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文旅产业发展的10个趋势

1、文化旅游跨界融合趋势

文化旅游及其跨界融合是一个深度和广度前所未有的融合,它不仅包括文旅融合、文旅科技融合,也包括线上线下的融合,即“文化、旅游、科技、互联网平台(旅游营销与旅游电商等)”的深度融合。而且,文化与旅游融合之后的文旅产品,可以以内容为驱动力,具有更强的体验型、互动性,以及更长的产业链。

文化旅游融合不仅有助于保护和开发传统文化以及挖掘各民族各地区的特色文化,丰富和完善文化旅游产品的内涵和价值,还将对促进地区文旅产业升级起到积极的作用,也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文旅全产业链发展趋势

文化旅游融合的特点之一,是能够形成更大规模或价值链条更长的全产业链结构。

文化产业(IP作为头部内容)作为内在产业链和旅游产业作为外在产业链之间的融合,包括从内容到衍生品的开发,形成产业要素更齐全、消费时间更长和更具产业带动性的价值实现的产业链。

全产业链需要文化创意内容具有持续传播价值和衍生品开发空间。文旅企业不再过分依赖票房或者单一的收入,包括旅游经纪公司都需要拓展产业链前端的产品,比如旅游演艺或者文化体验园。

3、全域旅游趋势

全域旅游是国家重点推动的旅游示范工程,也是旅游行业的重要发展机遇。全域旅游的目的在于用时间和空间旅游视角来做旅游拓展,推动旅游消费规模并形成旅游产业的带动性。

虽然全域旅游已做了一段时间,但还没有真正做到位,今后的趋势在于产业价值的挖掘和避免盲目的开发项目:因为全域旅游需要体验性项目,而不仅仅是美丽乡村和花海;全域旅游需要重点项目和大品牌带动,也需要和乡村振兴的政策相匹配,包括与旅游电商相结合,而不是仅仅做全域旅游示范基地的表面文章。

4、文旅技术创新驱动趋势

随着文旅项目进入体验化、室内外阶段,旅游业可以解决旅游景点淡季不淡的问题,包括数字化技术在内的各种技术(含体感技术和装置技术、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技术等)对文旅产业业态、商业模式创新和产品创新带来重大影响。而文旅室内化、体验化可以提升文旅体产品的体验性和消费时长,包括家庭消费、夜间消费、研学以及一年全天候的消费,解决产业链形态的收入来源。

今后,预计大批文旅企业将在已有的主要景区景点打造体验式的文化园,建设“内容体验和衍生品开发”为主要特色的文旅综合体,以及利用互联网平台和数字技术开展文旅营销服务并销售旅游商品,也包含技术创新带来的重要产业业态变动。

5、IP提升旅游商品消费趋势

故事IP、形象IP、产品IP和品牌IP作为头部内容,是形成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IP及其衍生品销售可以解决旅游企业实现积累性的增长,而不是仅仅依靠一次性现场消费的项目或者依靠每年投资拉动的新增项目。

此外,IP还可以带动那些不收门票的景区创新体验性内容并带动旅游商品(文旅商品)销售, 因为只有IP体验和品牌体验,消费者才会在旅游景区和互联网上持续购买旅游商品、伴手礼、礼品等。

6、文旅产业头部化趋势

对于很多地方而言,旅游正在成为各种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文化旅游产业具有产业带动性强的特点,因此,各地文旅产业正在逐步成为龙头型产业。

当然,作为头部化产业,需要先将旅游项目文创化、IP化和品牌化,然后以IP和品牌带动其他产品包括农产品成为旅游商品,同时通过文创化和品牌化实现附加价值的提升。比如:以红色旅游、文化节和体育为例,其核心价值来自旅游产品的提升和延长产业链。

此外,细分领域比如农业文旅,包括对农业元素的文旅提升,即文旅带动农产品和农民增收,这是普通农业电商不能比拟的。

7、旅游项目轻资产化趋势

旅游项目过度投资、资金沉淀于土地和硬件设施的现象将会扭转。

造成过去几十年旅游重资产化的原因,一个是基于国企保值增值的冲动(比如很多国企都需要买地建房,资产评估之后有很大的增值;所以很多国企资产总额很大,营业收入很少),另外一个是基于对旅游商业模式不熟悉。现在很多文旅企业负责人开始意识到轻资产模式的价值。

旅游项目轻资产化是以突出投资内容体验为主的经营模式,需要减少非消费型产品、体验产品之外的其他重资产投入比重(比如减少非体验类大型游客中心、一般的景观和土地、广场、建筑、路桥设备等等的资金投入),也包括重视资产投资效益回报率的提升,减少沉淀资本,减轻成本负担,提高现金收入和盈利水平等。

8、高质量发展趋势

高质量发展成为文旅产业的核心诉求。

高质量发展的涵盖面很广,首先要解决内生增长问题,而不是依靠项目投资拉动。其次,高质量发展需要解决收入的持续性,项目可复制性,在没有增加大量投资的基础上,已有的每个产品都能够带来“长销”的收入。

从2019年开始,各界都已开始重视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包括区域政府和企业都高度关注IP、旅游产品、品牌对于周边行业的带动性,关注文化和旅游融合是否深入,能否持续提升全行业的服务与经营水平,提升旅游商品的附加价值,以及提升旅游产品的体验性,确保旅游项目和产品的精品化等。

