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淡季旅游者量的建议?
旅游业有强烈的淡旺季之分。目前我国旅游存在着接待量严重失衡的问题:旺季,旅游景区人满为患,导致旅客发出“花钱找罪受”的感叹,旅游的质量也大打折扣;淡季,旅游景区门可罗雀,惨淡经营。如何削峰填谷,实现全年旅游接待量的均衡发展,这无疑考验着景区的胆识与智慧。
那么,旅游景区淡季如何提升客流量呢?海森机构认为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1.改变淡季观念,做旺淡季市场
海尔张瑞敏曾说过“没有淡季的市场,只有淡季的思想”。所以旅游企业要想在销售淡季提升业绩,首先要改变经营的理念,树立“销售无淡季”的意识。
景区可通过与旅行社的沟通和种种促销手段来吸引其进行淡季销售。宣扬在淡季发团的价格优势、返利政策、利润空间,并可以通过各种奖励手段刺激旅行社发团来景区。
2.合理调整价格,回馈新老客户
价格是调节消费的有力杠杆。淡季的价格优势是吸引众多旅游消费者和旅行社的一个重大因素。中国人自古追求物美价廉。淡季,游客少,旅游质量高,如果价格再优惠的话,能吸引相当大一部分游客。
城市景区可针对本市户口推出折扣优惠,刺激那些想去旅游而又嫌价格高的人群以较低的价格实现愿望。
如故宫淡季推出免费主题旅游,表面上看门票收入减少了,但带动了其他方面的旅游消费。此举改变了游客赶集式的旅游出行观念,也赢得了社会口碑,提升了景区的社会美誉度,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3.举行别开生面的活动,加强营销。
常规的旅游景区都选择在旺季展开大型宣传营销,而在淡季采取全面紧缩的营销战略。消费者面对各种众多而繁杂的宣传营销可能会产生犹豫和排斥的心理,不利于消费决策的做出。
淡季,景区可举行一些别开生面的活动,比如邀请一些有影响力的人物、各大媒体记者、旅游专业师生、残障人士、军人家属等深入体验景区的各个方面,通过他们的口碑和影响吸引广大旅游者慕名前来。
4.推陈出新,丰富旅游产品
人们普遍追求新、奇、特。旅游景区可根据季节特征,想方设法搞出些花样来,满足人们追求新、奇、特的心理。比如,神农架冬季滑雪很火,那么,夏季可推出滑草。温泉型景区,冬季推泡温泉,夏季则可主打水上游乐项目。
5.私人定制,提升服务水平
现在旅游私人定制越来越火。旅游景区可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需求、不同年龄的游客,为他们量身定制私人专属的个性化服务。并提高员工培训,完善制度,使“个性化服务规范化”。
如何促进游客消费的增长
一是有时间。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我国将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是以国务院令颁布的,具有一定的法律约束力,如今9年过去了,却有许多单位落实不好,执行这一条例需要刚性,不能由着企业“自由裁量”。
二是有钞票。旅游是“玩钱”,需要经济和财力支撑,促进旅游产业大发展,从观念上讲,首先要把旅游定位于大众消费,而不是少数人的“专利”。这需要做到三点:第一,企业要通过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使职工有钱去旅游。其二,旅游产品属大众“商品”,而不是“精品”,门票不能过高,不仅要严格控制景点涨价,少数景区奇高的门票还应适当降低。第三,旅游具有一定的公益属性及教育功能,对特殊人群,如青少年学生、教师、军人、老年人、残障人等,景点应给予门票优惠。对城市低收入群众,政府要发放一定的旅游补助金,让大多数群众都能“玩得起”。
三要服务好。近年来,通过严格治理与整顿,旅游市场秩序有了明显规范,但“黑导游”、乱收费等旅游乱象仍时有发生,尤其景区在餐饮、住宿、停车、卫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尚比较突出,旅游行业总体投诉率还比较高,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促进旅游发展的措施
加强区域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要加强旅游资源的培育与养护,在旅游资源中,有些是不可再生的,有些是可再生的。目前,在区域旅游发展中,受到威胁最大的不是不可再生旅游资源,而是那些可再生资源,如森林、草地和动物资源等。区域旅游资源能否满足区域旅游发展的需要,不仅取决于区域旅游资源的供给,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类如何利用和保护。
