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卡“摘星”提振旅游行业复苏信心

作者:特约评论员 王红彦

据工信部网站消息,为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支撑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 社会 发展,方便广大用户出行,6月29日起取消通信行程卡“星号”标记。这一重磅消息一经发出,迅速登上热搜榜首,持续引发 旅游 业界热议。业界普遍认为,这是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趋稳向好的标志,将对 旅游 市场复苏振兴起到有力推动作用。

事实上,在全国行程卡“摘星”的前一天,国务院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两者从政策和措施层面同向而行、有效统合。“摘星”绝非是摘下一个小标记,而是算了一笔综合账。通信行程卡“摘星”是对当前世情、国情、社情、民情、疫情综合研判作出的有效策略,既贯彻了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明确要求,又体现了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 社会 发展的坚定信心与坚强能力,也标志着疫情精准防控、科学防控按照“全国一盘”的思路进入新阶段。

当前恰逢暑期 旅游 旺季,“摘星”之举顺应广大人民群众出游之需。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进一步向好,防控措施进一步优化,恢复跨省团队游省份进一步增多,人民群众出游需求与日俱增,“摘星”让人民群众的出游意愿更加高涨。“摘星”消息发布后,相关网站平台数据显示, 旅游 产品搜索量暴增。携程平台上多个热门旅行目的地搜索量增长超300%;同程旅行大数据显示,酒店搜索量较前日同一时段上涨220%;去哪儿平台数据显示,机票搜索量在30分钟内上升60%。

翻番式激增的搜索量,预示着今年暑期出游高峰或将到来,压抑许久的大众出游需求有望得到有效释放。“摘星”虽然对人们出行出游的限制性要求进行“松绑”,但并不等于完全自由流动。近日,江苏、安徽、浙江等多地发生本土疫情,我国疫情防控压力依然很大,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还不能太过乐观。

“摘星”不是目的,实现更科学更精准的常态化疫情防控、促进 旅游 业复苏振兴和高质量发展才是目标。面对党中央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 社会 发展的明确要求、人民群众出行出游的旺盛需求、 旅游 市场主体恢复发展的强烈诉求和暑期 旅游 旺季,全行业既不能过度防控猛踩刹车,也不能放松防控猛踩油门,而是要着力找到统筹推进科学精准防控和 旅游 行业复苏振兴的平衡点。

首先,要实现全国一个规则。“摘星”对 旅游 业的利好不言而喻,必将极大提振行业信心和市场信心。其推动和促进作用能否得到积极发挥,关键还取决于各地防控政策调整、相关配套措施出台及具体执行情况。既然“摘星”是国家层面统一的“规定动作”,希望从国家层面加大对各地贯彻落实这一政策的指导和检查督导力度,防止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坚决叫停自行标记、跟踪、限制等翻新手段、变种模式或替代方案,大力整改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等问题,真正实现全国一个规则、一把尺子。

其次,要科学精准防控疫情。坚持科学防控、精准防控,是落实第九版疫情防控方案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 旅游 市场复苏振兴的重要前提。疫情一旦出现反复, 旅游 市场恢复就会受到影响。全行业要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针对疫情防控新形势、人们出游新需求和暑期 旅游 市场新特点,进一步压实压紧各方责任,落实落细各项措施,织牢织密疫情防控网。

最后,要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值得注意的是,疫情发生以来,人们的 旅游 需求方式、出行模式和 旅游 体验方式悄然发生变化。全行业要以市场变化为导向,抓住“摘星”时机和暑期 旅游 消费旺季,推动 旅游 业加快复苏。要积极发展本地游、周边游、生态游、休闲游,特别是近期火爆的自驾游、露营游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出针对高考、中考毕业生和中小学生的精品小团、户外 旅游 、研学旅性和亲子游。充分整合机票、酒店、景区门票等 旅游 要素资源,加大 旅游 惠民力度,推动释放市场需求和 旅游 消费回暖。

总之,取消行程卡“星号”标记不仅是摘掉通信行程卡上的星,还要摘掉各地疫情防控措施上的“星”,只有这样才能为人民群众出行、出游提供保障,为 旅游 业加快复苏振兴增添活力。

鼓励各地发行旅游消费券!广东8条帮扶措施为旅行社行业纾困

近日,广东省文化和 旅游 厅与省直机关工委、教育厅、财政厅、人力资源和 社会 保障厅、市场监管局、地方金融监管局、人行广州分行、广东省税务局、广东银保监局、省总工会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旅行社纾困发展有关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措施》),在质量保证金改革、协调解决融资困难、加大财政资金保障力度、强化旅行社人才培训及稳岗就业、优化营商环境等8个方面帮助旅行社纾困解难,促进 旅游 市场复苏发展。

推动创新 旅游 服务质量保证金交纳方式

广东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工作,认真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中关于“推广以金融机构保函替代现金缴纳涉企保证金”的规定,推动创新 旅游 服务质量保证金交纳方式,拓展旅行社发展空间。

