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疫情我国大众旅游消费形成原因?
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如今旅游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消费的刚需,此次疫情对大众旅游心理、旅游偏好、旅游计划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旅游消费预算增加700余元
因疫情原因影响了很多人的出游计划。所以疫情过后,计划出游人数和出游预算都会随之增加。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的网络调查显示,2020年人均旅游预算为5746元,较2019年增加了734元。其中3000元以上预算人数较2019年显著提升。
目前,“社会安全秩序”、“卫生健康状况”和“自然景观”是消费者最关注的旅游因素。对“卫生健康状况”的关注度较高,主要是新冠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日常生活习惯。人们更加注重餐馆的卫生条件和自身的卫生健康。而生活习惯的改变也会延伸到旅游行为中来。
除此之外,2020年人们对“应急措施”、“餐饮条件”、“旅游保险”、“购物条件”和“退费政策”因素的关注度显著提升。其中,对“应急措施”的关注度提高了10.2%,对“餐饮条件”的关注度提高了13.8%。
疫情致近30%人群取消计划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的调查中,72.4%的的人表示2020年有旅游计划。受疫情影响,28.3%的人取消了原计划,且有10%的人承受了一定的经济损失。还有一部分人改变了原计划的时间或者目的地。仅有27.1%的人没有收到影响。
二、疫情对消费有哪些影响?
2019 年 12 月末,我国突然发生新冠肺炎疫情,这给我国人民的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威胁,也严重影响了我国的消费市场。
新冠肺炎疫情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居民线下消费水平,但外出受限却推动了“宅经济”的发展,居家办公、居家消费的生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居民消费状况的较大变化,线上消费占比增加,并在疫情冲击下对会回稳消费起到了促进作用。
由此可见,研究新冠肺炎疫情对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影响,有助于理清疫情对我国消费状况的具体影响,并且对于将来我国如何在类似事件发生后,控制保持居民消费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0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居民消费结构的理论分析
疫情期间,居民不再只满足于生活的温饱,而是在多出来的闲暇时间,更加注重生活的质量以及精神的满足。
因此居民在教育文化娱乐类和医疗健康类的消费也出现增加,这就会促进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
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餐饮业、旅游业开始恢复,居民的外出开始增多,食品类和交通通信类消费随着餐饮业和旅游业的复工也有所增加。
居民的消费结构相较于之前有了相当大的改变,并使得居民消费水平也会增加。
因此,疫情发生后,对消费的影响是多方面、多角度的,极可能抑制居民消费水平,也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促进居民的消费水平增加和居民消费结构的转型,这需要进一步分析。
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从而在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上呈现出来。
新冠肺炎疫情会在不同方面分别抑制和促进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促进消费结构进一步转型。
02
疫情下居民消费现状分析
我国消费情况近年来一直呈现向好态势,2020 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强烈冲击了我国的整体消费。
2020 年一季度居民消费多年来首次出现下降,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实际下降12.5%,疫情对居民的商品和服务消费造成了较大的冲击。
只有居民的食品烟酒消费和居住消费实现增长,其他方面(如衣着、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受到疫情的负面影响,与上年相比,减少超过 10%。
与此同时,线上消费和由于疫情开始的健康消费增长较快,居民开始适应因社会大环境变化而形成的新消费形态,且优势明显。
总体来说,一季度虽有明显冲击,但还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2020 年二季度疫情防控取得成效之后,许多指标开始回升。但总体来说,疫情还是制约了消费的复苏,一些聚集性、接触性的消费活动仍然受到限制。
三季度,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居民消费增速有所回升,生活类和食品类支出继续增长,其他消费类别支出降幅继续收窄。
居民的线上消费热情持续走高,互联网和各类消费业态深度整合,直播带货成为互联网购物的又一主要形式,实体店客流也有明显回升,线下消费复苏明显。
在四季度内,个别指标增速由负转正,消费市场呈现整体复苏态势。
