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旅游产品结构的合理化

(一)我国旅游产品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1、旅游产品比较单调,产品结构不完善

主要旅游产品所占的比例过高,尤其是传统观光旅游产品占据主导地位,康体娱乐、会展论坛、教育休学及各项专项旅游产品规模较小,造成旅游产品构成比例失衡,产品结构过于单一,市场狭窄,容量受到拘束。

2、旅游产品内容老化

传统旅游产品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原有的资源型产品的“风貌”,没有多少革新变化,其产品缺乏参与性和趣味性,游览项目单一,造成旅游产品吸引力不断下降。

3、旅游产品结构层次低

目前我国旅游能供给旅游者的产品还停留在旅游的基础层次和价值体现层次初级阶段的旅游产品上。然而,各种新兴的旅游产品如商务旅游、会展旅游、生态旅游、探险旅游、修学旅游、体育旅游等专项旅游产品正在不断涌现,且有后来居上之势。

(二)旅游产品结构的合理化的基本含义

1、旅游产品首先应该是一个复合型旅游产品

不应把精力只放在观光产品的开发上,最好是观光、度假、特种旅游相结合,同时也是人文、自然、社会三大类资源的结合。

2、产品结构的合理化,应该努力实现区域内游、购、娱、吃、住、行等旅游接待要素的共享化

3、区域内重点旅游产品开发应该实行错位发展

通过宏观调控手段,尽可能避免重复建设特别是大面积克隆产品的出现,导致旅游资源的巨大浪费。

4、与初级产品相结合,突出高水平的参与式旅游产品

与传统观光型的初级产品相比,高水平的参与式旅游产品大致具有五大特点:一是旅游者对产品的消费具有显著的享受性质和体验特征;二是内容要创造性地常变常新;三是其吸引了相当部分来自经营者的精加工和深加工,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四是其主体明确、独特,产品具有文化和历史内涵的一致性;五是在消费上具有较强的参与性和娱乐性。

综上所述,我国的旅游产品还不具备高级产品的总体特征,尚处于“初级产品”阶段,存在旅游产品老化和结构不完善等问题,难以满足需求的问题。因而,必须对我国旅游产品进行创新,通过产品的创新来不断补充并促进我国旅游产品的结构优化,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什么是旅游消费结构

旅游消费结构是指旅游产品消费的数量比例和相互关系,其不仅反映了旅游消费方式的基本特征,还反映了由生产力所决定的旅游消费的质量和水平。本质上反映了由生产关系发展变化所引起的旅游消费的特点。

通过哪些方式可以优化旅游消费结构

旅游消费结构优化,是指旅游消费的内容、方法和形式实现多元化,并符合人们的不断变化的旅游需要。这就要求,旅游消费内容和旅游活动方式的具体选择,必须既有利于旅游者消除疲劳、增进健康,又有利于旅游者增长知识、修身养性、促进智力的发展。从目前旅游消费结构变化的趋势看,观光旅游份额逐步下降,商务、购物旅游活动比重上升;自然风光旅游产品份额减少,内涵丰富的文化旅游产品份额直线上升;度假旅游逐步兴起并走向成熟。因此,我们应当跟踪和把握好旅游消费结构变化的趋势,通过对旅游消费结构的不断优化,使旅游者通过各种旅游活动达到开阔视野、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各种良好兴趣和能力、提高自身精神文化素质的发展目的。

精神消费及其满足是旅游消费的重要内容。良好的旅游消费环境可以提高旅游者的精神满足程度,因而它不仅是高品位、高质量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顺利实现旅游消费的必要条件。人们旅游的主要动机是追求清新、舒适、宁静、安全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此,旅游消费首先必须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特别是某些特定的旅游活动,如狩猎、钓鱼、森林旅游等,必须以不损害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为前提,严禁滥捕、滥采和滥猎。同时,合理的旅游消费还应该通过旅游活动的开展,增强人们对自然资源和历史文物的保护意识,激发旅游者主动地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旅游经营者积极筹集资金治理环境污染,保证旅游消费环境的良性发展。最后,旅游消费还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需要旅游者、旅游经营者以及政府一起行动,创建一个良好的旅游消费的社会环境。

一般而言,旅游需求具有较大的变动性,而旅游供给则具有相对稳定性。因此,应努力使旅游消费能够保证旅游“淡旺季”和旅游“冷热”地区的旅游消费市场的相对平衡发展,使各个旅游时期和各个旅游地区保持一定的旅游消费规模,以提高旅游设施和设备的利用率,充分发挥旅游消费对饮食服务、旅馆、交通运输、邮电通讯,金融、商业及娱乐业等行业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就现有旅游供给能力看,要针对旅游高峰时期游客较多的状况,尽量保证在旅游“旺季”和旅游“热点”地区,旅游消费的水平和结构与旅游地的接待能力相适应,切实解决旅游“旺季”和旅游“热点”地区的“吃饭难”、“住宿难”、“乘车难”等问题,不断提高旅游消费的良好效果和综合经济效益。从长期考虑,应根据旅游需求适时适量开发旅游产品,提高旅游产品质量,优化旅游产品结构,以满足旅游者的旅游消费需要,提高旅游消费的水平和结构,促进旅游消费方式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