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化旅游和旅游文化的分析
(一)旅游和文化的关系
旅游和文化两者之间是相互包容、协作统一的,旅游是基于文化的衍生,文化是发展旅游的基础条件。换而言之,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整个旅游活动进行的主线。目前,人们开展各种旅游活动的目的,是解读和发展文化,通过开展旅游活动,实现文化发扬,同时旅游活动的进行还能够提高文化传播速度,促进文化发展,这对于保护文化和传承文化更加有利。
(二)两者混淆的现象
现阶段,我国旅游界对旅游文化和文化旅游两者进行研究时,特别容易把旅游文化和文化旅游混淆,导致在研究过程中会出现疑惑的地方,因此,旅游学者非常重视这两者的研究。虽然旅游文化是人们已经非常熟悉的内容,但对于它的概念,还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而文化旅游是最近几年才开始出现的,由于两者字面上没什么不同,但是对这两个词的概念以及内涵并没有严格界定。虽然两者字面上的意思非常相似,但是两者的内涵还存在很大差别,这让很多人难以区分。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经常发生混淆,因此,为了明确两者的区别,需要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更好地发挥其优势和作用。
(三)两者的研究现状
就旅游文化而言,我国早期对旅游文化的观念比较片面和笼统,把旅游文化外在物化;到了后期,开始强调旅游文化的核心是旅游者和开展的旅游活动。在研究旅游文化过程中,出现了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我国旅游界把旅游对象的文化和旅游文化等同,这是对旅游文化的一种误解。大多数人都用总和的概念来界定新的旅游文化概念,并没有借鉴国外这个领域的相关研究,因此我国的研究稍微落后于国际研究。就文化旅游而言,我国把文化旅游理解为一种旅游类型,具有文化色彩和旅游产品的旅游过程、民俗旅游以及旅游者对外地文化的求知和憧憬等。通过这些理解,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对于文化旅游的研究和理解存在不足,几乎没有深入研究,仅停留在文化资源开发上,一系列的系统理论研究没有足够的实践验证。有时候,还经常把文化旅游等同旅游文化,把文化旅游看作设计产品的观点和思路,从广义的层面上,强调旅游产品的文化性,例如民俗旅游等观点。显然,这样的研究结果让文化旅游更加狭隘,没有概念的理论行定义。
二、十堰市为什么能成为旅游
十堰市能成为旅游是因为发展的好。
十堰市山川秀美,历史悠久,自然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别具特色。
有世界文化遗产、著名道教圣地——武当山,有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南水北调中线源头——丹江口水库以及中国汉民族民歌第一村——吕家河民歌村,还有千里房县流放文化、奇美秀丽的十八里长峡及堵河漂流风景区。
同时还有世界罕见的白垩纪恐龙蛋化石群和恐龙骨骼化石遗址等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的条件可谓得天独厚。
三、十堰市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优势是什么?
1、地处四省交界中心的区位优势。十堰市位于鄂豫陕渝交界区域的几何中心,距武汉、西安、重庆、郑州均为300至700公里之间,空间结构呈现Y字型。鄂豫陕渝交界地区由于距离各自省级中心城市有一定距离,且受各自省会中心城市辐射范围及区域交通不便的影响,这一地区处于一个直辖市、三个省会城市辐射圈的边缘,经济发展比省会城市低一个层级,要使本地区得到较快发展,需要有一个次级区域性中心城市来传递四大都市圈的辐射功能,带动本地区的加快发展。十堰市最佳的几何位置,为担当这一功能提供了基本的条件。
2、特色产业发展基础雄厚。十堰已形成以汽车、旅游、水电、医药、绿色食品为主的产业体系,在鄂豫陕渝交界地区产业特色突出,发展潜力巨大。
