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准扶贫的案例有哪些?

1、案例名称:京东集团“跑步鸡”电商扶贫项目

京东扶贫“跑步鸡”项目是京东集团开展的创新型电商扶贫项目。京东金融京农贷为每个贫困户提供4500元免息贷款,交由当地扶贫办提供已建档立卡、征信记录良好的贫困户开展跑步鸡散养。该项目通过科学记录每只鸡的自然生长周期,做到散养160天以上、达到100万步方可上市销售。结合智能监控、批量屠宰、加工运输等环节,为消费者提供绿色健康的跑步鸡产品。

每只跑步鸡售价128—188元,贫困户饲养每只鸡可获利30元左右。扶贫跑步鸡作为河北省武邑县贫困户参与度最高的项目之一,两年来已帮扶贫困户超千户。京东扶贫跑步鸡的养殖过程采用低功耗跑步鸡端到端的物联网解决方案,跑步鸡运动步数实时可见,并在后台通过对步数、鸡场温度、环境等进行多维度科学分析,实现绿色、生态、智慧养殖并预防系统性风险,提供可信的养殖监控,也帮助贫困户提升养殖水平,为扶贫事业增进造血能力。

2、案例名称:商业银行发挥优势创新服务脱贫攻坚

中国农业银行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和发展规划,重点支持特色产业、主导产业及扶贫龙头企业发展,通过建立“银行让利、企业带动、贫困户受益”的利益联结机制,多种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针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业银行逐片区制定特色产业金融服务方案,2017年又启动了“百优特色产区专项行动”,在国家扶贫重点县中精选33个特色农业优质产区予以重点支持。

农业银行还注重金融创新,2016年以来,推出全行创新精准扶贫贷款产品31个,推出“钻金银铜”四卡信用贷款产品,并重点针对贫困农牧户推出了“精准扶贫贷”产品。 同时,农业银行在贫困地区着力打造“物理网点+自助银行+惠农通服务点+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四位一体”新型渠道服务体系,让贫困农户足不出村办理扶贫小额贷款提款、还息等金融服务。

3、案例名称:上药国企担当南派阿胶援疆助脱贫

上海上药神象健康药业有限公司紧抓产业扶贫,对口支援新疆喀什地区。2016年,上海上药积极援助当地特色优势产业,与新疆金胡杨药业有限公司开展的南派阿胶合作项目,结合受援地实际,发挥自身优势,精准发力,激活当地脱贫造血功能。上海上药把“淡皮、两面光”的南胶工艺精粹带到喀什,金胡杨药业按照相关标准和技术要求生产阿胶,并依托“神象”品牌和销售网络进入上海市场。在双方合作之后,神象阿胶迅速得到了上海市民认可。

4、案例名称:五粮液集团多措并举助脱贫

四川省兴文县是省级乌蒙山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5年以来,五粮液集团公司对口帮扶兴文县,带动群众增收脱贫。截至2017年底,在五粮液帮扶下,兴文县26个贫困村“摘帽”,9914名贫困群众脱贫。为真正实现产业扶贫“解决好家门口就业问题”,五粮液集团捐赠缝纫设备330台,直接在毛村开办了扶贫车间。从最简单的酒瓶外包装做起,实现产销对接,让当地贫困人员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既照顾了家庭又实现了增收。

五粮液集团还创新建立“政府鼓励+龙头企业年度订单+农科平台技术支撑+种植大户积极参与”的“订单农业”模式,引导农户走上“有增益、可持续”的发展之路。2017年,以“基地订单”覆盖等模式,扶持5000余户贫困户。2018年,经实地考察、调研,五粮液决定在兴文县等酿酒专用粮基地域内建立首期“脱贫奔康示范区”,探索村级扶贫新模式。

5、案例名称:碧桂园结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

2018年,碧桂园在全国9省区的14个贫困县进行结对帮扶,以产业发展和就业培训等为主要措施,助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在广西田东、江西兴国等10个贫困县,碧桂园开展苗木产业扶贫,并联动碧桂园现代农业公司,帮助各县挖掘特色优质农副产品,重点帮扶指导。

