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特色消费行为典型表现有哪些

中国的特色消费行为典型表现为:

1、面子消费:送礼行为与礼品消费;

2、关系消费:公款消费;

3、“根”消费:维系血缘家族民族的动因等;

4、女性消费:从奉献到自我的转变等。

一、中国人的面子消费与关系消费

1、攀比消费、炫耀消费和象征消费

攀比消费的重要前题是消费者购买某项商品并非出于物质满足的需要,它的发生更多地来源于攀比而形成的心理落差。

2、炫耀消费(conspicuous consumption)是指购买并突出显示奢侈品,以证明其支付昂贵商品能力的消费行为。

3、象征消费(symbolic consumption)指的是消费具有的符号象征性。即消费不仅是物理或物质的消费,而且也是象征的消费。

4、关系消费

中国人的社会中,由于历史文化等原因,关系消费、公关消费及公款消费都是消费领域中不可忽略的。

5、赠礼行为,在中国人送礼的行为规范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礼品反映并表达送礼者对受礼者的地位尊重程度,而不反映送礼者的经济能力(往往超能力送礼)。

二、中国人的根消费

1根文化深植于中国人的心理底层,影响着人们消费的方方面面,产生中国人独特的根消费

主要包括:教育消费(对下一代)、仪式消费、节庆消费、崇拜消费

2、崇拜消费(sacredconsumption)又称为神圣消费,是指在某种程度上尊重或敬畏地对待物品和事件,而区别于普通消费或世俗消费。

三、中国人的时尚消费

时尚是驱动消费的重大商业元素,创造出大市场的商业价值,所以,开发创造

时尚之源是国际大公司和大都市的追求目标。

四、关注当代人的休闲消费

1、中国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休闲消费也具有了大众化的趋势,尤其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城市,休闲消费时代特征已经初见端倪,并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引擎。

2、在旅游领域,2004年以来,入境、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三大市场增势强劲。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04年春节期间,全国接待的旅游者数量和旅游收入比2003年同期分别增长

6.4%和13.4%。“五一”黄金周期间,全国接待旅游人数首次突破1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90亿,比2002年同期分别增长19.6%和17.8%。

3、1998年底,由张艺谋导演、世界知名指挥大师梅塔指挥的大型实景歌剧《图兰多》的门票价格为500美元,3年后世界三大男高音紫禁城演唱会的票价为2000美元。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近3700美元的上海,一年鲜花的消费量达4亿支。

二、举例分析当代城市消费文化现象

城市开始步入信息社会与后工业社会,城市文化的后现代现象也日趋明显。后工业社会的到来,使城市从工业中心、生产中心转变为文化中心和消费中心。以大众文化为主导的城市文化形态,将日趋呈现消费文化的特征。物质产品的丰富及商品生产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使得“选择”“时尚”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大众文化所遵循的就是追求时尚的原则。

法国社会学教授让·波特里亚在他的《消费社会》(1970年)一书中指出:“消费系统并非建立在对需求和享受的迫切要求之上,而是建立在某种符号和区分的编码之上。”消费已不再是对使用价值、实物用途的消费,而主要是对“符号”的消费,如“追风”“追星”和对“名牌”的消费等。这时,城市与城市文化也就成了消费的和消费文化的符号。

符号的作用是具有某种意义、传达信息,对符号的消费实质上是追求一种意义。因此,当今的城市文化所提倡的需求瞄准的不是物,而是价值。“需求满足首先具有附着这些价值的意义”,这就是消费文化的特征。如果说,城市曾经首要的是生产及商品实现的场所,那么如今城市首要的是符号实现的场所。

从工业时代登上舞台的大众文化,在后工业时代已走到了舞台的中心,对城市文化形态起到了主导作用,这使得我们的城市正在变得“时尚”起来。现今城市政府进行城市建设的各项决策,是在“争创”诸如“花园城市”“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卫生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国际花园城市”“最佳人居城市”等的名义下作出的,因为这些称号是“先进城市”和“现代化城市”的符号。于是相互攀比、“广场热”“草坪热”“雕塑热”“步行街热”“夜景工程热”等现象层出不穷,而大刮“欧陆风”“仿古风”也就不足为奇了。

所谓的大众文化,其实质是文化的生产、传播和消费的大众化现象。以大众文化为主导的社会,必定出现文化的产业化,而组成这支产业大军的,是在城市中生活的每一个居民。他们热衷于以“体验经济”的方式参与各种各样的体育赛事、演唱会、选美大赛,观看时装展示会、好莱坞大片,在节假日时奔赴各种主题公园、博览会、交易会、狂欢节,或在购物中心闲逛。在朋友聚会闲聊时,大谈名牌汽车、高尔夫球赛、家庭装修和艺术品收藏。在这样的消费文化的生产、传播与消费的过程中,他们品味着各自追求的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目前在我国城市中流行的大众化的消费文化,是一种贴近生活的原生态的文化模式。它是以现代大众传播媒介为依托,以即时消费为关切中心,以吃、喝、玩为基本内涵的消费文化和通俗文化。对“地位商品”的追逐成了时尚,在生活方式的风格化和自我意识的确定中,把生活方式变成一种包装生活的策划和对自己个性的展示与地位的感知的途径。后现代的城市消费文化现象,既是在文化转型中各种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的碰撞现象,又反映了我国城市居民面对基本生活方式改变的无所适从的躁动感。

三、符号消费是什么意思

符号消费是指消费者在选择消费商品的过程中,所追求的并非商品的物理意义上的使用价值,而是商品所包含的附加性的,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声望和表现其个性,特征,社会地位以及权利等带有一定象征性的概念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