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旅游消费者
要理解旅游消费者的概念,首先我们先要理解什么是旅游。旅游是现代人的一种特殊生活方式,其特殊性在于,它不是为了解决人们的物质需要,而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享受,而且这种精神享受或者说精神生活又具有异地性、短暂性、非就业性和综合性的特征。[1]旅游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就是获取精神享受。旅游消费者也可以简称为旅游者。关于旅游者的概念,国际社会上有不同的界定。最早对旅游者进行定义的是在19世纪后期的英国和瑞士:“以观光旅游为目的的外来旅客,出于一种好奇心,为了得到愉快而进行旅行的人。[2]”1975年成立的全球性政府间旅游国际专门组织——世界旅游组织(WTO),在1984年规定了国内旅游者的概念:“任何因消遣、闲暇、度假、体育、商务、公务、会议、疗养、学习和宗教目的,而在其居住国,不论其国籍如何,所进行的24小时以上、一年以内的旅行的人,均视为国内旅游者。[3]”1991年6月28日,世界旅游组织在渥太华召开了旅游统计国际大会,与会者包括中国在内的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多名代表。与会者经过广泛讨论,对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普遍使用的概念达成了共识,并形成了《旅唤岁游统计国际大会建议书》。会议将旅游者因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不同类别分为国际旅游者与国内旅游者。国际旅游者是指“至少在访问国家集体的或私人的住宿设施住宿一个晚上的国外旅客”;国内旅游者是指“任何一个居住在一国,到这个国家内某一地方旅行,离开他(她)惯常居住的环境,在访问地的集体或私人住宿设施停留至少一夜,但不超过一年,并且访问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从访问地获取报酬的人。”根据这两个定义,我们分析所谓旅游者既不同于居民,又不同于一般游览者,他(她)们有三个特点:一是离开惯常住所到国内另一地方或另一国参观游览访问;二是在访问地至少停留一夜;三是不为就业或经济目的。[4]我国对旅游者概念的界定,理论上也有较多表述,一般公认的观点是:“旅游者指离开常驻地到异地,时间不超过和念睁一年,进行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探亲、访友或者其他形式旅游活动的人。[4]”与国际上对旅游者概念的界定相比较,这个概念由于时间上取消了下限(24小时),所以涵盖了“当日游”而且不在外过夜的游客,从而扩大了旅游者的范围,保护了“一日游”游览者的合法权益,比较符合目前我国旅游市场的实际现状。但是,上述概念也有不足之处,如列举6了旅游的六种形式显得十分繁琐,不符合概念高度概括的特点和要求。笔者认为,从扩大和便利保护我国旅游者的合法权益的目的出发,我国应参照墨西哥等国规定①,尽快制定出我国的旅游法,在立法上对旅游者的概念及其合法权益的内容做出明确规定。综合国际社会上对旅游者概念的说法,我国《旅游法(1990年送审稿)》规定,可以对旅游者如此定义:“旅游者是指离开常住地到异地,不是为了定居和谋求职业,进行观光、探亲、访友、度假和通过参加会议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等形式进行旅游活动的个人。[5]”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条对消费者概括为:为了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或者接受服务的人。旅游消费者就是旅游者,在法律本质上就是消费者,所以旅游消费者法律定义应为:高森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从旅游市场进行购买、使用旅游商品或者接受旅游服务的自然人。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的权利共有九项: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结社权、获知权、受尊重权、监督权。这九大权利可以看作是旅游消费者自然享有的默示权利。然而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作为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一般法,可以发挥保护一般消费者利益的作用。但旅游者由于其费客体是旅游商品和服务,多数旅游商品和服务都是无形的,只8能通过感觉感知。所以说旅游者虽然是消费者,但属于特殊消费者。对此类服务消费行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还存在很大欠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的合法权益,条款中有关消费者的权利、经营者的义务、国家保护、消费者组织、争议的解决等均涉及到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两方面的内容。但服务消费的内容明显少于实物消费的相关规定,而且规定不明确而流于形式。如第8条第1款:“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第2款:“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份、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
什么是旅游消费行为,影响旅游消费行为的因素有哪些?
