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武汉市的消费水平,人均收入各是?
据武汉市某统计局调查,武汉市人均消费水平在1800-2600元左右。人均收入在5000-8000元左右。但还是有部分人不能达到这个标准。
二、武汉旅游市场客源规模
1.1 旅游市场规模内涵
所谓旅游市场,指的是旅游产品生产和交换过程中所反映的旅游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各种经济行为和关系的总和。从理论上讲,所有影响旅游发展的因素都是影响旅游市场规模的因素,这些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居民因素,主要包括居民的经济条件、闲暇时间和身体素质等。(2)交通因素,包括旅游地交通线路的便捷性及安全性、旅游地交通工具的状况以及居民个人拥有交通工具的状况。(3)旅游地接待因素,包括旅游地宾馆的档次、数量及安全性,旅游地的服务质量等。(4)居民与旅游地之间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联系的密切程度等。
衡量国内旅游市场规模的指标很多:从总体指标上讲有国内旅游总收入、国内旅游者总花费、国内旅游者总人数等;从个体指标上讲有居民的人均出游率、旅游者的人均旅游花费、居民的人均旅游花费。而衡量经济、交通条件的指标也比较多:GDP总量、居民的人均GDP、居民的人均收入、交通的通达性、各种交通方式的通车里程及各种交通网络的密度等,应根据研究的需要有所取舍。
1.2 武汉旅游市场规模概况
武汉自然生态环境良好,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旅游产品类型多样,特色突出;城市分区布局脉络清晰,为发展城市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十一五”期间,武汉市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投资总额达到725.11亿元,以武汉都市文化旅游、红色旅游、科教旅游、水体旅游、商贸旅游、工业旅游、宗教旅游和乡村休闲旅游等8个专项旅游产品开发为基础,策划实施了以武汉作为旅游集散中心地的省内旅游线路48条、市内旅游线路31条,策划产品实施项目32个,改扩建项目11个,培植具有地域特色节庆产品l3个。
1.2.1 交通条件
武汉是全国铁路主枢纽之一。至2008年,武汉市内有到红安、麻城、罗田、英山、浠水、洪湖、阳新以及大别山旅游区等地的红色旅游班线。省客集团还先后开通上海、南京、泰州、南昌、赣州、湘潭、西安等跨省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2006年夏季,新华路、傅家坡等客运站增开了前往桂林、张家界、庐山、泰山、黄山、天柱山、景德镇等地的客运班线。武汉拥有码头泊位615个,拥有各类船舶2080艘,总载客量6万客位。客运量居长江内河港口首位。武汉港开设了去重庆、九江、三峡等旅游地航线。武汉机场的航线可抵达全国56个大中城市,并开通了至香港、澳门及日本福冈、韩国清州四条国际航线。
1.2.2 旅行社
至2008年,武汉市有旅行社(旅游公司)169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6家,国内旅行社153家。国际旅行社中有8家具备出境组团条件,长江轮船海外旅游总公司居第13,省海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居第44,省中国旅行社居第71。近年来,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了持续不断的培训,使旅游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持证上岗率达100%,一般工作人员持证上岗率达80%以上,高级导游24人,有19人在岗,中级导游约136人。加上市内武昌旅校和长航职校等职业学校、湖北大学旅游学院以及武汉大学旅游系、华中师范大学旅游系等本科院系以及研究生专业每年可为旅游行业输送大量合格的旅游管理人才和旅游服务人员。
1.2.3 旅游接待设施
至2008年,武汉市有旅游星级饭店120家。其中五星级6家,四星级17家,三星级54家。共有客房15447间,床位28410张。并有香格里拉、假日、万豪等一批国际知名管理集团进驻武汉,结束了武汉市无顶级饭店的历史。全市现有定点涉外商店11家,定点涉外餐馆l0家。并有一批大型购物中心、专业商品批发市场、大型美食城广场、美食街及风味特色餐厅,能较好的满足中外游客的需求。尤其是旅游购物在旅游外汇收入中所占比例近几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旅游商品在品种、数量、特色等方面都有较大提高。
1.2.4 旅游经济
以2005年分析,武汉市接待海外旅游者41.23万人次,同期增长31.1%。接待国内旅游者人数93.49万人次,同期增长35.6%。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35.19亿元,同期增长16.0%。其中,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72亿美元,同期增长36.5%,国内旅游收入221.22亿元,同期增长l5.1%。从客源地域分布来看,来自港澳台、东亚的旅游者分别占40%和20%左右,二者合计接近全市海外游客总数的60%;来自西欧、东南亚、北美的旅游者总计约占全市总数的20%。武汉旅游基本形成了以省内及周边省区客源市场为主体,以华东、华南客源市场为支撑的基本格局。长江中下游沿线、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以及周边省区是武汉国内旅游的主要客源来源地。
2009年武汉旅游规模部分数据如表1-1。
表1-1 2009年武汉旅游业发展规模部分指标
指标 武汉
国内旅游人数(万人次) 6359.99
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数(万人次) 66.90
旅游总收入(亿元) 508.65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亿美元) 3.29
国内旅游收入(亿元) 486.18
年末星级以上宾馆数(个) 111
三星级及以上宾馆数(个) 83
国际、国内旅行社个数(个) 235
年末旅游景区数(个) 32
4A级及以上景区数(个) 10
参考文献:
[1] 张立生. 我国国内旅游市场规模分析与预测.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1):59-61
[3] 薛兵旺,赵永刚. 武汉旅游经济产业优势与发展对策. 企业导报,2011(7):158-159
[2] 徐梦婧. 武汉旅游业竞争力提升的现实基础与对策. 经营与管理,2008(4):79-82
[4] 虎磊. 武汉旅游竞争力的比较研究. 魅力中国,2011(11):123-124
这可是我下了好多文献给你专门写的啊!
