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隐性消费?

隐性消费侵害是对消费者非法律明文规定权益的损害,隐蔽性、伪装性强,消费者不容易觉察和识别随着我国维护消费者权益力度的逐年加强,消费者权益也正在从“显性”侵害走向“隐性”侵害。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制止,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被侵蚀。

隐性消费侵权几种常见的表现形式

★垄断行为

垄断导致市场竞争不充分,使得消费者的选择权缩小、价格话语权丧失,无形中权益受损。

★“国际惯例”

面对消费者的理性诉求,企业无法满足或是提高价格、收取费用时,常用此“忽悠”百姓。

★“逢听必涨”

消费者代表不多、消费者真实声音弱小,致使消费者权益在听证的合法外衣下被隐性侵蚀。

★促销陷阱

商家的促销手段层出不穷,令消费者欣然趋之若鹜,但结果可能是步入了“陷阱”。

★“套牢”消费

通过建立一种结构性或者技术性壁垒,使消费者产生退出成本,迫使交易进行下去。

部分新型隐性消费侵权的具体体现

购买某公司的一台打印机,所有耗材如墨盒、硒鼓等必须使用该公司的,否则无法正常使用。

家装投资中,15%左右是消费者由于缺乏专业知识或施工单位操作过程中交代不清产生的不必要费用。

旅游行程中超过一半时间耗在路途上,但合同中却找不到旅行社的任何毛病,让游客有苦说不出。

有的水站只能一次购买10张水票,用不完还不给退。

许多商家在面临成本和销售的双重压力时,大多选择了“隐性涨价”———价钱不变,减轻分量。

二、隐形(隐性)消费是什么? 高分悬赏~

首先我认为采用隐性消费更正确,因为其相反的就是显性消费,用显形消费显然说不过去,所以正确说法应该是隐性消费。

其实关于显性、隐性的说法,可以去看更权威的书籍,信息经济学,里边对“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有精确的界定。

其次,如果用“隐性消费”这个词条的话,包括的内容就多了,既包括各类商家的隐性消费行为,也包括我们在消费时所缴纳的消费税;

第三,如果不涉及强迫消费的话,隐性消费在某种意义上是正常的,是商家在对消费者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后精准的销售策略,也应该被赞赏的; 从这种意义上,我们是无法预判和预防的。 比如百科里边的例子,婚纱照的隐形胸衣一例,我们又怎么能去批判商家呢,因为如果你消费了隐形胸衣,就意味着你认为所付出的成本和你去其它地方购买而耽误的时间成本相比是可以接受的,否则你就不会去购买。如果其价格太离谱了,我们只能从道德层面对其进行谴责而已,但在法律角度上,其行为并不违法,在经济学角度上,其行为也是符合逻辑的。

三、旅游中的隐形消费都有什么?

比如说景区里的观光车、扶梯什么的,都是必须的,但是旅游费里不包括的。再有就是景点里的购物消费了,这倒是可以控制的!

四、隐形(隐性)消费是什么?

正常的消费应该是让人心甘情愿地掏钱,但有些商人却在利益驱使下,在正常消费的掩盖下,设置隐性消费,让消费者花了不少冤枉钱。

隐性消费知多少

   最近,在开发区一家企业工作的小李和几个朋友与一家饭店的老板娘闹翻了,原因就是该饭店设置的隐性消费。他告诉记者,饭店服务员在放上餐具的同时放上了 一包餐巾纸和一包湿巾,他们以为是送的,也没在意。可结账时,小李却发现店里对每人多收了5元,说是每人使用餐具、纸巾的钱。“这些东西服务员放上桌时没 说要收费,结账时却要收,我们无法接受。”小李表示,“以后再也不到这家饭店吃饭了。”

采访中,记者发现,现实生活中的隐性消费还不 少,主要存在于餐饮业、婚纱摄影、美容业、旅游业以及商家的促销活动中。在餐饮业主要表现为到餐厅吃饭消毒餐具要付费、一次性湿巾并非免费使用、包间设有 最低消费标准、禁止或谢绝自带酒水、自带酒水要交开瓶费等。拍婚纱照,消费者在开始化妆时才被告知假睫毛需要自费、一些特殊的化妆品也需另外加钱等。在美 发店洗头时,店员推荐用高档洗发水,消费者结账时为此得多付数十元。跟着旅行团旅游,游客到了目的地才知许多项目需自费。而在商家的促销活动中,说是买一 送一,其实价格已包含了送礼的钱。这些隐性消费,让消费者实在防不胜防。

隐性消费从何而来

所谓隐性消费是指商家在销售商品时通过一些隐性的手段向消费者出售或变相出售消费者并不需要的商品。那么,隐性消费从何而来?

   一家超市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隐性消费其实是业内心照不宣的一种营销手段。“在平时的促销活动中,我们特别列出的促销商品可能大部分确实是比较实惠的 商品。但也有部分商品其实并不优惠,甚至还高于原来的成本价,送的商品也可能价钱已包含在原商品中。”他说。而在其他行业,隐性消费其实就是从这些促销活 动中延伸出来的。

   一家超市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隐性消费其实是业内心照不宣的一种营销手段。“在平时的促销活动中,我们特别列出的促销商品可能大部分确实是比较实惠的 商品。但也有部分商品其实并不优惠,甚至还高于原来的成本价,送的商品也可能价钱已包含在原商品中。”他说。而在其他行业,隐性消费其实就是从这些促销活 动中延伸出来的。

   一些有经验的市民为大家支招:在消费前多问一句,是避免掉入隐性消费陷阱的重要手段。不管是去饭店吃饭还是去影楼拍照,只要消费者多留一个心眼,使用任 何东西前先问一句是否要收费,或者问清楚在整个服务中有没有需要收费的项目,提前做好准备,不需要用的不用,不需要的服务不选择。另外,不要轻信各种促销 广告,不买那些看上去价格便宜自己却不需要的东西。

当然,隐性消费之所以能大行其道,一是因为商家违背良心赚钱,但也有消费者自身的原 因。消费者在选择消费时没有仔细询问,甚至在得知存在隐性消费后,虽然不情愿,但因为金额不高,又不愿意多烦,就认了,给不良商家以可乘之机。“所有的收 费项目都要提前告知、明码标价,如果消费者遇到隐性消费,应该拒绝付费或与我们联系,保护自己的权益。”市消保委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