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地级市经济排名

第1名:合肥

安徽省省会,虽然合肥的基础较为薄弱,省内各市对合肥也有些争议,但毕竟也做了60多年的省会,而且近年来经济发展明显加速,已经超越了很多老牌省会城市,加上科教实力较强,科大、工大、安大三所重点高校的大力支持,位列安徽第一也是合乎情理。前段时间合并巢湖后,城市发展格局进一步拉大,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第2名:芜湖

皖江地区主要城市,安徽沿江发展的重要阵地,皖南区域中心城市。芜湖经济基础相对较好,加上有长江航运的天然优势,经济发展自然不慢。建国后,芜湖经济稳步增长,并有一批以奇瑞为代表的大企业支撑,县域经济也较为富裕,近年来与长三角合作加强,综合实力已然稳居安徽第二。

第3名:马鞍山

该市为新兴的钢铁工业城市,重工业发达,人均收入在安徽名列前茅。可贵的是近年来,该市积极利用邻近长三角的区位优势,县域经济和中小企业也逐步发展起来,加上城市建设基础较好和沿江的航运条件,又是全国文明城市,所以名列三强也是实至名归。

第4名:蚌埠

皖北地区的老工业城市,当年凭借千里淮河第一港和铁路的交汇推动了城市的迅速崛起,并一度发展成为安徽前列的重要城市。蚌埠科教实力也较为强大,高校机构较多。但是近年来实力有所衰落,GDP只能排在安徽中游,城市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加上地处皖北,缺少发达地区的引领,当年的辉煌正在逐步衰退,被省内很多后起之秀超越。但是蚌埠毕竟还有当年的雄厚基础和交通发达的优势,所以再次崛起也不是难事,故眼下只列第四。

第5名:淮南

同样是皖北地区的老工业城市,煤炭工业是其主要的产业部门,资源型城市的特点显而易见,但是交通上不如蚌埠发达,学校机构也少于蚌埠。但是淮南城市面积较大,是全国“较大的市”拥有地方立法权,加上重工业实力还在,人均收入也不差,这座百万人口的老市居于第五也是合理的。

第6名:安庆

安徽的老省会,也是安徽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自古就是长江北岸的重要城市之一,军事上地位显赫,在国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安庆作为安徽的传统城市之一,建国后曾一度衰落,但近年来经济发展也有所起色,经济总量稳居前五位。相信安庆凭借历史文化和长江之利,在搞好县域经济的同时,综合实力还会有一个明显的跨越。

第7名:滁州

一座有着1500余年历史的淮东州府,《醉翁亭记》让人们了解了古滁州自然之美和人民之乐。由于建国后设市较晚,起步较迟,但近年来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逐步迈上全省上游行列。滁州凭借毗邻南京、扬州的区位优势和市区发达的家电电子实力,经济实力目前居全省第五。在安徽新一轮建设热潮中被定位为安徽东向发展的桥头堡和皖江地区对接长三角的前沿。但北部辖县县域经济较为薄弱,影响了综合实力的抬升。

第8名:淮北

与淮南同样作为皖北的资源型重工业城市,工业实力显而易见,人民生活水平也较高,城市建设基础不错,虽然是重工业城市,但环境总体良好。但淮北苦于区域面积较小,总人口不多,经济体量不大,发展腹地缺乏,严重制约了综合实力的提升。最近正在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相信未来淮北会成为一座虽小而精的皖北名城。

第9名:铜陵

与淮北类似,这座江南城市虽然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都不错,自然环境也十分优美,但是面积太小、人口太少,而且和隔壁的芜湖关系复杂,导致了虽然人均富裕,但综合实力不强,经济体量不大,总体来看,只能屈居第九。

第10:阜阳

阜阳是皖北地区人口最多的大市,交通条件优越,经济发展腹地宽广,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是阜阳经济基础薄弱,工业发展滞后,人民生活水平有待提升,县域经济普遍乏力,周围缺少发达地区的带动,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城市建设有一定的基础,但大而不强,未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第11名:宣城

