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境旅游市场近年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
截止2019年,中国游客在境外消费的场景日益多元化,出境旅游已是中国人生活水平改善、幸福指数提升的一大标志。
1、在预订渠道上,中国游客一个手机走天下,携程这类OTA(在线旅行社)成为出境游主流预订、服务平台。
2018年,携程通过各类出境旅游产品和服务,服务了超过5000万人次出境游客。2019年中国游客选择出境游度假产品到达全球158个国家,较去年增加了17%,出境人次和消费额也创新高。
2、银行卡消费仍是主要的支付方式,但移动支付快速提升,银联卡已成为中国人出境主流支付工具。
为更好服务出境游客,银联国际加速受理环境建设。境外已有176个国家和地区,2850万商户支持银联卡,“云闪付”用户已可在境外52个国家和地区扫码或“挥”机支付。银联国际数据显示,
扩展资料:
中国出境游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1、融入当地生活,深耕目的地特色体验
从在线旅游厂商来看,途家扩充10万+海外新房源,布局对应中国出境游热门东南亚目的地;穷游Q-Home线下门店加入民宿功能,目的地生活场景从服饰、厨艺到住宿逐步丰富。
2、技术+服务并行,解决目的地即时需求
旅游和科技的发展相辅相成,科技改变人们的旅游方式带来更多互动式的体验,而体验中产生的差异化新需求也在催化着技术不断前行。从需求本质上来看,游客对技术的需求即是对解决能力的需求,因此,安全性、及时性和高效性的技术革新才是提升服务的有力辅助。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2019中国人出境旅游消费报告发布
2019年中国一年旅游创汇大概有多少亿美金?
2019年中国一年旅游创汇,
并没有公布。
只知道2019年中国国际旅游收入1313亿美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3.3%。
其中:外国人在华花费771亿美元。
2019年中国出境旅游的人数是多少?
根据中国相关旅游部门的产业报告显示,2019年的出境人数大概是一万四千五百万人次左右。一看,这个数字吓到了我,中国人很多都实现了出境游自由了,这是我们的生活变好了的象征。
这些年中国发展得十分迅速,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得到了各个国家的认可,出境旅游早已经不是梦想了,免签的国家很多,即使不能免签,签证也比以前容易办了。
还有就是人民的生活富裕了,温饱早就不是问题了,所以大家努力地填补精神方面的空缺,毕竟“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近年来中国人到访日本旅游人数比例有多少?
近年来中国作为赴日旅游外国人中占比最大国家,为日本的观光立国产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数据来源nippon.com
据日本国土交通省发布最新访日游客数据显示,2019年访日外国游客人数比2018年增加2.2%,达3188万人次,连续7年刷新历史最高纪录。
而且中国人在日本旅行时所消费的额度,一直都是高居首位!加上港澳台三地,其实中国人是贡献了支撑日本旅游产业的半壁江山。
截止8月20日下午,日本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达到59090例。
日本观光厅6月17日发布估算数据称,5月造访日本的外国人仅1700人次,低于此前单月最少纪录,即4月时的2900人,连续两个月同比大减99.9%,是自1964年以来的历史最低记录。
新冠肺炎疫情对于从2003年就以“观光立国”为本的日本来说,毫无疑问是一次巨大的打击。根据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的上级经济研究员发表的研究报告,由于这一突发情况的出现,日本旅游相关行业的损失有可能会超过2兆4750亿日元(约合224亿美元),约占日本2019年国民生产总值的0.45%。
日本内阁府8月17日公布了4~6月国内生产总值(GDP)速报值。除去物价变动的影响,实际上比上季度下滑7.8%,按年率换算同比下滑27.8%。连续三个季度呈负增长,降幅超过了2009年1~3月(按年率计算下滑17.8%),这是自1980年以来的最大降幅。
由于新冠病毒蔓延,日本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经济活动低迷,日本内阁府8月17日公布的4~6月国内生产总值(GDP)速报值刨除物价变动的影响,实际比上季度下滑7.8%,按年率换算同比下滑27.8%。连续三个季度呈负增长,降幅超过2009年1~3月(经季节调整按年率计算下滑17.8%),创下日本二战以后的最大降幅。
