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的实力发展到了瓶颈期,有什么方法突破吗?

(1)介绍泸州市

泸州市属于四川省的地级市,古称江阳泸州的酒业发展很好,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港口城市;而且它还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尤其以酒出名,当地的环境特别优美。

    我们都知道,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出远门不再是一件麻烦的事情,现在各种各样的交和旦枝通工具可以提供给我们选择,非常便利。以前交通没有这么便利的时候,不仅经济发展会得到阻碍,就连当地人想获取到外界的信息都很难,而当地的美景也无法展现给大家,令人十分惋惜。而现在发展就不一样了,随着我们国家的交通事业的发展,已经极大的改变了这一切,不仅公路铁路都进了山区,高铁也逐步在山区建起来了。

   而四川省泸州市,其实这个城市它的实力不错,并没有输给别的城市,但是苦于一直没有火车这类交通工具,虽然当年火车站都建好了,但是因为铁路等级太低,所以就一直都没有办法开通。功夫不负有心人,苦等多年的泸州市终于被宣告要建设高铁站了,并且第1条铁路川南城际铁路终于要通车了,真是一件值得祝贺的事情,因为这样子交通会变得便利不少。因为一座城市要想发展的好,跟交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对于泸州市的经济发展实力到了一个瓶颈期,那么该如何寻找突破口唤敏呢?

     (2)泸州市的发展

   我觉得泸州市要想突破这个瓶颈期,应该在交通系统上进一步完善,可以多建设交通网,即大力发展陆路和航空运输,如果这三者结合起来,这座城市的发展就会加速起来了,因为这样可以直接推动泸州市成为继成都市和锦阳市之后的"四川第三城",发展的希望特别大。

    个人觉得泸州市的政府应该大力扶持旅游业,因为泸州市的自然风景特别优美,环境适宜,又是中国的文化古城。加上现在高铁又建设起来了,这个时候发展旅游业再好不过了,而且渝昆高铁在开通的时候,把泸州作为成都到昆明之间的经停站,这样泸州市就不再是一个被忽视的小城市,现在交通变得十分便利,可以加速了泸州市和周边的省市的沟通和交迟衡流。这样就会吸引更多的游客过来泸州旅游,使经济慢慢发展起来。

泸州的自贸区在之前就已经有了,这使泸州市增加了就业和收入,但是泸州市的自贸区的产品并没有低关税购买价,而且国家特别严格管理自贸区。所以我建议可以在泸州市制定相关的政策,适当的放宽自贸区的发展,这样也会推动泸州市的发展。

1、云南旅游市场概况(写计划书需要的项目背景) 2、导游在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一、云南省旅游业经济运行情况

旅游业又被称为“无烟工业”、“朝阳产业”,云南省因其复杂的地理环境、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多样性的民俗文化,具备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2014年,云南省累计接待海内外旅游者2.85亿人次,同比增长16.3%,其中海外旅游者525万人次,同比下降1.6%;国内旅游者2.8亿人次,同比增长17%。旅游业总收入达到2650亿元,同比增长26%。旅游对交通运输业、住宿业、餐饮业、娱乐业、商品零售业的毁野贡献分别达523.38亿元、470.64亿元、395.38亿元、154.23亿元、551.73亿元,游览花费达346.36亿元,旅游产业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明显提升。根据旅游强省发展目标,到2020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达到5亿人次和旅游总收入达8500亿元。

你2013年2月,云南省旅游局正式更名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同年6月由省政府直属机关转变为省政府组成部门,标志着旅游业在云南省的地位和作用得到进一步认可和强化,实现旅游事业管理向旅游产业发展转变,为打造旅游强省、建设大旅游产业提供制度保障和体制支撑。2014年,云南确立了大旅游产业发展战略,通过打破传统的一二三产业界限,整合资源、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把云枣塌南旅游产业打造成集农业、工业和相关服务业为一体、产业增加值超万亿的大旅游产业,着力打造“一心六区九廊”空间布局。按照大旅游产业规划,预计到2020年,云南大旅游产业销售收入将达到1.1万亿元左右,增加值达到4,000亿元左右,占GDP比重13%,旅游业将成为云南省战略性支柱产业。

表:云南“一心六区九廊”空间布局

空间布局具体内容

一心昆明建成国际著名的观光度假胜地、商务会展基地和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内外游客集散中心