走生态旅游之路。生态旅游要求经营者和游客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培养环境意识和对自然的热爱,尽量减少旅游活动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干扰和侵袭。同时还要通过旅游活动的开展,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到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活动中,实现旅游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利用旅游产业政策为保障,依靠科学技术做支撑,着力构建我国区域旅游适宜的开发和经营模式。建立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体系,吸纳当地社区参与,加强游客管理,进行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环保教育,建立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专家规划和指导的辅助系统。
借鉴欧美国家公园管理规制,树立我国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联动机制体制典范。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整合设立一批国家公园”的目标,该目标是在充分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基础上提出的,具有战略预见性和长远指导意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一条为保障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护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组织到境外的游览、度假、休闲等形式的旅游活动以及为旅游活动提供相关服务的经营活动,适用本法。
旅游的淡季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旅游业的经济收入。哪些措施?
(一)旅游市场的开放性有待提高
我国对于自身的旅游市场长期处于保护和封闭的状态,旅游行业属于投入资金较少,但利润高且创汇多的行业,简单来说就是回报远远大于投资,因而我国长年是以国家封闭的方式来保护自身的旅游行业,尤其是其中的龙头企业、龙头旅社是很少同意外国投资进入,也很少有中外合资亦或是国外单独投资的方式来经营旅游业,因此造成了我国旅游市场截至目前都是属于开放性不高的状态。旅游行业想获得发展,必须关注在国际市场的客源及游客流量,这些是发展该行业最基本的保障,因此需要提高我国旅游市场的开放性。但是现阶段我国所经营的国际旅游线路的旅行社在全世界范围中缺乏自身的关系网,且经营方式还是等客上门这种传统的模式,导致我国的旅游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较弱。
(二)我国旅游业的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现阶段我国旅游业的相关基础设施较落后且尚不齐全,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比例也有待提高。在我国许多中西部的景区交通设施不发达,且民用航空的航班不一定能直接快速到达,致使铁路方面承载的游客流量会超过自身的负荷能力,并且电子信息网络的通讯铺设工作还不完善。以上各种因素造成了限制我国资深旅游行业发展的原因。尽管我国拥有许多风光秀丽的旅游景观,且资源丰富,但是由于缺少与景观相匹配的优质基础设施,导致很难吸引到游客[1]。
(三)我国旅游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当前我国的一些旅游项目由于不能注入外资,造成了旅游设施等各方面不匹配的问题发生。从宏观角度来说,外资的注资仅仅体现在酒店宾馆方面,但是其他的配套交通道路和购物等环节涉及的较少。除了国家指定的度假区外,一些景区内甚至出现了卫生条件十分恶劣以及景点设施非常落后的问题,并且服务质量相对较差,难以达到游客满意的状态,甚至还伴随着在景区内乱收费的问题。
(四)缺乏旅游市场的竞争机制