同时,碧桂园结合农村需要与市场需求,尊重贫困群众意愿,联动物业公司等单位,采取“订单式”就业培训,并运用自身产业链为贫困群众提供上万个岗位和免费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

扩展资料:

精准扶贫的背面是粗放扶贫。长期来,由于贫困居民数据来自抽样调查后的逐级往下分解,扶贫中的低质、低效问题普遍存在,如: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扶贫对象常由基层干部“推估”(推测估算),扶贫资金“天女散花”,以致“年年扶贫年年贫”;

重点县舍不得“脱贫摘帽”,数字弄虚作假,挤占浪费国家扶贫资源;人情扶贫、关系扶贫,造成应扶未扶、扶富不扶穷等社会不公,甚至滋生腐败。表面上看,粗放扶贫是工作方法存在问题,实质反映的是干部的群众观念和执政理念的大问题,不可小觑。

参考资料:人民网-“大国攻坚 决胜2020”精准扶贫案例展示

二、消费扶贫的开头作文?

摘要:

消费扶贫,一头连着贫困地区,一头连着广阔市场,它的最大特点是运用市场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扶贫过程中找到消费扶贫的利益连接点,贫困群众需要产品有“可销售的渠道”,广大消费者需要消费有“可保证的品质”消费扶贫“人人皆可为”,应该创造更好的制度环境,使之“人人皆愿为、人人皆能为”春节期间走亲访友,发现餐桌上出现了“新菜”——来自贫困地区的特色农产品。在春节的消费大潮中,消费扶贫成为一道亮丽风景。新疆的大枣、河南的野生猕猴桃、湖北的丹江水产……吃上贫困地区的优质特产,既满足了消费升级

消费扶贫,一头连着贫困地区,一头连着广阔市场,它的最大特点是运用市场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扶贫过程中

找到消费扶贫的利益连接点,贫困群众需要产品有“可销售的渠道”,广大消费者需要消费有“可保证的品质”

消费扶贫“人人皆可为”,应该创造更好的制度环境,使之“人人皆愿为、人人皆能为”

春节期间走亲访友,发现餐桌上出现了“新菜”——来自贫困地区的特色农产品。在春节的消费大潮中,消费扶贫成为一道亮丽风景。新疆的大枣、河南的野生猕猴桃、湖北的丹江水产……吃上贫困地区的优质特产,既满足了消费升级的需求,更能为贫困群众带来增收效应,消费扶贫可谓一举两得。

消费扶贫,一头连着贫困地区,一头连着广阔市场,它的最大特点是运用市场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扶贫过程中。我国近14亿人口,形成了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有一个形象的说法,中国人一年吃掉70亿只鸡,有30亿人次到乡村休闲度假。消费市场规模之大,为消费扶贫拓展了空间。往深层看,不同于简单地给钱给物和解决眼前问题,消费扶贫更能为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注入内生动力,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和贫困地区产业持续发展。正因如此,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要求“大力实施消费扶贫”。

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是我国创造反贫困奇迹的一大秘诀。消费扶贫,作为我国一种重要的扶贫方式,当然也要发挥这一优势。比如说,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既可以满足单位或个人的消费需求,也可以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也要看到,消费扶贫本质上是一种“你卖我买”的商品交换行为。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唯有买卖双方能够实现互利共赢,消费扶贫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把消费潜力变成脱贫动力。要实现双赢,就要找到双方的利益连接点,贫困群众需要产品有“可销售的渠道”,广大消费者需要消费有“可保证的品质”。

让产品获得“可销售的渠道”,需要政府部门在贫困地区和消费市场之间架起桥梁。这就需要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打通制约消费扶贫的痛点、难点和堵点,让贫困地区的产品真正流动起来。比如说,打通供应链条,形成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联动;整合产地物流设施资源,可以降低贫困地区产品的物流成本;不断提高贫困人口使用网络的能力,就能更好促进“电商+农产品”商业模式的形成……打通流通梗阻、提升流通效率,才能真正推动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融入全国大市场,为消费扶贫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市场基础。

