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消费主义有哪些典型语录?

鼓励“理性消费”“合理消费”本身就是一种消费主义的陷阱

特别是当下越来越多商家也在谈理性消费的时候,那我们就更要问什么是“理性”的?什么又能称之为“理性的消费”呢?

有人说房子是理性消费,因为房子有投资价值,有使用价值。也有人说西装是理性消费,因为它属于职场人士的标准配备,是社会人士行走在外的面子。还有人说,网络课程、自学教材以及各种文化读物才是理性消费。因为他增加了人的知识,充实了自己的大脑,对以后的人生大有裨益。

显然,不同人看来,理性的消费的所代指的商品是不同的。但是他们都包含一个共同的意指:即在他们看来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消费,而是“必要的投资“。

而不同商家所围绕竞争的就是如何营销和捆绑“必要”“理性”的这一概念。比如,在面向女性的商家看来,各种高昂价格的化妆品就属于“理性的消费”。他们的理由是,化妆是一种对自己的投资,无论是求职也好、做生意也好或是钓金龟婿也好,化妆都是基本的社交礼仪和竞争筹码。一个女人如果不仔细挑选化妆品,将会很快被其它竞争者击败,并后悔一生。而对于男性,则有一条更简单上口的口号:“年前选好房,搞定丈母娘”。

同时,为了减少他们花钱的负罪感,他们会说,这不是一般的消费,这是理性的消费,是投资。而依此类推,买房就成了对爱情和婚姻的投资,化妆就是对女性价值的投资,给孩子报各种班是对孩子未来的投资,买网络课程和学习新的语言是对事业发展的投资,健身则是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的投资,而社畜则把读马云自传和罗辑思维当作一种财务自由的投资。正如《三十而已》里的顾佳,当她为了去混上流社会,而去拼尽家底买一个名牌包,在她看来未尝不也是一种人脉上的投资。而这背后体现的显然是一种中产阶级关于财务自由和阶层地位问题的“人上人”焦虑。

显然,我们一般人对理性的消费的理解,并不仅仅在于认为某些消费是必要的,而是我们如何判定消费选择是否必要的时候,设置了一个标准:即某些消费是不产生价值的,是一种纯耗费,是一种挥霍。而某些消费还可以在未来产生后续的价值。对此,我们应该优先选择那些可以持续不断实现价值再生产的消费,而坚决避免那些纯耗费的活动。

比如一个城市白领宁可花成千上万,让孩子去读各种辅导班,兴趣班,也不肯让孩子在放学后漫无目的的瞎玩,当然更不会让他们分享自己的玩具和农民工玩。他们的经济理性原则告诉他们,没有回报的付出是一种浪费,是非理性的。而与当代消费观念截然对立的,则是巴塔耶所描述的原始耗费观念。在古代,人们过节的目的是耗费,这体现在充满破坏性、通过糟蹋财富来展现自身富足的夸富宴或是狂欢节。而在现代消费社会,双11则体现的是一种精打细算,“省了就是赚了”的经济理性思维。前者,耗费观念下人们的自我认知是圆满的,不断向外流溢出的尼采式的太阳,具有主宰般的神性。而后者,则是永不满足的匮乏与饥渴,不断试图通过价值的保存与再生产来弥补这一匮乏。因而,中产阶级高额的消费投资背后,实际上体现的却是普遍的吝啬心理和对“耗费”的仇视。

而现代消费社会的典型悖论,就在于“理性的消费”这一带有极强功利性色彩的命令——我们越遵从于这一命令,我们越是感到一种负罪的内疚感。我们越是试图用“消费”经营好自己的人生,我们越是要自己的每一分钱花得“合理”“有价值”。我们越是沉沦在投资失败、阶级滑落的阴影当中,不能自拔。而现代社会的市民阶级们的自我心理画像则精准复现了韦伯笔下的代表新教伦理的清教徒们——他们不是把个人的消费活动看作一种家庭维持的生计,而是把它看作是一种不断自我增值的使命和天职。换句话说,每个人都将自我视为一个可以肆意统治和压榨自身的小资本家,是掌管他们自己个人银行账户的天使投资人,而他们的唯一资本就是他们996后疲惫的身体和所剩无多的时间,以及借呗、花呗(如果他们当下还有信用余额对未来进行继续透支的话)。

