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苏省五一假期旅游消费超40亿
江苏省五一假期旅游消费超40亿
江苏省五一假期旅游消费超40亿,“五一”假期,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江苏以“微旅游”“微度假”的就地近程游为主,乡村旅游热度持续走高,江苏省五一假期旅游消费超40亿。
江苏省五一假期旅游消费超40亿1
在草地上支起帐篷,遛娃、玩桌游、聚餐拍照,或是在星空下拉上幕布、小酌观剧……五一假期,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全省旅游市场以“微旅游”“微度假”的就地近程游为主,乡村休闲、户外露营、踏青赏花成为游客出门首选。
根据江苏智慧文旅平台监测和手机信令数据测算,五一假期,纳入监测的省内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共接待游客845.19万人次,其中乡村旅游监测点接待游客314.42万人次。就近旅游新玩法带动新消费,五一期间全省旅游消费总额达40.7亿元,其中乡村旅游消费收入10.73亿元。
“家门口”的露营升级,亲子游愈发普遍
“打开朋友圈,一半人在露营,一半人在给露营的人点赞。”南京市民小柏感慨说。不能远行的情况下,户外露营游成为很多市民的首选。
“扬州各大户外景区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纷纷推出户外踏青、露营野餐游等‘微度假’产品,很多在‘家门口’就可以放松休憩、亲近自然的景区火了起来。”扬州市文广旅局相关人士举例说,位于扬州东部生态科技新城的跑鱼河公园火了,这个集鱼类洄游文化科普和生态环境保护教育于一体的文化主题公园,被网友称为“扬州的九寨沟”。
露营成为备受年轻人追捧的微度假方式。五一假期,露营群体愈发“全龄化”,亲子游、全家游十分普遍。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开辟出一片精致露营地,配套面向孩子的自然课程,成为亲子游好去处;
连云港市Monkey Camp五一研学营走进渔湾公园,开启两天一夜以露营体验和木本植物为主题的.研学课程活动。家长王女士在微信朋友圈感慨:“孩子玩上瘾了,后续的绳降、采茶、攀岩、溯溪、皮划艇等课程,每个他都想参加。”
省内景区紧跟热点推出露营服务,强化供给。节前,省文旅厅发布“水韵江苏春游大赏”之“江苏十大景区”“江苏十大美丽乡村”等榜单,上榜景区大多推出户外露营项目。
无锡拈花湾、三国水浒影视城、融创乐园等景区开辟露营区域,梅园打造首届梅园露营大会,鼋头渚景区也推出帐篷露营节。南京溧水玫瑰园推出主打赏花的“一站式”露营系列产品,汤山矿坑公园打造“网红”矿山乐野探索营地,石湫影视基地“荔枝青绿营”推出篝火夜读、挑战神秘剧本杀活动,打造光影寻梦“影视之夜”主题露营。
常州中华恐龙园在园内原拓展营地区域推出恐龙主题露营产品,配备户外电影、音乐LIVE、营地桌游等娱乐项目,让城市露营有趣又好玩。
文化供给升级,“逛展打卡”有了新体验
全省各地优化假日文旅产品供给,开展精彩纷呈、小型多样的文化活动。文博场馆准备丰富的“文化”套餐,市民可以漫步博物馆、“泡”在图书馆,逛展打卡也有了更多新体验。
假日里,“千年遗址奇遇记”在南京大报恩寺遗址景区举行。游客通过做手工,参加舞蹈秀、剧本杀等一系列精彩活动,解锁博物馆新玩法。
各大文化展览活动着力凸显互动性、趣味性。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展出88件(套)经典南京泥人。南京博物院开启导游深度讲解国家宝藏、模拟场景寻宝、答题赢文创礼品等活动。盐城市博物馆推出“寻盐记”活动,观众在馆内完成“寻宝”任务,即可在文创店兑换博物馆定制盲盒一份。
小型演艺活动同样精彩,一批项目“上新”。江苏园博园推出《百年石光》沉浸式演出,无锡影视基地上演舞台剧《洛神赋图》,南京华昌龙之谷推出由马戏演出和夜光巡游组成的“潮极想象季”,打造夜间消费新体验。
文娱活动更加注重线上线下融合、演出演播并举,各地推出一系列云展览、云课堂、云剧场等特色文旅产品。扬州博物馆联合扬州发布开设“‘云’上观博”栏目,“集萤映雪——扬州博物馆征集文物展”“印象·浮世——雕版印刷和浮世绘艺术展”“虎年生肖艺术展”等吸引市民线上线下观展。
