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雀台是干什么的
铜雀台是曹操显示自己平定四海的功绩而建。
铜雀台的建设是因为曹操打败了北方袁氏家族,夜宿邺城,半夜见到一片金光,第二天派出摸金校尉部队,挖出了一只铜雀。
谋士荀攸对曹操说:“当年圣君舜的母亲梦见了一只玉雀飞进怀里,才生了舜,今天咱们挖到这个,是大吉之兆啊!”于是野心勃勃的曹操决定就在漳水边建一个铜雀台,以显示自己平定四海的功绩。
三国时期,曹操击败袁绍后营建邺都,修建了铜雀、金虎、冰井三台,即史书中之“邺三台”,是建安文学的发祥地,台高10丈,有屋百余间,历代名人题咏甚多而名。临漳古称邺,西晋为避愍帝司马邺讳,将邺城易名“临漳”,因北临漳河而得名。
三国时期,邺城作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都城,居中国北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长达四个世纪之久,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使临漳享有“三国故地、六朝古都”之美誉。
扩展资料:
历史沿革
建安五年,曹操击败袁绍,于邺建都漳河畔大兴土木修建铜雀台,高十丈,分三台,各相距六十步远,中间各架飞桥相连。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又在铜雀台南方建一金虎台。次年(214年),又在铜雀台北建一冰井台,合称为“三台”。
《水经注·卷五·浊漳水》记载:“在邺城的西北隅,以墙为基,台高十丈,有屋百余间……巍然崇举,其高若山”。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植作《铜雀台赋》,其辞曰:“从明后而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曹操听后大为赞赏。当时曹丕也写了《登台赋》,其名句为:“飞阁崛其特起,层楼严以承天。”曹操持重金从匈奴赎回汉末蔡邕之女蔡文姬,在铜雀台上接见她,让她演唱名著“胡笳十八拍”。
十六国后赵石虎时,在基础上又增加二丈,合十二丈,并建五层楼。据《邺中记》载:“(石虎)于铜雀台穿二井,作铁梁地道以通井,号曰‘命子窟’,于井中多置财宝饮食,以悦番客……”。北齐天保九年(558年),以工匠三十万,对三台大加整修,竣工后“冰井”改名“崇光”,铜雀台改名为金凤台。
到了唐朝又恢复了旧名。宋朝的王安石有诗《铜雀台诗》:“吹尽西陵歌舞尘,当时屋瓦始称珍;甄陶往往成今手,尚诧虚名动世人。”王安石感叹,世人喜花费重金收藏铜雀台瓦砚,却大半是赝品。元末时,铜雀台被漳水冲毁一部分。
到了明末,铜雀台大半被漳水冲毁。现存的建筑,除金虎台遗址保存较完整外,铜雀台、冰井台和其余建筑均毁于大水和战火,淤埋于地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铜雀台
我想要去石家庄铜雀台上班做公主。那挣钱吗?管理苛刻吗?
厉害。。。那消费中等吧, 一般公主消费100,美女另加。
要发财了哦 恭喜
关于月的诗句
关于月的诗句文案。
·王维:不见乡书传雁足,惟见新月吐蛾眉。
唐·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晋·陶渊明: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宋·晏几道: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唐·刘禹锡: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倾如熔金。
宋·欧阳修: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关于月亮的诗歌
关于月亮的现代诗如下。
1.《一个人的月光文》李如英红月亮的欣喜越来越远,湖水的心事,退到了窗边。夜风吹不动影子,一个人的城里,都是荒凉。掂量矜持,冬天已接近尾声。没有举杯,文字好像在千里之外。案上的花欲开未开,就像小寒欲雪未雪。让人反复把那座山爬了一遍又一遍。月光砸落下来的时候,没有一丝儿声响。疼痛的,怕不只是昨天,今天,还有明天。
2.《新月》郭沫若小小的婴儿,坐在檐前欢喜,拍拍着两两的手儿,又伸伸着向天空指指。
为什么后世多认为曹操建造铜雀台,是因为他觊觎“二乔”?
因为《三国演义》的影响力实在太大了。在这部小说中,写诸葛亮利用了同音字的便利,把曹植作品中的“揽二桥于东南兮”这句所指的两座拱桥曲解成江东最著名的两位美人,从而试探出了周瑜决意抗曹的决心。这个情节经过小说、评书、戏曲等文艺形式的不断传播,最终达到了非常广泛的传播度,很多人都认为曹操修建铜雀台确实是有觊觎美人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