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疫情过后的狂欢!旅游触底反弹,2020上半年将迎来出游高峰
在这几个月中,出门对一些人来说都变成了奢求,更不要提 旅游 了。一方面,众所周知疫情对 旅游 行业打击很大,但是另一方面疫情也促进了 旅游 行业的触底反弹。虽然如今疫情还未完全结束,但是已经有人等不及外出 旅游 。
近日,中国 旅游 研究院、携程 旅游 大数据联合实验室联合发布《国人疫情后 旅游 意愿调查报告》,其中有将近一半的人表示选择在2020年3到6月上半年 旅游 , 旅游 地点大多集中在国内游和城市周边游上。在2020年的 旅游 产品类型选择上,自由行占比最多,专家猜测选择自由行人数偏多也是受疫情影响。
春节假期是国人 旅游 意愿最为强烈的时间,但是因为今年疫情的突然到来,国人 旅游 意愿被压制, 旅游 行业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2020年春节期间整个 旅游 业的直接损失在5500亿元左右。
但其实,疫情对于 旅游 业的负面影响只是短暂的,但是疫情过后,国内 旅游 业将迎来"报复性"增长。每年的3月份到6月份,除了五一假期之外都是 旅游 淡季,国人 旅游 需求较低。但是根据这份数据,在疫情有所控制的前提下,国人 旅游 意愿释放,即使是 旅游 淡季,还是有很多人选择在3到6月份出游。
前段时间国内景区逐渐恢复营业也给了国内游客一个准确的信号,虽然很多人现在还有些忌惮出门,但是已经有了出游计划,甚至如今有些景区已经"人满为患",这也说明2020年 旅游 业在开年不顺,但是已经在逐步恢复中,并且将会迎来游客人数爆发式增长的现象。
通过携程等 旅游 平台公布的数据,近一段时间各大平台上有关"清明假期""五一假期酒店"等词条的搜索量逐渐上升,体现了国人逐渐增长的出游热情。俗话说"物极必反",这句话用在今年疫情对于 旅游 业的影响上再合适不过了。并且如今并不是出不去门的时候了,专家现在也建议大家能够多出门锻炼锻炼,呼吸新鲜空气!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二、疫情期间出门旅游为什么选择海南?无接触吃喝用一应俱全!
中国旅游研究院、携程旅游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协同启动2020疫情后旅游大数据调研项目,并于近期发布第一个《疫情后旅游意愿调查报告》,报告显示自助旅游成首选的境内方式。
自驾游的出行方式广受喜爱
被调查者中选择自助旅游的比例最高,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家长持这种观点的比例居高,云南、新疆、海南等地在自主旅游目的地中人气爆棚,小规模人群聚集、更大活动空间,疫情过后,人们选择的项目更加理性。
这种出行游玩的方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但是除了自驾,乘坐小火车出行也成为很多人的选择,根据自己的游玩计划有效的准备出行物品,这种出行方式随意性较强,花费自然就会较高,所以钱肯定是要带够的。
还有在出发之前坐驾肯定是要去做一次维护,检查之类的,行李方面要多准备一些。
无接触吃喝用一应俱全
自备食材、亲自下厨,和家人亲友一起用餐、住宿,房车旅游这种不与陌生人接触的方式在当下最受欢迎,闭环消费也成为疫情之后人们出门游玩的热潮,选择黄山房车基地出游,主要是考虑安全问题,自助+房车基本可以做到零接触式安心游玩。
去年暑假,张女士曾让孩子参加过黄山房车基地的夏令营活动,对这里的环境、设施都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考虑到疫情还没完全过去,我们综合各方面情况,选择了这里作为出游目的地。
国家鼓励发展自驾游
自助旅游、房车游是最具潜力的市场,也是国家积极鼓励发展的新业态,三天假期结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提出鼓励发展与自驾游相适应的服务,这种方式成为游客们的首选,重点开发自驾游、房车旅游产品,乡村自助游热度不减。
云南旅游区正在逐渐开放
2019年,境内这类人数超过35亿人次,全国已建成自驾车、旅居车营地540个,自驾游客人均停留时间近3天,在中国旅游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旅游方式呈现多样化、特色化的发展,房车旅游发展在我国仅十余年历史。
《疫情后旅游意愿调查报告》显示,在自助旅游目的地中,云南、新疆、海南等地人气爆棚,目前,云南省各旅游景区已经逐步开放,但仍处于恢复增长的缓冲期,日接待量不超过百分之50,针对自助旅游的兴起,打起了古镇牌。
促进古镇发展,将其产业布局纳入大滇西旅游环线的规划,新疆地区将在疫后重点改造发展天山地理画廊、塔莎古道、阿禾公路、车师古道、丝绸之路经典线路。
3月22日,海南省政府发布了《海南省旅游业疫后重振计划——振兴旅游业三十条行动措施(2020-2021年)》,提出鼓励省外游客自驾游,2020年劳动节、中秋节、国庆节等重大节假日期间试行减免小客车过海费政策,对非琼籍非营运7座及以下的车型实行过海费用减免。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三、疫情我国大众旅游消费形成原因?