让消费获得“可保证的品质”,需要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进行供给侧改革。外界的助推可能会引起一时的消费,但要形成持续的消费效应,最终的决定因素还是产品的质量和特色。换句话说,特色农产品要追求规模和数量,更要追求品位和质量。这需要政府、社会和企业共同发力、形成合力。对政府部门而言,需要加快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用制度为特色产品的安全和品质保驾护航;对企业和贫困群众而言,更应坚持诚信原则、品质为先,让特色产品绿色安全,让乡村旅游远离宰客等乱象,推动树立良好口碑、形成长期效应。

换个视角来看,消费扶贫为每个人参与脱贫攻坚提供了一个机会。贫困地区往往比较偏远,但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消费参与到扶贫的过程中。消费扶贫是一个“人人皆可为”的事情,接下来,应该创造更好的制度环境,使之“人人皆愿为、人人皆能为”,这样,就能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劲的内生动力。

查看更多相关

三、消费扶贫,你我同行—陇南武都区

武都区:

环境介绍:武都位于甘肃东南部,隶属陇南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武都地处长江中、上游嘉陵江水系旁,是通往我国西南地区咽喉要塞,素有“巴蜀咽喉、秦陇锁钥”之称。境内山川秀丽,风光迷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素有“陇上江南”和“植物大观园”之称。

武都幅员面积4683万平方公里,全区36乡镇、650村落、共计人口58万。这里居住着汉、藏、回等多个名族,具有“七山二林一分田”的特点。

武都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商品流通要道。

武都区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地区,是甘肃省58个中连片特困县区,全区建档立卡平困村287个,是我国贫困村最多的县区。

为大力支持全国“消费扶贫”项目,甘肃省武都县区设立多项扶贫,其中武都崖蜜、武都花椒、武都橄榄油、陇南绿茶、武都红氏、武都纹党参、宕昌大黄等多项当地特色产品,进行全国“消费扶贫”线上、线下支持,为中国特色消费扶贫提供有力的再生产循环扶贫项目,为武都县区农户谋福利。

扶贫产品信息:橄榄油、花椒、苦荞、崖蜜、陇南绿茶、木耳、药膳、香菇、咂杆酒、核桃

武都崖蜜:

崖蜂野蜜又称崖蜜,引起筑巢人迹罕至的崖壁或崖壁树枝或狭小的石洞等筑巢,故而获“崖蜂”的俗称,因其最高可飞到海报3500米桌游的高度采集高山珍惜的植物花蜜,故而崖蜂野蜜也成为了世界上最顶级的蜂蜜之一。

因生长环境特殊,含有丰富的花粉、蜂胶、蜂蜡等营养物质,所以其药用价值很高。山中采集的花粉很多事中药的花粉,所酿蜂蜜质量最优。蜂巢常年累月经日晒雨淋,蜜里很多水分蒸发,使蜜更加粘稠。

崖蜜入口带有一种清新草药味,甜度和浓度适中,含有更多营养及药用价值。

——天然野蜂,口留余香——崖蜜是生长于野外天然成熟蜜,其含有的果糖、葡萄糖、酶、蛋白质、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远比人工养殖高,所以营养价值和药理功能也是不容小看。天然崖蜜含有淡淡中草药味,所以,崖蜜可用于医疗调理。

——神农本草,药理清晰——一崖蜜列为药品中的上品,历代医药数据中怼崖蜜的药理均有阐述。可除重病,和百药,是很好的粘合剂、矫味剂和防腐剂。历代名医用崖蜜及其他药物配伍治疗烧烫伤、便秘、咳喘、心绞痛、赤白痢、溃疡、风疹、风癣、目疾等上百种疾病,应用十分广泛。

——酿酒与美食——见《楚辞·招魂》崖蜜用于酿酒食欲隋唐时代,名医孙思邈记述了不用酒曲的自然发酵法来酿造蜜酒的方法,并指出饮用蜜酒的可以健身、治病。清朝时期使用崖蜜用于各种美食,如:各神蜜渍山果、蜂糕饽饽、蜜果子、大蜜柞村、萨其玛等,至今留存。

除此之外,崖蜜所特有的黄酮能抗氧化,提高人体免疫力。

崖蜜虽然好处多多,但食用也有禁忌:

