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宿发展趋势如何
民宿行业进入规范期 融资金额大幅下降
2019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其中强调推动乡村民宿服务质量提档升级,引导和规范城市民宿有序发展。近年来,我国旅游人次逐年上升,人们对旅游住宿的需求逐渐增加,价廉物美的民宿成了大多数人的不二之选,自然也就推动了民宿行业的发展。据文旅部统计,2019年前三季度,我国旅游总人次为47.2亿人次,较上年同比增长11.4%,平均每人在2019年的前三季度有着三次以上的出游
但随着民宿行业逐渐迈入规范期,各大民宿的野蛮生长以及圈地运动也逐渐告罄,民宿行业融资金额逐年下行。2018年更是出现了断崖式下跌。2019年前三季度,中国本土民宿和国外民宿平台在中国融资金额为20.5亿元,较2018年同期没有较大变动。
三线以下城市需求强劲 青壮年成民宿消费主力人群
虽然融资减少,但民宿的市场需求仍处在稳步增长当中,2019年1-9月民宿预订用户规模人数仍在持续增长,且均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其中2019年9月在线民宿预定用户规模达到688.5万人,较2018年9月增长37.3%。
从2019年9月线上民宿预订需求用户所在的城市分布可以看到,三线及三线以下城市的用户占40.5%,但三线及三线以下城市的城市数量有288个,而二线城市仅30个,一线城市则只有15个,超一线城市仅有北上广深四个。从城市数量以及城市人口占比的角度考虑,当前北上广深民宿预订需求用户的密度仍旧是最大的,但三线及三线以下城市庞大的需求量也不能被忽视。
从用户的年龄层分布来看,当前民宿的主力消费人群主要是19-39岁的青壮年,这一部分人对于旅游的需求比较大,对于民宿的接受程度也比较高。2019年9月,19-39岁的人群占到线上民宿总预定需求的82.2%。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民宿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二、民宿客户主流群体是哪类人群呢?
民宿是非标住宿,所以哪来的主流客群,只能说哪种类型的民宿匹配了哪类客群。
青旅匹配了学生群体、驴友、背包客。古镇里的客栈匹配了景区旅游客。山里的高端度假民宿匹配了自驾游度假客。
这里面又由民宿本身不同的设计风格、景观、配套、房型设置等,客群又进一步细分。北欧极简风的吸引的年轻客群会更多。中式古典风吸引的中年客群会更多。亲子配套设施多、亲子房比较多的又会吸引很多带孩子的亲子用户。
所以对于民宿这样自带旅游属于的非标行业来说,分析主流客群的意义不大,分析针对不同客群下,不同类型的民宿的占比、价格定位、入住率才更有意思。
民宿主要客源:
1、从客人的消费心理看:
一是住哪儿都无所谓,只追求绝对性价比的客人。
二是被民宿房源独特风格或者罕有附加值所吸引的客人。
2、从房源的户型看:
单间或者一居室,主流客人是情侣或者单身人士。
两至三居室,主流客人是小型聚会或者结伴出游的好友和家庭。
三居室以上至独栋,主流客人是大型轰趴,团建活动,企业年会,求婚迎亲,文创拍摄等客人。
3、若从民宿所在位置地段的功能性看:
交通枢纽附近,主流客人是差旅客人。
景点附近,主流客人是游客。
商圈写字楼附近,主流客人是商务人士。
大专院校附近,主流客人是学生情侣,参加短期培训的外地学员,还有各类资格考试的考生。
医疗机构附近,主流客人是病患和家属。
批发市场附近,主流客人是扫货的小老板。
文创基地附近,主流客人是艺术青年。
住宅社区附近,主流客人是急需招待亲朋或者家里装修必须搬出来小住的人。
三、民宿发展Swot分析(一)
S(优势)
(1)成本较低。相对于高星级酒店,完全可以省去穹顶、宴会厅、招待厅等大型设施,民宿的管理成本较低。
(2)价格合理。
(3)面向人群精准,且客户大多为千禧一代,素质高,消费能力高。
(4)投资回报率高。
(5)自带本地文化属性,特异性强。
(6)相对于酒店的管理来说,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的机会。
(7)政策的支持:政府主导政策驱动。民宿产业的发展与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大背景息息相关,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发展,也重视民宿这种新业态的打造。民宿产业集聚受到各地方政府政策的推动。
(8)随着90、00后等成为市场主体,多样化、个性化体验等新需求不断扩大,原有的标准化住宿产品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而个性化、体验性强的民宿产品更迎合他们的喜好。民宿投资资本驱动。目前民宿投资除了为了情怀、追求小而美不追求投资回报的民宿主之外,主要有三类:
第一类是电商平台投资民宿产业,比如携程旅游网、去哪儿网、途家网、同程旅游网等。除成立民宿客栈频道外,还直接从事民宿投资运营,如同程旅游完成对花间堂的战略投资,成为花间堂第二大机构股东;途家网旗下的途远公司直接参与贵州美丽乡村精品民宿建设等。
第二类是国有大型企业进军民宿领域,比如首旅集团、浙江旅游集团、国奥集团等。首旅集团成立首旅寒舍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已经在全国布局60余个古村落民宿产业;浙江省旅游局与浙江省旅游集团及相关公司设立100亿元旅游基金,高等级客栈和精品民宿项目都是主要投向。
第三类是房地产企业转型进入民宿产业,如新华联集团、银泰集团、金融街。新华联集团在安徽芜湖开发了鸠兹古镇项目,有上万平方米的用地建设客栈、民宿和精品酒店。
四、为什么民宿越来越受欢迎?