为推动观光业发展、刺激消费,日本政府推出了“Go To Campaign”活动,总预算高达1.7万亿日元。计划通过对地方政府、餐饮业、旅馆等进行补贴,以促进旅游交通业、餐饮业等的发展。分为第一弹“Go To Travel”及第二弹“Go To Eat”。随着日本传统节日盂兰盆节的来到,疫情现在持续恶化,迎来了第二波增长。
2020年7月22日,日本国土交通省观光厅主导的“Go To Travel“活动拉开帷幕。“Go To Travel”活动包含旅费打折、发行观光优惠券等项目。民众出游时,一般的费用可由政府补贴,但也设有上限,例如住宿一晚的补贴费用不得超过2万日元等。由于东京都疫情严重,出发地与目的地为东京的旅客将不能享受优惠。
在质疑声中,第二弹“Go To Eat”活动也即将展开。“Go To Eat”是以农林水产省为中心开展的支援餐饮业的活动,预计在8月下旬逐渐推行。
疫情这么严重,日本为何还鼓励大家出游?原因很简单: 疫情导致人员往来受到限制,来自中国的访日游客人数锐减,日本国家旅游局(JNTO)的统计显示,5月降至30人,当中国人来不了,只能靠内循环。
去年还一片兴兴向荣的旅游业,现在与旅游热点地区破产的企业的数量:东京都最多,达到109件;其次是大阪府(46件) ,东京都和大阪府(155件)加起来占总数的34.9% 。其他排名靠前的有北海道(24件);静冈县(21件)。
占赴日旅游33%的中国客人,去年花了1兆7700亿日元
近年来,每年重要节日都会有大量中国游客前往日本旅行和购物,日本的旅游行业相关的从业者,如酒店、零售业等也都会早早的做好迎接中国游客的准备。
根据日本国土交通省观光局(JNTO)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赴日观光的中国人为959.4万人,占日本外国人访日游客比例高达33%。总消费额约为1兆7700亿日元(按照2020年1月1日汇率约为1136.7亿人民币),占比更是高达40%。
2018年度,赴日外国游客在日本境内的总消费金额约为4兆5189亿日元,而日本造纸行业2018年的市场规模约为5兆3199亿日元,两个数额的差距并不大。换句话说,旅游业界的市场规模已经和日本排在第50位的造纸行业的市场规模相当,已经成为了日本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总消费金额的变化情况方面,除了2011年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造成了总消费金额下降之外,在2010年到2018年之间市场规模始终保持着增长的势头,其中涨幅最大的是2015年,达到了71.5%。在2015年之后涨幅开始回归正常水平,最近几年始终稳定在10%左右。
我们都知道,要发展某一个行业的最终目的,无非就是多赚钱。而影响总消费金额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游客的总人数,另一个是游客的人均消费金额。那么推动日本赴日旅游业界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哪一个呢?
答案是游客总人数。
人均15万日元,中国游客的贡献值暴增
赴日外国游客的人均消费金额方面,从2010年到2018年,增长率从未超过20%,大部分年份都处在±5%上下,最近几年一直维持在15万日元/人左右的水平。而赴日游客总人数的增长幅度则要大得多,尤其是2012年到2015年,每一年的增长幅度都超过了30%。因此,造成日本旅游业界市场规模快速扩大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人均消费金额的增长,而是赴日游客数量的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人均消费金额的增长率仅有两年超过了10%,分别是2014年和2015年,增长率分别是10.6%和16.5%,这背后的原因相信大家应该猜的到,也是由于中国游客的贡献。
2015年前后,由于日元贬值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赴日旅游的中国游客中爆发了“爆买”行动,让人均消费金额在这两年出现了异常增长。而日元汇率恢复到正常水平之后,人均消费金额开始趋于平稳,在最近几年始终稳定在人均15万日元左右。
在2014年以前,韩国游客一直是赴日外国游客的主力军,人数要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但是自从2009年日本政府对中国游客开放个人赴日旅游签证之后,赴日中国游客的数量就开始逐渐增长。
2015年“爆买”行动的出现则彻底点燃了中国游客赴日旅游的热度。2015年,中国赴日游客的数量达到了499万,相比2014年的增长率达到了107%,就此一举超越韩国成为每年前往赴日外国游客中占比最多的国家。2019年,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造成韩国赴日游客人数大幅度下降。但是好在中国游客数量继续高速增长,让日本赴日游客的数量并没有出现下滑,而是维持了小幅度的增长。
不过,由于2019年赴日韩国游客数量的大幅度下降,让中国游客在日本赴日旅游业中所占的地位更加重要。2019年度,赴日中国游客的数量为959.4万人,占了赴日游客总人数的30%以上。而排在第二位的韩国仅占了赴日游客总人数的17.5%,被甩开了一大截。