当前我国旅游市场缺少正规的市场竞争机制,该行业的国企单位在对外国际旅游市场中是受到国家保护的,且享受便利的特权,致使在行业内部缺少竞争对手和竞争欲望,使国企旅游单位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并且一些国企自身的综合实力较弱,无法真正走进旅游市场,去适应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这就使得企业在自身发展上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且自身发展前景不太乐观。此外一些地方实行自我保护政策,导致竞争协作的旅游市场发展形势不乐观,使得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较弱,其竞争资本有待增强。
企业如何应对旅游季节性变化
企业应对旅游季节性变化的策略如下:
1、开发富有文化特色的旅游资源。两大类旅游资源中,自然旅游资源相对季节性比较明显,人文旅游资源的季节性相对弱一些。所以旅游地想要发掘淡季市场潜力,可以从深挖当地人文资源,开发一些富于文化特色的旅游景点着手。与自然风景旅游资源不同,人文旅游资源是可以被人们有意识地创造出来的,可以通过建造博物馆、美术馆、游乐园、文化宫、体育运动中心,以及组织文化节、戏剧节、电影节、音乐节和各种民间喜庆活动等别具特色的文化活动来丰富旅游内容,吸引远方游客,形成充满现代气息的人文旅游资源。比如就有学者针对山东蓬莱淡季时间长达半年,明显影响了全年的旅游经济效益的情况提出了相应开发文化旅游产品的策略,策略包括利用蓬莱沿海渔民祭海的习俗开发渔灯节;借助妈祖文化开发旅游产品;利用海洋历史文化开发旅游产品等。这样不但可以宣扬传统文化,对拉动淡季旅游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2、充分利用价格机制。价格对需求的调节作用十分明显,旅游产品并非生活必需品,一般旅游者对价格比较敏感。所以合理利用价格杠杆,调节旅游需求是可行的。通过价格调节,将一些有富余时间和经济能力有限的游客,从旺季市场分流到淡季市场,是缓解旅游季节性差异的可行措施。比如老年旅游者相对有富余时间,学生市场对价格相当敏感,这两个市场就大有文章可做。通过合理的定价策略,引导这两类游客,把他们从旺季市场分流到淡季市场。可以有效缓解旅游活动季节性对旅游地造成的负面影响。
3、避免季节性定位。除了丰富旅游地的旅游资源和利用价格杠杆外,旅游地形象定位也十分重要。旅游地形象定位会影响消费者的认知,如果形象定位不科学,会严重影响旅游地的旅游业发展。旅游的季节性是普遍现象,在旅游地的形象地位上要尽可能地避免季节性定位。比如有些旅游地大力宣传“清凉之都”,“避暑胜地”等,这无形中影响了旅游者对旅游地的认知,强化了旅游地的季节性,最终导致季节性加强。所以旅游地形象的定位一定要避免季节性定位,否则,它会给旅游地带来负面影响。
4、科学的旅游宣传引导。旅游地可以通过大众传媒向旅游者发布相应旅游信息,适时引导旅游客流的流向。旅游信息特别是旺季的旅游信息共享尤为重要。旅游企业和各旅游目的地以及各目的地旅游企业要与旅游信息管理部门加强合作,要将自己的旅游预订信息及时上报给旅游信息管理部门,再通过旅游信息管理部门的统计总结,并及时发布旅游信息,从而合理引导客流的流向,倡导错峰旅游,以达到协调旅游淡旺季差异的目的。在旅游淡季,旅游地更要通过大众传媒进行宣传促销,旅游地各旅游企业也要淘汰那种“等客上门”的做法,要自己走出去,把客人请进来。加大营销经营活动,对自己的客源市场进行科学的细分,然后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再针对不同的客源细分市场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并加以宣传。
拉动旅游消费的策略有哪些
1.减低消费
通过在门票、住宿、娱乐项目等方面进行优惠打折或者免费的手段降低景区游玩的最低消费,以此来吸引消费者。比如推出一些家庭游或朋友游等组团套餐,既保证了游玩人数,也能吸引消费者们的前往。
2.加强宣传
加大景区的广告宣传力度,将景区的风景、特色和服务等宣传出去,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让他们知晓并且愿意前往景区游玩。
3.挖掘临近的潜在消费者
如今疫情期间,的确不便于出远门游玩,那么临近地区游玩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景区可以将消费人群的重心放在景区所在地临近的市、县(区)和乡镇等,除了加大宣传力度外,还可以通过转发朋友圈多少天就可免费领门票或者免费领小奖品这样的方式增加前来观光的游客。
4.加强合作
可以与一些旅行社合作,保证游客的数量,比如马上就要来临的毕业季,旅行社就可以针对高校毕业生推出相应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