三、武汉人均gdp是多少?
截止到2021年4月武汉最新人均gdp数据是145545元(2019年)。201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6223.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4%。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8.99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5988.88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9855.34亿元,增长8.2%。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3︰36.9︰60.8。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45545元,按平均汇率折合为2.11万美元。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和我国GDP核算制度规定,2018年武汉市GDP修订为14928.72亿元。
扩展资料
武汉市场消费: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49.64亿元,比上年增长8.9%。按商品形态分,商品零售额6724.02亿元,增长8.5%;餐饮收入725.61亿元,增长12.0%。
按销售类值分,限额以上单位21大类商品中,日用品类增长16.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0.5%,粮油食品类增长10.2%,中西药品类增长9.6%,通讯器材类增长9.2%。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零售额756.34亿元,增长17.9%。
参考资料来源:武汉统计局-2019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四、国庆国内游收入多少 国庆旅游热门城市有哪些
收入 热门景点
国庆假期有很多小伙伴大部分都有去旅游吧,国庆旅游花费了多少钱呢?目前关于国庆旅游的收入已经统计出来了,并且这个目前还只是国内旅游费用,大家随着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收入
近14亿人口,世界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强大的购买力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可靠保障。今年国庆假期,旅游消费再创新高,七天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82亿人次,同比增长7.8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497.1亿元,同比增长8.47%。强劲亮眼的消费数据,展示了我国强大的内生动力,消费成为经济增长主引擎。
国庆假期,购物、餐饮等传统消费亮点纷呈。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1日至7日,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1.52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5%。其中,老字号餐饮、特色网红餐厅人气火爆,北京部分老字号餐厅销售额比平日增长1倍左右。
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化和旅游部调查表明,假日期间,66.4%的游客参观了人文旅游景点,59.45%的游客参观了历史文化街区。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今年国庆档档期满意度88.6分,创造了此项调查开始以来的档期满意度最高分。
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应急管理部数据显示,截至7日18时,国庆假期全国未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与近5年同期均值相比,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减少49.3%和58.9%。
热门景点
华中十大热门景区湖北占一半
华中十大热门景区湖北占一半,分别是荆州方特东方神画、武汉欢乐谷、黄鹤楼公园、武汉园博园、武汉海昌极地海洋公园。从湖北接待游客来看,武汉、恩施、宜昌、襄阳、荆州等五城市,相关产品预订人气最高。其中,长线跟团及周边游主要集中在恩施、武汉、宜昌、神农架、十堰等。此外,武汉知音号等夜游产品,相比去年同期预订人次增幅30%,宜昌相关长江游轮增幅接近35%。