结语
由于地理相近、文化相通、观光互补、消费便利,日本已有了中国游客的后花园之称。对比欧美国家,日本与中国文化相近,普通中国人容易坦然接受日本的文化环境,更能在日本找到熟悉的历史感,再加上中国年轻人热衷于日本的动漫和时尚,日本的吸引力与日俱增,即使是疫情过后,压抑许久的国人更愿意去日本等周边国家。
对日本来说,中国游客已经成为了最重要的游客团体,重要性要远远超过了其他任何国家,可以期待的是疫情过后,日本也对中国游客制定相应的旅游刺激政策,你们期待吗?说说看~
以上です。
文章资料来源:钛媒体APP
中国哪个省出境旅游人最多?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为1.29亿人次,人均出游已达3.7次,连续第五年蝉联全球出境游人次世界冠军。2018年上半年,内地居民出境人数达7794.1万人次,同比增长14.1%,今年有望继续蝉联这一称号。
而中国旅游研究院、携程近日发布的《2018年暑期旅游大数据预测报告》显示,今年出境游客人数和花费将持续增长,预计7、8月,全国出境游人次将达3000万。
与之相对应的,是国人超强的消费力。从总量上来看,2017年中国人出境旅游花费1152.9亿美元,同比增长6.9%与5.0%。也就是说,平均每一名中国游客在境外消费3300美元。
于是,暑期这个中国人全年的旅游旺季,如今也成了各国政府、商家的“忙季”,为了吸引和讨好中国游客,境外政府、商家纷纷向我们推出了“超国民待遇”。
一、出境游人数、消费稳步增长,消费内容正在从购物向文化体育娱乐方向转变
出境游人次:近几年国内出境游市场快速增长,2009年-2016年出境游人数年复合增长率达14.4%,但2016年以来市场趋于稳步增长,其中2016年出境游人数达到1.22亿人次,同比增长4.3%。2017 年上半年的出境游人数为6203万人次,较上年同期 万人次,较上年同期增长5%,其中,剔除占比剔除占比约50%的港澳台游的港澳台游,上半年出国游的增速由 出国游的增速由16年 年全年的 全年的19%下降至10%(剔除韩国外,出国游增速为韩国外,出国游增速为19%,基本与全年持平),基本与全年持平。预计2017年我国出境游人数将达到1.3亿人次,但1.3亿相对于当前我国13.8亿人口,占比仍不足10%,由于人口基数大,随着未来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出境游市场仍然蕴藏巨大发展潜力。
出境游消费:目前中国出境游消费连续四年稳居全球第一,2016年中国出境游花费达1098亿美元(约76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1%,人均花费900美元。2016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44.4亿人次,旅游总收入4.69万亿元。 虽然出境游人次仅占国内旅游的3%,但是出境游消费却占到,但是出境游消费却占到中国旅游消费的旅游消费的16%。
出境游消费结构:购物、交通、餐饮、住宿占消费比重较高,根据报告,以上占出境自由行总消费比重分别为56%、13%、10%和10%。不过近两年相比于以往单纯购物观光,出境游游客更加注重体验式消费,“球赛热”、音乐会热”、“博物馆热”受到追捧,自助游、自驾游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爱。其中17年1-4月中国出境游客境外购物消费总额为277.9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7.2%,而境外文化体育娱乐人均消费则较16年同期增长83.6%,体验式消费占比不断提高。
2016 年出境游人数达到1.22 亿人次,同比增长4.3%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出境游行业运营态势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出境游增速放缓,国内游增速维稳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出国游相比出境游整体增速更高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出境游花费达1098亿美元,同比增长5.1%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15年海外购物占出境自由行总消费56%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文娱等体验式消费占比大幅上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7 年上半年体育旅游人群占出境游人群16%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二、旅游形式:跟团游相比自由行增长更快, 旅行社出境游占比近8年由 26%提升至提升至 46%
