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蒙城的民俗

正月初一宜祭祖,年初四接财神,年初五启市日,年初六送穷神

传统习俗:剃辫子。又称“剃龙头”,是针对小男孩而言的一种习俗仪式。一般是在男孩头顶上留一撮桃形的头发,在脑后巴子上留一撮头发辫小辫子,俗称“鳖尾(yí)巴”,鳖尾巴载着家人的美好希望、伴着孩子天真的笑声,一长就是六年或十二年。以前,举行“剃辫子”仪式都选在男孩十二岁这年的农历二月初二,人们认为二月初二“龙抬头”,所以又称为“剃龙头”。

盖房上梁选双头日子(忌二、五、八)上午,放鞭炮、撒红点馒头、花生等,亲友持酒肉或现金来贺,称“压风”。主人设宴待客和建房工匠。建国后此俗仍存,此等贺仪日趋丰渥,酬往报还,不胜其苦。

二、安徽蒙城有什么特产

蒙城县地处安徽省北部。距省会合肥市166公里。面积2091平方公里,人口108万(1995年)。民族汉、回。

蒙城历史悠久,夏属豫州,商属北冢,自春秋战国以后,迭经更属,至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置蒙城县,一直沿用至今,隶属阜阳地区。2000年5月21日国务院批准,划归地级亳州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辖3镇49乡。

蒙城是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县,是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是引进世界银行资金治理区,是全国粮棉百强县之一,是全国文化模范县和社会综合治理先进县。

自然特征

境内为淮北平原,地势西北略高于东南,平均海拔25米。河流主要有北淝河、涡河、芡河及阜蒙新河、茨淮新河等人工河道,均为淮河水系。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水集中。年均降水量818.5毫米,年均温14.8℃,一月均温0.8℃,七月均温26.2℃,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交通

以公路运输为主。主要有蒙城到蚌埠、涡阳、凤台、阜阳、宿县等干线公路及蒙城到坛城、三义、立仓等支线公路。可通往各邻县及县内大部分乡镇。涡河、茨淮新河常年可通航。

工业

有化肥、水泥、轻纺、印刷等工业企业。地下矿藏资源有煤,储量较丰富。

农业

农作物有小麦、大豆、玉米、高粱、红芋、水稻及棉花、芝麻、花生、烟叶等。野生动物黄鼠狼的毛皮,为本县主要出口产品。野生中草药有蒙蝉蜕、半夏、枸杞等。蒙城是全国养牛第一大县。

土特产

大白菜、青头萝卜、金梨、陶土花盆、陶壶、火腿腐乳。

蒙城是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道家文化的创始人庄子诞生地,境内现有庄子祠、庄子钓鱼台等著名文化历史遗存,是驰名中外的道家文化圣地。

道家思想对中国的政治、思想、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以“老庄学说”为中心,老子、庄子诞生地相距仅百里,故又称他们的学术思想为“老庄涡河之学”。近年来,每年慕名前来的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英国、日本、韩国、德国、古巴、澳大利亚,以及中国港台地区和内地参观者有数万人之多,且呈加速上升之势。

为进一步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实现省政府提出的发展皖北道家旅游专线的构想,蒙城政府请国内著名大学依据原有景点庄子祠,并结合当地古老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及餐饮文化进行综合营造与设计,规划设计了庄子故里园。从历史的高度,全面深入地诠释庄子文化的内涵,建成皖北地区著名的文化旅游景点,打造皖北道家文化旅游线,促进本区域旅游业的发展。

市场经济效益分析: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年接待中外游客15万~20万人次,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左右。本项目中有较多的文化产业和房地产内容,运作得当,项目完成后即可收回投资。

项目进展情况:蒙城政府已先期投入800万元用于征地、修路。完成了一期工程。

三、蒙城是个好地方?