六区滇中旅游区、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滇西边境旅游区、滇西南澜

沧江—湄公河国际旅游区、滇东南喀斯特山水文化旅游区、滇东北红土

高原旅游区

九廊昆明—河内、昆明—曼谷、昆明—仰光、昆明—加尔各答和滇纤岩喊桂、滇黔、

滇渝、滇藏9条旅游走廊

资料来源: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兴业证券

目前,云南旅游业已经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社会和民营等多种资本参与的开发建设模式基本形成。在旅游发展重点项目上,深入实施“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战略,加快假设“111226”工程(即1个新国际会展中心、十大历史文化旅游项目、十大国家公园、20个旅游型城市综合体、200个旅游重大项目和60个旅游小镇)。2014年,云南省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约314.8亿元,建成或部分建成并投入运营项目17个,其中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完成投资70亿元,10大历史文化旅游项目完成投资51.22亿元。

以昆明市为例,2014年旅游重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项目投资完成情况良好。昆明市投资3亿元以上旅游重大项目43个,预计总投资1658.43亿元,2014年12月份完成投资14.18亿元,较上月增加7.95亿元,1-12月累计完成投105.14亿元,项目开工至今累计完成投资349.51亿元,投资完成率21.07%。2014年1-12月,2014年度完成投资超过1亿元的项目有13个,累计完成投资94.47亿元,占全市旅游重大项目数30.23%的比重,完成全市旅游重大项目投资的89.85%,其中,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项目完成投资51.1亿元,占全市旅游重大项目年度完成投资的48.6%,引领全市旅游重大项目建设。

二、云南旅游业投融资发展历程

长期以来,旅游业与金融的关系就密不可分,无论是旅游企业的发展,还是旅游者的出行,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随着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金融对旅游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金融与旅游业融合程度逐步提高。对于旅游企业而言,在融资、并购、支付结算等方面均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尤其是随着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旅游企业除了依赖于传统的银行信贷、发行债券、上市等方式融资外,还可以依托电商金融、P2P网络借贷、众筹等平台融资,拓展发展空间。可以看出,金融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环境更加有利,既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又有庞大市场需求,还有金融机构、旅游企业自身的创新动力。

三、云南省旅游业投融资现状

近年来,云南省通过打造品牌、优化结构、延伸产业链,旅游业竞争力大幅提升,建设旅游强省步伐加快。全省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旅游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多元化融资渠道基本形成。截至2013年末,全省旅游业贷款余额185.7亿元,同比增长29.9%;累计发行中期票据、企业债等各类债券融资18.4亿元;以景区门票收益权为基础资产发行信托产品融资余额4.6亿元;引进社保基金和银行承兑汇票融资余额10亿元。2015年5月28日,由云南怡美实业控股集团等32家云南龙头旅游企业联合发起,六百余家旅游企业加入的云南旅游商会成立。商会将创立商会旅游项目库,建立与金融投行机构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支持和鼓励各会员单位融资创新,增强会员融资能力与融资规模。

(一)银行信贷

银行机构通过发放贷款的形式,有效解决了云南省旅游项目开发建设中资金不足的问题,使云南旅游“二次创业”得以顺利推进。在整个“十一五”期间,银行机构累计发放贷款130.48亿元,用于支持云南省旅游重大重点项目的开发建设,虽然只占到旅游项目投资总额的2%,远低于企业投资、政府投资和外资投资比重,但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云南旅游融资“瓶颈”问题,对促进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意义重大;2012年,银行投资额增加到554.11亿元,占旅游项目投资总额的8%,远远高于外资和政府投资,银行业明显加大对云南旅游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促进了云南省旅游产业投融资主体结构的优化。截至2013年末,云南省旅游业贷款余额达到了185.7亿元,同比增长29.9%,金融对旅游产业的信贷支持持续增强。近年来,中国工商银行云南省分行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重点支持领域,积极加大产品创新,引导信贷资源向文化及旅游产业倾斜,为云南文化旅游产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截至2014年10月末,工行云南省分行对文化旅游产业的融资余额达66.26亿元,比年初新增8.09亿元,贷款增幅达到了14%,是融资增长最快的市场领域之一。2014年12月23日,平安银行与云南城投集团共同签署了500亿元的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合作的重点关注领域是云南省旅游业转型升级,着力推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项目建设等。