“宅经济”带动线上消费持续增长,线下消费到了 2020 年下半年开始有明显改善,特别是接触式的服务业和旅游业。
2021 年上半年,经过 2020 年一年的波动,疫情防控形势总体趋于稳定,居民的收入和消费都已经恢复至原有水平,且平均增速有所加快。
2021 年 1-4 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加快明显。我国消费已经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但同时我国的接触型消费仍然受到国内散发疫情的影响,恢复进程较为缓慢。
总体来看,消费市场复苏势头不断增强,新兴业态增长势头迅猛,下半年,随着扩大内需、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政策逐步实施。
居民的收入保持稳步提升,居民的消费潜力就能加快释放,消费市场将会实现进一步提升。
我国的疫情虽然还是有零星的小爆发,但在我国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的实施下已基本实现总体可控。
得益于我国居民自疫情爆发以来对疫苗研发的高度关注,以及对各项疫情防控政策的支持与配合。
我国的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也取得不错的成绩且依然在稳步进行,至此,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疫情防控最成功的的国家。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资料显示,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强烈冲击,我国经济运行仍然好于预期计划。
2020 年全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虽然比上年有所提高,但居民消费支出却同比下降。
其中受疫情冲击最大的是一二季度,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三季度开始,各项指标逐渐回升,且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从一二季度的下降开始回升。
可见,疫情对于短期的消费支出具有负面影响。随着各项防控举措的顺利实施及新冠疫苗的大力接种,我国消费需求将继续增加,拉动经济增长仍然要依靠扩大消费。
03
结语
新冠肺炎疫情使得我国居民消费支出较之前略有减少。长期来看,疫情有促进我国各省市居民消费水平的作用。
三、疫情后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
疫情对大众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态度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疫情前,效果,成分,品牌,服务体验,跟风代言是线上人群考虑购买的主要因素,疫情当下,健康,安全性,专家意见,对不确定性的恐惧成为更多考虑消费的原因。疫情的考验让物质财富在价值观中的重要性迅速下降,伴随着而后洪水,国外疫情和国际局势变得严峻,消费者的心理更加趋于保守和理性。
与此同时,疫情的突如其来拉动消费者对品质生活的追求,人们更加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期待享受生活、更加大胆追求美的享受和体验,尝试新鲜事物。同时也会较疫情之前更加注重环境保护,感恩自然。
后疫情时代消费者心理从最初的焦虑变为更加从容的面对,只着眼于物美价廉的理性消费观念、“重品牌、重样式、重使用“的感觉消费观念和”重视心灵上的满足“的感性消费观念并存;经济不景气将会加速一二线城市进入“第四消费时代”,即重视 “共享”的社会。
受疫情影响,对安全,健康和未来不可知导致消费者在购买时考虑会更加谨慎;尤其专家的建议影响变强。从美妆个护品类消费心理动机线上讨论分类对比可以看出,疫情前:效果,成分,品牌,服务体验,跟风代言是线上人群考虑购买的主要因素,疫情后:健康,安全性,专家意见成为更多考虑消费的原因。虽然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产品需求在被重塑成以安全、健康,但是消费者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会改变,他们依旧希望可以通过高品质、高性价比的产品提高生活质量,看重颜值、时尚设计以及舒适的体验。因此,健康,安全性成为消费者主要消费心理动机,同时追求美的享受和体验带来的小确幸。
疫情期间和隔离期积压的孤独感将在后疫情时代迎来巨大释放。随着短视频和直播等线上社交需求的红利释放,各行业纷纷依托于直播平台进行试水,开始布局自己的数字化转型之路。后疫情时代,直播+电商的模式已从最初的自救手段转化成为如今企业布局线上标配。在美妆行业中,直播作为线上购买渠道在各城市线级消费者中呈现出极高的提及率,在低城市线级消费者中渗透率更高。
疫情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个人习惯,有机构预测,未来两年,口罩都会是大众刚需。对美妆行业来说,与长期佩戴口罩相关的肌肤问题和妆效需求将成为长期议题。后疫情世代,护肤不再只是“为了更漂亮”,维持肌肤健康、解决肌肤问题才是主力诉求。相较于快速有效的产品效果,安全稳定更重要。
修复因长期佩戴口罩而形成的“口罩脸”,或将成为长期困扰众多消费者护肤痛点。据菱歌数据发现,祛痘、过敏泛红和防晒是消费者当下消费者护肤的最大需求。
戴口罩人群的偏好里,植物成分整体占比比化学成分更凸显,但是占据绝对值的前五 名的成分中,化学成分占据三席。为了解决消费者受到困扰的长痘和过敏问题,金盏花以及氨基酸等温和的成分、神经酰胺等修复肌肤屏障的成分成首选,杀菌,抗敏成分缓解能有效缓解过敏现象。天然的金盏花成分,具有抗菌消炎作用,能清洁和舒缓中偏油性肌肤、对被痘痘困扰的夏季口罩脸尤为受用。
四、受疫情影响的市民们究竟培养了哪些全新的消费习惯?