3、区域医疗教育等服务功能较强。十堰市在鄂豫陕渝交界区域教育卫生发展水平较高,具有明显的集聚和辐射作用。教育资源丰富,十堰市有普通高校4所;医疗卫生事业整体水平较高,十堰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2455个,拥有三甲医院4所。此外,文化设施也比较发达,博物馆、图书馆、体育场馆、影剧院等多处,是周边区域中最为齐全和完善的。
4、资源优势。十堰丰富独特的山水、人文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5、城市中心性特征明显。从鄂豫陕渝区域看,十堰市市域的人均GDP水平排第二,仅低于襄樊,高于周边的南阳、安康、商洛和汉中。如果仅考虑市区范围的指标,十堰市则在鄂豫陕渝毗邻城市中遥遥领先,具有较强的中心性。
四、谁知道湖北十堰的消费及城市环境
气候环境
市冬季比同纬度其他地区略为温暖,夏季比较炎热。十堰市属于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热资源较丰富。年平均日照时数1655~1958小时,无霜期224~255天。平均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六至八月是本市全年雨水、热能最丰富的季节。夏季平均气温大都高于25℃,其中七月平均为27℃左右,积温较多。七、八月份降水量一般都在100毫米以上。受海拔高度、坡向等地形地貌因素影响,本市的气候复杂多样。素有“高一丈、不一样”,“阴阳坡、差得多”之说。本市山地小气候的多样性,为多种经营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气候复杂的另一表现是灾害性天气较多。干旱居各种灾害之首,出现机率一般在80%以上,多发生于七~八月
旅游资源
在秦岭余脉与大巴山东段之间的中国中央山地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十堰。
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地处鄂、豫、渝、陕交界地带,是一个美丽的山城,新兴的现代车城,又是一个我国内陆山区唯一的国家级园林城市,更是一个旅游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十堰市旅游资源丰富多彩,高品位、世界级的旅游产品蜚声中外。她东有世界文化遗产、著名道教圣地武当山、“中国汉民族民歌第一村”、“中国民间故事村”和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南有“野人”谜踪的原始森林神农架、千里房县流放文化和饮浴两用的温泉;西有史学家称之为“内长城”的楚长城和奇美秀丽的十八里长峡及堵河漂流风景区;北有世界罕见的白垩纪恐龙蛋化石群和恐龙骨骼化石遗址;市区内有风景秀丽的伏龙山自然保护区和世界第三大卡车生产基地——东风汽车公司。这里,远古历史文化遗存与现代社会文明交相辉映,壮美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土民情异彩纷呈,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旅游画卷。欢迎您来到十堰旅游。
十堰是三峡——神农架——武当山——西安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六大类25处各具特色的风景名胜遍及全市,境内有道教圣地武当山,有轰动中外的郧县猿人遗址和恐龙蛋化石群,有亚洲第一大人工湖——丹江口水库,还有新近发现的鸟脚类恐龙骨架化石
十堰主要旅游景点:武当山 ·紫霄宫·南岩宫 ·丹江大坝 ·太子坡 ·玄岳门 ·琼台三观 ·五龙河 ·小太平洋 ·遇真宫 ·磨针井 ·元和观 ·金殿 ·五龙宫·飞升崖 ·老营 ·龙头香 ·玉虚宫 ·天柱峰 ·黄龙洞 ·赛武当自然保护区 ·四方山植物园 ·人民公园 ·伏龙山·太和宫 ·复真观 ·松涛山庄
并不是十堰的收入低,而是高的很高,低的很低,平均下来就不高,而且十堰是一个"移民城市",本土的居民在市区内居住的就不是很多,反而外来人口就多,一般"移民城市"的消费就高过一般的本地人口多的城市.
还有一点就是二汽的缘故,人们可能不知道十堰但会知道二汽,早几年人们都以子女能在二汽上班为荣,所以就导致来十堰经商的生意人都有一个感觉,就是二汽人很富有,所以物价就会稍有提高,再来十堰的大型量贩店起步较晚,一种新鲜感就导致人们会大量争相购买,也就是说买不买都会去那里逛,这样就给人一种错觉就是十堰有钱人真多啊!模仿广州的经济模式
五、十堰是一个怎样的城市??