第四届苏州市群众文化“繁星奖”舞台艺术类优秀作品“云展演”举行,徐州推出“梆子戏演唱会+折子戏专场”线上展演……高质量的演出丰富了人们的假日选择。
消费场景升级,激发“本地游”消费潜力
五一假期,旅游网站数据显示,用户下单偏好呈现周期短、出游半径短、行程天数短的“三短”特征。在这样的背景下,我省文旅市场通过创造新的玩法,不断激活假日经济。
“我跟闺蜜打算露营,第一次没什么经验,也不知道准备什么食材,偶然发现,很多烧烤店竟然提供‘露营套餐’。”南京市民白女士惊喜地说。事实上,不只饭店,很多景区也可以直接“点单”,比如位于溧水的南京玫瑰园,就有2—4人露营套餐和5—8人露营套餐供游客选择。
“潮玩新假日”无锡梁溪云上购物节开启。“为吸引更多人喜欢非遗,我们线上推出惠山泥人新IP‘倷泥模模’系列盲盒,打造文创品牌。”梁溪区文体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深挖假日文旅消费潜力,必须紧跟热点、不断满足新需求。
很多商场变身“网红打卡地”,街区、商圈成为旅游目的地,“本地游”消费潜力被不断激发。五一假期夜晚,位于南京市建邺区银杏里街区中央广场的酒吧便搭起露天舞台,悦耳的歌声不断,文化市集人来人往。
南京市玄武区举办“芳菲五月·相约玄武”活动,重点促消费活动超过50场,假期连续5天举办“51·high玄武”现场直播活动,给市民游客发放百万优惠券;
秦淮区推出“吃住行游购娱”消费抵扣活动,门东街区推出品尝各式美食、玩转街巷市集、体验新品展览等活动;南京江北新区FUN心消费季、建邺区“欢迎来邺”活动、鼓楼区鼓楼潮玩节等消费惠民活动一起发力,激活本地游消费。
“我们按照市区联动‘1+N’方式开展商文旅体系列活动,着力为市民提供丰富的消费场景,助力假日经济复苏。”南京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说,五一假期,该市商贸主体促销活跃,有力推动了全市文旅消费回暖。
江苏省五一假期旅游消费超40亿2
从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了解到,2022年“五一”假期,江苏纳入智慧文旅平台监测的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共接待游客845.19万人次,全省旅游消费总额40.7亿元。
乡村休闲、户外露营、踏青赏花……“五一”假期,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江苏以“微旅游”“微度假”的就地近程游为主,“老地方”玩出新花样,乡村旅游热度持续走高,露营成为热门的度假方式。
置身于220亩大草坪,坐在天幕下、躺在大帐篷里,感受泥土芬芳、暖暖阳光……在南京六合枫彩漫城,游客在绿水青山间体会“漫生活”的悠然惬意;在苏宁钟山国际高尔夫酒店内的露营基地,精致的下午茶吸引了年轻人拍照,儿童沙坑、萌宠喂养等项目则满足了遛娃、逗宠等需求。
“五一”假期,南京玄武湖景区、常州天目湖旅游度假区、溱湖国家湿地公园、洪泽湖湿地景区等活动空间大、生态环境好的室外景区成为游客热门首选。江苏各地景区也陆续推出露营服务,强化供给。“五一”节前,江苏省文旅厅发布“水韵江苏春游大赏”之“江苏十大景区”“江苏十大美丽乡村”等榜单,上榜景区大多推出户外露营项目。
“微旅游”带火了“本地游”“郊县游”,激发消费潜力,江苏“五一”假期旅游消费总额达40.7亿元,其中乡村旅游消费收入10.73亿元。江苏餐饮消费渐现“烟火气”,乡土地标美食热销,游客们纷纷通过品尝美食体验乡味、乡情。据江苏各地餐饮行业协会统计和对典型餐饮企业调研分析,“五一”假期,江苏餐饮服务收入37.3亿元。
随着多地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室内场馆“解封”,在文博场所“赏花看景”品尝“文化大餐”,也成为“微旅游”的一种方式。江苏各地注重线上线下融合、演出演播并举,推出一批“云旅游”“云展览”“云课堂”“云互动”“云剧场”等特色文旅产品,“云赏瘦西湖·五月寻芳菲”线上游览、“梆子戏演唱会+折子戏专场”线上展演等广受好评。
