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贵州介绍和特色是怎么样的?

1、特色建筑——吊脚楼

吊脚楼在贵州的民族居住地比较常见,一般分为三层顶层用来堆放各种粮食和杂物,低矮但通风;主要生活区在二楼,用来待客、用餐、娱乐、休闲等,;底楼是主要用于饲养牲畜,堆放饲料,摆放农具杂物的。

2、特色饰品——银饰

银饰是贵州各民族常用饰品,展览馆里也陈列着各种各样的银饰。以前,在电视里看过,就觉得特别好看。但听导游介绍说,如果要把全套银饰都带身上,那也是个“体力活”,因为很重,全身不下十公斤。看来没有个强壮的身体连追求美的资格都没有。

3、民族乐器——玉屏箫笛

玉屏箫笛与茅台酒、大方漆器并称为“贵州三宝”。对一个很少接触乐器的汉族人来说,乐器就是一个神圣的存在,自然也很佩服会乐器的少数民族们。来了贵州,就不得不看下这里的玉屏箫笛,音色清越优美,箫迪上多雕刻龙凤图案,甚是好看。

苗族剪纸

黔东南苗族称剪纸为“剪花”、“苗花纸”。在长期的刺绣实践中,艺人们发现用剪纸图案来代替在绣面上描绘图案,可以准确无误地不断复制,既省工又省时,同时也能保持绣面的干净洁亮,从此,她们就把剪纸图案作为刺绣艺术的“蓝本”。为了保证刺绣的质量,苗族妇女们把她们的聪明才华和喜怒哀乐等审美观融入到剪纸图案中,使之与众不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苗族民间剪纸形式灵活多样,各具特色。如“中心构图式”,艺人主要在画面中心表现主题,四周讲究相应的对称协调,用不同的花木草虫来装饰搭配。这与“不完全对称”式那种以中轴为坐标,以量的平均分配来使画面产生稳定感、层次感和节奏感有所不同,突破只讲求统一,不讲求变化的单调刻板的构图形式。

二、贵州特产是什么

一、茅台酒

中国的传统特产酒,与苏格兰威士忌、法国科涅克白兰地齐名的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之一,同时是中国三大名酒“茅五剑”之一。也是大曲酱香型白酒的鼻祖,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贵州茅台酒的风格质量特点是“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其特殊的风格来自于历经岁月积淀而形成的独特传统酿造技艺,酿造方法与其赤水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相结合,受环境的影响,季节性生产,端午踩曲、重阳投料,保留了当地一些原始的生活痕迹。

二、凤冈富锌富硒茶

锌硒茶,是因土壤里含有天然的锌硒微量元素,通过茶树种植,使之自然吸收于茶叶中,其茶叶浸泡所析出的锌硒元素易于人体吸收,天然无毒副作用。

凤冈锌硒茶,不但富含人体所需的17种氨基酸,且富含锌硒微量元素,其锌含量为55.4—103.2毫克/千克,硒含量为1.38—2.03毫克/千克,正是人体所需的最佳适宜量。2006年01月2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凤冈富锌富硒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三、石阡苔茶

石阡苔茶是中国贵州省石阡县当地各族茶农长期栽培选育形成的一个地方品种,母树属古茶树系列,是中国屈指可数的茶树良种,栗香持久,滋味醇厚,色泽绿润,汤色黄绿明亮,叶底鲜活匀整。

经农业部检验,该茶致病菌卫生指标、重金属及农残含量,均低于欧盟、日本的标准,芳香物质含量丰富,而且含锌、硒、钾等有益物质。该茶发源于石阡,引种到黔东、黔北、黔东南等地,是贵州省铜仁地区石阡县特色茶产业的战略品种,曾被人誉为“金不换”和“品牌中的品牌”。

四、都匀毛尖

中国十大名茶之一,1956年,由毛泽东亲笔命名,又名“白毛尖”、“细毛尖”、“鱼钩茶”、“雀舌茶”,是贵州三大名茶之一。外形条索紧结纤细卷曲、披毫,色绿翠。香清高,味鲜浓,叶底嫩绿匀整明亮。产于贵州都匀市,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味道好,还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脑、去腻消食、抑制动脉粥样硬化、降脂减肥以及防癌、防治坏血病和护御放射性元素等多种功效与作用。

五、册亨茶油

贵州省册亨县特产,2014年12月0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册亨茶油”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茶油是用油茶树的种子榨成的油,具有特殊的清香味,耐储存、易吸收,富含维生素E、胡萝卜素、茶多酚和不饱和脂肪酸等有益成分,营养保健价值高,可以与世界上最流行的橄榄食用油相媲美,被誉为“东方的橄榄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茅台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凤冈富锌富硒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石阡苔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都匀毛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册亨茶油

三、贵州的文化特点是什么?

贵州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和中国古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它的主要文化特点体现在饮食文化、剪纸文化、居住文化、服饰文化和民族文化方面。

1、饮食文化

贵州菜肴的一大特色就是酸。贵州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的民谣。酸菜家家腌制,食之开胃消食。酸菜的腌制主要原料为萝卜、白菜、卷心菜等。酸汤的制作又分菜类酸、鱼类酸、肉类酸、米类酸等,完全靠生物自然发酵而成。

2、剪纸文化

苗族民间剪纸形式灵活多样,各具特色。如“中心构图式”,艺人主要在画面中心表现主题,四周讲究相应的对称协调,用不同的花木草虫来装饰搭配。这与“不完全对称”式那种以中轴为坐标,以量的平均分配来使画面产生稳定感、层次感和节奏感有所不同,突破只讲求统一,不讲求变化的单调刻板的构图形式。

3、居住文化

贵州少数民族大多靠山或依山傍水居住。他们就地取材,搭建住房。如黔东南一带的杉皮房、吊脚楼,基本全是木质结构,也称"干栏式"房屋。其特点是用木桩搭楼,上面住人,下面饲养家畜、家禽和放置农具。

4、服饰文化

贵州少数民族的服饰至少有上百种,不仅款式丰富多彩,制作技艺精巧,而且内涵深邃广博。是各个民族审美观念的体现,凝结着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聪明才智。贵州少数民族服饰有其共同点:喜尚青,重素雅,妇女多系裙,爱着银饰。男子服饰以对襟衣、宽脚裤、包头帕为主。

5、民族文化

在贵州这片多民族居住的土地上,有许多专业艺术表演团体, 黔剧是贵州家乡剧,全省人民非常喜爱, 黔剧《秦娘美》、《奢香夫人》、大型歌舞剧《蔓萝花》等曾被拍成戏曲影片。贵州省各地活跃着4000多个业余艺术表演团体。他们的节目和剧目大多自编自演 , 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 受到各族人民群众的热情支持 , 还得到外国朋友的欢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贵州 地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