旅游消费行为是在人们基本生活需要满足之后而产生的更高层次的消费需要的行为。它包括保健性旅游消费、基础性旅游消费、文化性旅游消费、享乐性旅游消费、纪念性旅游消费。
影响旅游消费行为的因素如下:
1、游客的收入水平
收入水平决定着消费水平,也决定着需要的层次,从而决定了旅游消费结构的变化。
2、游客的构成
不同年龄、性别、文化、职业的旅游者,不同的风俗习惯、兴趣爱好,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旅游消费结构。
3、旅游产品质量
高产品质量,使游客得到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充分满足,可以激发游客多停留多消费,提高旅游者的“重游率”,从而既可以使旅游消费总量增加,又可以使旅游消费结构不断合理化。
扩展资料
旅游注意事项
旅途中尽量少带现金,不要将钱放在行李中,要贴身保管。贵模碰重物品不要放在房间内。最好到正规商店购物,买了东西要发票证明。在试衣试鞋时,最好请同团好友陪同和看管物品。
在旅游过程中,游客应当保存好一切可能用得着的证明材料,如旅游合同、旅游发票、景点门票、医疗单据等,不要仅凭口头承诺。
必要时,消费者旦庆谈可将与旅行社进行商谈交涉的过程以录音的形式记录下来,以备用差返。遇到侵权更要及时向旅行社、消费者协会、旅游质量质监所等机构反映。
如何从消费的货币性和功能性理解旅游消费的概念
旅游消费是指在旅游过程中对各种商品、服租和务和体验的购买和消费。从货币性和功能性两个角度来理解旅游消费的概念,可以得到以下的解释:
1. 货币性理解旅游消费。旅游消费是一种充满货币交易的活动,旅游者在享受旅游过程中,需要付出一定的货币代价以获得满意的旅游服务和体验。这些货币交易包括购买门票、住宿、用餐、购物、交通等,这些消费可以带来方便的服务和满足的体验。
2. 功能性理解旅游消费。旅游消费也是一种充满功能性的活动,旅游者在消费时,不仅仅是在购买某种产品或者服务,他们更多的是在购买体验、情感、感受等功能,得到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和情感满足。旅游消费可以满足人们在旅游过程中的需要,如文化体验、游玩娱乐、放松身心等。人们通过消费获得的体验和感受,是旅游活动的核心。
在现代社会中,旅游消费的货币性和功能性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旅游产品不再是简单的门票、住宿、餐饮等商品,它们已经融合了文化、历史、艺术、科技等多种元素,变卖型没得更加多样化。与此同时,旅游消费也不再仅仅是消费,它更是一种文化体验、人际交互、情感中纳沟通的过程。
旅游者的消费心理有哪些?
最常见的旅游者类型有以下三种。
观光型旅游者:观光型旅游者以观赏游览异国他乡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等为主要目的,同时还可以与购物、娱乐、考察、公务等相结合,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常见、最基本的旅游者类型,也是我国旅游者类型的主体。其特点为:希望通过观赏游览异国他乡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增长见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获得新、奇、异、美、特的感受;在旅游地逗留时间短、重游率低、花费较少,对旅游景点特色和价格比较敏感。
娱乐消遣型旅游者:娱乐消遣型旅游者以松弛精神、享受临时变换环境所带来的欢娱为主要目的。由于娱乐消遣型旅游能够调节人们的生活节奏,摆脱日常紧张工作带来的烦恼,该种类型的旅游者日趋增多。在发达国家的所有旅游者中,娱乐消遣型旅游者所占比重最大。其特点是:追求娱乐、参与、消遣、刺激和享受;对旅游产品的质量、旅游安全和价格比较敏感;外出季节性较强,几乎都会选择旅游目的地最好的季节,利用带薪假期外出旅游;对旅游目的地和旅行方式的选择自由度大;重游率较高,出游和停留时间较长。
公务型旅游者:公务型旅游者是根据工作需要,以贸易合作、商务洽谈、出席会议、举办展览、科学文化交流等为主要目的,在完成公务的前提下进行参观游览等活动的旅游者。其特点是:有一定的身份地位,对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要求较高;费用主要由团体的公费开支,支付能力较强,对价格不大敏感,消费较高;因为公务在身,对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时间没有太多选择余地,一般以就近短途和短扮穗时为多;人数相对较少,但出行次数较多,季节性不强。