十堰--湖北最适合居住城市
既然是最适合居住,那就先从环境说起。众所周知,湖北有两个国家自然保护区,一个是武当山,一个是神农架,这两个地方都属于十堰,你会说神农架属于湖北省,但是它确实是在十堰地盘上,地理位置是客观存在的。再说水,丹江口水库是亚洲最大的人工湖,它也在十堰。这些奠定了十堰居住的生态环境基础,而作为道教文化代表的武当山带给了十堰深厚的文化底蕴。
既然是居住,那就要干净,十堰的卫生我想在湖北绝对是第一的吧,在全国估计也排的上名次,毕竟城市不大,产业不多,所以卫生就好管理,街道上打扫卫生的阿姨也是非常负责任的。
既然居住,那就要安全,而反映安全的一个重要的窗口就是那个城市的火车站,凡是到过十堰的都知道,十堰火车站是什么样的,安全、干净、放心。无论是旁边的餐馆的价格,还是周边的娱乐安全,都是有保障的,火车站广场不仅有来往的旅客还有更多的十堰居民在乘凉、玩耍,不用担心被宰,不用担心抢劫。相比之下武汉的宰客和襄凡的抢劫就严重多了。
既然居住,那就要方便,十堰交通不存在堵车现象,尽管它是车城,当第一次看到武汉那堵的长长的汽车时,我觉得简直不可思议,后来出门多了,才知道每个地方都有堵车的,只是程度不同罢了,但是在十堰不会,那宽敞的马路,那干净舒服的公汽,舒服啊。作为车城,车是十堰的代表,从来没有看见哪一个城市的公汽像十堰公汽这么新的,有空调还便宜,一元钱,随便坐。
说到居住,就要讲究素质,十堰人不排外,为什么?因为十堰本身就是一个移民城市,除了本地居民,大部分都是从上海、北京等地移民过来支援二汽建设的,统一的普通话,还有一些小资情调和绅士风度,在公汽上给老弱病残让座是很自然的,军人、老人上车都不用买票,许多老太太、老爷爷一大早坐车从城东跑到城西,就省点菜钱,坐车反正不要钱吗,而起还有位置坐,呵呵。
十堰的绿化我就不说了,本身就是山城,要说的是健身器材,一个小学生放学回家觉得路上没有健身器材,感觉不爽就给市长写了一封信,于是大街上就有了各种健身器材,很传奇,但就是真的,去过的都可以用眼睛看,没去过的可以问去过的。
再说经济发展,有人说十堰经济发展单一,只有汽车,这我不否认,工业少才适合居住嘛,我们说的的湖北最适合居住的城市,不是讨论湖北最富裕的城市,据说有次调查十堰消费水平位居湖北第一,这我相信,有钱的太多了,特别是白浪开发区,全国最大的汽配城,不知道造就了多少百万富翁,一夜暴富的情况在那里经常发生,怎样富的我就不说了。说说经济发展模式,工业有二汽足够了,虽然现在二汽总部已转移,但是重型车基地还是在十堰的,全国最大的汽配城还是在十堰的,十堰要走的是旅游路线,武当山、神农架、丹江口水库等,国家会大量投资,而且空气会更新鲜,也会更适合人居住。
十堰,深山里的一颗明珠,湖北最适合居住的城市。
六、湖北省十堰市的未来出路在哪里?
一名武汉某本科大学生 地地道道十堰人 对于十堰的发展我有以下几个观点
1、发展县域经济 ;其实就十堰市区来讲在湖北省内是不差的,不管是经济还是市区管理规划以及人文教育等等,市区在湖北省绝对可以排前几,但是每个县就很难,特别是南三县至今没有铁路规划,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绝对是真理,路通了才能招商引资。
2:做经济转型,大力吸引人才,大家都知道,十堰是东风的老家,如今东风搬走了,这个老家也没有之前那么兴旺了,十堰的支柱产业到现在还是 汽车 ,是否能引进互联网 , 科技 制造等一系列 科技 公司呢,政府要敞开胸膛,海纳各方神圣,招商引资, 汽车 工业不能放,同时要引进新型产业。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特别是十堰本地的人才,不像是现在的十堰很多工作本质上还是销售。
3:努力打好 旅游 城市这张名片,十堰 旅游 的地方确实很多,著名的就是武当山和丹江口,能否利用网络推介媒体把这些名片推出去呢,让更多的人愿意来十堰游玩,来了解十堰。
4:要大力推广十堰的特色 美食 ,我十堰人但是我并不知道十堰的招牌 美食 ,是什么好像是三和汤,记住一个城首先记住一个城市的味道,这是能否吸引回头客的关键,所以一定要大力推广特色 美食 ,就像螺蛳粉一样!