(二)资本市场

云南省旅游企业通过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拓宽了旅游企业融资渠道,对于促进地方旅游产业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云南省已经有两家旅游企业在沪、深上市———云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和丽江玉龙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还有一大批旅游企业已经具备了上市条件,正在抓紧开展上市准备工作。此外,云南省旅游产业投资基金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在2012年云南省民营企业家协会年会上,中信信托、首创华夏、中恒聚信和星耀集团联合宣布成立总规模为100亿元的文化旅游产业基金,投资昆明嘉丽泽地区,打造多样性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中信信托、首创华夏和中恒聚信将依托各自综合金融服务优势、国际金融资本的规模优势,同时结合星耀集团在昆明本土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掘中国乃至世界范围的优势资源,在云南旅游产业二次创业和全国全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下,深度开发嘉丽泽生态旅游度假区。2012年12月14日,中航信托公司发起设立“天启330号云南城投旅游产业投资基金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云南城投集团计划出资10亿元,参与“天启330号”,并通过天启330号信托资金与安盛创享公司、云南省水务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云南安盛创享旅游产业投资合伙企业,出资总额为31.2亿元,通过基金形式投资于旅游项目,充分发挥金融对旅游产业的促进功能。

(三)金融服务

云南各大旅游城市努力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进而推动云南全省实现“刷卡无障碍”,让国内外游客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目前,金融IC卡正在逐渐取代传统银行磁条卡,成为新发行银行卡的主流,截止2014年3月末,云南省20家商业银行均已开始发行金融IC卡,累计发卡1150.96万张,全省42.02万台POS终端和12955台ATM终端,99%以上能够受理金融IC卡。2014年3月18日,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又推出了首张金融旅游信用卡———“中银云南惠游卡”,该卡是一张联名信用卡,是云南省首个旅游业与金融业合作、符合PBOC2.0标准的云南旅游主题信用卡芯片产品,定位于庞大的旅游消费客户群体。该卡既具备金融服务功能,又具备旅游服务功能,集信用卡消费、电子现金小额支付、旅游景区二维码门票等众多应用于一体。持卡人不仅可以在云南省100多个景点及500多家商户享受旅游、餐饮、住宿、购物等优惠价刷卡服务,还可以在全国近千家景区景点、近百家指定酒店、千余家吃住娱购等商户刷卡消费,该卡的推出为持卡游客提供了全方位、多功能的金融便捷服务。

(四)政策性金融支持

从云南省旅游开发建设来看,政府投资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很多旅游项目都是由政府直接进行财政拨款,为旅游发展提供资金支撑。另外,云南省也会采取一些金融手段,通过政策性金融支持的方式为旅游开发投资提供新的渠道。在国家开发银行与云南省政府进行的第二轮开发性金融合作中,国开行向云南省旅游投资有限公司36个旅游项目投放25亿元的贷款,用于旅游开发建设;国开行又与云南省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等借款人签订了借款合同,针对龙陵县松山抗战遗址、建水县文庙景区等139个旅游项目提供开发性金融贷款支持;国家旅游局与国开行曾于2010年共同签署了《推进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在推动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培育旅游消费新热点、丰富旅游文化内涵等方面展开合作,共同推进藏、滇、川、青、甘五省区旅游业发展;云南省政府与商业银行合作,成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金,推动昆明、大理、西双版纳、香格里拉、丽江、腾冲等重点旅游地区发展。2015年3月31日,弥勒市相关领导与国开行云南分行商谈红河水乡PPP项目事宜,此次商谈具有启发和指导意义,加快了红河水乡PPP模式融资步伐。

四、云南省旅游业投融资存在问题

目前的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的资金来源渠道,大致包括这样几种:政府投入、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通过市场融资、民间融资等。对于云南这样一个西部欠发达的省来说,其问题大致可以总结为:投融资主体不足、投融资结构不合理、投融资方式单一、投融资环境落后等基本状况。

(一)旅游业投融资主体不足

政府介入较深。云南旅游业融资较长时间由政府主导,行政色彩较强,在一定的时期内确实起到了加快旅游业发展的作用,但是造成了市场失灵和公共服务缺位的现象,其它市场主体难以进入和参与竞争。政府指令性的投资和融资往往忽视了经济规律,造成了一大批经济效益不高的旅游项目,无法将资金收回用于再投资,同时也形成了潜在的金融风险。由于政府专注于具体旅游项目的投融资和运营,出现了公共服务缺位,旅游业融资环境的建设缓慢,旅游企业融资渠道狭窄,旅游行业管理混乱,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弱化等问题。因此,政府对旅游业的介入程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平台效果不足。云南世博旅游控股集团和云南省旅游投资公司作为云南省级的旅游投资主体和融资平台,成立的初衷和主要目的是对重点旅游项目进行投资和开发,以及对重点景区景点进行改造提升,同时充分发挥融资功能,调动各种社会资本,但效果尚不明显。主要原因在于平台的规模实力还不够大,注册资本有限,政府承诺的追加投资并没有兑现,导致对云南旅游资源缺少有效的整合;政府资金占到主导地位,缺乏战略投资者和社会资本、民间资本的参与;三是陷入新建项目及经营性项目之中,资金缺乏退出通道,“投资—退出—再投资—再退出”的运行机制不能有效发挥,牵制了有限资金作用的进一步发挥。

