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和哈萨克斯坦有什么特产和特色的东西

一,土耳其的特产介绍:

1,海泡石烟斗——海泡石是一种极轻质、吸收性极佳的稀有白色硬质黏土矿石最优质、最适合用于烟斗制作的海泡石原料,产自伊斯坦布尔东南约200英里Eskisehir地区的地下400英尺深处。海泡石烟斗用久了,在烟油和手汗的内外共同作用下,会散发出自然、深邃和高贵的棕金色。

2,恶魔眼,可以去凶避邪的各式大小恶魔眼,造型很多变,可以是项链,也可以是别针、钥匙圈、耳环等。是土耳其最好的旅游纪念品之一,送人自用两相宜。

3,土耳其地毯

是原产于土耳其的一类毛纺织物,是土耳其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品之一,并在国际地毯中占有重要地位。土耳其地毯主要原料为羊毛、丝绸和棉花,地毯大部分用机器编织。

地毯颜色和图案深受伊斯兰艺术文化影响。编织地毯所用的土耳其扣(吉奥迪斯扣)织法被广泛传播于各个国家的地毯生产中。

二,哈萨克斯坦特产介绍:

1,冬不拉(Dombra)是哈萨克民族的乐器,音乐极其优美,弹挑间仿佛能听到淙淙流水、清脆鸟鸣、快马奔腾声。它易于携带,适合草原的迁徒生活,也是极好的收藏品。

2,养蜂业是哈萨克斯坦的特色行业。哈萨克斯坦的养蜂场主要集中在东哈萨克斯坦州,东哈州养蜂业已有超过200年历史。

扩展资料:

哈萨克斯坦旅游:

1,科克托别电视塔:其内部为无线电电视转播站,位于阿拉木图市南部的科克托别山坡上,海拔1000米,塔高372米,功率271千瓦,可覆盖半径80~190公里的地域,转播5个电视频道,4个无线电广播频道。与电视塔相邻的为全景台,可俯瞰阿拉木图市全景,并有缆车通往市内。

2,独立纪念碑:该纪念碑是由哈前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倡议并支持在1999年修建的。位于阿拉木图市中心的独立广场中央,萨特巴耶夫大街和巴伊塞托夫街的交汇点。碑高28米。

3,潘菲洛夫-28勇士公园:坐落于阿拉木图市果戈里大街,占地18公顷。公园林木茂盛、景色秀丽、园内有长明火、光荣纪念碑、军官之家等建筑。公园始建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为纪念在莫斯科保卫战中击退德国法西斯坦克进攻,表现英勇的前苏军316潘菲洛夫近卫步兵师1075团的28位勇士(其中有10名为阿拉木图人)而命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哈萨克斯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土耳其

对于哈萨克族的文化习俗,你了解多少?

哈萨克民族在中国多民族的大家庭里,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民族。

一、哈萨克族的居住

哈萨克人居住的地方,按一年四季分为冬窝子、春窝子、夏窝子、秋窝子,一般春秋两季为一处。毡房是春夏秋从一个栖息地搬到另一个栖息地的简便的活动房屋。毡房日遮阳,夜隔潮,防风挡雨,通气透亮,移动方便,一般30分钟内就可支撑拆除装卸完毕。

富裕家庭的毡房很讲究,里面用不同的布剪裁出各种图案,围毡都加以修饰。格栏四周挂着壁毡和花色毡子。地上铺满花毡,绣花毡、地毯。富有的人家毡房格栏、辐柱上漆,镶上镂刻的骨饰和银饰。

不过以上是指在草原上的居住所,现在绝大多数的哈萨克族都是居住在城市里,在天气凉爽的季节会选择和家人朋友一起在草原的毡房里休息作乐。

二、哈萨克族的生活习俗

哈萨克族的饮食与游牧生活有密切联系,主要有茶、肉、奶和面食。在哈萨克人的日常饮食里,可以一日无菜,但决不能一日无茶。在冬季来临,大雪即将封山的时候,哈萨克人要宰杀一些马、牛、羊,再把部分肉加工成马肠子、牛肉灌肠和熏肉、炒肉片等作为冬储肉,这样加工出来的肉可以吃到来年的春天。

哈萨克族的奶制品主要用羊奶、牛奶、马奶、骆驼奶制成。有谚语说:“奶是哈萨克的粮食”。奶制品的种类主要有鲜奶子、酸奶子、奶皮子、奶豆腐、奶疙瘩、酥油、奶糕、马奶酒等等。传统面食主要有烤饼,油饼、炒小麦、“那仁”(把煮熟的羊肉切成小块覆盖在面条上的一种手抓饮食)、“包尔沙克”(baursak)等。

三、服饰

哈萨克族服饰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吐马克”是哈萨克族男子冬季戴的帽子,带有两个耳扇,后面有能够遮风雪、避寒气的长尾扇。冬季还戴一种称为“波尔克”的圆顶帽,一般用水獭皮、貂皮、狐皮等兽皮以及羊羔皮制作。上了年纪的哈萨克族男子一般穿软革制成的靴子,外套胶鞋,以保护靴子。年轻男子穿长筒皮靴。猎人则穿便于跋山涉水的高翘首软靴。此外,高寒地区的男子也有穿保暖御寒的毡靴的。