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如今旅游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消费的刚需,此次疫情对大众旅游心理、旅游偏好、旅游计划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旅游消费预算增加700余元
因疫情原因影响了很多人的出游计划。所以疫情过后,计划出游人数和出游预算都会随之增加。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的网络调查显示,2020年人均旅游预算为5746元,较2019年增加了734元。其中3000元以上预算人数较2019年显著提升。
目前,“社会安全秩序”、“卫生健康状况”和“自然景观”是消费者最关注的旅游因素。对“卫生健康状况”的关注度较高,主要是新冠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日常生活习惯。人们更加注重餐馆的卫生条件和自身的卫生健康。而生活习惯的改变也会延伸到旅游行为中来。
除此之外,2020年人们对“应急措施”、“餐饮条件”、“旅游保险”、“购物条件”和“退费政策”因素的关注度显著提升。其中,对“应急措施”的关注度提高了10.2%,对“餐饮条件”的关注度提高了13.8%。
疫情致近30%人群取消计划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的调查中,72.4%的的人表示2020年有旅游计划。受疫情影响,28.3%的人取消了原计划,且有10%的人承受了一定的经济损失。还有一部分人改变了原计划的时间或者目的地。仅有27.1%的人没有收到影响。
四、现在的疫情对于外出旅游有什么影响?
评论部分均做了调查报告,结论有一定依据,但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目前尚无定论。在此基础上,文旅君对上述三个报告中提出的两个观点和论据进行了梳理,供旅游行业人士参考,以便更好地判断和预测疫情影响下的国内旅游市场表现。
中国国内旅游业景气指数在2020年上半年降至-121,在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型肺炎疫情影响下,同比下降了146个基点,达到历史最低水平。繁荣指数最低为-150,此次暴发给国内旅游市场信心造成了一定影响。报告编制过程中,国内疫情初步得到控制,但受全球疫情暴发影响,其持续周期尚不明确,预计短期内难以迅速恢复,对2020年员工国内旅游市场业绩的预期有很大负面影响。
然而,国内旅游市场在过去十年中持续强劲增长,并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虽然中国整体经济在2019年受到中国宏观经济下滑的影响而有所放缓,但与2018年国内旅游人数和收入相比,增长8.4%,国内旅游收入增长11.7%,显示出中国国内旅游市场的活力。
受到疫情影响,员工对2020年上半年国内旅游市场整体表现的预期非常悲观。经济指数较一年前大幅下跌至-120。与此同时,市场预期3项指标均较2019年上半年大幅下滑,其中各地市受严格管理影响,员工对国内旅游人数的预期负向。
2020年上半年,员工对本机构国内旅游业的发展信心也大受打击。繁荣指数较一年前下降了156个指数点。与此同时,自身机构的景气指数略低于整体市场预期,表明从业人员对上半年整体国内旅游市场业绩增长持悲观态度,而对自身机构的增长持保守态度。国内旅游人数的预期负值在三个指标中最高。
鉴于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对信心造成的打击是全面和全国性的,回答者对本次调查中包含的7项内容表示悲观。这些调查中,超过80%的调查对象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上半年国内旅游市场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此后,受疫情影响,国内经济形势充满了不确定性:答复者认为,上半年中国经济的增长趋势对国内旅游市场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被调查者预期其馀5个因素的负面影响会低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新冠疫情,但是平均经济指数仍然在-65以下。
展望未来,我国旅游业仍将处于黄金发展期。伴随着以亲子旅游、乡村旅游、冰雪旅游等为代表的新型旅游产品的不断涌现,文化消费和旅游活动日益成为中国人民不可缺少的生活方式。疾病暴发过后,旅游业有信心迎来缓慢爆发的抑制需求。在经历了流行病流行时期的行业反思与沉淀后,坚韧不拔的中国旅游业与危机转型,有望迎来质与量的同步发展。
