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立足地方特色,助力乡村振兴?

如何立足地方特色,助力乡村振兴?农村特色产业是农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少数民族和多元化的农村产业,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涵盖特色种养、特色食品、特色手工艺、特色文化,发展潜力巨大。

在贵州,几乎每个县区都挖掘和开发了富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如盘州市的“刺梨产业”、水城区的“高山茶产业”、安顺的“蜡染文化产业”、大法的“豆制品产业”。特色产业作为地方发展的重要支柱,与以农业旅游、农业体验、家庭消费为特色的乡村旅游相结合,不仅能让美丽的村庄变得好看,还能与风景名胜区和历史名胜区形成互补,共同构成贵州特色产业的重要载体。

贵州独特的地形和悠久的文化孕育了一批批特色农产品,导致贵州产品传播到全国其他地区,如被称为“维生素C之王”的刺梨。因此,贵州将把其作为大规模种植的扶贫产业。在调研和走访中,我还发现贵州的一些地方特色产业对全国影响不大。素有“维生素C之王”之称的罗克斯洛在贵州有100多万亩种植面积,其中盘州约60万亩,并生产果脯、饮料、生果肉等产品。然而,这些罗克斯堡玫瑰产品的市场仍主要在贵州,在其他城市并不知名,导致销售不佳。

我认为,在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我们不仅要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农业,还要加大对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支持力度。同时,建设一批产业链长、市场竞争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将贵州特色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深加工经济品牌优势,促进农村振兴。如果农村能够振兴,工业繁荣是根本。如何跟上时代的发展,立足贵州实际,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色、贵州特色的产业带动带动农村振兴的新路子,这不仅是贵州实施兴国战略的关键,也是关键的关键,是决意要完成的脱贫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确保与全国同步的大课题、大文章,必须做到真正深入。

二、结合当地特色就能打好文化牌吗?

科技小镇、生态小镇、养老小镇……各种形态的特色小镇正在全国涌现。特色小镇在确保核心产业“特”的同时,需要进行多业态发展,实现产业、文化、旅游融合。位于广东惠州的潼湖科技小镇,打造物联网和智能控制产业基地。

在国际上,爱丁堡、阿维尼翁、锡比乌等小镇,以艺术节带动小镇发展,在潜移默化间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和文化情趣,还带动了当地文化旅游,成为文化名片。作为欧洲的第三大艺术节,锡比乌国际戏剧节在罗马尼亚中部的锡比乌市举办。举办25年间,锡比乌国际戏剧节从创办时的3个国家8场演出,到70多个国家500多场演出,近7万名观众参与。“戏剧节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溢出效应,锡比乌也当选为欧洲文化之都。”戏剧节创始人和总监康斯坦丁介绍,戏剧节关注社区的文化传承、关注公众利益,能够不断发展观众、培育观众。

特色小镇发展要与地方文化结合,并关注当地居民,注重运营和持续,形成自身的品牌。目前,我国各地都在进行探索。在辽宁葫芦岛打渔山区域内,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鸟类灰鹤、赤麻鸭、鸥类等珍禽鸟类栖息。提香湾特色小镇立足生态保护,实现居住区与周边生态环境和谐共生,促进绿色发展。知名导演说,以戏剧为核心,以山水为承载,越剧小镇希望再造现代演剧形态,向观众传递中国戏剧的美感和产业形态。可以说,未来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发展,值得探索的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