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碳中和的生物学途径
实现“碳中和”的具体生物学路径大概分为4种路径: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
碳替代:就是用清洁能源来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所替代的能源形式包括用电替代、用热替代和用氢替代等。
碳减排:对于尚未实现替代的某些领域,减少排放、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就成为了主要的途径。比如建筑、基础建设、交通等行业,从源头减少“黑碳”的排放量。
碳封存:在一些集中碳排放的场景,比如大型火力发电、炼钢厂、化工厂,在二氧化碳集中收集后,利用技术手段使碳以其他的形式与大气隔绝并封存,彻底将这部分碳隔绝在大气碳循环之外。
碳循环:利用化学和生物手段实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并让这部分二氧化碳产生作用。主要包括人工碳转化和森林碳汇。人工碳转化是指利用化学或生物手段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用的化学品或燃料。森林碳汇是指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并固定在植被与土壤中,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二、低碳消费的意义?
1.低碳消费是人性的彰显
马克思、恩格斯很早就提到:“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他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他强调在人与自然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中要“合理”、避免盲目性,同时认为这种物质变换的前提条件是要适合于人类的本性。因为人是社会人,更是自然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以自然为依托,以生态良好环境优雅为保证,任何人都不能脱离自然界而独立存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不是统治与被统治、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应该向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自然,在索取的同时更要注意保护。低碳消费需要的满足充分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人性的复归”,反映了人的本质属性和本质要求,是人类本性的彰显。
2.低碳消费是应对气候变化危机的现实要求
有统计显示,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上升速度之快令人担忧。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小组根据气候模型预测,到2100年为止,全球气温估计将上升大约1.4-5.8℃。全球气候变暖将直接导致海平面上升、水域面积增大、沿海城市消失、农业减产、生态系统破坏等不良后果,同时还将间接造成一些目前科学家无法预测到的危害。全球气候变暖固然有太阳活动变化等非人为因素的推动,但温室气体的增多却是罪魁祸首。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25%,人类燃烧煤、油、天然气和树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进人大气层后使地球升温,使碳循环失衡,改变了地球生物圈的能量转换形式。
为了应对危机,各国都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积极实施节能减排。2009年12月达成的《哥本哈根协议》是各国通力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危机的见证。中国政府也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刺激低碳消费需求,倡导低碳消费方式对各国实施节能减排以应对气候变化危机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3.低碳消费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动力
需要的满足要通过消费得以实现,而消费则是生产的最终目的。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原理告诉我们,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动力。生产者生产的产品只有被消费者购买才能够获得利润。另外,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消费在观念上提出生产的对象……作为需要、作为动力和目的……,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而消费则把需要再生产出来。”低碳消费需要是人们在消费过程逐渐形成的新的消费需要,它必然要求生产者不断调整经营方向,生产出新的低碳产品来适应消费者新的需求,才能够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在与同类企业竞争的过程中处于有利地位。低碳产品和服务的生产,需要生产者采用新的低碳技术和低碳工艺,建立低碳经营管理机制,发展低碳产业集群,形成具有规模的低碳产业体系,而这些对于改变我国不合理的产业结构现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另外,发展低碳产业必将对资金、技术以及劳动力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将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三、大气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哪些?
大气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除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别无他径。自然界中的水是二氧化碳的饱和溶液,不会吸收二氧化碳,工业制取的干冰,利用后又以二氧化碳气体的形式放回大气中。
四、二氧化碳的消耗和产生途径以及由碳元素组成的有机物.
1、CO^2的消耗途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2、CO^2的产生途径是工业矿物的燃烧、汽车尾气、生物体的呼吸
3、碳元素组成的有机物上千万种,初中学的有--酒精,醋酸,甲烷,葡萄糖
五、发展低碳旅游的意义是什么
低碳旅游是指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方式,保护旅游地的自然和文化环境,包括保护植物、野生动物和其他资源;尊重当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为当地的人文社区和自然环境做出积极贡献的旅游方式(黄文胜[3],2009)。低碳化的旅游方式就是将旅游活动、度假方式等消费行为的排碳量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使旅游既能益智益体,放松心身,保持优雅的生活方式,又在环境资源承载的范围内(萧歌[4],2008)。本文认为低碳旅游是指在旅游系统运行过程中,应用低碳经济理论,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原则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与环境,实现资源利用的高效低耗与对环境损害最小化的全新旅游发展方式。低碳旅游是一种深层次的环保旅游,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1.旅游生产的低碳化。针对旅游产业而言,低碳旅游实际上是在经济领域对旅游产业的一场深刻的能源经济革命。宾馆饭店、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经营户等旅游生产企业应积极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广泛运用节能节水减排技术,实行合同能源管理,实施高效照明改造,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发展循环经济,进而推动旅游产业的升级,带动旅游产业以及下游产业的技术进步,提高整个产业链的资源生产率,最终达到在低资源消耗、低能源需求的前提下取得更好的经济发展。
2.旅游消费的低碳化。针对旅游消费者而言,低碳旅游首先是一种低碳化的生活方式,在旅行中尽量减少碳足迹与二氧化碳的排放,比如个人出行中携带环保行李、住环保旅馆、选择二氧化碳排放较低的交通工具等。同时,对于旅游者而言,低碳旅游还是新技术、新理念的体验,比如参与碳中和旅游活动,既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责任。
低碳经济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从观念上对人们未来生活的一种净化,是从根本上强调重视环境,而旅游业,很大程度上正是一个靠环境吃饭的行业。因此,主动将旅游业加入到低碳经济发展的行列,有特殊的意义。
单从学科性质来说,旅游科学是一门经常被边缘化的学科,研究和发展低碳旅游会提升旅游的学术地位,会让旅游跻身于主流经济行列,让旅游学真正进入经济科学的殿堂,吸引更多的知名专家来研究旅游问题。
也会便于国际交往,因为“低碳”已经形成国际共识,它成为全球关注的话题,对低碳旅游的探讨、研究,可以加强与国际间的对话。而最终,则是使“旅游”有自己明确的奋斗目标,可以不断改进管理、提高技术、优化行业结构、降低旅游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成本,使“旅游”有自己需要深入研究的领域,提升低碳旅游方面的技术水平。
当然,随着国际对减排的强化,人们也采取了不少措施,比如说,欧盟在将航空业纳入碳交易机制的问题上就有动作,而据报道,世界旅游组织也曾声明,国际间以飞机为主要交通工具的长途旅行导致了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随着减排的深入,将导致人们国际长途旅游需求的降低,国际旅游市场会受到更大的限制。
低碳旅游是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2009年12月初,《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倡导低碳旅游方式,大力推进旅游节能减排,五年内将星级饭店、A级景区用水用电量降低20%。响应低碳经济的要求,发展低碳旅游,既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旅游产业升级,提升旅游质量,获得更大的旅游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重要途径。低碳旅游是一种理念,更重要的是一种措施。它改变着国人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全新的旅游观念。低碳旅游就是借用低碳经济的理念,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它要求通过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来体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以行动来诠释和谐社会、节约社会和文明社会的建设(刘啸[1],2009)。低碳旅游就是在旅游活动中计算二氧化碳,尽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旅游,并用自己的行动弥补行动所释放的“碳”。因此,也可以认定“低碳旅游”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环保旅游。
六、自然界中消耗CO2的途径是什么还有O2的(要
自然界消耗CO₂的主要途径是光合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呼吸作用(包括动物、植物)和含碳物质的燃烧。
自然界消耗O₂的主要途径是呼吸作用(包括动物、植物)和含碳物质的燃烧,产生O₂的主要途径是光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