驴妈妈旅游网发布的《2019年国庆出游报告》显示,武汉由传统的热门“出发地”转变为热门“目的地”,武汉成为全国周边游十大热门目的地。10月1日至7日,武汉市共接待游客2262.24万人次,同比增长10.89%。其中,市外来汉游客1159万人次,市民在汉游1103.2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5.99亿元,同比增长15.43%。据抽样调查分析显示,游客对武汉旅游总体印象的满意率为99.41%。
携程旅游的大数据显示,从国庆前夕起,武汉在全国推广的周末游对国庆旅游消费整体拉动明显,国庆期间武汉成为新的热门旅游网红城市。其中,湖北省博物馆接待游客超过14万,同比增长超过40%。汉口、武昌、汉阳江滩日均接待游客50万人次,峰值达70万人次。
景区门票降价利好
人们持续高涨的旅游热情,与国家政策紧密相连。在2018年下调景区价格后,2019年3月,国家发改委强调,要持续深入推进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工作。
在湖北省惠民卡成为主菜单。湖北省部分景区通过门票减免、打折等方式,推出“文化和旅游惠民季”。假日期间,全省文艺院团“送戏进景区”“送戏下乡”等惠民演出,观众超万人。武汉东湖各景区提供10万张免费门票,让群众尽享实惠。随州炎帝故里景区实行的国庆生日优惠、姓名中含“国庆”作用的游客,以及省级以上劳模和道德模范均可凭有效证件可免费入园的政策。十堰武当山景区实行“一票管三天”政策,吸引了大批游客。受门票降价利好等多重因素拉动,全省各大重点景区均迎来大量游客。
千亿体量的市场,让旅游产业成为社会公认的优势产业。天眼查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旅游社数量高速增长,2015年、2016年新增旅行社超过1万家,2017年、2018年新增旅行社超过2万家,2019年至今新增旅行社已经超过2万5千家。目前,我国旅行社总量已超过15万家。
五、2021 年武汉市人口增量位居全国第一,是什么原因促成的?
关于2021 年武汉市人口增量位居全国第一原因,大概归纳有以下五点原因:
一、人口增长的背后是当地经济的迅猛发展
2021年,武汉市GDP同比增长12.2%,投资增长12.9%,消费增长10.5%,均实现两位数增长。经济的快速增长得益于本地的实体产业的发展,小米武汉总部、TCL华中区域总部、腾讯(武汉)数字产业总部等众多头部企业入驻武汉,2021武汉政府加大延揽大企业在当地设立总部的力度,万亿级央企中国三峡集团也把总部迁往武汉。经济的迅猛发展直接带动的当地的人口的就业和企业的福利改善。这些都是吸引人口加入武汉的主接原因。
二、武汉当地对人才的引入十分的重视
首先武汉落户和就业政策较为完备,企事业单位职位需求量非常旺盛,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人才的就业需求。同时各大企业的总部入驻武汉,又带来了大量到自全国各地的人才里面,让他们在这里安家置业,同时武汉本身的优秀毕业大学生留汉就业也成了他们的首要选择。多方面的原因的造就的年青人口的大量流入是一个城市能否保持长期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前提。
三、城市相关配套措施的相当的完善,更适合人的日常居住。
武汉的高等学府资泊是全国仅次于北京和上海这二个大城市存在,本市的教育资源十分优良。更多的父母希望可以在这里安家以便于给孩子未来更好的学习条件,另外本市的医疗保健产业也十分的发达,可以给老年人更多的晚年生活保障。这样生活在武汉这个城市可以享受到如一线大城市各种服务资源,又不会感觉到那样快节奏的生活压力。加入武汉四通八达的地理位置和相对周边大城市相比不高的房价,这些都是吸引外来人员安家立业的亮点。
四、一线大城市对人口的管控其人口增长不前,给二线城市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中国很早以前就是对中国的一线大城市上北上广深进行了人口的管控,主要就是体现在落户上,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城市的发展规模,给了一些二线好的城市更大发展空间,这方面武汉等省会城市上表现的极为明显。允许人员向好的地方流动,给他们给多的优惠政策和人文关怀是一个城市保持活力的重要原因。
五、原城市排名竞争对手去年特殊情况也有一定关系
说起武汉人口的增长就不能不提另外的一个城市郑州,要知道2020年底,郑州曾以27万的领先优势,首次赶超武汉成为全国人口流入第一大市,2021年底的数据,武汉又重夺中部城市的首位。这和郑州2021年的特殊情况有直接关系。7月2日特大暴雨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然后又叠加新冠疫情的影响,导致郑州在2021年经济增速只有4.7%。基于此原因部门人口迁出了郑州,这一点和2020年的武汉非常象,因为我们认为郑州和武汉这二个城市的人口排名可能还会出现交替现象,两个城市的发展都是韧性十足。
六、2018年全国旅游热门城市排行?
根据地级以上城市的旅游人数、旅游收入、人均旅游消费、旅游业比重、交通便利程度和旅游基础设施六个维度来进行评比,进而计算出中国旅游城市的排名,选出前50名进行展示。数据主要源自CEIC数据库,国家统计局,国家旅游局以及各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