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美食+创意,用美味留住游客的心
传统旅游六要素食、宿、行、游、购、娱中,“食“排在了首位,可见餐饮业从来都是旅游产业链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环《舌尖上的中国》更是刺激了一众大小“吃货”的味蕾,令其对各类美食尤其是各种“家乡的味道”欲罢不能。
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项目开发中有诸多要素和环节需要把握,其开发成功的秘诀也有很多,其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应该是“食“字诀。什么是“食”字诀呢?所谓的“食“字诀就是做好农家餐饮,在干净卫生、原汁原味、营养健康、用餐环境、餐饮文化等方面下功夫,抓住游客的胃,留住游客的心。
农家美食是如何炼成的呢? 以下八大实操秘诀带给你想要的答案。
关键词:硬件必备
要打造色、香、味俱全的农家美食,首先要具备基本的餐饮硬件设施,如干净明亮的美食厨房、基地自产的绿色食材、特色餐具&创意菜单等。
农庄厨房总体上要干净明亮,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墙面要满铺瓷砖,用防滑材料满铺地面,有地槽,有吊顶;冷菜间、面点间独立分隔,有足够的冷气设备;冷菜间温度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内有空气消毒设施;粗加工间与其他操作间隔离,各操作间温度适宜;有必要的冷藏、冷冻设施;厨房与餐厅之间,有起隔音、隔热和隔气味作用的进出分开、自动闭合的弹簧门;洗碗间位置合理;有专门放置临时垃圾的设施并保持其封闭;采取有效的消杀蚊绳、蟑螂等虫害措施;注意厨房防盗及食物污染中毒;定期清洗或更换排油烟设备;对厨房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厨房不能采用木质结构且紧邻的建筑不能是木质建筑。
农庄宜建立自己的绿色蔬菜基地,使主要蔬菜达到基本自给,所有餐饮食材绿色无污染,质量安全可追溯;设小型佐料园,栽种紫苏、生姜、薄荷、花椒、茴香等;设农家作坊,自制干菜、泡菜、豆腐、腊味及茶油加工、菜油加工、面粉加工、杂粮加工等,且顾客可以参与制作体验;体现“好吃看得见”的理念,主要原材料、佐料、油料、调味品、禽蛋等在大厅或点菜间设立展架,农庄超市展示销售五谷杂粮及农特产品,散养基地与蔬菜基地通过游道串联起来让游客亲临感受;负责采购的厨师要熟知山野菜,防止误食有毒植物。
农家餐饮中的餐具应干净、卫生、光洁,在实用的基础上兼具造型创意,体现故事化和情景化,如用小木架表现“过桥牛百叶”,小木船盛上小鱼叫做“草船借箭”;根据菜品特点,大胆采用传统或者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餐具,如小蒸笼、吊铁锅、竹筒、竹篮等;利用特色瓜果作为餐具,如南瓜、西瓜、冬瓜等;巧用绿色植物作为餐具的衬托,如粽叶、笋壳、芭蕉叶、稻草等,体现食品的原生态。
菜单的设计应美观整洁又富有创意,如扇面书法式、竹简式、折纸式,木铲式菜单等,都可勾起游客点餐兴趣,菜单菜谱应体现乡土文化气息和农庄文化特色,不宜过分华丽装帧;菜谱分类科学,主推菜、家常菜要放到前面,其他再按特色蒸菜、凉菜小碟、火锅钵子、滋补汤品、时令蔬菜等编排;菜名雅致,有文化趣味,如属于另类新奇菜名,需在旁边注明食材;菜谱内页可以随时更换,菜品推介要量力而行,切忌菜谱上种类繁多,客人点的时候又没有;当季厨师推荐菜品可另行制作招贴海报;当日特价菜可在大堂预告,服务员也可介绍。
关键词:软件升级
以农家生活为主题,营造充满农家风情的餐饮环境。如采用传统的四合院、茅草屋;在餐厅内部的布置上应尽量运用农业及乡村文化特性来塑造气氛,如墙上挂几串红辣椒、玉米棒子;通过桌台上的小型盆栽鲜花和餐厅各处的绿色盆栽植物体现绿色生机。适当设置大、中、小各式包房,并为散客或情侣提供卡座小台;卡座采用印花布铺陈,摆放小烛台,体现乡土气息与浪漫情调;餐厅使用的桌椅尽量体现粗犷、厚重和乡土性,如采用传统的宽板凳和八仙桌;临水餐厅尽量采用落地玻璃窗,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欣赏美景;天气适合的时候为客人提供户外用餐服务,让客人在大自然中享受美食;有条件的可以建设生态阳光餐厅。