我觉得市民们的消费观念肯定会发生大的改变,更多的会关注医疗、卫生等方面的问题,并且消费会增多。
1、口罩基本会是每个家庭必备。在这次疫情之后,很多家庭都会知道口罩的重要性,所以我觉得在口罩上,肯定会有很多家庭开始储备一点,即使不储n95这种口罩,普通的医护口罩肯定也会储备一点,所以在医疗用品的消费上,我们国家肯定是会有所增加,这次疫情期间口罩有多贵我们都看到了,最重要的贵是还根本买不到,要是买不到医护口罩出去买菜都会很麻烦。
2、疫情过后可能会有报复性消费的情况,但是总体来说还是少数。在疫情过后我觉得还是会有一部分人进行报复性消费,把钱更多的花在娱乐消费上,通过这些报复性消费可以缓解下自己这么长时间压抑的感觉,但是我还是建议大家不要去报复性消费,因为费钱,这钱用来买口罩多好,不仅疫情的时候能用,平常也能用。
3、我觉得娱乐消费、知识付费和远程教育可能会迎来一个春天。这个疫情的觉得还会带起知识付费的高涨,因为人们在家没事儿干的会通过其他方式来提升自己的技能(游戏的话因为我觉得也会因为疫情原因而可以多一些收入),而且很多学校现在还进行了线上教育,来保证课程的正常进行,线上课程推动了很多软件的发展,诞生了一大批让大学生深恶痛绝的产品,并且线上学习,不如线下,一不小心就干成其他的事情了,学习时间就这样被荒废了。
综上,受疫情的影响,市民们的消费观念会有一个转变,在疫情期间,线上教育和知识付费迎来了一个春天,并且疫情过后也还是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然后就是医疗行业,会被人们重视起来。
五、三年疫情,年轻人消费观发生了什么改变?
“青春才有几年,yi情就占了三年”,这是现在年轻人发出最多的感慨。在这场突如其来的yi情之下,很多人的生活都被迫发生了改变,这其中尤其表现在消费观念上面。
以前是有点钱就得网购消费,如今发现存点钱才是真的“香”。过去的我们只要手里有点钱就得想方设法把它花出去,生怕这点钱“压口袋”。可是yi情发生后,我们才发现手里存点钱,生活才能够有保障,才能在面对发生突发事件时心里不慌。
我的一个表妹是在上海从事互联网工作,每个月也有不错的收入,将近2万元。但是她属于“月光族”,有一分钱花一分钱,她还跟我们强调人生就应该及时“行乐”。但是在上海发生yi情后,她所在的小区被feng控了,每天团购生活物资就得上百元。这也让她很快捉襟见肘,只能“拉下脸”和父母要钱。
前几天我和表妹通电话,她说自己马上就复工了。这次,她决定不再做个“身无分文”的主,计划存钱了,还立下目标一年要存10万块。她告诉我这次的yi情让她明白了一些道理,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钱真的会成为一个人生活的自信。
在yi情下,年轻人除了要存钱,他们还打算合理分配运用资金,用挣来的钱去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而不是把钱花在那些所谓的名牌衣服、鞋子、包包上面。
以前大家伙可能觉得买房子和车子是为了结婚,为了让自己更有面子。但是通过这次yi情,我们才发现只有住在自己的房子里才有安全感,才不会居无定所,流浪街头,让自己看起来委屈且可怜。
以前车子被看作一个人的“门面担当”,很少有年轻人会考虑实用性。可这次的yi情告诉我们,如果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那么你或许能更好去面对和处理一些特殊情况,这点我想对于部分在上海打工的人深有体会。
或许谁都没想到这次的yi情会持续这么久的时间,造成这么大的影响。但是它确实发生了,而且给我们带来很多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多的不便,不过我们能做的就是选择坚强面对。
人真的是在经历一些事情之后就变了,不管这些变化是你主动地还是被动的,但都属于成长的烙印!
六、疫情之后,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消费观念有何变化?
年轻人的情绪、消费习惯、消费观念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今年的疫情,让年轻人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改变。那我们看看那些消费观念改变了呢?
01.重享乐转变成轻养生
疫情的重压之下,年轻人被迫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习惯,开始尝试相关的中药滋补品和健康设备。“健康需求”跃升为现在年轻人的关注焦点。传统的滋补食材比如阿胶、人参、燕窝等等,都需要仔细清洗、长时间熬制等多步骤。制作时间比较久,对于爱玩的年轻人来说,是没有那么大耐心的。在快节奏现代生活压力和疫情焦虑下,年轻人对养生保健产生了“轻滋补”、“轻养生”消费观念的转变。
以往的时候,年轻人消费观念是重视享乐。什么品牌能够让自己开心,就买买买。什么服务比较有意思,就买买买。享乐永远是第一位的,其他的健康作息规律是不存在的。今年的疫情,年轻人开始焦虑起自己的健康起来。他们关注起古法养生、未病先治。其实背后更多需要的是一种“养生感”。即通过购买养生保健品牌产品获得心理自我安慰和满足。所以他们的养生方式倾向于是不是便捷、轻盈、省时间。
02.冲动消费转变为理性消费
过去的年轻人因为有父母的零花钱,所以对金钱没有太多的概念。还有觉得自己未来能够赚很多钱,潜意识就有一种敢于购买各种高价的品牌。只要广告拍的年轻人心动,产品颜值还不错,年轻人一冲动,就会购买。特别是直播间的主播诱惑性的销售话术。什么不用想,直接拍;我们原价是某某元,现场直播间只要某某;我们现在只有10件给到亲们进行秒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