民宿越来越受欢迎不意外一下几点:
一、民宿本身产品的优势
和酒店一成不变的设施比起来,民宿拥有更高的性价比,生活方便齐全、形式多样等优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自己喜欢的住宿风格,会让自己觉得更加的舒适。活动空间更大,生活家电齐全。而且民宿的设计感会更加强烈,让每一位住客有不一样的感觉。 与此同时,现阶段市面上出现很多民宿预订平台,比如说Airbnb,小猪短租,百家等,他的风格多种多样,公寓、客栈、帐篷。复式loft等。房源比传统的酒店更分散,单个房间更加个性化,特色化,经营主体也更加多元化。
二、消费者年龄的变化
现在的主要消费群体是20--50岁这批年龄层次的人,也就是60后和90后居多。 民宿的最主要的消费人群是20-30岁的人,他们会追求与众不同的生活格调和生活感;酒店的标准化难免让人感觉到一成不变,而民宿的风格是多种多样的,每到一个地方都能有不同的住宿体验。
三、旅游地点的改变
不得不说,乡村旅游催生了民宿的快速发展,在城镇发展的的现代社会,乡村被重新定义并赋予诸多色彩,乡村的小桥流水生活更让人向往。
四:住宿体验 从消费者层面来看
同样的价格,民宿能提供不一样的消费体验。更好的服务和人文情怀,旅游体验。比如说:民宿可以自己做饭,可以承载超过两个人的入住量,好 可以和老板聊家常。这些都是传统酒店做不到的。
图文链接
五、民宿面临人群问题分析
: (1)成本较低,相对高星级酒店,民宿的管理成本较低。(2)价格合理(3)客源供给优势,顾客往往会选择与自己文脉相连,已与交流的本土化酒店。(4)投资回报率高。
【劣势】然而现阶段我国民宿的发展也存在着很多的劣势:(1)缺乏品牌(2)规模小,发展缓慢,管理经验不足。(3)市场分布不均衡,虽说一般的民宿都建在景区的附近。然而对于一些热门景区附近的民宿生意非常火爆,而一些比较偏僻的景区,相对来说民宿的经营也是比较惨淡的。(5)专业人才的缺乏。我国的民宿一般开始都以农家开始,经营者一般都是当地的居民,他们的经营方式过于简单,无论是在服务质量和专业知识上都很难达到一定的水平。(6)缺少强大的网络预订系统。民宿经营者,刚开始经营时,都不会想到借助网络营销或是关键词广告的力量,架设网站或加入当地民宿连结。民宿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哪些方面?首先要体现在人力资源上,所谓的人力资源也就是员工的服务质量,员工的整体素质和知识技能,以及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我觉得人力资源是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关键。其次是民宿的管理水平,而这种管理水平主要归结于管理者的素质,管理制度,对员工的授权程度。好的管理体系可以将各种分散的人力和技术资源有效的集中组织协调起来,发挥整个民宿的优势。再次一个民宿的硬件档次也是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基础,酒店虽然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但同时也应该是高新技术综合应用的窗口。我们要尽力创造一个智慧型的民宿。民宿核心竞争力形成基础就是要依靠酒店高超的电子商务水平和优质的技术创新能力。最后民宿要有自己的文化和经营能力。一个好的民宿文化是员工共同拥有的价值观,酒店精神和经营哲学。是民宿核心竞争力的动力,优异的民宿文化是整合更大范围的资源和迅速提高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在科技发展的同时发展民宿文化,才会使民宿酒店核心竞争力保持长久的优势。在经营能力方面民宿不能仅局限于当前的优势进行发展,要不断的进行创新保持活力的源泉。
三、民宿冷思考民宿作为火爆,快速发展的新兴业态,积累的问题也逐步呈现,段强在民宿大会上指出,民宿产业当前面临的现实挑战不容忽视,比如个性化是民宿的灵魂,但产品与服务趋同现象已经在悄然蔓延,过度与不当的设计违反了住宿服务的基本规律反而会降低客人的体验感,盈利模式不够成熟,让一批民宿项目难以实现基本的经营利润。消防,土地等法律法规的滞后。也成为制约民宿发展的制度瓶颈。另外,目前。民宿的概念尚未同意,业内外认识混乱。农庄、农家乐、乡村酒店、客栈都被称为民宿,行业鱼龙混杂,多态发展,各地监管,法律也处在缺失状态。例如。广州的民宿企业要合法经营,只能参照旅馆业或房屋租赁来管理。各地的民宿经营并不都是火爆,而是出现了两极分化。一方面,以莫干山为代表的早期民宿发展区,依托成熟的区域市场和强大的品牌效应,价格堪比星级酒店,表现出强大的爆发力。全年无淡季。而另一方面,大批新晋的民宿经营者。却面临着定位失准。客源不稳的发展困境,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下举步维艰。民宿近几年火爆的发展,同质化严重,故事性缺失,人情味流失,地方性消失,乡村性遗失等突出问题,让投资者也逐渐理性起来。民宿是乡愁文化得以传承的载体,民宿不仅仅是旅游过程中酒店住宿的补充,应该说民宿是一个独立的业态,一个有故事,有心灵触动的业态。中国乡村很多,但不是所有的乡村都适合民宿发展,要不文化氛围浓郁,要不依赖于旅游目的地和知名景区,以旅游发展附属服务产品的角色而得以存在和发展。所以在发展民宿的火爆过程中要保持一份理性的冷思考。
四、打造满意民宿以“轻生活”为潮流的新一代80、90后年轻人不再满足与酒店式的传统生活方式,而是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所以一些有设计感,有情怀的民宿更会赢得消费者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