个人及家庭事务型旅游者:这类旅游者的需求比较复杂。他们在需要方面不同于消遣型和公务型,但又兼具两者的某些特点。例如,在出游时间上,他们中虽有不少人利用带薪假期探亲访友,但相当多人都选择传统节假日外出探亲,而各国传统节假日又不尽统一。此外,很多家庭及个人事务,如出席婚礼、参加开学典戚游礼等日期限制较紧。因此,其总体特点是:出行厅仔卜季节性较差;对旅游价格比较敏感;没有选择旅游目的地的自由。
医疗保健型旅游者:医疗保健型旅游主要有疗养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温泉旅游、森林旅游、体育保健旅游、气功专修旅游等形式。医疗保健型旅游者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旅游活动,治疗某些慢性疾病、消除日常工作疲劳。其特点是:有较高的收入、较多的闲暇时间;保持健康或恢复健康的欲望较强;对旅游项目中保健、康体、医疗等功能比较敏感;中老年人比重较大,停留时间较长;近距离旅游者为多。
文化知识型旅游者:文化知识型旅游是一种旨在观察社会、体验民族民俗民风、丰富历史文化积累、增长知识的旅游形式。文化知识型旅游者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文化知识旅游达到积极的休息和娱乐,同时获得知识的启迪和充实。其特点是: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较强的求知欲;具有某种专长或特殊兴趣,乐于与人切磋交流;对导游的文化知识基础有较高的要求,对旅游日程安排的周密性和旅游线路的科学性比较敏感。
【关于散客旅游管理分析与策略的研究】散客旅游研究背景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旅游业的发展也十分迅猛,旅游市场逐步成熟。同时,散客旅游占据的比重也与日俱增,而且有成为旅游主体的趋势,因而越来越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散客旅游具有自主意识强、消费层次有个性、旅游需求层次高、旅游者经济承受能力强等特点,因而在对其旅游管理中应该采取相对应的策略,提供合适、更优质的管理服务。
关键词:散客 旅游 管理 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的发展也相当的迅速,旅游市场也越发成熟,游客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游客的消费水平越来越高、消费观念也越来越个性化,传统团队旅游服务已经不能满足这些游客的需求,因此散客旅游已经逐渐占据了旅游活动的主体。
散客也称为FIT,指的是独自去异地旅游的人,他们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自行组织安排行程,不需要导游全程陪同。完全不依靠或者部分依靠旅游中介组织办理相关旅游要求的预定工作。从消费档次来看,散客可以分为高消费的商务散客、中等消费的家庭散客、较低消费的背包客等。散客旅游的最大特征就是自主性、个性化特别强,特别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自驾游。
一.散客旅游兴起的原因
散客旅游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散客旅游的发展壮大是旅游者个性化最追求及信息科技现代化推动的结果。
(一)游客的旅游需求随着经济能力的提高而变得越来越有个性,这是导致散客旅游兴起的首要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用于旅游的支出也随之增大,旅游市场也就越来越大。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来自工作、家庭、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较大,为了释放压力,人们往往会追求一种个性化的旅游,这又进桐搏一步扩大了散客旅游的市场。面对游客日益提高的旅游需求,传统的团队旅游形态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他们那种挑战自我、体验自然、需求刺激的旅游需要。由此,更具个性特征、更具有挑战意义瞎竖、更能体现出旅游者的主观意愿、形式更活跃的散客旅游趁机兴起。