缺乏风险主体。旅游业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其高风险、高收益特征与银行强调的收益与安全并重的一贯原则是相背的,因此很多项目不能有效利用银行贷款这一重要融资方式。云南省一方面是大量宝贵的旅游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另一方面是广大的国内外旅游消费者中又蕴藏着很大的旅游消费需求。而对于风险投资主体而言,有市场需要,就意昧着存在投资需求,就存在着可追逐的巨额利润,此二者的结合存在着现实基础。因此云南旅游业发展亟需风险投资主体的参与,以解除资源富裕而发展缓慢的尴尬局面。

信用担保缺乏。中小旅游企业是云南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市场竞争、推进旅游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合理化,满足多层次的旅游市场需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企业在融资时需要借助外部力量,尤其是信用担保体系才能获得发展所需的资金。目前云南中小旅游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担保机构数量少、规模小;市场化运作程度不高,业务品种贫乏、专业化水平低、担保面窄等一系列的问题。担保机构在推动中小旅游企业与银行合作方面,桥梁作用还没有很好发挥。云南尚未成立专门的中小旅游企业政策性担保公司,且缺乏规范管理和专业人才,这对旅游业的发展也是一个制约。

(二)旅游业投融资结构不合理

内源融资不足。内源性融资是将本企业的留存收益及折旧等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其实质是通过减少企业的现金流出挖掘内部资金潜力,提高内部资金使用效率。云南旅游企业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经济效益不高和企业自我积累与自我约束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使得利润留存率普遍较低。另外企业在内部利润分配中存在短期化倾向,缺乏长期经营的思想,很少从企业发展的角度用自留资金来补充经营资金的不足,而主要依靠外源融资。

直接融资较少。云南旅游业融资结构是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比重过高,直接融资比重过低严重地制约着旅游业融资规模的快速增长。因此需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为旅游产业发展开辟持续的资金来源渠道。旅游业作为云南优先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需要重点培育旅游企业上市,整合和培育一批有丰富旅游资源和发展潜力的旅游企业做好上市的准备工作。此外,还需要整合云南现有上市公司资源,加快资产重组步伐,运用定向增发和配股、可转债等手段从资本市场募集更多的资金。

债权融资较低。云南旅游企业一般把股票融资作为公司的首先途径,极力扩大发行额度,且公司的分配方案也很少现金支付,多以配股为主,把股票市场作为一块免费的蛋糕,都试图切得更大的一块。究其原因,上市旅游企业普遍认为发行股票可以永远的占用这部分资本,不必像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券那样到期要还本付息,又不存在因无股利支付而导致破产的风险。而且,我国股票市场上长期存在只进不出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使得股票融资在我国成为一种近乎无风险的融资方式。而债券融资是一种硬约束,企业面临着作为债权人的市场投资者的监督和到期还本付息的压力,在债务无法偿还时,企业就会破产,因此债券融资比例较低。

民间投资难进。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增加,民间积累了大量的资金,但仍有大量民间资本游历于正常金融体系之外。云南的民间资本的活动也较为活跃。因政府政策的限制加上落后的观念和认识,这部分资金极少能够投入当地所需的经济建设,大多从事私人高息借贷等非法交易,由此也给一些居心不良的人提供了可乘之机。在许多地方频频出现非法集资或借集资之名而行骗之事。但与之相对应的却是许多地方由于资金的短缺而无法进行旅游项目的建设和开发的情况。非常明显,游历的民间资本和开发建设之间需要构建一座畅通的桥梁。 

最新参考资料推荐: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旅游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四川省每年的旅游人次有多少?总收入是多少?占全年GTP多少?