1、不要用崖蜜喂养一周岁以下的婴儿。太小的婴儿食用崖蜜及花粉类制品,可能因肉毒杆菌污染而引起食物中毒。

2、不要用开水冲或高温蒸煮崖蜜。加热会使崖蜜中的营养物质严重破坏,崖蜜中的酶失去活性、颜色变深、香味挥发、滋味改变,出现不愉快的酸味。最好用60℃以下的温开水或凉开水稀释崖蜜后食用。在炎热的夏季,用冷开水冲调崖蜜,能消暑解热,是很好的清凉保健饮料。

3、崖蜜不能盛放在金属器皿中,以免增加重金属的含量。

4、崖蜜中含有大量糖分,糖尿病患者不宜过多服用。

5、崖蜜不可与生葱共食;两者食物相克。

6、崖蜜不宜与孜然同食,容易上火伤肝,眼红肿。

7、崖蜜不宜与豆腐同食。豆腐味甘、咸,性寒,能清热散血。与崖蜂蜜同食易导致腹泻。

8、崖蜜不宜与韭菜同食。韭菜含维生素C丰富,容易被崖蜜中的矿物质铜、铁等离子氧化而失去作用。另外,崖蜜可通便,韭菜富含纤维素而导泻,容易引起腹泻。

分享几种利用崖蜜对付身体不适的小妙招:

1)如果干燥上火:可以用梨蒸水,然后加入约2汤勺的崖蜜,能很好的清肺润燥;或用银木耳炖汤,再加入适量崖蜜也能润肺止咳。

2)如果肠胃不适便秘:可以准备大米50—100克,香蕉200克,崖蜜适量。将大米熬粥后,加入切成小段的香蕉,待凉后加入崖蜜食用,润肠通便效果不错。

3)如果身体免疫力下降,抵抗力低下:可采取早上起床后和晚上睡觉前,喝牛奶时加入1小勺崖蜜,可有效抗疲劳、增强抵抗力;也可以用灵芝煮水后,取灵芝水加入崖蜜饮用,能益气补气,增强免疫力。

4)如果经常使用电子产品,眼睛干涩:家人们可以取菊花3克和枸杞10克,一起泡水后加入2勺崖蜜,就能明目、养肝肾。

5)如果感冒嗓子疼:家人们可用金银花5克泡水,加入2勺崖蜜,能有效清热利咽;或者用金银花10克、桔梗10克、麦冬10克泡水后,加入2勺崖蜜,可明显减轻感冒症状。

6)如果遇上心烦气躁,心神不静时:可以用百合100克、粳米100克熬粥后,加入崖蜜,在晚上睡觉前喝,能够养心安神;或者用玫瑰花泡水后,加入崖蜜,可以舒肝益气,令心情舒畅。

7)如果想美容养颜:您可以用崖蜜和燕窝搭配一起食用;也可以用崖蜜和葡萄汁等食品一起做面膜,也能取得很好的美容效果。

武都橄榄油:

武都橄榄油是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特产。武都区是中国境内最佳适宜种植区之一,中国四大有油橄榄生产基地之一。该区油橄榄产量高,含油率高,所以橄榄油产品荣国中国林产品博览会和甘肃省林业名特优新产品博览会银奖、金奖。2004年,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审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予以保护。

武都拥有白龙江,白水江等1300米以下的低山河谷地带,涉及宕昌县、武都区、文县等24个乡镇,可用于种植油橄榄的荒山荒坡、农田林网、地埂及“四旁”面积为28.7万亩。

在油橄榄品种引进上,武都区于2007年被国家外国专家局命名为“国家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948项目试验基地”,被中国林科院确定为“全国油橄榄种质资源及丰产栽培研究基地”,被国家质监总局命名为“油橄榄标准化示范基地”,国家质监总局批准对武都油橄榄实施地理标志保护。

武都县为种植油橄榄提供地理保护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组织怼武都油橄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审查合格,批准自2015年12月9日起对武都油橄榄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公告。

保护范围

以甘肃陇南市武都区人民政府《关于武都橄榄油列为原产地域保护的申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甘肃陇南市武都区的角弓、石门、两水、坪垭、城郊、城关、东江、汉王、秸秆、透防、三河、外纳、玉皇、郭河等14个乡镇所辖行政区域进行武都橄榄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武都区油橄榄种植品种