江苏省五一假期旅游消费超40亿3
2022年“五一”假期期间,多数市民选择“就地过节”,在做好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本地化消费势头强劲。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今天(5号)发布“五一”假期期间全省消费舆情分析报告:
餐饮消费渐现“烟火气” 露营火爆“出圈”
随着助企纾困措施的落地,各地促消费活动的举办,全省餐饮业发展信心增强,江苏省餐饮行业协会数据显示,全省餐饮服务收入37.3亿元。
受假期推动,外出就餐人群增多,中小型餐饮街边店、品牌特色餐饮恢复较快,包间消费回暖。加之本地游、郊县游的火热,小龙虾、野菜时蔬等美食正值时令,乡土地标美食也成为消费者的主要选择。除此之外,开袋即食、加热即食、简烹即食的预制菜点也为餐饮业增添了活力。
今年,“五一”假期旅游消费呈现出近程化、深度化、休闲化的特征。某旅行app大数据显示,“五一”假期 “露营”相关旅游搜索热度环比上涨117%,公园露营、星空露营和亲子露营等成为最受关注的露营主题。为丰富消费者的游玩体验,部分民宿推出了采摘、钓鱼、亲子活动等体验型项目。
在省内城市中,本地游消费较为活跃的主要有:南京、无锡、泰州、连云港等,基本以本地疫情形势较为平稳的城市为主。
此外户外景区仍然受青睐。受疫情影响,短途深度游需求旺盛,正逐渐取代跨省等长途游成为消费者的优先选择,用户偏好呈现出游半径短、行程天数短的特点。
省内居民旅游消费主要以本市近郊游及省内周边游为主,文旅消费热点主题以自然风光、森林公园、公园、人文古迹等户外类景区或接待场所为主。某旅行app大数据显示,无锡的宜兴免费公园、常州的新龙生态林、宿迁的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徐州的云龙山,也是江苏省内居民周边游的热门景点。
“五一”假期期间,出游半径受限后,部分地区出行不畅,但亲子消费热度不减,各大旅游平台均推出亲子相关主题活动。基于家庭消费的儿童亲子业态是实体商业回归的重要着力点之一,亲子消费正在走向IP化、场景化、主题化,亲子餐厅、儿童游乐园、亲子研学游等受到众多家长关注。
除了主题公园外,博物馆成为最受关注的“遛娃圣地”。根据某旅行app数据显示,南京莫愁湖入围了全国周边游热门景区前五名,南京博物院入围全国热门博物馆榜单前五名。
新型消费占主流 假期全省维权诉求超5000件
五一假期,江苏省消保委共计受理维权诉求5045件,其中咨询185件、投诉4860件,分别占接收总量的3.7%、96.3%。舆情监测系统共监测到消费维权信息138646条,吐槽类32684条,占消费维权信息总量的23.57%。
消费需求集中释放,多数领域消费市场快速复苏,大宗消费、旅游出行消费、餐饮消费、新型消费仍为节日主流,消费升级加快。较往年投诉纠纷量并未明显增加,网购、院线、直播购物、旅游出行等方面成为投诉热点,并呈现出覆盖面广、领域突出、问题集中、需求个性化与咨询诉求攀升等特点。
主要以下几个方面咨询投诉较多:首先网购问题较为突出,“五一”假期期间,江苏省内与网购相关的“吐槽”信息共6890条,问题有快递物流延迟引起退费争议,部分网购渠道维权难,预售商品引起争议等等;其次直播售货问题集中,假日里全省消保委系统共接到涉及直播带货的投诉达83件,带货质量难保障,售后维权难,宣传不实等情况较为普遍;
此外网红打卡点“滤镜过重”,实际消费体验不符合预期;健身热潮带来的相关预付卡消费、运动产品质量问题;以及新型娱乐项目,例如院线与密室逃脱消费投诉也有明显增长。
对此省消保委建议,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快速变化,从监管部门到经营主体应当聚焦新型消费,与时俱进破维权难题。作为消费者,也要避免“人云亦云”,要做到理性消费,积极正确表达诉求。多方共同发力,才能有效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全面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二、“五一”假期国内出游1.6亿人次,此次消费呈现了哪些特征?
