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影响消费者消费心理的因素的例子(2个)

1)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内在条件,包括: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过程、消费者的个性心理特征、消费者购买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心理因素;

2)影响消费者心理及行为的外部条件,包括:社会环境对消费心理的影响、消费者群体对消费心理的影响、消费态势对消费心理的影响、商品因素对消费心理的影响、购物环境对消费心理的影响、营销沟通对消费心理的影响

二、那些环境影响消费行为?

在一个确定的市场环境下,任何消费者的购买决策都不能被看作是一种孤立的行为,他们在购买决策制定过程中,往往要受到很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关于消费者决策过程侧重的是消费者行为的内在发生模式,很大意义上它还停留在一种相对封闭的线性描述中。相对而言对消费者行为动因的认识,则涉及到消费者行为发生的动态过程和开放模式,而且其间诸种因素对购买行为往往具有决定性作用。社会学和消费行为学是紧密交融相互渗透的两个学科,在对消费者的社会角色和消费行为研究中,它提出了这样一个认识: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不同的社会构成和不同的环境因素,决定了消费者不同的角色行为,并进而导致了相应的消费倾向。这种影响可以归为人际因素和非人际因素。

人际因素中影响最为突出的,就是文化和亚文化、社会阶层以及家庭和相关群体。作为宏观社会环境的最主要方面,文化是影响消费者行为的最广泛和最抽象的外部因素。然而虽然关于文化研究的成果不胜枚举,但是对于文化的概念却有多种多样的理解。我们赞成把文化定义为“一个社会群体里大多数人共享的生活方式。”(6)也就是说,文化所影响的对象往往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这个群体中的所有社会成员,其生活和行为方向都认同一定的文化规范和价值观念,当然也包括其消费行为,这种文化具体表现在各种风俗、时尚、种族、地域、宗教等形式中。比如,春节是中国人和全球华人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家人们习惯一起吃年夜饭、燃放爆竹,张灯结彩喜庆团圆,这种节日的气氛往往要延续到正月十五闹元宵,因此这段时间往往是中国人的一个消费高潮。

亚文化是同一文化背景之下的分支。在一个给定的文化中,一般都有一小群人或一部分人,他们的信仰、行为、习惯以及价值观念等,相对于同一文化范畴中的其他分支有着明显的差别,这些建立在年龄、地理、宗教、种族以及民族等差别基础之上的文化称之为亚文化。比如,温州是中国的一个特别具有地域色彩的城市,温州人喜欢走南闯北而且非常抱团讲义气,所以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世界各地,诸如法国巴黎、西班牙巴塞罗那等地,温州人吃苦耐劳,善于经营,都成为中国移民和商人的出色一族。

另一个具有影响力的因素是社会阶层。不论是什么社会形态,无一例外地都存在着某种形式的社会层级或者类别,处在这个社会中的每一个人也都按照一些相应标准被划分到这种层级或者类别中去。社会阶层就是指一个社会中那些比较同一的一部分,每个部分都是由相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规范、兴趣和行为的人所构成。虽然社会阶层有各种不同的确定方法,但大多数情况下这种阶层结构都是以职业、地位、受教育程度以及经济收入为基础划分的。社会学家通常把社会阶层划分为三个层次:上层阶级、中产阶级和下层阶级。在美国社会这个比例被认为是14%、 70%和16%(7)。在中国也有很多不同的划分,比如,根据职业情况把消费者划分为经理阶层、白领阶层、打工族等。一般情况下,对社会阶层的划分,主要是以其文化水准和受教育程度、所从事的职业以及经济收入等因素作为参照。社会阶层对于分析消费群体是一个重要概念,因为每个社会阶层中的消费者通常在价值观、生活方式和购买行为上都具有相似性。不同社会阶层中的消费者,在使用各种产品和服务程度上,以及他们在工作交往、休闲活动、购买方式、媒体习惯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这种社会阶层划分实际上是提供了一个自然的细分市场基础,营销和广告策划可以根据这种差异需求,对不同的社会阶层实施产品或品牌定位,并采取相应的广告诉求策略,运用不同的媒体形式实现自己的沟通任务。

三、旅游的动机

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

1. 心理类型与旅游活动的影响

(1)依赖型心理类型

(2)冒险型心理类型

(3)中间型心理类型

2、文化水平与受教育程度

一个人的文化水平和受教育程度越高,获取外部信息的能力通常就会越强,越容易诱发他们对外界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另外,知识的增多也有助于克服对外部世界的心理恐惧感。

3、年龄

年龄的不同决定了人们所处的家庭生命周期阶段以及身体状况的不同,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身体状况都会影响人们外出旅游动机的产生。

4、性别

很多旅游调查的结果表明,在旅游者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而且探险性旅游活动的参加者更是以男性居多。

5、支付能力

对于支付能力很低的人而言,即使他在心理类型上属于冒险型,喜欢遥远、新奇的旅游目的地,但由于支付能力的限制,他们外出旅游时,也很可能选择那些对他们来说并没有什么新意,但费用较低、距离较近的目的地。

旅游动机与人的需求

动机来源于需要。众所周知,按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可把人的需要分成五个等级。

◎生理需要(Physiological needs):食物、饮水、氧气、睡眠等;

◎安全需要(Safety needs):治安、稳定、秩序、受保护等;

◎社交需要(Social needs):也称为“爱的需要”,群体的归属感、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联系以及爱与被爱等;

◎受尊重的需要(Esteem needs):自尊心、信心、希望有地位、有威望、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以及高度评价等;

◎自我实现的需要(Self-actualization needs) :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成为有成就的人物等。

按照马斯洛理论对旅游动机进行解释:

生理需要:不能成为人们外出旅游的动因 。

安全需要:不足以解释人们外出旅游的动机 。

社交需要:和旅游动机的产生存在某种联系。

受尊重的需要:对很多人来说,满足受尊重的需要确实成为驱使其外出旅游或度假的重要驱动因素。

自我实现的需要:至于人们外出旅游是否是出于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目前尚无可靠的调研证据;该需要充其量只能对极少数潜在旅游者起到激发作用。

四、旅游供给的影响因素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社会总需求。经济发展了,群众对旅游的需求也就大了。群众主动外出旅游的人数也就多了。因为经济的发展是与群众的钱袋子密切相关的。群众如果收入低,那么收入的绝大部分是投资于基本的吃饭部分,只有收入多了,恩格尔系数才会降低,才会更多投资到旅游方面。

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影响对旅游资源的改造。我们知道很多的景点在千百年的自然侵蚀中受到了巨大的破坏,如果不作出优化,旅游景点的价值已经很小了。这就要借助科技的力量进行修复。同时科技创新也会实现大旅游发展,既在信息科技的发展中,将景点的发展同步,实现了信息流和客流的完美结合。

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对发展旅游业的态度和政策;影响政策环境,例如国家对旅游事业的支持,采用精准扶贫的方式促进旅游业发展等等。而有的国家,例如非洲经常会因为战乱而导致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受到影响,其中就包括旅游业,所以地缘政治会对旅游业供给造成不小的影响。

自然历史人文等条件;影响旅游资源内涵。例如有的地方历史文化底蕴浓厚,所以旅游发展较快,而有的地方虽然有景点资源,但是没有开发出地域文化,所以导致旅游资源开发落后。

旅游资源的承载力;影响容纳客流的能力,例如有的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守着巨大的旅游资源,但是因为道路问题,停车位少的问题,以及客运站的线路少等因素,导致客流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