佛奥、莱星、皮削利、九峰6号、戈达尔、皮瓜尔、阿斯、鄂植8号、配多灵、科拉蒂那、格罗莎、中山24号、城固32号

武都区油橄榄育苗条件

插床选择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排水良好,管理方便,地下水位低的地方设置,选用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幼树或未进入盛果期大树的营养枝作插穗,用生长激素(IBA)处理基部后分品种插入育苗温室。

武都区油橄榄栽培管理

1、建园:土壤肥沃,理化性能好,质地疏松,保水保肥性强,通透性良好,钙质含量高的中性偏碱性土壤,PH值7-8。

2、苗木要求:栽植苗木选用二级标准以上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优质壮苗。

3、栽培管理:每年采果要对树盘进行松土除草,保持土壤疏松。

4、土肥水管理:橄榄园采用全园深翻法。施基肥于冬季果实采收后,结合深翻进行,以有机肥为主;追肥在花前或花后进行,以速效肥为主。灌溉分冬、春、伏和果实采收前4个阶段进行。

5、整形修剪:树形以三主枝开心形、单圆锥形为主,逐年修剪。

武都区油橄榄加工流程

鲜果→清洗→粉碎→搅拌→融合→液固分离→油水混合液→过滤→油水分离(油渣、水)→油→排杂质

武都区油橄榄特质

1、感官特征:气味纯正,滋味较好,色泽淡黄透明,风味独特。

2、理化指标:酸度仅0.37%,热量120卡,全脂含量每14g中含饱和脂肪酸2g,多不饱和脂肪酸2g,单不饱和脂肪酸10g,不含胆固醇。

武都区橄榄油在经过人工采摘油橄榄果实24小时内不经加化学处理,使用物理冷榨工艺获得橄榄油,保存橄榄油天然营养成为。武都特级初榨橄榄油内含有高达80%左右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及丰富的维生素E、角鲨烯、植物多酚、黄酮等物质,其中亚麻酸与亚油酸的比例为1:4,正好符合国际人体所需比例。因此,橄榄油被称为“液体黄金”“植物油皇后”。

四、2019年0519河北申论(县级):消费扶贫

资料5写道:“在消费扶贫过程中,消费成了高尚的消费,脱贫成了有尊严的脱贫,物质满足之外,也有精神的享受,消费扶贫因此而有了高度。”请结合给定资料理解这段话,据此确定立意,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章。(40分)

要求:1.切合题意,观点鲜明,论证充分,层次分明,表达有力;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不少于1000字。

参考文章:

论消费扶贫的精神意义

消费扶贫,是通过线上和线下等多元渠道购买贫困地区农特产品,从而帮助贫困地区实现增收脱贫的一种扶贫模式。消费扶贫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让贫困者经济上脱贫,更重要的是让消费成为了高尚的消费,让脱贫成为了有尊严的脱贫,让参与者有了精神的享受,消费脱贫也因此具有了精神层面的意义。对此,我们应高瞻远瞩,深刻认识。

消费扶贫让消费成为高尚的消费。首先,消费扶贫解决了贫困地区农特产品的销路问题,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碧桂园“爱在东乡”活动以“众人拾柴”之力,开展消费扶贫,化解了东乡“好山好水育一方好物,山高水远却难觅市场”的困境;中信国安“黔货进京”,直接将贵州贫困地区土特产品引入北京“国安社区”,解决销售难题。其次,消费扶贫能够让企业和个体更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然要拿下的拦路虎,扶贫事关全国人民幸福,也需全国人民共同参与。碧桂园、中信国安,还有一口气买了许多农产品后说“这些活动给了我们参与扶贫机会”的长沙市民刘先生,都从消费扶贫中强化了社会责任感,收获了自豪感,形成了社会正能量。此外,消费扶贫与以往企业个人直接捐钱捐物或政府兜底的扶贫模式不同,它通过市场的手段形成产业内生动力,构成正向循环,以商道行人道,让贫困者真正参与进来,为改变自身命运而努力拼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种改变了人的精神的消费功德无量,是社会大善。因此,我们说这种消费是高尚的。