十堰要想真正成为区域中心城市,湖北省重要增长级就要做到以下三点。1大力发展以十堰西城工业园为代表的工业经济,多引进象东风小康乘用车30万辆大项目、东风易捷特新能源 汽车 顼目,2:大力发展 旅游 康养项目,特别是象武当山太极小镇、竹溪龙王垭,五龙康养度假项目。3随着汉十高铁、十西高铁的建设,多发展高铁小镇的康养度假项目,高标准建设 旅游 度假项目,真正建成东方康养之都,国际 旅游 胜地,民族文化中心。大力发展太极湖国家极度假区,让外地1百万、几百万人来到十堰就不想离开十堰、长住十堰 健康 养生 。这三项能做到,十堰发展前景将不可估量。
如果我要是说实话,支持我的人估计不少,喷我的人也毫无疑问,喷我的人无非就是那些思想封闭,听不惯实话,觉得自己丢了面子的这些人。他们也经常在这里面涂脂抹粉,甚至认为涂脂抹粉的人说话好听。当地人尚且如此。说的不客气点,你觉得不承认就好了?还是喷我就好了?面子值几个钱?
该说的还是要说,十堰的发展前景有,发展动力不足。十堰如果不开山,真的是一座废城。忘了当年东风是怎么走的了吗?当年东风在的时候没有想办法扩大规模,现在东风搬出去以后,人家早就知道十堰这个地方的营商环境怎么样了。国企尚且如此,小企业还用说吗?但是十堰建这个工业园建的太晚了。我敢说东风总部搬走的那几年,十堰已经不行了。也没什么资金再去做这些事情。其实东风在十堰还是这么点产业,只不过是通过搬迁合并的方式大部分往工业园里面安置而已。商用车还是商用车,没有质的变化。
之前东风需要这块地十堰就是拿不出来,现在东风走了,连高素质的人和有机会的人都带走了,而且走了再没人愿意回来。十堰到底还有什么?现在就是求着东风回来,把自己的山开了,荒芜着,环境也破坏了。结果东风也只是投资了最低端的项目,你觉得有什么用?东风现在需要的是一座有远见的城市,适合自身发展的城市,而不是农民思维严重,只盯着自家一亩三分地的封闭城市,而且在自己的地方随心所欲的地方。说实话,我在工业新区转了个遍,那里确实是东风的新厂,确实是东风的大本营。但是有什么用?那些厂以前也见过。只不过是被整合重组搬迁入园而已。当然,整个园区也有新投资的产业,多半也是改了个名而已,要么就是低端产业。不是东风自己走的,而是对这个城市已经不相信,不抱任何期望。重要的产业都迁走了。不信现在去看看,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十堰工业新区哪个地方配套设施完善了?街道都差不多,东城和西城相比较的优势无非就是交通方便一点,成规模的企业多一点。关于街道和配套设施,我觉得都差不多。
十堰依靠东风,不依赖东风。可问题是想依靠东风也没得依靠了,因为现在的十堰不同于襄阳、武汉,襄阳、武汉有其他产业做的也很不错,襄阳经济开发区、襄阳高新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光谷一样做的很大。十堰即使有东风也只是东风投资的最低端的产业,都是以前的老厂,其他的什么都没有。十堰这下如愿以偿了。已经没有了拿的出手的经济支柱。
至于 旅游 业,最根本的是宣传和配套,这两项,这两项哪个做到位了?武当山这样有名的景点,恐怕也只有省内人知道吧?外省人也就是周边邻居省份的人才知道吧?呵呵,发展 旅游 业,自己欠把火候自己不知道吗?武当山并不能因此而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不要说十堰人多么多么友好,不排外,大城市的人排外。有些不明真相的人,不排外当时东风是怎么走的?这个相处了三十多年的关系却留不住了已经,还带走了一大批素质高的外来移民,连本地人都离开了,能离开的都不回来了。外地人没有几个愿意进来。搬走的时候说是为了符合自身发展。留了很大的情面。因为十堰当时不肯拿出一亩地去搞建设,没有城市建设的概念,现在还是没有。我记得是不是有人这样说过?生态地区人口减少是必然趋势。如果是这样,你当时建什么城市?发展什么工业?人口减少。你知道人口是怎么减少的吗?竟然有人说生态地区人口减少是必然趋势,好像说的理所当然似的,还大言不惭。看看人口流失走的都是哪些人?外来人口和素质修养好一点的人。