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

为纾解旅行社经营困难,广东将按照国家有关扶持政策措施,鼓励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办理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继续运用再贷款、再贴现、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和信用贷款支持政策等,对符合条件的旅行社企业给予支持,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

暂时退还的 旅游 服务质量保证金延长至2022年12月31日前返还

支持用好国家普惠性税收纾困政策,增强企业信心,将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费率政策执行期限延长至2022年4月30日,暂时退还的 旅游 服务质量保证金延长至2022年12月31日前返还。

鼓励各地发行 旅游 消费券

《措施》中明确提出,加强财政对文化和 旅游 业的保障,重点支持旅行社企业发展、 旅游 项目投资、 旅游 数字化转型、 旅游 市场推广和 旅游 设施建设等项目。鼓励各地发行 旅游 消费券,提振民众消费热情,激发 旅游 市场活力。

鼓励单位委托旅行社代理安排文旅服务事项

《措施》中鼓励全省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 社会 团体组织的党建活动和公务活动,委托旅行社代理安排交通、住宿、餐饮、会务等服务事项,鼓励具备相应资质的旅行社企业积极参与相关政府采购活动。支持各地教育部门将研学实践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指导学校结合年度教学安排,选择具备相应资质且管理规范、信誉良好的旅行社开展研学实践、 社会 实践等校外拓展活动。

鼓励部分代表地开拓省外客源

鼓励各地以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南粤雄关与古道、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孙中山故居等革命 历史 旧址、岭南文化代表地,以及改革开放先行地等为依托,加大广东 旅游 宣传推广力度,开拓省外客源。

强化旅行社人才培训及稳岗就业

支持“金牌导游工作室”组织开展业务研究和实践、高规格讲座、研讨会、观摩考察等活动,提高导游队伍素质和业务能力。将“金牌导游工作室”纳入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建设范围,支持其参与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申报评审。

进一步优化 旅游 营商环境

进一步优化 旅游 营商环境,统筹推进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分类改革、证明事项告知承诺等工作,实施综合监管、智慧监管和信用监管相结合。以包容审慎监管促进 旅游 新兴业态安全、有序、 健康 发展,加大对非法经营旅行社业务、虚假宣传等扰乱 旅游 市场秩序行为的查处力度。

鼓励各地结合实际,积极 探索 、大胆创新,切实加大对旅行社的扶持力度,努力营造共建共享的 旅游 环境,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通讯员:粤文旅宣

如果有线索提供或服务咨询

可联系南都新文旅研究课题组。

发送邮箱:

nandulvyou@126.com

稳了!政策加持,旅游业强势复苏

寒冬已过,暖春徐来。生机,在广袤田野中涌动;机遇,在审时度势中绽现。 旅游 业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盼回了自己的“春天”。

据百度地图大数据显示: 2022年2月份,全国总体迁徙规模指数已逐渐接近2019年,且在2月6日最高值时超过2019年。这充分表明,全国复工复产进程正稳步向前。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多数地区得到了有效控制,景区、餐饮、酒店、旅行社等休闲服务行业相继复苏。 旅游 业也不负春光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

数据,如同一把无形的“尺子”,衡量着 旅游 业由“阴”转“晴”的发展变化,鼓励着 旅游 人继续砥砺前行。而政策,就如同“东风”的劲吹,将成为 旅游 市场提振的另一个加速器。

日前,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文化和 旅游 部等十四个部门制定出台《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 针对 旅游 业打出“10+7+N”的政策组合拳。这彰显出政府纾困的决心,也将提振 旅游 复苏的信心。 这无疑为 旅游 行业送来了“及时雨”,进一步提振了行业发展的信心。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十四五” 旅游 业发展规划》也提出,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创新提升国内 旅游 ,在国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分步有序促进入境 旅游 ,科学制定并实施入境 旅游 疫情防控技术指南,入境游有望在年内重启。

此外,全国各省市也陆续出台 旅游 景区有序恢复开放的实施方案,在控制客流、防控疫情的基础上有望良性促进消费者出游意愿释放。

对于 旅游 业来说,2022年是转折性的一年,相关企业应积蓄力量、砥砺前行,在“润物细无声”的时空里孕育“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能量,进而实现华丽转身。

无疑,在这个春天, 旅游 业复苏成为最动人的心声,也成为最嘹亮的号角。 旅游 人将满怀对未来的期许,满足更多民众对“诗和远方”的向往。而伴随着 旅游 行业的复苏, 旅游 客运的春天也将为时不远。

政策发布对于 旅游 业中的中小企业能够缓解燃眉之急,减轻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生存压力,使得 旅游 企业能够有更多精力聚焦在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助力 旅游 业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复苏与发展。因此,2022年在 旅游 复苏的同时也将会引领 旅游 市场向上向好的发展。

机遇和挑战总是同时出现,有备而来的人总能获得更多机会。因此 旅游 产品与服务的提升成为了各企业的发力点。作为景区服务的一环,客旅运输也迎来了新的挑战。舒适、品质、高端,将是 旅游 市场给客旅运输行业提出的新的命题。