消费扶贫让脱贫成为有尊严的脱贫。尊严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必要条件,人既需要自尊,也需要他尊,二者共同支撑我们自由的精神、自在的工作、自主的生活,最终转化为自我实现的强大力量。大力发展消费扶贫,能够让农民看到自己产品的价值,为他们带来脱贫致富的动力和尊严,进而积极主动地投身于脱贫事业,释放出磅礴力量,通过辛勤劳动和创意创新改变自身命运。梳理扶贫成功案例,无论是甘肃东乡族自治县,或是与拼多多合作的云南保山等,没有哪一个地方不是靠农民思想觉醒后敢拼敢想获得成功的,在时代潮流前,不少农民还顺势而为,利用互联网将农产品卖往全国各地,这正是自觉、自醒、自尊的结果。从深处来讲,有尊严的脱贫是以人为本的体现,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和对人自身潜力的挖掘,扶贫不是一种施舍,而是社会互助,在这一过程中,被帮助者能够认识到自身价值,勇于自我实现,最终走向自尊、自立、自强。

古语有云:“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因此,扶贫必先扶志。其实,不管是对于贫困地区的农民来讲,还是对于购买农特产品的消费者来讲,消费扶贫的意义都早已超越了经济层面,而具有了伦理意义和精神意义。这种精神的核心在于激发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齐心协力奔小康,众志成城谋发展,最终实现所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人自我实现、自我超越,承担社会责任,完成社会使命,最终成为一个精神明亮的人。

从人的角度、从精神的角度去认识“消费扶贫”,我们所看到的结果将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小康,更有精神上的小康,有人的自我实现之美,有社会互助共赢之美,有精神上的享受之美!

五、精准扶贫的新媒体营销案例?

京蒙两地的共同推动下,内蒙古自治区扶贫办依托北京优质网络资源,与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多层次、全方位打造内蒙古特色优质农畜产品和文旅产业品牌,创新互联网新媒体下造血式、带动式、精准式消费扶贫理念,探索“互联网+新媒体+消费扶贫”新模式。截至目前,线上线下销售额达2080.98万元,直接或间接带动贫困户1993户、4464人增收受益。

启动“扶贫达人培训计划”造血扶贫,

培养优秀草原新媒体创作者

启动“扶贫达人培训计划”,组织锡林郭勒盟、兴安盟、乌兰察布市、阿尔山市4次线下培训和持续30次线上培训,共培训3380人,发布31208条消费扶贫信息,让全国1.1亿用户了解到内蒙古特色农副产品和好风光。另外,指导学员开通了13个头条店铺,成交838个订单,交易额127万元。“扶贫达人培训计划”的实施,使越来越多的年轻自媒体导游、优秀扶贫干部、全职妈妈、民族手工业店主等不同职业的平台用户通过内容创作传播推广家乡美景好物,为当地品牌宣传、产品销售、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提供持续造血,真正实现“造血式”扶贫,带动家乡产业发展。

实施“山货上头条”带动扶贫

助力打造内蒙古优质农产品品牌

实施“山货上头条”项目,帮助32家扶贫企业完成销售平台入驻,销售特色农产品101359件,线上线下助推国贫旗县特色农产品销售额1953.98万元,直接或间接带动贫困户1993户、4464人。一是开展“山货上头条”锡林郭勒羊肉扶贫项目,打造消费扶贫“爆款”产品。邀请国宴大厨、抖音头部美食达人、当地内容创作者和三农创作者等,通过视频、直播、图文、微头条等形式,传播锡林郭勒羊产地环境特色、品质特点、特色吃法等内容,传播量达14328万次,品牌曝光量超过2亿次,宣传覆盖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带动字节跳动平台其他商家销售内蒙古羊肉产品12282件,销售额达225.3万元。同时,项目联动当地企业通过提高收购价、消费扶贫、资产收益分红、定点帮扶、安置就业等机制,惠及735户建档贫困户,1830余人,有力的带动了贫困户脱贫增收。此外,通过项目宣传,内蒙古扶贫企业羊羊牧业与知名餐饮企业小尾羊公司达成716.8万元产品订单,并与北京市匹夫涮肉、四季涮肉、丰茂串城等餐饮企业合作,开拓线下销售渠道。二是组织“内蒙古山货节”活动,集中推介国贫旗县优质农产品。先后开展“秋季山货节”和“内蒙古山货节”网络专场营销活动,集中推介锡林郭勒即食羊杂、兴安盟大米、赤峰敖汉小米、乌兰察布益生菌酸奶等18款产品,邀请抖音达人、本地达人和明星围绕内蒙古风土人情、美景好物进行内容创作,以优质的内容吸引用户关注,助力内蒙古脱贫攻坚。项目传播量达到23918万次,总销售商品73610件,销售额达417.4万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258户,贫困人口2634人,带动贫困户增收41.48万元。

六、脱贫攻坚的典型事例有哪些?

