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未来旅游需求将呈现哪些变化
以下为我国未来旅游需求将呈现的变化:
1、中国在世界旅游业的地位不断上升。
2、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日渐显现,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旅游消费结构升级,高端旅游需求不断提升。
4、丰富的旅游资源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5、庞大的人口孕育着潜力巨大的中国公民旅游市场,城市化进程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更多关于我国未来旅游需求将呈现哪些变化,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二、旅游业火爆产业景气度为何却下降?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2018年上半年旅游经济主要数据,称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28.26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1.4%,旅游收入2.4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5%。但是一、二季度旅游产业景气指数却是同比和环比都有所下降。
在国民旅游消费需求旺盛的背景下,为什么旅游产业景气指数下降?旅游经济运行综合指数由旅游市场景气、产业景气、发展环境景气三个基本面构成。发布方认为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家信心和景气指数略有下滑,旅游企业对产品价格、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方面的预期有所下滑。
旅游消费需求旺盛和旅游产业景气指数出现背离的主要逻辑在于:民众总体旅游意愿增加以及随之而来的旅游市场扩容,吸引了更多的资本进入。仅2017年,旅游业投资就超过1.5万亿元。文化和旅游部的数据也表明,企业对从业人员和固定资产投资的预期仍保持上升。如果在投资模式和产品创新上没有大的突破,这就意味着将出现越来越多的同质化旅游产品,价格战很容易成为众多竞争者的直接选择。这种情况在我国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已不是新鲜事,直到现在,相当比例的旅行社和OTA(在线旅行社),都倾向于在竞争中使用价格战,这无疑直接影响了旅游产品价格和与之相关的营业收入。
而我国旅游业目前处于“老路还要加把劲,又要走新路”的阶段。“老路”就是市场秩序还需相关部门进一步规范整治。尽管已经出台制定了《关于对旅游领域严重失信相关责任主体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等一系列规范文件,利用旅游大数据构建了旅游市场秩序监控“天网”,开展了全国性的“利剑行动”,成效明显,但不时的“沉渣泛起”仍然提醒我们,治理不合理低价游、旅游欺诈等行为是一个长期过程。
“老路”没走通,正常竞争的旅游企业就难以获得真正的竞争优势,对未来的信心就要打折扣。当然,更重要的是走“新路”,就是针对市场变化实现能落地的模式升级和产品创新,主体是旅游企业。当前旅游业面临人口结构变化、消费升级、科技创新加速等诸多挑战。
在此大背景下,如何满足针对游客需求,利用科技赋能,抓住移动互联网革命契机实现旅游产业模式变革,逐步放弃基于信息不对称的既得利益,从而从根本上遏制或避免价格战影响,是每一个走向“头部”的旅游企业应该考虑的问题。
来源:新京报
三、消费升级对当下旅游行业有哪些影响?
居民消费能力持续提升在旅游业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人均旅游花费稳定增长。国内游的人均花费除了97/98年及02/03年两个时期分别由于亚洲金融风暴和SARS事件影响出现增速明显下滑外,在1993-2011年期间基本保持稳定增长,年复合增长率为7.2%。
(2)出游率大幅提高。我们可以发现该比率呈稳定增长状态。在增速方面,以2003年为分界,1991-2003年期间线段较平坦,说明出游率增长较缓;而2004-2011年期间较陡峭,说明出游率增速较快。在具体数值方面,出游率在1997年突破0.5次/人,并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僵持了很长时间;出游率在2006年首次突破1次/人(人均GDP达到2069美元);而伴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大幅提升,该比率更是在2011年突破了2次/人。从0.5次/人—1次/人(1997—2006年)和从1次/人—2次/人(2006—2011年),出游率同样是两次翻倍,所花费的时间却缩短了整整1/2。而且,两次翻倍期间,人均GDP的相对增速几乎一致,均为160%。
由此可见,以人均GDP为代表的居民消费能力的持续提升是旅游业发展的最主要驱动力!
消费结构升级
在消费结构升级和城镇化加快的背景下,旅游产业消费结构的升级也在逐步进行中。我国人均GDP在2011年已突破5000美元,进入了度假游、体验游为主的阶段。而对应不同的收入阶段,旅游消费有着不同的诉求。旅游行业也正从粗放式向集约化、精细化发展。根据需求,我们可以把旅游产业划分为三个层次:基本需求(餐饮、住宿和交通)、中间需求(购物)和核心需求(游览和娱乐)。那么,基础需求就对应经济型酒店、星级酒店和餐饮子行业,中间需求就对应免税品销售子行业,核心需求则对应传统景区、休闲度假目的地和文化演艺子行业。
以酒店子行业为例,随着商务会议、休闲度假需求的日益高涨,主要旅游城市、景区的会议度假酒店日趋成熟化、规模化、优质化。会议度假酒店的特点是:具备休闲度假与完备强大的会议功能;位于旅游胜地,尤其是山水景观;多为低密度开发。
此外,消费升级也同时催生了许多旅游新业态。国发41号文《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便对此进行了阐述。事实上,新业态的涌现,不仅体现了旅游产品从单一向多元化转变的过程,也体现了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受旅游需求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旅游业与相关产业、城乡环境和各类社会资源融合发展加快,混合型业态也将逐渐成为主流。
四、“五一”假期国内游消费呈现升级趋势是什么原因?
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程超功分析师认为,在境外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国内旅行对于出境旅行的替代效应继续深化,一方面体现在需求增量的持续释放,另一方面则是消费升级的整体趋势。
今年“五一”假期旅行消费从交通、住宿到旅游线路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价格上涨,除了需求激增的因素外,需求结构中高品质产品占比的提升也是重要原因,即人们更多地选择飞机出行,旅途住宿更多地选择高品质的精品度假酒店、度假别墅等等。
来自同程航旅的数据显示,在出境邮轮完全停摆的情况下,长江内河游轮正在逐步接棒相关需求。例如,5月1日从上海出发至重庆的豪华长江游轮线路的价格达5200多元,已经超过疫情前中短途出境豪华邮轮的价格水平。旅游线路方面,“五一”期间人数更少、价格更贵的品质团、家庭小包团产品等高品质线路很受欢迎。
热门旅游城市酒店价格大幅上涨:
热门旅游目的地“五一”期间激增的需求使得当地酒店客房预订“量价齐升”——在客流量大幅增长的同时,酒店平均价格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部分地区的酒店平均价格甚至超过了疫情前水平。
在强劲需求拉动下,热门旅游目的地的“五一”酒店价格显著上涨。来自同程旅行平台住宿大数据显示,在十个酒店价格涨幅靠前的旅游城市中,最大涨幅超过200%。分析认为,“五一”假期的旅游热度与当地的酒店平均价格高度相关,表明长假期间各地长线及过夜客流有显著上升。
比如,扬州世界园艺博览会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从而推高了当地其他旅游接待设施的客流量及酒店预订量;“五一”期间《山河令》演唱会在苏州的举办大幅推高了当地酒店的预订量;庞大的海岛游及免税购物游客流则拉高了三亚的假期客流量,同样也推高了当地酒店的价格。
以上内容参考 上游新闻-出行需求旺盛 “五一”出行热门目的地机票酒店“量价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