(二)国内旅游市场日趋成熟,旅游者的旅游经验也越来越丰富,这给散客旅游提供了条件。我们把旅游比作一种产品的话,那么它就是一种经验品,当游客在积累了相当次数的旅游经验后,便可以从中学习到相当丰富的知识,并可以大大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这就使得他们在单独旅游时更有自信心,这就让散客旅游的发展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中。旅游者丰富的经验让他们的旅游消费观念更加理性,他们不再把旅游当做一种花钱买享受的过程,而更多的是将旅游当成一个花钱买实践、买体现自我价值的经历。而散客旅游正好满了游客的这种消费理念,这种“量身定做”的适合性是传统团队旅游无法比拟的。
(三)现代信息科技技术高速发展,这也给散客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传统团队旅游的优势主要就是安全、省心等,旅行社可以局神祥充分利用其自身的信息资源合理、可靠的安排旅游行程,从而避免了因游客信息匮缺而造成的不确定因素。但是,现代信息、通讯技术十分发达,游客可以通过互联网等信息平台很容易的得到大量的旅游信息资源,从而大大降低了对旅行社的依赖程度,人们完全可以根据了解到的信息很轻松的完成旅行。另外,现在交通设施也比较完善,旅客出行也十分方便;旅游配套设施也逐渐齐全,旅游目的地的接待服务逐渐规范等,也为散客旅游提供了保障。
二.散客旅游的特点
(一)旅游者有很强的自主意识。在人们生活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后,其旅游的形式及选择旅游目的地更重视体现个人的自主意识。上文也说到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更容易获得旅游相关的信息,可以在不依赖与旅行社的情况下也能很轻松的完成旅游。因此,人们更会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而去旅游,更多的人们常常会选择全家一起旅游,或者结上三五好友独自游玩。散客旅游更适合于这种自主意识强,崇尚自由,喜欢无拘无束的游客。
(二)游客的心理成熟度高。在这里心理成熟度指的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独立性、冷静、理性、目的性,而不成熟则是旅游中表现出的盲目性、依赖性。尽管旅游者基本上都是成熟的人,但是作为旅游者这个角色来说,很多都缺乏成熟度。但是在旅游业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已经培养了很多的成熟型的游客,这些旅客从初始旅游的茫然、胆怯,成长到经验丰富、自信十足;从依赖于团队旅行发展到喜欢单独旅游;从盲目或者随大流去购买旅游产品历练到选购甚至订购自己喜欢的旅游产品;从以前慕名而游览名山胜水到自己去发现旅游佳境;从走马观花、匆匆而过式的游览到驻足品味、细细观赏;从为旅游而旅游到为体验生活、体现自我价值而旅游;从“被组织”、“被安排”到自己安排、组织;从只重视旅游的结果到享受旅游的过程。
(三)游客需求层次高。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是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剧增,为释放压力、摆脱束缚、寻求补偿、追寻自由,而选择一种完全不同于平常的生活方式—旅行。在旅行过程中,人们可以去接触到一些新鲜事物,结识一些新朋友,从而可以全身心的放松,尽情的去享受旅行带来的愉悦。因此,现代的旅游者不愿意刚从日常的生活中走出来,立即又进入比较拘束的团队旅行中。特别是现代的中青年旅游者们,他们性格爽朗豪放,胆量大,好冒险、爱表现,不愿意循规蹈矩,墨守陈规,这些旅游者通常是自主选择旅游方式及目的地,以便更能突出自我、充实自我、提高自我。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个体的需要从低到高可以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这五个层次。而对于现代的旅游者来讲前面比较低级的几种需求已经完全实现了,从而追寻更高层次的实现自我的需求。这种对旅游高层次的需求也加快了散客旅游的发展。
(四)旅游消费观念越来越个性化。近年来,旅游市场高速发展,这也使得旅游者的消费观念产生了较大的变化。旅游消费者从以前的花钱买享受,转变为现在花钱买实践、买表现。传统的团队旅游显然不够吸引这些游客的兴趣。而且越来越明显的是,旅游消费者越来越趋向于选择能体现自己的生活质量、个性特征,能让自己由被动变主动、积极参与到其中的散客旅游方式。这样,一些诸如“民俗旅游”、“探险旅游”、“体育旅游”、“回归自然旅游”、“环保旅游”等项目悄然兴起,并深受旅游消费者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