一、毛相林

男,汉族,61岁,中共党员,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村委会主任。

作为下庄村村委会主任,他带领村民不等不靠、艰苦奋斗、拔除穷根,是优秀基层党员干部代表。原下庄村四周高山绝壁合围,外出只有一条盘旋在绝壁上的羊肠小道,世世代代几乎与世隔绝。自1997年,毛相林带领村民,历时7年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长达8公里的“天路”。

出山公路修通后,他又带领村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历时15年探索培育出“三色”经济,发展乡村旅游,蹚出了一条致富路,2019年,下庄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670元,让村庄贫穷落后的面貌大大改观。2016年,下庄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

二、旦正

男,藏族,41岁,群众,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江千乡致富带头人。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在驻村干部的宣传下,旦正接受了一些新思想、新观念。他坚决不当贫困户,从思想上改变“等靠要”的想法,在驻村干部的安排下,他在公路建设项目中当小工,同时带领乡亲务工,带动贫困群众坚定信心、理清思路,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在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他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充分运用乡政府举办的技能培训等平台,带领一大批乡亲通过务工实现了脱贫。在他的带领下,恰曲纳村涌现多个争先脱贫的典型。他凭借自己的努力拼搏和辛勤劳动成功实现脱贫致富,为进一步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付凡平

女,汉族,48岁,群众,陕西省宜川县蒙恩农产品经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她被称为“黄土地上最倔强的女人”。18岁时,一场大火使她失去双手、容颜被毁,一夜之间失去3位亲人。后又因患胃癌、丈夫意外受伤,让本就潦倒的生活更加艰难。

2015年以来,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扶下,她搭乘电商扶贫快车,先后创办了“云果飘香”宜川县蒙恩农产品、陕西蒙恩优选电子商务、杨凌蒙恩优选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公司年销售额由50万元增至3500万元。

她致富不忘众乡亲,资助2名残疾贫困学生,建立蒙恩优选扶贫助残平台,创办蒙恩优选智能供应链,优先吸纳残疾人、贫困户就业,并帮助乡亲建网店60多个,带动620余名残疾和贫困群众创业就业。

四、王传喜

男,汉族,52岁,中共党员,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

20多年前,代村是远近闻名的落后村,村集体负债近400万元。1999年王传喜上任,立志带领乡亲们“拔穷根,摘穷帽”。

他迎难而上,带领党员群众把代村发展成为集体经济强、村民生活富的先进村,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2019年村集体经济总产值达到30亿元,村集体纯收入1.3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万元,比20年前翻了30多倍。

王传喜坚持边发展边用发展成果扶贫,2012年以来,先后建设“印象代村”等6个产业扶贫项目,实施了党建、科技、资金、人才等多种扶贫办法,帮助200多个村、10000多个贫困户稳定脱贫,扶贫总投资超过1亿元。

五、王昭权

男,苗族,50岁,群众,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沙子坡镇四坳村村民。

王昭权自幼患有小儿麻痹症,无法正常站立和行走,他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主动脱贫的意志和助人脱贫的义举,书写了震撼人心、催人奋进的脱贫致富传奇。他克服身体障碍,手脚并用养牛,实现年收入2万元以上。

2018年1月,他主动申请“脱贫”并牵头成立村里第一个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动乡邻共同把肉牛养殖向周边村寨辐射壮大。目前,全镇养牛专业户已达776户,其中贫困户306户,肉牛存栏2185头,户均年增收6000元左右。

他乐于“现身说法”,向干部群众分享不等不靠、不争不要、不屈不挠的精神及养殖经验。他的事迹被制作成视频在全县365个村展播,有力鼓舞并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发展的信心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