或正如齐泽克所说:“超我并非真正的伦理动能,而是施虐狂式的能动者。他向主体提出主体不可能满足的要求,以此对主体狂轰乱炸。我们越是对他言听计从,就越是感到罪孽深重。”而人们试图理性消费,试图创造一点价值,试图为成为“人上人”再多迈出一小步的时候,现实总是一次又一次把这些年轻的自我投资者打回原点,甚至更糟。而人们总以为是自己不够用功,运气不好,或是方法有误,于是在匆匆忙忙地换了一茬又一茬的关于如何成功的讲座之后,迎来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懊悔和躁动。显然,节省并不能创造剩余价值,自我投资也不过是梦幻泡影。大部分人所谓理性消费,不过是一部分钱苦苦节省下来,然后痛心地割肉在另一个认为值得付出的东西上罢了。

鼓励理性消费,就是鼓励消费。区别的仅仅是前者反复强迫性地试图为具体的消费行为寻找了一个满足自身“理性人假设”的合理而必要的解释。而理性消费的借口也并没有真正消灭任何负疚感,毋宁说在自我投资、成为“人上人”“体面人”的欲望驱使下,更加重了它。

二、如何评价马云?

从10个方面,就能够较为客观地评价马云!

第一、首先必须明确:马云,是人,不是神。

人世间本没有神,只有人。只要是人,就必然存在知识、认知、思维和方法等诸多方面的缺陷、不足或盲点;只要是人,也必然会犯错。

马云也不会例外!

第二、时代需要英雄,但“时势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时势”。

任何时代都需要英雄,也就有了“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之争。但是,从唯物主义辩证法来讲,只有时势造英雄,没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时势的客观存在,个人能力再强大、再努力也造不出“天时地利人和”的时势,更不会成为“英雄”。

关于这一点,早在2019年人民网发表的人民财评就给出了客观评价结论:《没有所谓的马云时代,只有时代中的马云》。

如果马云是一位英雄,也是托时代的福。所以,只有时代中的马云,没有什么马云时代!评价任何一个人的功过都是一个基本原则:功是功、过是过,功再大也不能抵过。

第三、马云是一位成功或者优秀的商人或企业家,但称不上伟大的企业家。

马云取得了耀眼的成就,但还不至于值得过度夸耀。因为时代巨变,任何企业都有可能瞬间坍塌,任何成功的商人或企业家,都有可能极速陨落,而成为曾经成功的商人或企业家。

年仅21岁的阿里巴巴,看似歌舞升平、一片祥和,但其背后已经危机四伏、四面楚歌。距离吉姆·柯林斯在其著作《从优秀到卓越》中,伟大企业至少30年以上还有近10年的漫长时间。到时候阿里巴巴还在不在,也不一定呢。

第四、马云的创业历程尽管曲折,但其成功并不值得过度夸耀。

马云主要就是抓住了拷贝美国eBay商业模式这根最后的救命稻草,才使阿里巴巴背靠中国经济、人口增长红利和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等天时地利人和的环境优势,迅速发展起来的。

实事求是地讲,如果换了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有阿里巴巴、支付宝如此的成功。这是客观事实,无须争论。

第五、好为人师的马云,正在面对事实的拷问。

教师出身的马云,好为人师就违犯了人生大忌。当马云以导师形象演讲受到追捧的时候,可能从未想过中国不需要那么多的导师。

更没有想到他发表的言论,总有一天会面对历史的检验。而事实上,马云正在面对事实的拷问和历史的检验。能否过关?也正在考验马云的智慧。

第六、客观地看,马云并没有独特、超前的创新能力,看到的只有拷贝和模仿。

即便马云、阿里巴巴和他的粉丝们,引以为傲的阿里云、平头哥等高科技项目,也是在模仿亚马逊等欧美企业走的路子上获得的成功。

淘宝、支付宝等只是在别人原创性基础上做了一些“微创新”,也由于创新乏力,才有了微信一统移动社交天下,不但白白浪费了零售平台“旺旺”海量用户资源,更被一个小小的微信红包就夺走了数年处心积虑经营的支付市场半壁江山。