倡导最低食物里程,时间上尽量吃在当季,即推荐当季新鲜食物,不推荐反季节蔬菜;空间上尽量吃在当地,即推荐本地食物,不推荐远距离运输的食物;层级上尽量选择食物链的初端,即以五谷、果蔬、鱼虾为主,其他肉类为辅;注意饮食营养与健康,合理搭配菜肴,保证食材新鲜,少盐轻油,尽量不放鸡精味精,采用健康的烹饪方式,保持食物本味;传播健康饮食文化,介绍时令与美食,习俗与美食,文化与美食,以及食物疗养等。
借鉴《舌尖上的中国》,一道特色菜品奉上后,可为游客讲述食物背后的故事;在餐厅设置宣传牌介绍慢饮食理念;进行消费者教育,使顾客认识到,我们所吃的食物应该质量好,味道美,生产过程对环境没有破坏,提供食物的系统对所有参与劳动的人员在经济和社会层面上都要公平,当我们在寻找符合这些标准的食品时,我们不再只是消费者,而已经成为生产合作者,我们共同分担生产优良食物的成本,同时也共同创造负责任的社会。
注重菜品创新,如菜肴与点心相结合、中西美食相结合、荤素相结合、食物与药物相结合、水果与菜肴相结合;挖掘地方菜系,主打特色菜,如特色鱼、特色鸡、小鱼锅贴、烤全羊、豆腐宴等;推出特色主食,如红薯丝饭、糯米饭、竹筒饭、瓦罐饭、养生粥、包点面食;推出时令小吃如艾叶粑粑,节令例汤如荠菜鸡蛋,以及夏季降火与冬季驱寒饮品。
注重以下细节,为游客提供温暖贴心的服务:
▶有条件的农家餐厅可设置书吧,提供杂志报刊等读物;为婴幼儿提供童车或高椅;使用公筷,提供公勺;客人如脱去外套,需为客人套上椅套,防止物品遗失;手抓类食物需为客人提供一次性手套;以火锅为主打特色的农庄,要为客人提供围裙、一次性头罩等。
▶天然质朴的笑容就是最好的语言,鼓励农家大嫂经过培训后成为农庄餐饮服务员。
▶提倡光盘行动,根据客人要求可提供半价半份菜,提供打包服务;当客人点菜达到一定数量时,应提醒客人可先行上菜,不够再加;鼓励“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利用电脑建立客户档案,做到对老顾客的口味、喜好了如指掌,便于准确地提供定制化、个性化和亲情化的服务,进而建立良好的宾客关系,培养一批忠诚客户。
如今,带有“家的味道”的乡村美食,已成为一个地方重要的旅游吸引物,也是带动地方农产品产业化的有力抓手,因此,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要会念“食”字决,用美食吸引并留住游客,进而带动住宿、休闲、娱乐等其他业态的发展并形成良性互动。
加入梦地乡旅管家学院
学习全面专业的餐饮知识文化
餐饮管家,养生美味各得其所,追求膳食在旅游中的价值和盈利
课程主题计划:
餐饮安全卫生管理,就餐环境设计,个性化菜单设计,养生健康膳食安排,贴心服务设计,餐饮成本控制,餐饮营销管理等。
关注“ 梦地乡旅” 公众号
获取更多精彩课程内容与活动安排
培训、运营、管理、规划等业务
详情欢迎垂询
热线电话:18958164817 (微信同号)
QQ:3354134518
急!急!试论饮食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饮食文明作为一种传统民俗文明现象,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它可以满足旅游者的多种需求,同时也可以促进旅游地的经济开展,在旅游产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旅游独特的饮食文化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是一种旅游资源。我们将客观存在于一定地域,对旅游者具有某种吸引力,能满足人们旅游需要的饮食产品以及与之有关的社会文化现象,我们通常称之为旅游饮食文化。旅游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驾驭自然的一种生动反映,饮食是一种传统的民俗文明,弄清旅游与饮食文化的关系,全面加强旅游文化建设,提升旅游饮食文化品位,对于提高旅游行业素质,增强市场生存能力和竞争力,促进旅游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可以说旅游与饮食在某方面来讲的话是分不开的,它们可以互相促进,互相影响。