通过文化和旅游部2022年五一假期五一的数据显示,今年的五一的出游消费呈现了三大特征:一旅游景点由城市走向周边地区,乡村旅行备受青睐。二大众出行的时间变短。、大众出行的空间距离缩短。三线下消费往线上消费转移,云演艺、云展览、云蹦迪、云消费等备受喜爱。
一、旅游景点由城市走向周边。受疫情影响,人群的聚集往往带来了疫情大范围传播和被感染的风险。2022年五一出行人次1.6亿,二出行的主要客源地从城市景点往周边的乡村的转移。乡村的空间范围更大,减少了人群的聚集,人们在出行上更愿意选择相对疫情风险较低的乡村旅游。露营、徒步、野外踏青更受喜爱。
二、大众出行的时间变短、空间距离变小。由于今年以来,全国各地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各省市之间的通行往往都需要48小时或者24小时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为了不给国家添乱、不影响其它城市,害怕隔离带来的工作影响。大众旅游出行往往选择了距离居住城市更近的周边乡村,时间上也缩短了,据携程相关数据显示,本地游的订单超40%。涌现出一波“微旅游”的热潮。
三、在旅游消费上呈现出由线下转线上消费的趋势。为了减少人群的聚集,大型演艺、演唱会、大型展览都逐渐转到线上,即可让大众在五一假期间观看演艺、演唱会、展览,又不会人群聚集导致疫情传播。
其实今年开年以来,疫情一直持续,今年的五一假期旅游人次同比下降了42.9%,很多景点也无人光顾,大量门面关门闭市。和旅游业相关的住宿业、餐饮等行业备受打击。这次的五一出行的趋势也在预料之中,想一想还有很多人因为封控居家2个有余,能够在城市周边走走的人已经非常幸福了。
三、五一假期消费怎么样
五一假期消费数据如下:
2022年五一假期5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6亿人次,同比减少30.2%,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情前同期的66.8%。从客流来看,据交通部此前预测,今年五一假期客运量为1亿人次,日均2000万人次,较2021年同期下降62%左右。在公路网运行方面,预计假期全国高速公路日均流量为2700万辆,同比降低49%左右。
半数以上都在“省内游”,露营旅行成“顶流”。
今年五一假期,半数以上都在“省内游”。截至4月25日,五一出行预订订单中有52%为省内,今年五一省内游客占比超80%,创疫情防控常态化新高。
从地区来看,五一假期重点监测公园共接待游客477.7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减少37.7%。其中,10家市属公园、国家植物园共接待109.15万人,较去年同期减少53.52%。
四、“五一”假期国内游消费呈现升级趋势是什么原因?
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程超功分析师认为,在境外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国内旅行对于出境旅行的替代效应继续深化,一方面体现在需求增量的持续释放,另一方面则是消费升级的整体趋势。
今年“五一”假期旅行消费从交通、住宿到旅游线路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价格上涨,除了需求激增的因素外,需求结构中高品质产品占比的提升也是重要原因,即人们更多地选择飞机出行,旅途住宿更多地选择高品质的精品度假酒店、度假别墅等等。
来自同程航旅的数据显示,在出境邮轮完全停摆的情况下,长江内河游轮正在逐步接棒相关需求。例如,5月1日从上海出发至重庆的豪华长江游轮线路的价格达5200多元,已经超过疫情前中短途出境豪华邮轮的价格水平。旅游线路方面,“五一”期间人数更少、价格更贵的品质团、家庭小包团产品等高品质线路很受欢迎。
热门旅游城市酒店价格大幅上涨:
热门旅游目的地“五一”期间激增的需求使得当地酒店客房预订“量价齐升”——在客流量大幅增长的同时,酒店平均价格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部分地区的酒店平均价格甚至超过了疫情前水平。
在强劲需求拉动下,热门旅游目的地的“五一”酒店价格显著上涨。来自同程旅行平台住宿大数据显示,在十个酒店价格涨幅靠前的旅游城市中,最大涨幅超过200%。分析认为,“五一”假期的旅游热度与当地的酒店平均价格高度相关,表明长假期间各地长线及过夜客流有显著上升。
比如,扬州世界园艺博览会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从而推高了当地其他旅游接待设施的客流量及酒店预订量;“五一”期间《山河令》演唱会在苏州的举办大幅推高了当地酒店的预订量;庞大的海岛游及免税购物游客流则拉高了三亚的假期客流量,同样也推高了当地酒店的价格。
以上内容参考 上游新闻-出行需求旺盛 “五一”出行热门目的地机票酒店“量价齐升”
五、五一决定去北京旅行,三天两夜,大概需要花费多少钱?