宣城自古就是江南名郡,文化繁盛、经济繁荣,而且有临近江浙的地理优势。宣城自然环境优美,县域经济发达,但人口较少,城市建设起步较迟,所以总体经济实力不大,地区产值排名靠后。不过,虽然综合实力不强,但一点也不影响宣城人民高质量的生活条件和环境。

第12名:六安

皖西大市,六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面积和人口都不少,经济发展也有所起色。但六安县域经济较弱,只有霍山较好,人均收入不高,而且由于地处皖西,经济上联系合肥外,缺乏长三角的带动,山区较多,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六安城市建设提升较快,环境优美,旅游业或许可以助推经济的发展。随着六安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南北交流的便利,和县域经济的起暖回升,相信六安的综合实力会有一个质的飞跃,皖西的明天也会更好。

第13名:池州

池州山河秀丽,拥有长江的航运和皖江的区位,经济发展潜力无穷,旅游业也很好,有名山有大川。但是设市较迟,城市建设起步晚,而且人口较少,面积不大,难以形成强大的综合实力,但是池州的人居环境绝对是一流的。

第14名:黄山

提到黄山,人们首先想到的不是黄山市,而是黄山的山。确实黄山的旅游实力之强是众所周知的,无需多言。人均收入也不差,环境更是没的说。但黄山市由于旅游业发达的原因,所以工业经济并没有得到重视,工业的污染也不利于黄山旅游。加上市区不大,人口较少,所以论旅游业绝对第一,但是综合实力来比,确实不强。

第15名:宿州

宿州是京沪铁路沿线城市,交通较为便利,人口较多,最近城市建设也开始发展。但是宿州经济实力不强、人均收入较低,县域经济滞后。没有大企业和强大的支柱产业,农业经济比重大。但最近开始与徐州加强合作,希望能有助于提升宿州的综合经济水平。

第16名:亳州

提到亳州,人们就会想到中华药都。如果论中草药,亳州绝对首屈一指。但该市地处皖北北部,交通条件一般,工业实力不强、人民生活水平不高,城市建设相对滞后。又没有阜阳那么多的人口和宽广的腹地,经济发展受到制约,在省内实力较弱,综合实力不强。

全国所有城市旅游收入排名、全国各省旅游收入排名请告知?

2011年全国各省旅游总收入排行榜(统计中)

名次 省区市 接待游客总人数(人次) 同比增长 旅游总收入(亿元) 同比增长  

1 江苏 4.1亿 14.10% 5580 19.10%

2 广东 4860 26.00%

3 浙江 3.36亿 3900 18.00%

4 山东 4.15亿 3700 21.00%

5 北京 2亿 15.00% 3210 16.00%

6 上海 2亿 3000

详见

09年安徽省各市经济排行榜

2009安徽省各市经济排名

(安徽省各市财政收入)