1、饮食可满足旅游者口腹之欲。
2、饮食可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异和好奇的心理。
3、饮食文化可满足旅游者的文化需要。
4、很多饮食产品可以作为旅游购物品。
饮食文化对现代旅游的影响
以下是百度百科的说明:
概念:到异地寻求审美和愉悦经历,以享受和体验美食为主体的具有社会和休闲等属性的旅游活动称为美食旅游。
编辑本段美食旅游与相关概念
1、美食旅游与旅游美食 美食旅游是旅游的一种类型,是以“美食”作为吸引物的享受过程。旅游美食是在旅游过程中品尝到的美味食品,可以是在旅游途中携带体积小、轻便、新颖的旅游小食品,亦可是享用到的风味大餐。旅游美食是美食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2、美食旅游与饮食文化旅游 饮食文化旅游可看作狭义的美食旅游。饮食文化旅游重在“文化”,指饮食文化与旅游活动相结合,以了解饮食文化和品尝美食为主要内容,这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旅游活动。由于人们对“美”的理解和认识是千差万别,则“食”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呈现出缤纷的色彩。丰富而浓厚的饮食文化内容是开展美食旅游的必备条件,美食旅游则是饮食文化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 3、美食旅游与旅游餐饮 旅游餐饮是指在旅游过程中的餐饮行为,而美食旅游是以美食为吸引物的旅游过程,这两个概念分别指不同类型的行为,但都在旅行途中发生,而且都与旅游者的饮食行为有关。但美食旅游不仅仅包括餐饮过程还有其它与美食相关参与性活动,如烹饪比赛、啤酒节、水果节等等,旅游餐饮更多的注重旅游者的餐饮行为及餐饮质量,如在旅游过程中的饮食安全、卫生、营养等等。
编辑本段美食旅游的特点
1、区域性 中国幅员辽阔,由于地理环境、气候物产、政治经济、民族习惯与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各地区、各民族的饮食特色千姿百态、异彩纷呈。“八大菜系” 就是区域环境的整体差异所形成的,以其各具风韵的烹调技艺,不同风格的菜肴特色成为美食旅游重要的吸引物,是旅游资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正是这种旅游资源在区域上的差异分布,才形成了美食旅游者的空间流动,是造成人们以旅游形式达到审美和愉悦目的的根本原因。 2、原创性 虽然美食旅游具有区域性,但美食可以在异地再造。然而美食旅游离开其源地,随着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改变,旅游过程中所享受到的“美食”是有差异的。旅游资源的这种区域性特征,赋予一国或一地区对该种资源的垄断,使简单的仿制无法与本体旅游资源相比拟。并且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地方美食离开源地不得不做出一些适应性的改良,这对于美食旅游者而言,其旅游体验大打折扣。这点在北京体现的尤其明显。在北京这个汇聚了全国各地人民的地方也几乎汇聚了全国各地风味的饭店。所以,尽管有许多民族风情的主题公园,但它缺乏地域环境、周边环境与民族习俗的依托,在游客视域中,真假经渭分明。所以美食旅游的区域性能够凸现美食旅游的原创性。 3、民族性 由于美食旅游者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因此其旅游需要自然要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从而也影响美食旅游者对旅游资源的价值判断。生活在不同区域的旅游者,对美食的理解和追求各异。