而客观事实是,任何国家和时代都在呼唤具有原创性创新能力的企业和企业家,来引领未来的商业世界。

第七、马云在用人、商业模式创新等诸多方面也有很大失误和盲点。

从孙彤宇到蒋凡,从拼多多在“电商格局已定”的环境中“出人意料”地崛起,不能不说马云在用人和商业模式创新上的重大失误、盲点。

从本质上来说,拼多多其实就是马云亲自为自己打造的一个危险的对手。甚至是培养了一个掘墓人。

第八、马云严重缺乏忧患意识,更多的是焦虑和同样的企业心智模式。

所有成功的企业,几乎都会成为一个“曾经”成功的企业。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要想长期成功,要想让企业尽可能的延长生命,需要的不是虚无的目标、一心只想往前冲的节节胜利,而是做一个悲观的乐观主义者——给企业树立忧患意识,才能具有强大的未雨绸缪的战略规划和执行能力,而不是虚无的目标和战术上的节节胜利带来的无穷焦虑。

马云的确应该向任正非虚心学习,不能只想着阿里巴巴的102岁。

第九、马云犯下的最严重的错误就是急火攻心地炮轰金融监管。

马云嘴上痛快地“炮轰”金融监管后的偃旗息鼓,现在看来真的坐实了“外行”的放炮。

如果按照马云拿出的办法,让中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贷款的实际利率反而大幅增加,那么,肯定就坐实了马云代表了资本的贪婪——不顾国家系统性金融风险,而仅仅是追求自己和企业利益无操守、无节制的最大化,甚至是以企业成本和风险外部化(所谓企业成本和风险外部化,就是只顾企业赚钱,而将成本和风险推给社会),甚至以国家金融安全为代价,让自己的企业走重复美国虚拟金融挤出实体经济而自肥的老路。

第十、马云亟需强化的是阿里巴巴的零售平台根基,而不是蚂蚁这个浮萍。

对阿里巴巴来说,淘宝、天猫构建的零售平台,才是命脉和根基,蚂蚁集团只是浮萍或者衍生品而已。马云亟需强化的不是蚂蚁金融帝国,更不是改变金融监管,而是要保住零售命脉或根基。

根据我们的判断和预测:未来5年,是马云和阿里巴巴核心团队经受严峻考验的关键时期。因为阿里巴巴的零售命脉或根基,已经四面楚歌、危机四伏,零售根基不保,一切或将灰飞烟灭……

人们常说一句话:“当大潮退去,谁在裸泳一看便知!”

马云过去的高谈阔论,阿里巴巴的生存逻辑,正在大潮退去中显露真实!也正在面对时代的拷问和历史的检验!

不过我是是喜欢马云的,我还想见他经历风雨后,归来时依然不忘初心

三、如何评价马云呢?

在20年前,谁可能也不会想到,一个个子不高,其貌不扬,甚至有点夸夸其谈的人,会缔造一个商业帝国,并且引领一个时代,成为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弄潮儿。这便是马云。前言:马云,在1964年9月10日,出生在杭州,阿里巴巴集团主要创始人。在2019年9月10日,在马云55岁生日的那天,卸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一职。

大风起兮云飞扬马云曾经高考三次,都以失败告终,能上大学也算是老天眷顾。因为英语成绩优异,才被杭州师范学院外语系破格录取。英语专业出身的他,毕业后创立了海博翻译社。

也正是因为英语翻译,才成为中国第一批与互联网结缘的人。后来创立了中国黄页,直至后来的阿里巴巴。从他前期的创业道路来看,也正是因为自己扎实的英语功底成就了他,是他慢慢走向成功之路的钥匙。所以,一个人应该要有一个特长,有可能就是因为这个特长,在将来就会成就你。

当然马云的巨大成就,绝不仅仅只是英语,更重要的是,他的坚持、敏锐的嗅觉和极端的乐观主义精神。就像他那句著名的话,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然而很多人都死在明天晚上,死在黎明破晓的前夜。在成功的道路上,其实主要的对手是自己,主要是超越自己,而不是超越别人。从而达到无我之化境。他认为一流的高手眼里是没有对手的,心中有对手,天下与你为敌。心中无敌,才能天下无敌。