因为这样的定位导致十堰已经没有什么发展了,现实的情况就是配套设施跟不上,很多五湖四海的移民都离开了,留下的人却始终与当地老乡打交道,当地的 社会 风气很差,没什么文化底蕴,也没有现代 社会 的秩序。看看十堰已经被弄得乱七八糟的,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车辆乱停乱放、过马路不走人行道。什么问题都出来了。十堰城区现在就是大型农村,都是周边来的人。他们连文明市民都不知道怎么做。 社会 风气一塌糊涂。我敢说,没有走出去的外来移民的后代如果老死以后,到时候十堰真的就是穷山恶水出刁民的地方。不文明的行为已经丢大人了,如果没人看到,不会有人说这种话。
城区西部,红卫转盘那里每天早上和中午多不安全?结果新建的人行天桥都修道主城区,有的在三堰、顾家岗、夏家店,都是比较老的了。结果城区西部一座都没有,这样除了增加交通事故的几率以外,不能带来方便。怎么现在还有人说花果棚户区改造没进展呢?还有红卫的棚户区改造,现在怎么不提了?当时的人没眼光,结果很多年没变化,现在的人有眼光,但是来不及了,因为东风的房子占了绝大多数,东风不相信十堰,东风房地产公司怕的是什么?因为是他们推掉新建,且不说他们的资金能否到位,就说建了一半各种原因被叫停。不是不可能吧!自己效率低,自己闹别扭,结果穷怕了,又要东风回来了,又是开山,又是盖厂房,结果一片荒芜,又很多都是低端项目。这些项目你可以选择不要,不要就永远都是废城,反正小企业不成气候,而且也没有为小企业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东城区强一点,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还有高端产业。只是东风的大本营不在那里而已。西城区是大本营,主要精力也只是守住这些低端的产业,低端也没办法,不要每年几百万的产值怎么办?整车效益不好,零部件在亏损。小企业好像得不到太多支持,还有当地老乡管理经营不善。其实抛开配套设施不说,茅箭区的营商环境比张湾区要好,对于小企业尚且如此,何况是东风呢?毕竟就是靠东风起家建市的,如果没有东风,也就没有十堰这座城,紧接着就是什么都没有。张湾区当时认为手上有底牌,所以坐吃山空。结果后来没得吃了,穷怕了,两个总部搬迁之后,十堰才开始在那个地方开山,要不十堰什么都没有了,结果等来的是不成气候的产业。开山也是因为资金足够以后才开山,所以等了几年。当时十堰没有给轻卡拿出地建厂,所以东风做大之后必须走。拦也拦不住。其实总的来说,眼光都不高。很多地方的工业园九十年代、零几年就开始建了,现在不敢大搞了,说生态地区人口减少是必然趋势,这种现象是谁造成的?想过吗?
十堰有发展前景,但是到现在没看到发展动力体现在什么地方。发展眼光、管理水平、 社会 理念就很容易看出来。
发展定位错误,十堰未来实际应该往东,但贪图一个所谓的大,非要划郧阳区往北走,不就是个死吗?往东六里坪武当山不用说,丁家营浪河老军工基地,丹江口市往南发展,十堰直接融城丹江口市,。而目前丹江口市主城区已经融入襄阳,如果十堰融城丹江口市,还担心丹江口市离心吗?
按照十堰的想法,苏州的昆山张家港就不应该存在!鄂西北 汽车 工业走廊目前断层就在丹江口至十堰段!随州——枣阳——襄阳——老河口——丹江口——————十堰
眼看十堰没戏
十堰市是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有仙山(武当山)秀水(汉江丹江) 汽车 城(东风车)三个响当当的名片。
郧西作为十堰下辖县,位于西北角,距十堰市一个小时车程,距西安市四小时车程,居秦楚要塞之位。
要说郧西的发展前景,山区传统农业基本遗弃,工业经济也是不值一提了,规划的工业园如今一片萧条,服装产业、电子产业都不成气候也就两个老汽配厂在硬撑着园区产值。
然而,近些年郧西的七夕文化逐渐繁荣,七夕元素遍布全县,加上上津古城、五龙河景区的开发、城区河道景观美化、天河水乡绿道的建设、福银高速开通以及西武高铁的设站规划、通用机场建设,郧西的 旅游 优势已经明朗,大有可为!
不得不提的是涧池乡下营村,湖北省第一个淘宝村,绿松石年交易额数千万,由此带动的电商热潮大大推动了当地优质原生态特色农产品外销!