全省 327.53 18.0 168.50 24.3

合肥市 71.67 13.5 35.67 24.1

芜湖市 31.57 16.8 12.38 17.7

马鞍山市 29.95 6.6 13.97 15.7

蚌埠市 19.44 19.6 7.28 39.4

安庆市 17.97 11.0 9.34 19.9

淮南市 16.81 13.5 7.75 28.3

铜陵市 14.95 68.1 6.10 70.9

滁州市 14.30 33.8 5.92 39.9

阜阳市 13.57 20.3 6.21 27.2

淮北市 12.50 12.0 5.27 16.7

六安市 10.01 41.5 5.87 43.6

巢湖市 9.97 24.5 5.07 30.8

宣城市 9.53 17.3 5.20 30.9

黄山市 6.98 29.1 4.71 26.9

宿州市 6.91 18.4 3.54 26.5

亳州市 6.90 57.3 3.24 47.8

池州市 6.24 28.9 3.79 39.6

安徽省县(市)社会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

安徽省县(市)排名

省份 县(市) 综合竞争力 经济发展 社会发展

得分 排名 得分 排名 得分 排名

安徽 黟 县 20.97 1 6.26 42 56.05 1

安徽 繁昌县 20.11 2 9.25 8 46.36 3

安徽 肥西县 19.68 3 9.29 6 44.89 7

安徽 全椒县 19.08 4 8.18 11 45.63 5

安徽 祁门县 18.29 5 6.89 32 46.15 4

安徽 天长市 18.23 6 10.69 1 37.07 20

安徽 当涂县 18.15 7 9.32 5 39.99 14

安徽 郎溪县 17.86 8 5.92 51 47.04 2

安徽 广德县 17.78 9 7.82 18 42.35 8

安徽 芜湖县 17.67 10 8.04 13 41.5 10

安徽 霍山县 17.55 11 7.94 17 41.35 11

安徽 铜陵县 17.55 12 6.28 41 45.22 6

安徽 肥东县 17.48 13 9.5 4 37.48 16

安徽 凤台县 17.07 14 9.27 7 36.72 22

安徽 和 县 17.01 15 8.06 12 39.35 15

安徽 桐城市 17 16 9.88 3 35.07 27

安徽 南陵县 16.94 17 7.01 28 41.59 9

安徽 含山县 16.8 18 7.47 21 40.06 13

安徽 怀宁县 16.47 19 8.19 10 37.34 18

安徽 无为县 16.46 20 10.14 2 32.77 36

安徽 舒城县 15.86 21 7.34 25 37.43 17

安徽 明光市 15.78 22 7.41 23 37.01 21

安徽 岳西县 15.42 23 5.07 57 41.34 12

安徽 休宁县 15.03 24 6.25 43 37.34 19

安徽 来安县 14.87 25 7.63 20 33.64 31

安徽 庐江县 14.84 26 7.97 15 32.73 37

安徽 固镇县 14.78 27 6.62 36 35.68 23

安徽 绩溪县 14.7 28 6.59 38 35.53 24

安徽 怀远县 14.57 29 8.23 9 31.26 42

安徽 歙 县 14.56 30 7.26 26 33.49 32

安徽 五河县 14.41 31 6.24 44 35.42 25

安徽 泾 县 14.14 32 6.76 35 33.36 34

安徽 青阳县 13.95 33 6.05 47 34.41 29

安徽 宿松县 13.92 34 5.76 52 35 28

安徽 太和县 13.68 35 7.44 22 30.31 45

安徽 长丰县 13.67 36 7.01 29 31.28 41

安徽 旌德县 13.59 37 5.97 50 33.44 33

滁州哪里好玩,滁州好玩的地方

滁州市2014年全年接待旅游人数1446.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7%,其中接待外国和港澳台游客90357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112.9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其中,旅游外汇收入2673.6万美元。年末,全市共有星级旅游饭店21个,星级饭店客房数2228间(套)。年末A级以上旅游景区(点)23个,名胜风景区2个。

主要景点

滁州地处淮左,湖光山色秀美,既富江南美景,又有淮左秀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自然保护区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有名山、名亭、古关、古寺、历史文化遗址等自然人文景观100多处,国家级重点对外开放寺院2处。

四山:琅琊山、皇甫山、韭山、神山;

四湖:碧云湖、女山湖、卧牛湖、花园湖;

四洞:韭山洞、禅窟洞、庵基洞、吸水洞;

四名:名人(欧阳修、吴敬梓等)、名亭(醉翁亭、丰乐亭)、名祠(阳明祠、陈铎祠、沃公祠)、名著(《醉翁亭记》、《儒林外史》);

影香亭

滁州拥有琅琊山、皇甫山等国家森林公园,明皇陵、琅琊山摩崖及碑刻、皖东烈士陵园等三个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和一批省级风景区、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

滁州名胜首推素有“蓬莱之后无别山”美誉的琅琊山,山中大片天然次生林保存完好,林壑幽美、溪流淙淙,密林之中掩映着建于唐代的琅琊寺和建于宋代的醉翁亭(全国四大名亭之首)及姊妹亭“丰乐亭”;还有集“古驿道、古关隘、古战场”于一体的“金陵锁钥”清流关。山间摩崖石刻遍布,其中“欧文苏字”碑、吴道子的菩萨石刻像被称为“镇山”之宝,标志着名山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