蒙城是个好地方!蒙城是安徽省文化历史名城,安徽省首届园林城市,安徽省首届文明县城,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楹联之乡等称号。

蒙城是一代先哲庄子的故里,道家文化圣地,黄牛养殖享誉全国,素有“黄牛之都”的美誉。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牛群曾在此挂职担任副县长,蜚声海内外。

蒙城殷称北冢,周曰漆园,唐天宝元年更名为蒙城。是先哲庄子故里,是驰名中外的道家文化圣地,是巾帼英雄刘金定的家乡。境内有万佛塔、文庙、庄子祠、刘海庙等名胜古迹。尤其是近年发掘的尉迟寺遗址,被称为“中国原始第一村”,以及万佛塔均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

蒙城,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全县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盛产优质小麦、水稻、玉米、山芋等粮食作物和棉花、油菜、黄豆、烤烟、薄荷等经济作物,是全国小麦商品粮、优质棉、低芥酸油菜生产基地县。畜牧养殖业优势明显,是全国优质肉牛、山羊板皮和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

四、我爱我的家乡蒙城作文

我爱我的家乡蒙城

我的家乡蒙城是一个坐落于安徽的西北部的小县城,它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殷时称北冢,周曰漆园,唐天宝元年更名为蒙城,是先哲庄子故里,是驰名中外的道家文化圣地,是巾帼英雄刘金定的家乡。到现在为止,我来外地上大学已有三年之久,虽然我不常回家,但是我经常想家,想那里的天空,那里的人,那里的景,那里的美食。。下面我就带大家来简单认识一下我的家乡吧。

我的家乡蒙城,自然气候非常温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春寒而多雨,冬干而少雪,夏热而雨水充沛,秋爽而天气晴朗。因为这种合适的自然气候,我们县也是一个农业大县,是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县,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全国林业百佳县。另外,由于我们那儿的以前并不着重发展重工业,因此空气质量非常好,喜欢家乡的天空,湛蓝湛蓝的,很美!

我的家乡蒙城,一个地域虽小,但人文风情纯朴、历史文化悠久、遍布特色美食的地方。关于我们蒙城的美食、美景还有各种风土人情,以后会再一一为大家呈现,敬请期待!

我是蒙城人,我爱我的家乡,我为我的家乡感到骄傲!

欢迎大家来我的家乡!

五、蒙城的文化

蒙城,古称漆园,始建于殷商,圣贤庄子曾为漆园吏,唐天宝元年(742年)更名为蒙城县,驰名中外的道家文化圣地。境内有万佛塔、文庙、庄子祠、九鼎灵山寺、尉迟寺遗址等众多名胜古迹。其中位于县城东北的尉迟寺新石器时代遗址,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原始部落遗存,被称为“中国原始第一村”,1994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已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处黄淮海大平原腹地的蒙城,已经有五千年文明的辉煌历史,她每一处遗迹,无不烙上时代的足音,无不昭示着蒙城这块热土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

马公府 马公府位于蒙城县马集镇境内,系清末抗日爱国将领马玉昆府第,是目前皖北地区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整的古民居,存有大量砖雕、木雕,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2009年,蒙城县委县政府对马公府进行保护维修,维修主体工程于2010年初完工,文化内涵充实也已完成,2010年3月底对外开放,现已成为一处文化旅游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庄子祠

庄子祠,宋元丰元年(1078年)蒙城县令、秘书丞王竞始建庄子祠,大文学家苏轼著《庄子祠堂记》。原址在涡河北岸,后被洪水所没。明万历八年(1580年),知县吴一鸾重建庄子祠,规模宏大,蔚为壮观。明崇祯五年(1632年),知县李时芳重修庄子祠。今天,宋、明时期庄子祠均已不在。1995年6月,县委、县政府在宋代庄子祠堂旧址重建庄子祠,聘请中国科学院著名古建筑专家张驭寰作总体设计。第一期工程已告竣,分汉围墙、东西万树园围墙、大三门、影壁、山门、逍遥堂。二期建设项目为古衡门、濮池、五笑亭、观台、观鱼桥、梦蝶楼、南华经阁、东西碑廊、道舍、客舍等,目前,已筹建完毕。

尉迟寺遗址

尉迟寺遗址位于蒙城许町镇境内,是目前国内保存较为完整、规模较大,以大汶口文化为主的原始社会聚落遗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从1998年至今先后进行了12次发掘,共出土各种石器、陶器、骨器、蚌器等珍贵文物近万件。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物报、北京晚报、新民晚报、文化周报及北京、河北、山东、安徽等其他几十家媒体都曾作过报道。2001年7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尉迟寺遗址的保护与展示规划”已被国家文物局审核通过。

万佛塔

万佛塔位于蒙城县城中心,因塔身内外嵌砌琉璃小佛近万躯而得名。此塔为宋代建筑风格,八角十三层楼阁式砖塔,高42.2米,造型优美,现已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载入《中国名胜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