还有就是河夹镇的来家河大型光伏电站,这在郧西可以说是很大的项目了,也是湖北省最大的地面光伏电站哦!
不得不说十堰最近几年的发展已经跟不上一主两副的节奏了,数据来源2020年的湖北及十堰统计年鉴:
人口方面:
十堰市总人口346.07万人,比宜昌少近100万人,比襄阳少近200万人,比孝感、荆州、黄冈、恩施也少,湖北中游水平。到2020年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人口向部分城市聚集,这是很可怕的信号,十堰的人口自2014年以来就在一点一点的减少。
国民核算和固定资产投资方面:
十堰市生产总值2012亿元,武汉市16223亿元,宜昌4460亿元,襄阳4812亿元,和荆门、孝感、黄冈等地差不多,中游水平,说明十堰的底子还在那里,自2014年以来逐年100亿元的增长。然而,坐吃山空这个道理都懂的。十堰的固定资产投资已经两年没有更想数据了,从2014年到2017年,投资总额变化不大,基本上是国有和集体单位投资,这说明什么?说明缺少企业到十堰投资,没有投资就不能拉动就业,自然也留不住人。
就业和工资方面:
十堰的就业人员自2014年以来一直保持在220万人左右,等这部分劳动力老去,十堰就要空城了,这是恶性循环。工资水平每年都在上涨,2019年人均年薪5.8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3.3万元、农村1.1万元,这相对于十堰的房价和消费水平如何大家自己体会。
整体上来说,十堰最近数年的发展不是很理想,没有商业环境、没有人才流入、靠老底子维持,这是当年举家搬迁十万人不愿意看到的,也是十堰人民不愿意看到的,现在留下更多的谈资是十堰的没落与当年的传奇。
那么十堰未来的出路或者说发展方向在哪里?
先看一下十堰在湖北整体的地位:
1.一特五大已经过时,1+8城市圈靠不住,长江生态经济带看不懂,区域中心城市?
2.襄渝铁路、西十高铁,三横一纵高速,武当山机场,山城对交通的依赖程度不用多说,东风搬走带走了太多。
3.湖北 汽车 工业学院、湖北医药学院两个大学稍微大众一些,殊不知襄阳、宜昌高校在腾飞。
4.大数人只知道武当山,对,知道武当山在湖北,还有不知道在十堰的,这就很尴尬。丹江水和 汽车 城两个名片开始在淡化。
5.亟待解决的贫困地。十堰市下辖3个区、4个县和1个县级市,但很难想象,其中4个县和1个县级市全是国家级贫困县,经济水平不容乐观,尤其是竹溪县2019年全年GDP额84.54亿元,全湖北省倒数第四,和恩施不相上下。
再看一下十堰市的自身定位,最近的“十四五”规划战略:
围绕建设“现代新车城、绿色生态市”,打造“ 三区两地一中心 ”,即国家重要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国家“两山”理念示范区、国家内外双循环互动发展引领区、世界 汽车 产业“智造”基地、世界文旅康养休闲胜地、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
早先的规划战略:
以 汽车 产业为主导,以生态文化 旅游 、能源、现代服务业、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工业为支撑,以智能装备制造、生物产业、节能环保、新材料产业为重点的“ 一主四大四新 ”现代产业体系。
十堰对自身产业的定位,来来回回最终还是离不开“车城”和“ 旅游 ”。 这是十堰的优势,也是机会。车城自然不用多说,是十堰发展的基石,而十堰还是全国最佳生态保护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美丽山水城市、国际候鸟 养生 之都、文明城市。
城市的发展,无非是通过招商引资和拉动消费来增长经济。看当前的城市发展情况,湖北大量的投资放在了一主两副,除了基建等财政投入,十堰还是得靠自己。我们得思考,为什么别的公司要来十堰投资?除了城市内需消费,如何增长外部消费?