哈萨克族妇女的头饰主要有帽子和头巾两种。女孩子从小戴“塔克亚”,这种帽子帽壳较硬,平顶,顶上插有表示吉祥的猫头鹰羽毛,上面缀有光彩夺目的珠玉。“沙吾克列”是姑娘们出嫁时戴的尖顶帽,里层为薄毡,外罩绸缎,帽壁绣有以花草和兽角的各种变形体为内容的花纹,镶嵌五光十色的金银珠宝。

以上的服饰均为传统服饰,现在一般在大型节日时才会这么穿。

四、节日

主要节日除肉孜节和古尔邦节外,还有“那吾肉孜”节。

“肉孜节”和“古尔邦节”虽然源于宗教,但已变成哈萨克族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节日,为国家法定的民族节日。

“那吾肉孜节”则是哈萨克族信奉伊斯兰教之前的传统节日,相当于春节。哈萨克族很早以来就使用十二生肖的日历。这些生肖纪年的起点是日夜相等的春风(3月22日),叫“ULES”或者“那吾肉孜”(NAW—REZ)。“那吾肉孜”是“新年”的意思。生肖从“那吾肉孜”这一天开始转换,这一天算作新旧更替,叫“春分”(ULES KUNI)。“那吾肉孜”日,家家做“那吾肉孜”粥。哈萨克人成群结队,走村窜户,挨家喝粥,吟“那吾肉孜”诗,拥抱贺岁,祝愿新年牲畜旺盛,庄稼丰收。专为那吾肉孜节准备的份肉煮好后,需端到受人尊敬的长者面前,老人致祝词,祝牲畜兴旺,乳汁丰盈  。

五、哈萨克族——热爱音乐的民族

哈萨克族的民族乐器主要有冬不拉和胡布兹、斯布孜合等。

冬不拉尤其受哈萨克族群众喜爱,多用桦木等材料做琴身,用羊肠制弦。过去琴身有铲子形和马勺形两种。现在有了将这两种形式揉和在一起的民间新式冬不拉。

哈萨克族的各种乐器都便于携带、易于演奏。歌曲演唱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传统的哈萨克族舞蹈,多以模仿飞禽走兽的动作为特征,夸张幽默,惟妙惟肖,生动传神,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传统的舞蹈有《哈拉卓尔哈》(又译“黑走马”)。

哈萨克族民歌中最富民族特色的就是对唱。对唱,就是两个阿肯(即对唱者)即兴进行创作比赛。在哈萨克族人们之中,对唱技艺相当普及。从形式上看,对唱体裁的原始形式是学舌式对唱。唱词的前两句是共同的。即前一个阿肯唱过的前两句歌词,由后一个阿肯再重复一遍,尔后再各自即兴歌唱。

阿肯弹唱是生命力很强的民间文学体裁,直到今天依然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对唱作品在群众中流传。现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所辖各地、县每年都组织阿肯弹唱会。如今阿肯唱词的内容紧跟时代步伐,对唱技艺也有了很大提高  。

六、哈萨克族都有哪些风俗禁忌?

1、做客时,忌讳客人骑着快马直冲家门,进入房内,这会被认为是挑衅或是报丧和传送不吉利的消息。骑马快到家门时,要放慢速度,在房侧或房后下马,并把马鞭放好。

2、做客时,忌讳客人坐在放有食物的箱子上或其他生活用具上。他们认为食物是ZHEN主赐予的,是圣洁的。

3、在毡房内不许坐床,要席地盘腿坐在地毯上,不许把两腿伸直。

4、在交谈和吃饭时,最忌讳捏鼻涕、挖鼻孔、放屁、吐痰,剪指甲和打哈欠等,否则被认为是最大的不尊敬。

5、吃饭、喝茶时,不能脚踩餐布,更不许跨越餐布。在餐布收起来之前,最好不要随便离开。如有事外出,不能从人前走过,须绕到人后面走。

6、吃馕时,不能把整个馕拿在手上用嘴啃,而应该掰成小块吃。

7、主人做饭时,客人最好不要动餐具,更不要用手拨弄食物或掀锅盖。

8、主人端上来的茶、酒、肉和其他食物,不管好坏,都要高高兴兴的接受。茶不   能喝一半剩一半离席,喝酒最好要一饮而尽,如果不会喝,也要喝一点,以示谢,否则主人会以为你瞧不起他或者有别的意见。主人给的肉也要痛痛快快地接受,不要不吃,否则主人是不高兴的。