北京作为我们国家的首都,更是充满着历史与文化气息。著名的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就坐落于在此处,更有故宫、颐和园、天坛等名胜古迹值得我们去游玩欣赏。五一小长假期间去北京旅游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决策,三天两夜,如果单人去大概两千左右就可以,如果情侣共同前往大约需要五千元左右,这其中包括吃饭、住宿、景点门票、购物等开销,当然每个人的经济实力都是不一样的,建议大家合理消费,避免盲目冲动的消费。
一、故宫
故宫作为北京的著名景点,每年更是吸引着许多中外游客前来游玩。北京故宫于明朝开始建设,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四周有大约10米高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我们在影视电视剧中可以经常听到“摆驾坤宁宫”的台词,这里也就是皇太后的居所。
二、天坛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到了清朝的时候经过修缮,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苍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天坛不仅气势宏伟,而且里面还陈列着文物,我们在游玩的时候可以耐心的听导游仔细讲解它们的历史。天坛同样也象征着天圆地方,里面设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场所。
三、长城
北京最著名的莫过于八达岭长城,我们大家都知道,长城不仅巍峨壮观,而且还凝聚着我们古代劳动人民的汗水与心血,在当时的历史时期,有效的阻挡了北方匈奴势力的入侵,从而保护了紫禁城的安危。
六、五一假期人均出游4.18天,你出去玩了吗?
我也出去玩儿了,只是出游时间不到人均时间的1/4。
受疫情因素影响,国人在家里宅的时间确实已经很长了。调休的小长假,对很多人来说都是难得的外出旅行的机会。于是在这个节假日,我们再次看到了各景区人山人海的场景。
五一假期人均出游4.18天,鬼知道这个数据是怎么出来的。
在五一假期刚刚结束之时,就有相关平台数据显示五一假期人均出游时间4.18天,人均消费1713元。此数据一出,瞬间让无数网友为之震惊。有不少网友觉得自己及身边人的消费都没有这么高,也有很多网友认为这个平均出游时间实在是有些难以置信。
我个人在看到这个数据之后,也表示有些难以相信。虽然并不清楚这个数据是怎样计算出来的,但既然能够发布在网络平台当中,那应该是有其大数据支撑的。只是这个数据对普通人来说,依旧是让人有些难以想象,尤其是人均花费,真让人羡慕他们的钱包厚度。
我也出去玩儿了,只是时间和消费都比平均值少得多。
因为害怕在出游过程当中遭遇到人山人海的场景,我在假期前4天根本就没有出门。除了陪孩子在家里玩游戏之外,我还回老家看了看父母。我们只是在假期的最后一天选择了到市区海洋世界去游玩,这是孩子一直都比较想去的地方。
我们的出行时间大概是从早上9点到下午4点,人均消费也就是100块。虽然玩的并不算是太惬意,但也勉强算是为当地旅游经济付出做了一点点贡献。
可是按照平均出游天数来计算,我的出游天数当然是远远不及而,按照人均1713元来计算,我感觉自己简直就是拖了平均数的后腿,甚至觉得就算是全家人都出门玩儿,费用也不至于这么高。
或许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又或者是大家的经济收入,真的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这无疑是我所羡慕的生活,也是我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其实在现实生活当中,我及身边朋友都对这个人均出游天数表示质疑。但这毫无意义,我们期待能够在下一次节假日当中,努力让自己的平均出游天数达到平均值,也争取让自己的钱包厚度能跟得上人均消费金额,这其实也是在向着更好的生活出发。
努力工作赚钱吧,或许未来大家都能如此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