2016 年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人数为5656.65 万人次,同比增长21.82%,占出境游总 ,占出境游总人数46.37%。近年来,跟团游保持较快增速,旅行社组织的出境游人次占出境游总人次的比例由 人次的比例由09 年的25.91% 上升至16 年的46.37%,旅行社成为国内出境游市场爆,旅行社成为国内出境游市场爆发的显著获利者。在跟团游中主要贡献力量来自于50、60后的中老年人,而80、90后等中青年人群更倾向于选择自由行。17年上半年出境自由行规模超过6000万人次,占出境游总人数54%。在跟团游客中选择半自助游、私家团也成为趋势,中高端定制游和自由行成为大势所趋。
16 年旅行社组织出境游占比46.37%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目的地选择:亚洲游仍占主体,欧洲线开始复苏
亚洲:从2016年数据来看,在目的地的选择上亚洲游仍占主体,在出境跟团游总人数5657万中占比82%。其中,港澳台地区人次达1221万;泰国连续两年成为亚洲最热门的出境游目的地,出境游人数达到911万人次;韩国、日本次之,分别为757万人次和688万人次。赴东南亚、南亚旅游增长最快,特别是越南、菲律宾两国出境游人数分别较2015年增长117%和76%。
欧洲:2016年欧洲出境跟团游人数为667万人次,占出境跟团游总人数12%,仅次于亚洲,较2015年同比上升14.89%,2016年由于指纹签证、暴恐等因素,欧洲出境游市场增速放缓,但俄罗斯、瑞典、丹麦等北欧国家以及西班牙在欧洲目的地市场中表现相对突出,排名前五的国家从15年的法、瑞、德、意、俄转为16年的法、俄、意、德、瑞。其中至俄罗斯出境游人数97.61万人次,同比增长57.2%。进入2017年欧洲线开始复苏,根据旅游研究院、携程和华远联合发布的报告2017年上半年赴欧洲整体出游情况较2016年同期增长65%,其中跟团游增长81%,目的地跟团游增长率高达103%,自由行增长26%,在目的地的选择上,中东欧、北欧增长最明显,中国游客数同比增速高达151%和77%。
16 年旅行社组织出境游亚、欧占比82% 、12%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16 年旅行社组织欧洲出境游市场增速放缓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亚洲游中泰国成最热门城市,南亚、东南亚增长最快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欧洲游中法国仍为主要目的地,俄罗斯、西班牙增长最快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跟团游仍为欧洲游主要方式,占比高达85%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2017H1 欧洲游整体增长65%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客源地:二线城市崛起,三四线城市有望进一步挖掘
2016 年排名前20位的出境旅游出发城市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杭州、成都、南京、天津、武汉、重庆、厦门、西安、长沙、昆明、青岛、沈阳、宁波、郑州、南宁、大连,每年的出境旅游人次都达到100万至200万,前20位的出境旅游城市中出境游人次占全国出境游总人次60%以上。出境旅游人数增长速度最快的前10名城市分别为珠海、南宁、合肥、郑州、长春、昆明、深圳、青岛、重庆、西安,华南、华东、西南地区增长较快。增速前10的城市仅有珠海为三线城市,大部分为二线城市,占比达到80%,三四线城市出境游潜力有望进一步挖掘。
在欧洲游市场,客源从一线城市(北上广深)逐步向二三线城市渗透。2017年上半年,二、三线城市欧洲游客源合计占比达50%,超过一线城市。同时表现出了良好的增长,上半年二、三、四线城市分别实现了80%、56%、77%的同比增长,均超过一线城市增速。二三线城市已成为出境游旅行社布局的新重点。具体到各省份,江苏、上海、浙江、广东、北京赴欧洲游游客数居全国前五,其次是四川、湖北、福建、山东、辽宁、安徽、山西、广西、陕西、河北。目前,以上海、江苏、浙江为代表的华东市场比重超全国欧洲游份额的50%,同比增长74%。
出境游出发城市华东地区占比30%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出境游增速前10名城市中有8家为二线城市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2017H1二三线欧洲游客源占比50%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2017H1二三四线城市欧洲游增速超过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