美食旅游是文化与饮食的综合体,由于饮食与文化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密不可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饮食文化大相径庭,因此不少学者把美食旅游的归属在民俗风情、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一类中,常常归纳为人文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4、时代性 美食旅游者在不同时代需求是变化的,所以美食的评价因时代的差异不同。改革开放初期,人们求奇、求新的心理比较重,是口味上享受刺激、寻求差异的一种体现。九十年代开始追求营养、滋补及保健,求野、求洋、求补开始流行。非典之后,求绿、求土之风再次刮起。对美食的评价不一,各个时代主流的美食不一,则美食旅游的主题发生很大改变。 5、参与性 美食旅游的参与性相对与其它的旅游类型要强烈得多。首先美食旅游最主要的旅游经历是品尝,这种来自味觉的美感即是有形的,又是无形的。这种参与直接影响整个旅游时间的长短、旅游质量的高低,故旅游体验对于美食旅游者显得更为重要,对美食旅游本身也提出较高的要求。其次美食旅游其它的参与性活动,如观看烹饪比赛、茶艺表演和学做中国菜等,都能激起美食旅游者强烈的模仿欲,这些操作性极强,丰富的旅游活动,极易延长美食旅游者兴趣的持续时间。
编辑本段美食旅游的功能
1、经济功能 4月24日北京中关村国际美食节拉开帷幕。中关村国际美食节作为每年一届的行业盛会,迄今为止已经连续成功举办六届,逐步成为弘扬饮食文化,推动行业创新的重要平台。它不仅成为每年一度的餐饮行业盛会,而且对于规范企业经营,引导行业健康发展,也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美食节活动能营造市场热点吸引百姓消费,凸显消费互动,打造拉动内需核动力,利用餐厨垃圾推动循环经济,倡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美食旅游带动了食品生产业、房地产业、商贸业、文化娱乐业、建筑业等行业发展,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空间和发展的潜力。此外由于美食旅游对其他的旅游类型旅游者的影响,旅游者更重视旅游体验,自觉增加餐饮方面的消费,也使得整个旅游过程的消费上涨。 2、文化功能 美食旅游者的文化需求是美食旅游得以产生、发展、繁荣的前提和基础。文化和美食互为花叶,相得益彰。美食旅游要能够满足旅游者的文化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挖掘文化内涵,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只有这样,美食旅游才能拥有持久的生命力。 旅游活动是文化求异和文化认同的统一,美食旅游在美食旅游者四处寻找差异文化,而他们又不自觉地抹平了饮食文化的地区差异。美食旅游如何适应市场又保持特色,如何寻找到平衡点,旅游文化在其中起主导作用。 3、社会功能 美食作为向旅游者传送旅游地的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径,已潜移默化的成为旅行途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美食是一种万用的润滑剂,不仅仅再局限于期友会亲、报上励下、安邦睦邻等社会功能,特别是联络感情,洽谈生意,日常交往等社会功能将更为出色。 4、健身功能 通过美食达到养性健身的目的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精髓所在。调整身体内部的关系与生理与心理的关系,达到颐性和健身的目的,正是美食旅游的优势所在:“食疗、食养” 等内调作用与旅游的有机结合促成美食旅游目的实现。
编辑本段美食旅游的前景
由于美食旅游属于发展、享受层次的旅游形式,则其研究将更重视生态学、经济学方面的效益。运用生态学的原理来指导美食旅游开发,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待美食旅游的发展,即繁荣旅游业和餐饮业同时又不会引起“吃的危机”。美食作为现代生活人们追求向往和需求,其带来的丰厚回报,也激发美食旅游开发的火爆热情,这些都预示着美食旅游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