城市---旅游收入---收入增幅---旅游人数---人数增幅--弊配-人均花费

成都---23.02亿----26.9%---492.9万----12.8%----467元

乐山---3.84亿----26.73%----92万-----13.68%---租腔指417元

阿坝---3.68亿----28.22%---43.32万----20.92%----849元

遂宁---3.653亿----114%-----75万----10.29%----487元

绵阳---2.7091亿---27.5%----102.25万---负17.95%---265元

宜宾---2.6616亿----------96.51万----34%-----276元

雅安---2.49亿----30.5%----60.47万----7.47%----412元

南充---2.31亿----38.3%----83.8万----41.52%----275元

自贡---2.26亿----29.14%---46.96万----21.78%----481元

内江---2.23亿----16.9%----124.75万---16.3%----179元

达州---1.9717亿---18.2%----78.7万----7.3%-----251元

凉山---1.83亿----41%-----89.75万----14%-----204元

甘孜---1.6678亿----------25.66万-----------650元

广安---1.6亿-----10.4%---38.9万-----8.8%----411元

德阳---1.3926亿---20.95%---73.62万----7.62%----189元

资阳---1.2116亿--圆燃-10.52%---59.81万----7.21%----203元

广元---0.9902亿---50.42%---28.56万----38.24%----347元

攀枝花--0.9672亿---19.33%---32.03万----16.2%----302元

眉山---0.7086亿----5.3%---42.28万----1.8%-----168元

泸州---0.6945亿---18.21%---39.29万----8.57%----177元

巴中---0.4789亿---54%-----25.48万----35%-----188元

。。。。。。。。。。

城市---旅游收入---收入增幅---旅游人数---人数增幅---人均消费

九寨沟县--0.995亿---5.09%---10.25万----5.78%----971元

西昌---0.9892亿---53.26%---33.79万----30.82%---293元

江油---0.8862亿---12.6%----38.6万----54%-----262元

射洪---0.6834亿---23.2%----18万------------380元

温江-----0.6074亿------143.6%----67.49万----147%----90元

阆中-----------------12.6万-------------

隆昌---0.48亿----20%-----35.85万----19.5%----134元

内江中区-0.4538亿---24.58%---28.39万----21.42%---134元

资中---0.45亿----10.4%----25万-----15.4%----180元

蓬溪---0.4019亿---8.41%----50.17万----2.18%----80元

大竹---0.2907亿----------11.52万-----------252元

宣汉---0.1132亿---23.6%----49.15万----24.4%----23元

泸州未来在四川的地位如何?

泸州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1983年3月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将地辖泸州市改为省辖市。现辖江阳区、纳溪区、龙马潭区、泸县、合江县、叙永县、古蔺县三区四县,面积12236.2平方千米。 在《成渝城市群规划》的大背景下,泸州的未来无疑是光明的。

1.城市总体规划

《成渝城市群规划》明确把泸州打造成为沿长江城市带的区域中心城市,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达2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达200平方公里。根据规划,除成都、重庆外,定位的7个区域中心城市中,泸州在2020年达到的人口规模最大,城市建设用地最大。

2.经济

2017年泸州GDP总量位于四川第六,增速位列全川第一。

位于泸州市龙马潭区的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饥空世验区川南临港片区(四川自贸区方案仅涉及成都、泸州两市)也已于2017年4月挂牌,面积约为20平方千米。自贸区挂牌后,泸州将依托港口优势,争取设立国家开放口岸,积极推动粮食、木材、肉类等进境指定口岸落地,主动争取与长江沿线城市和西部省市深度合作,建设港口贸易发展合作区;同时积极设立综合保税区,搭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技术研发、工业设计等公共服务平台;主动承接沿江沿海高新产业转移,重点建设装备制造集聚区、现代医药发展区。

2017年3月举行的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投资贸易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中,成功签约投资465亿元,共涉及科技、智能制造、建筑工业等38个项目。

另外泸州国家级高新区,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以及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园区三大园区也将用几年的时间冲击千亿园区。

3.交通

正在建设中的川南城际铁路内自泸段(设计时速250km/h,预留300km/h提速空间)和规划中的渝昆高铁(设计时速350km/h)将在泸州城北片区设泸州站,结束泸州不通客运铁路的历史。

建亏弯设中的叙毕铁路和规划中的沿江铁路(泸州至重庆)也将进一步加强泸州的货运运输。建设中的叙威高速、广渝泸高速、泸永高速将进一步巩固泸州高速通车位居全川里程第三的地位。泸州区域中心城市的作用也将进一步加强。

泸州新机场于2018年9月10日正式投入使用,在泸州蓝田机场原有的18条国内航线的基础上,力争开通更多国内航线,适时开通国际航线,实现辐射川南并兼顾黔北、渝西、滇东地区的目标,成为四川乃至西部重要的区域干线机场。

4.城市建设

泸州金融中心至泸县高铁站的有轨电车于2018年开工,建成后,将加快泸县融城速度。张坝桂圆林附近的260m综合体项目是四川地烂肢级市第一高楼。

四川地级市首个华润万象汇已于2016年开业。步步高新天地、摩尔国际广场也于近日开业。万达广场、天远广场、万诚国际广场等商业综合体也在加紧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