9、饭前饭后,主人都会给客人倒水洗手。洗完手后,不能乱甩水,而应用毛巾擦干。

10、哈萨克族忌食ZHU肉、驴肉和非宰杀而死亡的牲畜肉及野兽肉,也禁食一切动物的血,他们认为,这些肉和血都是不洁的。

11、在哈萨克族人家住宿,不要拒绝使用主人的被褥,不然会被认为是看不起他们   。

12、在哈萨克族家做客,一般多是住两天。

13、哈萨克族忌讳别人当面赞美自己的孩子,尤其不说能“胖”,他们认为这样会给孩子带来不吉利的事情。

14、忌讳别人当面赞美自己的牲畜和猎犬等,不能当着主人面追打猎犬和看门的狗,不要当面数主人牧畜头数,他们认为这样会使牧畜遭受损失和灾难。

15、不要跨越拴牲畜的绳子,他们认为跨越拴着牲畜的绳子,是侮辱了使他们致富的神灵。他们认为,牲畜的增多和肥壮,都是由主管拴绑各种牲畜的绳子的神灵赐予的。

16、走路遇羊群要绕道而行,不要骑马从羊群中穿过,不有用脚踢或用木棍打牲畜的头部。

17、不要用手或棍棒等指点人数,否则会被认为是把人当作牲畜清点。

18、借用的马归还时要卸下马鞍,否则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表示。

19、儿媳妇不能使用公公的马鞍和坐公公的床位;公公也不能使用儿媳的马鞍和坐儿媳的床位。

20、妇女坐月子、小孩出疹子的房子,新婚夫妇的房子、青年妇女单独住的房子,不要随便进去,更不能穿着背心、裤衩或赤膊进别人的房子。

21、妇女不能在长辈面前走过,更不能在长辈面前喝酒和抽烟。

22、当哈萨克族做礼拜时,不要从他们面前走过,也不能脚踩礼拜用的布单子,更不能模仿他们的动作和大声说笑。

23、哈萨克族房内的西墙上,不能挂人头像,睡觉时不能脚西头东,厕所门不能向西开,这是因为YSL教的圣地MAI加在西边。

24、每礼拜二和礼拜五为不吉利的日子,不能外出。

25、住房附近、水源旁边、礼拜寺、墓地周围不准大小便。

26、大小便时要戴帽子,不要说话。

27、不能朝着太阳、月亮大小便。

28、忌讳拔青草、因青草是草原生命继续的象征。

哈萨克斯坦有什么特产吗?可以带回来送人的那种。

1,巧克力

哈萨克斯坦最有名气的就是巧克力和奶油。PAXAT原装的国旗版奶油巧克力随处可见,最畅销的,很适合当做礼物送亲戚朋友。此外PAXAT巧克力还有很多口味,品质上乘,深受当地留学生喜爱。

2,奶制品、肉制品

哈萨克作为游牧民族有丰富的奶、肉制品特产,奶油、奶疙瘩、奶豆腐、奶皮子、生奶油、酸乳酪、素有、马奶子、骆驼奶,平时在中国吃不到的都可以一试~市场上有原生态的散装散卖,也有统一加工包装好的。肉类有著名的熏马肉和熏马肠,如果是现煮现做更好吃。

3,伏特加酒

哈萨克斯坦伏特加酒味道特别的好,制作优良,就得瓶口设计独特,标签由蓝色和灰色组成,上面还有萌萌的小天鹅。伏特加酒在当地以及游客中深受欢迎。

4,手工艺品

刺绣、毡毯、民族服饰、各种首饰、皮鞭、木质餐具、刀具等都是极具哈萨克斯坦风格的工艺品,买回来可以装饰屋子和办公室。如果这些工艺品太大不方便携带,可以考虑哈萨克斯坦发行的纪念币。这些纪念币做工精细,并且体现了当地游牧民族的文化,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5,民族乐器

冬不拉(Dombra)是哈萨克民族的乐器,音乐极其优美,弹挑间仿佛能听到淙淙流水、清脆鸟鸣、快马奔腾声。它易于携带,适合草原的迁徒生活。

乐器控们可以买一个小只点的冬不拉弹弹,觉得太大的话,模型也是极好的收藏品。

扩展资料:

哈萨克斯坦旅游注意事项

1、乘飞机时酒水必须办理托运,要密封包装。充电宝与锂电池不能托运,只能随身携带;乌鲁木齐国际航班安检手续非常严格。

2、阿拉木图机场与海关管理非常严格,不允许随意拍照,如果被安检发现,会让你当即删除照片。入境需填写入境单,边检在入境单上盖章,要一直保留至出境。

3、入境后如在哈萨克斯坦停留超过五天,必须前往当地移*部门办理居留登记。由发邀请函的公司在其公司所在地办理落地签。

4、阿拉木图进口德国、日本的二手车比较多,由于油价不高,当地人喜欢开大排量的汽车。街道上车速很快,平均在六十公里以上,必须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5、哈萨克斯坦人冬天多吃马肉,夏天多吃牛羊肉,夏天吃马肉容易上火。饭店和酒店一般不需要给小费。

6、阿拉木图主要景点有潘菲洛夫二八勇士公园、升天大教堂、独立纪念碑等。哈萨克斯坦至今仍保留着新婚夫妇在二八勇士纪念碑前献花的传统。

7、过哈萨克斯坦边检和海关,每人限带两瓶酒,不能在边检和海关拍照或打电话。

8、哈萨克斯坦人非常热情,吃饭坐车要请客人上座,客人带来礼物要回礼。在机场待机或在餐厅吃饭不喜欢大声喧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