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票经济的正能量?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旅游逐渐变成一种大众消费品,但景区门票不停上涨却是人们的直接观感近年来,景区门票逢节必涨几乎成了统一动作,
二、浅析旅游景区门票经济的成因与对策
一、成因:
1、弥补经费不足,维持景区日常运营由于我国当今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还不够高 , 中央财政对旅游业的投入预算不多。随着物价上涨,人力成本、运营成本以及基础设施的新建等这一系列成本的增加,导致部分景区通过不断提高门票价格来缓解资金压力和解决运营中出现的问题。
2、景区经营目的错位景区分类各有不同,其经营目的和功能定位也就各有区别。部分旅游景区当属公益性,其社会属性决定了其非盈利性,应该对公众开放,所有民众都应该享有免费的服务,而不是只给付得起门票的人享受,这是所有风景名胜区管理系统最初的目的,不应该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3、控制拥挤、保护景区的需要景区人满为患,承载量不断受到挑战。从控制拥挤,保护景区资金投入不断增加的角度,充分利用门票价格杠杆,提升票价,获得保护景区本体及其周围环境所需费用。
4、景区管理体制及景区山林权归属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景区管理体制多样化,有行政、事业、企业各类管理主体运作,各风景区所在地方政府通常参与景区管理甚至直接参与经营。
二、对策:
1、加快完善旅游景区管理相关政策法规,提出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对景区生态资源保护和景区可持续性发展与门票价格匹配的法律依据,从而实现景区门票定价、收入与支出有法可依。
2、理顺管理体制,加大推进国家公园试点改革旅游景区门票飞速上涨的主要问题还是出在国家对景区的管理体制上,我们要对管理体系进行改革,中央要把景区的管理权收回去。
3、完善门票定价体系,单方面的禁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何更为合理确定门票价格才是根本。不定期的对这些景区的管理工作进行公正的评估和评选,以及提出对资源保护不到位的管理的惩罚方式,并且要把这些评估结果及时的对外发布。
4、多渠道解决旅游景区资金投入不足一是国家财政补助。
扩展资料
摒弃门票依赖。首先,地方政府要率先转变观念,真正树立全域旅游的思维。要下大力气提升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便利。如去年年底,河北太行山高速公路通车,“沉沉一线穿南北”,这条高速贯穿了河北境内的千里太行山,无疑会大大促进该区域的旅游发展,由此带来的潜在收益不可估量。
其次,景区也要加快创新,多一些用户思维、游客思维,以旅游参与和体验为核心,提供更多样化的旅游产品。未来的旅游会越来越注重用户体验,一味强索门票、依赖门票,只会越走路越窄。毕竟,景区同质化竞争导致的结果,必然是游客用脚投票。
三、旅游的经济属性和消费属性
乡村旅游近年来备受青睐,但我国的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的不足,对其理论研究也刚刚开始。本文从资源、市场、产品和效益4个方面分析了乡村旅游的特点;比较了乡村旅游与一般景区旅游在诸多方面存在的显著差异;认为乡村旅游的本质属性是乡村文化,并从乡村景观、乡村旅游产品、乡村旅游的消费和需求3个方面加以说明,以期对丰富乡村旅游的理论体系和指导乡村旅游的开发实践有所帮助和促进。
四、门票经济产生原因的利弊
从根本上来看,一些景区因其旅游资源的不可替代性而形成了天然垄断,这些景区之所以频频涨价,其中,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景区发展产业比较单一、缺少配套的旅游消费项目是对门票经济的依赖是重要原因。因此需要地方政府要适当支持跨越“门票经济”的低级发展阶段,把旅游产业链做长,把旅游产业做大,通过优化游客情景体验,延长游客停留时间,从中获取更大的整体效益。
五、如何让景区票价收的更为合理?
长久以来,我国景区门票呈现出的都是涨价易、降价难的走势。重要节假日到来前宣布一波涨价举措,几乎成为景区的统一动作。尽管国家发改委曾在2007年下发通知,明令“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调整频次不得低于3年”,为景区涨价周期划出了“硬杠杠”。但这条“禁涨令”收到的效果并不理想,一些景区将3年的“硬杠杠”视为门票涨价周期,每隔3年便推出“到期就涨”的对策。
在门票经济大行其道的旅游市场,过度依赖门票收入,任性、无序地涨价,看似可以迅速增加利润,赚得盆满钵盈,维持着短期的旅游经济规模,实际上则是损人不利己。对游客而言,过高的门票价格或者增加了负担,或者超出了承受能力,让人们望而却步,抑制了消费需求的进一步释放。对景区而言,门票经济依赖症体现出的是市场急功近利的心态。毕竟,游客会用脚投票,景区如果动辄就以提高门票价格来获取利益,却不注重修炼内功,忽略在提升旅游服务和旅游品质上下功夫,只做一锤子买卖,自然不会有好口碑,更无法吸引众多游客。长此以往,会造成旅游产业发展动力不足,患有门票经济依赖症的景区愈发依赖门票收入,如此恶性循环下去不仅会拖垮景区,更将影响整个旅游市场的形象和可持续发展。
也是看到了门票经济和当前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弊端,一系列改革举措相继出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到要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国家发改委日前宣布,将通过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在今年“十一”黄金周旅游高峰之前切实降低一批重点国有景区偏高的门票价格。
这些政策和一些景区主动降价的举动,无疑使得人们对未来旅游市场的发展有了更多的信心和期待。可以说,门票价格改革是个小小的杠杆,要撬动的是旅游市场高质量发展路径。旅游收入不只是门票收入,当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日趋完善,当景区运营管理者主动适应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能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旅游产品、更优质的旅游服务时,便有了提高游客体验和培养游客忠诚度的制胜法宝,便能依靠良好的口碑赢得更多游客,激发旅游市场更大的消费需求,构建健康有序的市场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