营商发展之路:
当我们向别人推荐或者介绍十堰的时候,喜欢说十堰多么多么好,不来投资你就亏了云云。请问这和卖保险有什么区别?有时候不是我们拿不到投资和资助,只是我们没有好的规划、没有吸引人的发展战略、没有实实在在的看得到回报的方案,喊口号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一主四大四新”比较明确,知道自己要脚踏实地的干哪块,不像现在的“两区两地一中心”,说的云里雾里,看不出具体名堂。
首先,我们得看清十堰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然后抓住机会,扩大优势。 汽车 产业和文化 旅游 肯定是要深耕的产业,这是十堰的优势,起步早、基础好。同时也得注意到周边城市的 旅游 这几年创新很多,十堰得反省一下除了武当山没有其它出名的有特色的 旅游 景点了。值得欣慰的是看到了十堰最新的房车,如果能拉一些乘用车生产业务就更好了。另外对交通依赖相对小的服务外包、新能源及高新技术研发出口等是值得去突破的。其它的工业、金融业等我看机会不多。
消费增长之路:
今年是拉动内需的一年,而十堰是面临一直靠内需的窘境。 旅游 、特产这是直接的对外输出消费,除了武当山,需要制造一些其它的文化 旅游 新名片。我在十堰看到了很多的扶贫项目,有的干的也不错,比如说香菇。十堰依山傍水,这是完全可以利用起来的,种植、养殖,烟酒茶水果这些都是可以做文章的。
人口增长、交通配套这是间接的对外输出消费。人口增长这个不容易,这是每个城市都竞争的东西,我觉得十堰可以多拉拢一些高校的分校去,还有争取把湖北交通大学拿下。高铁这一块,东西向和到周边城市的线路搞起来肯定不一样。至于城市内部交通得好好规划,出行这一块很多人吐槽。
房地产:
说实话,房地产确实是经济增速的一个重要推手,但它只是起到一个调节的作用。比如说2008年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困境、比如说2020年世界新冠造成的消费疲软,各地都会在一定时间内加快买地卖地,发证售房,房价也会有涨幅,但过不了几个月就会进行管控。为什么要这样?房价只是起到一个缓解经济压力的作用,不能指望这个来带动城市的发展。
十堰现在的房价水平已经到了一个高位,要知道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并不被看好,尤其以后人才竞争更激烈,没有一二线城市那么好的经济面及发展潜力,十堰房价上涨只会导致人才外溢,抑制人才流入,这是一种得不偿失的行为。
如果十堰市政府有担当,做为十堰外出凣十年的人了,浅显谈一点发展思路供,热爱家乡的人们商议。1- 汽车 产业已走到了拐点,智能制造业应该早规划起好步,。卡车,乘用车,继续做大做强,争做,大品牌,抢战一线制高点方会强大起来!2-大 旅游 武当山,丹江口源头,!应该在北京,河北,天津大力宣传招商引资,。真正让这里的政府,企业来爱自己的生命之源丹江口,及道教文化武当山,!这个金字招牌应该继续呐喊…3生物医药及农林,牧渔业都大有市场,做为八百里武当,除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色外,中草药也是藏在山中地头的宝藏,大力开发,在政府引导下形成区域化,产业化,,这样青山绿水就是名副其实的花果山,金银山…!
十堰已经走入衰退了,一个现象,我们的技校职高生毕业后走了,我们的专科生毕业了也走了,我们还有几所本科生毕业了也走了。什么时候我们可以留住孩子,让孩子留在十堰工作,创业,让别的地区的孩子也过来才有可能繁荣,
感谢网友的提问!关于“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的未来发展出路在哪里”这一问题,我认为仍以经济建设为主,加快招商引资构建全域小康 社会 示范区。郧西县位于湖北省最北角,全县生态化程度非常高,山川之秀丽,水土养人。适合开展 旅游 产业的布局,围绕 旅游 资源做大做强郧西县,发展空间巨大。
郧西县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
,可根据山川地形推进休闲度假、 旅游 观光、养老避暑等项目。加强保护优质的自然风光、地域特色,充分挖掘地域优势、人文品牌。
依托山城魅力推动现代化中等城市的建设工作,结合强大的工业城市十堰作为后盾,围绕 汽车 产业名城休闲 娱乐 基地布局文化 旅游 项目,引导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个人觉得,十堰目前开发 旅游 和生态养殖也许会对经济有一定的帮助,矿产虽有绿松石,但是基本都是原石出售,深加工做的还不够。当然靠矿产来支撑经济,最终会以失败告终的。
目前十堰也处于转型阵痛期,希望能从当地实际情况来制定发展目标。特别是 旅游 真的还有很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