五、疫情再度“逼停”旅游业背后:上半年多省游客量已超2019年同期
“室内文旅活动场所该关闭的关闭” “暂停经营中高风险地区跨省团队 旅游 业务” “全国1152家A级 旅游 景区暂停开放”……在2021年的夏天,传统的 旅游 旺季,国内 旅游 业再一次遭遇疫情“重击”。
要知道,在这之前的上半年,国内 旅游 已渐有起色, 旅游 从业者们也一度看到了曙光。
文化和 旅游 部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根据国内 旅游 抽样调查结果,2021年上半年,国内 旅游 总人次18.71亿,国内 旅游 收入( 旅游 总消费)1.63万亿元,已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60.9%、58.6%。人均每次 旅游 消费872.27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5%,相较于游客接待量的增速, 旅游 消费潜力仍有待释放。
从省级层面看,新旅界(LvJieMedia)统计发现,在已披露上半年 旅游 统计数据的10个省级行政单位中,有7个省份游客接待量已经超过了2019年同期水平,其中西藏自治区增速最为迅猛,同比2019年增长31.1%。而游客接待量相对靠后的内蒙古,上半年也已恢复至疫前同期的61.12%,接近全国总体水平。 旅游 收入方面,在免税新政及红利的加持下,海南增速拔得头筹,上半年实现 旅游 总收入819.78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60%,较2019年同比增长近七成。
西部 旅游 热度依旧 海南 旅游 收入增速拔得头筹
数据显示,在上半年游客接待量已经超过疫前同期水平的省份当中,新疆和西藏增速更为明显。可以看出,疫情常态化情况下,国内游客显然对西部地区更开阔而神秘的目的地更加向往,去年已经开始大热的西部地区今年 旅游 热度依旧。
西藏 旅游 业以区外团队游客为主,今年以来,随着“冬游西藏·共享地球第三极”、西藏林芝第十九届桃花 旅游 文化节、七条红色 旅游 线路发布等活动的实施,西藏 旅游 经济迎来“开门红”。据统计,今年1月至6月,西藏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1758.01万人次,同比增长110.9%,已恢复至疫前同期的131.1%。
据悉,“十三五”期间,西藏已打造了具备 旅游 接待能力的乡村 旅游 景点300余个,特色 旅游 小镇26个,家庭旅馆达2377家。今年,“唐竺古道号” 旅游 专列、拉林铁路的开通,更是为该区 旅游 发展注入新活力。
同为西部地区大热的 旅游 目的地新疆,多地也已迎来 旅游 旺季,游客接待人数不断攀升,根据新疆文旅部门最新统计,今年1至6月,新疆已累计接待游客达8804.04万人次。事实上,在今年前4月,全区已累计接待游客4231.46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8.05%;实现 旅游 收入339.35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32.59%。
据自治区文化和 旅游 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古丽·阿不力木此前介绍,今年1月以来,全疆各地通过加大力度发展冰雪 旅游 、乡村 旅游 等拉动消费,促进 旅游 经济发展,共组织举办2000余项文化和 旅游 活动,涉及冰雪、文化、购物、民俗、 体育 、康养、研学、自驾、度假等多种类型。
在 旅游 收入方面,上半年福建、湖南、海南、贵州、西藏等省份已超过至疫情同期水平,其中海南省更是交出了“同比增长260.1%,比2019年同期增长67.1%”的优异成绩。
如果说海南2021年 旅游 收入的成绩单像“开了挂”一样,那么这个“外挂”毫无疑问就是离岛免税购物了。
去年7月1日起实施的离岛免税新政,对免税购物额度,单件商品限额,离岛免税商品范围、种类等方面进行调整。今年2月,为扩大政策效应,离岛免税购物又增加了离岛旅客“邮寄送达”、岛内居民“返岛提取”两种提货方式,旅客购物提货更加便捷。
在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下,国内游客的海外消费加速回流。据海口海关的数据,今年1月至6月海口海关共监管离岛免税购物金额267.67亿元、件数3690万件、购物旅客382.3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257.2%、258.9%、156.5%。