作为客旅行业占比超50%的引领者,宇通客车始终紧跟发展形势,发掘行业提升关键点,积极顺应 旅游 消费趋势和 旅游 客运企业转型升级需要,推出更适合市场、引领出游新风向的客旅新产品: ZK6907H、ZK6117H、ZK6128HQ、ZK6137HQ等产品,覆盖了短途团体游、家庭游、商务游、长途报团游等各类 旅游 产品的客运需求。

热销客旅车型推荐

宇通ZK6907H,深度考量 旅游 客车市场需求,灵便车身提升灵活运营,提供更 健康 安全的出游体验, 宽车身、NVH静音技术、 健康 材质,打造更高档智能的出游体验。

宇通ZK6117H,聚焦 旅游 租赁市场研发, 舒适性与经济性俱高, 既兼具大型车的平稳,又具备小型车的灵活性能,适应多数景区路段, 宽敞舒适空间、智能系统运用 ,让旅途体验感不断提升。

宇通ZK6128HQ,作为新一代的12米高档公路客车,迎合 旅游 客运市场需求, 打造更豪华贴心的旅程 , 人体工程学座椅、内藏支腿行李架、大跨距C托悬架等贴心设计 ,让 旅游 舒适无忧、阅遍风景。

宇通ZK6137HQ, 13米中高端客旅旗舰 , 旅游 租赁市场之王, 55+1座性价比王者 ,助力高效大运量,特大高一级座椅间距、1.14米高大行李舱(最大约9.1m³),让运营无忧、出行体验更优!

安全、节能、舒适、智能...... 旅游 业的兴起对 旅游 客运的要求不断提高,而作为客车行业的引领者,宇通客车将以更加品质出众的产品,为用户创造更大价值,助力 旅游 客运转型升级。

专家看门道|2022年文旅消费如何实现提质增效

近日,山东省文化和 旅游 厅召开全省文化和 旅游 工作会议,对2022年全省文化和 旅游 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会议指出,2021年在全国疫情防控形势非常严峻的情况下,全省 旅游 业的发展仍然取得了很大成绩, 旅游 接待规模和 旅游 总收入分别恢复到疫情前2019年的75%和71%,两项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22年,全省 旅游 工作仍将坚持疫情防控与 旅游 业高质量发展两手抓的指导思想,通过政策扶持、主体培育、精品引领、度假提质、智慧赋能、消费提振、宣传助力七项措施,推动 旅游 业提质增效、赋能升级实现新突破。

从目前的形势看,2022年 旅游 市场的增长依然面临着疫情防控的压力, 旅游 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仍受制于疫情防控的节奏。因此,我们要锚定目标,认清形势,有效施策,通过政策主导,消费侧与供给侧两端发力、互促发展,争取 旅游 市场增量与 旅游 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另一方面,引导、帮助 旅游 企业提升生产和服务能力,通过产品创新、业态创新、服务创新,激发新消费、扩大新市场,实现生产与消费互促发展、共同增长。由于疫情对市场的影响和防控要求,许多 旅游 企业的常规性产品市场低迷、常规性生产受到限制,但全年候“山东人游山东”活动的开展, 旅游 企业有很多参与机会和参与空间。全省1200多家A级 旅游 景区、2600多家旅行社、630多家星级饭店、1.7万家民宿等市场主体,有着巨大的生产潜能,但在 旅游 发展转型期和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都普遍没有及时跟上市场变化,需要主管部门、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科研和智库机构等通过政策引导、规划指导、智力帮扶、技术辅导等方式,进行产品创新、业态创新、服务创新,实现自身发展模式转型,也为 旅游 市场复苏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产能和产品支撑。在新的一年里,要组织 旅游 企业积极参与“山东人游山东”活动,政府通过设立企业创新引导转向资金、奖励资金等,引导企业有针对性的参与研发供本地、本省市场消费的 旅游 产品,促进市场恢复增长,包括:旅行社参与开发省内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研学游、体验游等线路和主题化产品; 旅游 景区针对疫情暴发后人们普遍提高了的生命意识和 健康 消费理念,开发 健康 主题产品,让游客去体验 健康 景区、参与 健康 消费;星级饭店、温泉酒店等开发家庭旅居套餐、私汤定制、康养保健等新服务产品;民宿和乡村 旅游 点,开展多彩民宿体验季、乡村旅居、 旅游 小镇微度假等新体验产品,等等,取得帮助企业生存发展与促进市场复苏的双赢效果。

总之,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和新任务、新目标,我们要进行市场策略的主动调整,深度挖掘和启动本地、本省市场,通过政策杠杆全面启动“山东人游山东”全年候系列活动,创造新需求、扩大新消费,促进 旅游 市场快速恢复与合理增长,推动 旅游 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山东大学 旅游 产业研究院院长、中国 旅游 协会副会长、山东省 旅游 行业协会会长 王德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