就像他非常喜欢的扫地僧和风清扬一样。大风起兮云飞扬,抓住机遇便乘风而起。如今的马云,事业如日中天,早已威加海内。功成身退天之道去年马云也作为企业家代表同QQ的创始人马化腾一起,被国家评为改革先锋称号,并给颁授了荣誉奖章。

然而,就在2019年9月10日的教师节那天,也是他的生日,对外宣布卸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一职。正所谓,山回路转不见君。之后便功成身退一般,退居二线。他自己也坦言,“互联网是一场4x100米的接力赛,你再厉害,也只能跑一棒,应该把机会让给年轻人”。他当然不是退出江湖,只把精力和兴趣转向了公益和慈善,去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他有了其他许多的身份。

之后,他举办了自己的第一场演唱会,圆了成为歌者的梦想。

他创办一所培养企业家的学校,湖畔大学。他建立一所研习太极的圣地,太极禅院。他和甄子丹等众多明星一起拍摄了微电影《攻守道》,圆了成为演员,成为侠之大者的追求。教师节那天出生的他,在内心深处其实更喜欢成为一名传道授业的老师。

其实如今功成名就的企业家有很多,马云也是之一,但却与众不同。他喜欢尝试各种不同的人生体验,他喜欢太极、喜欢武侠、喜欢传统文化。在外人眼里,他语出惊人,言辞犀利。功成名就,人生的大赢家。但在我看来,是在他其貌不扬的外表下那一个有趣的灵魂。

四、阿里巴巴ktv和马云有关系么?属于马云开的么?

无任何关系!只是名字叫阿里巴巴!我这边还有百度烤肉、新浪网吧、阿里巴巴洗浴中心呢!

五、你理想中的人生应该活成什么样子?

哈哈,今天倒是刷到了这个问题,每天在这里抒发一下自己的情感,也真是不错啊,今天的问题是我理想中的人生应该活成什么样子!

其实对于理想中的生活,我不仅一次的在脑海中幻想过我自己的理想生活,可以说各种各样的,但是这些也只能是我们自己想想,那我就来说一下我自己理想中人生应该活成什么样子。

我理想中的人生应该活成不拘不束的样子,每天不用为这么多事情去烦恼,现在的生活节奏这么快,压力这么大,对于我们没权没势的人来说,以后得日子肯定是不停地奔波,所以我理想中的人生应该活成这种不为世俗所烦恼,可以去做一些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然后有自己足够的自由时间,可以无拘无束的去旅游,去游遍祖国的大好河川,品味一下百味人生,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想要和自己那个爱的人一起去,我们俩携手共同度过这个没好的生活。所以我理想中的生活就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然后到处旅游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六、对不喜欢马云的的人来说,不喜欢他的理由有哪些

不喜欢马云的理由有很多啊,作为一个中立的人我就能举出很多条,仇富、长得丑、太努力等等的特点都可以成为理由,因为人无完人,而人的喜好又都不同,为什么讨厌他,下面我就来说一下原因。

仇富

单纯的仇富的人有很多,80%的社会资源掌握在20%的人手里,作为阶层底层的人没有收到上层反馈的资源就讨厌他们不正常吗?这就是原来社会一直动荡的原因啊,马云、马爸爸,今天作为中国首富,虽然政治方面我们不知道他侵入了多少,但是财力他肯定很足啊,不仅仅是足是富可敌国啊!这还不值得讨厌吗?

消费主义

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马云爸爸确实带动了消费主义而且从中受益了。每年双十一突破的数字都是老百姓货真价实的血汗钱啊,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近几年的双十一折扣力度不断变小,大家也逐渐把购物热情冷却了。但是双十一剁一剁手这个活动还是成为很多人的习惯了。

提前消费

这应该是最值得诟病的,门槛低的蚂蚁花呗,它开通方式简单,而且不知不觉你的消费行为可能就开开折扇大门了,只有月初还账单的时候它才会出现在你面前,是不是很烦人。它使广大学生还没进入社会就提前消费了,真的算是劝人剁手的一大利器。

以上就是讨厌马云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吧,马云作为一个商人值得肯定,但是他对社会的影响,我们还是有待商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