据悉,2020年以来,海南全岛新开业5家离岛免税店,目前正式营业离岛免税店已达9家。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经营投资主体的进一步增加和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海南 旅游 零售消费市场的优势将进一步显现。
浙桂文旅项目投资超千亿 新疆成立首支文旅产业基金
上半年各省的的 旅游 接待及收入数据能让我们看到 旅游 业的生命力,而各省文旅项目的投资则让人看到了 旅游 业持续发展的潜力和活力。
新旅界梳理发现,近年来的文旅项目投资大省浙江和广西在上半年累计完成投资已超千亿元,而文旅投资相对滞后的新疆在今年也成立了该区的首支文旅基金,进一步推动“ 旅游 兴疆”战略。
据浙江文旅厅通报,1-6月份,全省在建文化和 旅游 项目2607个,其中今年新开工项目598个,续建项目2009个,总投资20484.8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651亿元,全省文化和 旅游 项目投资实现“半门红”。
邻省福建把今年作为文化 旅游 项目建设年,开展重点项目大调研、大摸排、大提升,确定了215个重点推进在建项目,年度计划投资212.18亿元。今年1月-6月,已完成投资125.98亿元,占年计划59.37%。
地处华南的广西,重点文旅项目全年计划投资总额完成进度亦即将过半。截至今年6月底,全区文化 旅游 产业重大项目(总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共计256个,总投资9132.43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045.6亿元,本年度完成投资125.06亿元。
此外,广西文化和 旅游 厅还印发《广西文化 旅游 产业重大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2021—2023年,全区文化 旅游 产业重大项目投资目标为年均增长15%。每年推进全区文化 旅游 产业重大项目200项以上,3年累计完成投资1000亿元以上。
而在游客接待量上有着不错成绩的新疆,在 旅游 投资方面也没有懈怠。截至6月底,今年全疆政府性投资文化和 旅游 基础设施建设续建、新建项目总计130个,项目总投资约97.12亿元,其中续建项目51个、新建项目79个。
与此同时,新疆还成立了首支以文化 旅游 为主要投资方向的产业投资基金——新疆文旅产业基金成立。该基金总规模为10亿元,主要投资领域包括文化 旅游 、影视 体育 、消费升级、医疗康养等,将集中力量投资行业竞争优势明显、对上下游产业具有影响力和控制力的重点企业。
疫情再度“逼停” 旅游 业 从业者宜“厉兵秣马”
中国 旅游 研究院此前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 旅游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曾对2021年下半年 旅游 经济发展作出预测,报告认为,2021年下半年, 旅游 产业有望迎来投资加速的转折点。市场景气持续上升,六成左右受访者认为新冠疫情形势向好和疫苗接种工作持续推进将会增加2021年 旅游 和休闲消费的需求。此外,企业家信心和产业景气指数有望加速恢复到2019年水平。
正当业界对此充满憧憬的时候,疫情的反弹几乎使这一预期化为泡影。自南京禄口机场疫情爆发以来,国内疫情呈现多点发生、局部暴发的态势。截至8月8日18时,全国有疫情高风险等级地区14个,中风险等级地区196个。
8月3日,文化和 旅游 部办公厅发布紧急通知,要求落实A级 旅游 景区疫情防控,强化文化和 旅游 行业室内场所防控措施。景区和室内公共场所迅速做出回应。截至8月4日,全国已有20省(区、市)的1152家A级 旅游 景区暂停开放,暂时关闭公共图书馆256个、文化馆236个、文化站6757个。
8月5日,文化和 旅游 部办公厅围绕跨省 旅游 管理工作下发通知,对出现中高风险地区的省(区、市),立即暂停旅行社及在线 旅游 企业经营该省(区、市)跨省团队 旅游 及“机票+酒店”业务。截至目前,多省市已就“限制出省游”发布通告,跨省游再次按下“暂停键”。
好消息是,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预测,只要各地严格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疫情在两到三个潜伏期内能够基本得到控制。
对此,业内人士建言,常态化疫情防控将成未来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 旅游 从业者应在这种常态下,保持防控标准不降低,一边开拓周边游、微度假等短程 旅游 产品,一边继续提质增效、“厉兵秣马”,待疫情形势向好后,重新整装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