时樱花的色素就充足,看起来更加美丽动人。小编为大家介绍几个赏樱名地:
新宿御苑
花期:4月中、下旬
特色:拥有许多特殊樱种
樱花的品种,包括染井吉野樱、山樱、大岛樱等有75种,数量约1500多株,其中在其他地方少见的里樱和一叶樱、关山樱、普贤象樱花约有400株左右。每年4月中旬开始,在新宿御苑最早绽放的是染井吉野樱,接下来是一叶樱、寒樱、普贤象,最后才是八重花瓣的里樱。观樱的地点则从新宿门口,一直漫延到英国风景式庭园、芝生广场四周,以及缺判千驮谷门附近的樱园地。
上野恩赐公园
花期:3月上旬至4月下旬
特色:樱花品种多,花期也长
以吉野樱为主的樱树多达1000株,樱花开花期从每年3月直到5月初左右。樱花开花期虽然都不长,但因品种繁多,所以大约有一个月的时间。每年4月1日至15日是「上野樱花祭」举行期间,樱树上都挂满红色灯笼,而来自各方的游客,也会聚集在樱花树下,饮酒作乐、聊天。
大阪城公园
花期:4月上旬满开
特色:染井洞扮培吉野樱
种植有大约4300株樱花,其中染井吉野樱约1900株、山樱约900株、大岛樱约800株。大阪城的樱花遍布城濠、西之丸庭园、天守阁周遭。白色的天守阁前,还有一株巨大的红色枝垂樱。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大阪城公园会开放民众夜间赏樱。
京都清水寺
花期:4月中旬
特色:清水舞台樱景缤纷
清水寺境内环绕著许多樱林与枫树,是日本赏樱及红叶名所之一。而仁王门是一座单层八柱的建筑物,年,色泽鲜艳、雕工精致。仁王门台阶两侧有几株樱树,经常吸引许多游客在此驻足留影。
秋田角馆
花期:4月下旬
特色:以枝垂樱及染井吉野樱为主
因人口外流,及环境的破坏,全日本的樱花树都有减少的趋势,角馆为了留住春天,故町政府鼓励町民栽植樱花树,像送樱花幼苗给新生小婴儿的父母,让樱花树跟著小孩一起长大。也因此角馆的樱花树不减反增,反而成为东北赏樱重要的地点。
四、要去日本旅游,带现金有要求么?
去日本旅游,带现金没有要求。
一般报名跟团游日本的话,在日本最大的消费就是购物了,日本的购物场所几乎都可以刷有银联标志的卡。所以无需换太多日元,建议换5万日元就差不多了。
因为有的纪念品或者小吃之类的是不能刷卡的,准备些现金是有必乱谈要的。如果实在没钱了可以在任何7-11便利店的银联机直接取现,手续费稍贵,因为有日本本地手续费和中国国内银行手续费,一般25元左右。
扩展资料:
国家旅游局发布旅游服务警示中提醒,建议游客与旅行社协商,采用非现金形式提供出境旅游担保,采用现金进行担保的,建议采用银行参与、三方共管等形式,切勿将“出境旅游押金”转哗岩碰入个人账号。
具体来说,游客出境游本就需要提供5万元以上的定期存款证明,游客可枣乱以到旅行社指定的银行开一个户头并存入至少5万元资金。之后,银行、旅行社、游客签订一份资金监管三方协议。
其中约定,游客存入的资金被临时冻结,如果游客旅游如期归来,银行将在经过旅行社同意后解冻资金;而如果游客未能如期归来,这笔资金将被没收,用于补贴旅行社被罚金额。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想去日本玩?先交十万保证金!
人民网-中国人赴日或免签 揭去日本旅游需要换多少日元
五、去日本买东西能给人民币吗
有的商店是可以的,但是大部分都是不行的。
所以最好还是换成日元会更方便。
汇率是:1日元=0.05144人民币;1人民币≈19.4402日元。
为了方便中国游客购物,日本地方银行相继在不支持刷卡和手机支付的旅游景点,设置了支持零钱兑换和外币购买的机器。
从中国的银行或者日本悄碰者ATM直接取出的日元现金,多是10000面额的纸币,麻烦的找零大大降低了中国游客的消费欲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日本地方城市在旅吵陪游景点,专门设置了零钱兑换机和外币购买机。
日本的农副产品的价格相比中国会更加启薯昂贵,但是日本的很多旅游景点都是免费进入的。在日本打出租车价格两公里起步价,要花费40元人民币。出行最好还是选择乘坐公交车。
六、去日本旅游可以带多少现金
携带人民币不得超过2万元、美金不得超过5千美金。
日本使用日氏肢肢元,汇率由当地公 布的汇率而定。每位客人可凭本人身份证前往中国银行自行换汇。日本入关只允许代5000美金。或50万日元。
扩展资料:
资格及期限
1、 外交官、领事官、随员及家属的逗留期限不饥碰受限制。
2、 从事日本政府所承认的外国政府及国际机构的公务人员及其家属逗留期限也不受限制。
3、 过境者的逗留期限为15天。
4、 观光者,还包括由娱乐、休养、民间团体主办的会议的参加者,竞技、比赛等的参加者、亲朋间的探亲访问,插花、茶道、柔道、禅等日本固有技艺的进修、宗教巡礼、友好城市及学校等组织的访问以及不从事伴歼世有收益活动的其他入境者)的逗留期限为60天。
5、 从事贸易、事业及投资活动的人员(企业的管理与经营者)的逗留期限为3年。
6、 留学生(在短期大学以上的教育机构从事研究和接受教育的人员)的逗留期限为1年。
7、在学术研究机构及教育机构从事研究指导和接受的人员(包括在短期大学以上的教育、研究机构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之职的人员)的逗留期限为3年。
8、 从事艺术及学术上的活动人员(包括音乐、美术、文学、科学及其他艺术上和科学上的活动人员)的逗留期限为1年。
9、 伴有收入的演剧、演艺、演奏、体育表演等行为的人员,逗留期限为60天。 10. 为从事宗教活动,由外国宗教团体派遣的人员,逗留期限为3年。
11、 作为外国亲闻、广播、电影及其他传播媒介的派遣员来日的工作人员,逗留期限为3年。
12、 国内公共、私人机构招聘的,提供产业上的高技术或特殊技术的人员,逗留期孕妇为3年。
13、 从事熟练劳动的人员(如中华料理的厨师、点心制造人员等,但一般不允许单纯的劳工入境),逗留期限为1年。
14、 永久居住的人员,逗留期限为永久性。
15、 逗留资格为5-13项的人员的配偶及其未成年子女(即所谓被扶养者)。逗留期限与其抚养者的逗留期限相同。
16、 逗留资格为5、10、11、12各项的人员中短期逗留者及其家属,逗留期限为180天。
17、 1952年法律第126条第2号第6项规定的人员的子女并在该法律实施之日后在日本出生的人员,逗留期限为3年。
18、 法务大臣特许的逗留人员,其逗留期限在3年范围内个别指定。
19、 1953年政令第404号第14条第2项规定的人员的子女并在该法实施之日后在日本出生的人员,逗留的期限为3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日本出入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