9、双主业融合趋势

随着旅游业与其他行业,比如地产行业的跨界业态的兴起,包括旅游地产、健康地产、体育地产等,已经出现过度地产化和重资产(轻视体验内容和专业内容服务)的弊端。

文旅地产是文旅业态和地产业态的双主业,不应该是以文旅名义做地产,也不应该是地产收入来补贴文旅。从商业模式来看,企业需要实现两个主业并重,也需要两个主业同时赢利。比如旅游、体育、健康、养老和地产可以一起做,需要旅游、体育、健康、养老等这些领域的专业服务和成熟的商业模式,而不是仅仅依赖于地产的收入及其地产持续补贴这些领域(损耗)。

10、旅游集团文创化趋势

文旅融合的核心是做好文化内容体验,需要精通文化产业商业模式。

各地的旅游集团需要以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来开展文旅融合、促进高质量发展。同时,要以IP(包括挖掘当地传统文化)作为头部内容,以室内文化体验园(文旅与科技融合)作为线下融合场景和线下消费场景。

旅游集团需要对游客进行二次开发、三次开发,即需要以IP及新媒体增值服务平台作为“一鱼永吃”和“一鱼多吃”业态、模式的新的载体。

总之,高质量发展是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主旋律;但是,高质量发展必须摆脱传统投资拉动模式和重资产经营模式,必须以IP内容、品牌来引领文化旅游打造全产业链,促进全域旅游品质的全面提升。

重庆渝中区2020年表现如何?

回望过去的2020年,大家肯定会有很多难忘的记忆,而重庆游品也在这里向大家分享一下关于2020年的记忆——渝中篇。以下内容,基于渝中文旅官方发布内容。

2020年,对于文旅行业来说,无疑是艰难的一年,从年初开始,疫情对于文旅的影响就一直没有消散。不过,即便在这样的前提之下,重庆市渝中区的文旅事业,依然取得了非常重大的突破。

在2020年,渝中区先后获得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以及“全国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两项重量级荣誉称号,再次为渝中文旅添上了金字招牌。

更全面的发展

2020年,渝中区文旅采取了全新的发展格局,讲求的就是一个“全”字。

以“全域人文营建、全面生态营造、全城城旅一体、全业互动互融、全民文化认同”为标志的“五全”策略得到落实。

让整个渝中区的每一个片区、每一处景点、每一个人都能够融入到全域共建当中来,这就是渝中区想要实现的目标。

作为重庆的母城,渝中区承载了太多的历史与文化,同时也备受关注和期待。整体的大格局有了,需要的就是如何将这些预设进一步实现。

文旅促进商业

发展文旅的目的,除了弘扬文化之外,商业利益也是非常重要的。文化和旅游的结合,正是实现两种追求统一性的体现。

在2020年,渝中区针对文旅消费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激励活动,包括2020重庆·渝中春夏消费季、山水重庆夜景文化节、第五届重庆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等,还同步发放了大量的消费券给市民使用。

在提供丰富的文旅产品的同时,刺激了广大市民的消费热情,满足大众文旅需求,也带动了渝中区经济消费的增长。

渝中区还一直坚持打造文旅产业的聚集地,在有限的区域范围内,形成更集中、更大规模、更高效的产业集群。在这其中,就包括了上清寺V营、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桂花园文创基地、重庆市话剧院等。

为了让更多的文旅企业和项目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渝中区还针对企业和项目推出了多项政策,保证企业和项目的稳步推进。

此外,还举办了首届“解放碑论坛”、“重庆市文化和旅游产业重点项目推介会”等专场活动,用于推介相关的文旅产业及项目。多项举措的同步进行,使得渝中区的文旅发展有了显著的提升。

文旅惠民政策

不仅对企业和项目有重点关注,每一个普通人,也并没有被忽略。首要的就是为广大市民朋友提供健全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以图书馆、文化馆为代表的组织机构,创新搭建了众多的分馆以及服务站点,实现更好地覆盖。同时,众多文化场馆也都实现了免费开放与线上线下的融合。

此外,各类体育赛事、文化活动都有序开展,让大家不仅能够欣赏到高品质的演出,还能够实际参与其中。

在为广大市民提供便利的同时,这些文旅融合项目也带动了经济发展。阅读+文物+景区+酒店+旅动,这是一种新的模式,也是符合当前新形势下的积极创新探索。

历史传承与保护

渝中区的核心优势是什么?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它作为重庆母城的历史文化积淀。针对于此,渝中区在大力发展文旅的时候,对于历史传承与保护也投入了更多的精力。

据公开的数据显示,渝中区173个文物,已修缮124个,正在修缮12个,计划修缮37个。这一组数据表明,渝中区在文物保护方面正在并且将会持续投入。

为了更好地传承历史文化,同时也谋求新的发展,渝中区对多个老旧区域进行了改建,包括十八梯、湖广会馆、中山四路、白象街、马鞍山、李子坝、山城巷、重庆古城墙遗址、大田湾及文化宫,都已经或者正在修建传统风貌区。

在尽可能保留原有历史风貌的同时,进行合理的商业开发。

以上4个方面,是渝中区在2020年针对文旅而进行了探索创新与实践,相信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应该都能够切实地感受到。无法面面俱到,其中也必定还有遗漏,如果大家有补充的,可以直接留言讨论。

已经到来的2021年,渝中区还将会有哪些发展,大家都可以成为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