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2年上半年国内旅游统计数据解读

作者:文旅

7月15日,文化和 旅游 部发布了2022年上半年国内 旅游 数据情况。中国 旅游 研究院(文化和 旅游 部数据中心)总统计师马仪亮就有关数据进行了专业化解读。

一、国内 旅游 数据是如何生产的?

我国国内 旅游 抽样调查项目是经国家统计局审批同意、纳入《全国文化文物和 旅游 统计调查制度》的统计调查项目,由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中国统计信息服务中心)通过电话访谈方式开展抽样调查工作,每季度抽选城镇和农村样本各1万个左右,根据问卷结果和“七人普”人口比例等推算出全国国内 旅游 人次及 旅游 总花费等数据。经过多年的实践磨合,该调查方法较为成熟,与国际通行的 旅游 统计方法接轨,数据结果较为平稳,与交通、商务等相关部门数据匹配度较高,能够基本反映国内 旅游 市场变化情况。

二、公布数据中对于 旅游 的定义和概念是什么?

世界上对于 旅游 的定义多达数十种,联合国世界 旅游 组织(UNWTO)对 旅游 活动的定义获得了相对广泛的认可,界定“ 旅游 是人们由于休闲、事务和其他目的而到惯常环境之外的地方旅行,其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我国《全国文化文物和 旅游 统计调查制度》将 旅游 界定为不以谋求职业或获取报酬为目的,离开惯常居住地,在外停留超过6小时,但不足12个月,到其他地方(旅行距离超过10公里)参观、游览、度假、探亲访友、疗养、出差(包括考察、参加会议、商务、销售等)或从事经济、 科技 、文化、教育、宗教等方面的活动。这次文化和 旅游 部发布的有关数据也均按照该概念进行问卷调查工作。有人说我国的定义中,对于出游动机过于宽泛,实际上这恰恰体现了与国际接轨。加拿大规定 旅游 是“为了休闲,商务和其他与获得报酬无关的目的”,法国规定“以休闲、商务等目的且不在停留地获得报酬”,西班牙认定的 旅游 动机“包括商务、休闲或其他个人原因”,南非对 旅游 动机的规定为“以休闲、商务或其他原因”。

三、此次发布数据与各地公布数据在口径范围上有无差别?

我国的 旅游 统计实践当中,全国层面国内 旅游 采取出游统计口径,各地则采用接待口径。出游统计口径表示从离开惯常环境到回到惯常环境的一次完整出游过程,无论游憩了多少个省、多少个市或者多少个景区,只计算1人次出游。地方的接待口径统计则不同,是按照行政区域内接待游客数量进行统计。

四、2022年上半年,我国国内 旅游 业呈现哪些特点?

2022年上半年,全国出游总人次14.55亿,同比下降22.2%。我国国内 旅游 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年初平稳开局,二季度受疫情影响较大。2月中旬开始,国内多地暴发疫情,打乱 旅游 市场复苏节奏, 旅游 人次、 旅游 收入等核心数据骤降。二是端午节假期 旅游 探底回升。进入5月份,随着文化和 旅游 部制定印发《关于加强疫情防控 科学精准实施跨省 旅游 “熔断”机制的通知》,将跨省团队 旅游 “熔断”区域进一步精准到县(区)域,我国国内 旅游 市场逐渐复苏。三是游客消费偏好和出行方式显著变化。受疫情影响,人们出游时间呈现碎片化、出游距离呈现短途化,出游预算缩减。以本地游、周边游为代表的近距离、短时间、高频次的“微 旅游 ”“微度假”兴起,露营、休闲 旅游 等方式快速升温, 旅游 产品结构加速调整、持续转型,国内 旅游 在困境中萌生新的增长动能。四是疫情发生以来, 旅游 活动受疫情影响较大,致使部分数据季度间存在较大波动。

五、为什么 旅游 统计数据与个别行业市场主体的感知不一致?

2022年上半年,全国出游总人次14.55亿,同比下降22.2%;全国出游总花费1.17万亿元,同比下降28.2%。这其实是综合统计,既包含了一些业态的收缩,也包括了一些业态的扩张。 旅游 统计数据与个别行业主体判断不一致,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受疫情影响,中远程 旅游 市场大幅下降,居民 旅游 需求就近释放。根据 旅游 的定义,只要离开惯常环境10公里6小时,符合 旅游 动机,比如城郊采摘、吃农家乐、露营、徒步、旅拍,以及都市内逛文化街区、探亲访友等,符合时空条件和具备 旅游 动机等要素就都是 旅游 的范畴。二是疫情期间 旅游 业态之间的发展出现了明显的分化,旅行社、客运、景区、 娱乐 等业态景气度下降明显。同时,城郊民宿、露营及其衍生的 旅游 装备等业态逆势走强。

二、中国旅游消费结构是怎样的

中国国内旅游消费结构及潜力分析

旅游消费结构是旅游消费发展到一定时期的结果,反映着旅游者消费中旅游产品的质量、数量及比例关系,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依照旅游者旅游目的的不同可把旅游消费分为观光游览、探亲访友、文化交流、商务等。旅游目的不同,消费也有所差别。按照旅游消费的内容,可将旅游消费结构分成基本旅游消费和非基本旅游消费。基本旅游消费是指进行一次旅游活动所必需的而又基本稳定的消费,如旅游住宿、饮食、交通、游览等方面的消费;非基本旅游消费是指并非每次旅游活动都需要的并具有较大弹性的消费,如旅游购物、医疗、通讯消费等。

一、我国旅游者的旅游消费结构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开阔了我国旅游者的视野,人们收入水平的增长和需求的多层次化使旅游消费的层次、质量不断提高,旅游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的状态。

2000年《中国旅游年鉴》统计了1999年我国散客人均花费构成,2001年至2006年的《中国旅游年鉴》没有我国国内游客旅游消费构成的具体统计数字,仅仅在《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综合分析报告》中涉及到了以旅游目的为分类的旅游消费结构的统计资料(见表1-表3)。

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在1999年旅游消费结构中,我国国内游客食住行比重占75%-85%,游览购物占15%-25%,基本旅游消费支出比重过大。此外用于游览娱乐方面的精神消费占消费总额的8.5%,其比重较往年有所提高,但仍然偏小,有待进一步提高。

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城镇居民在旅游消费结构上,仍以观光游览为主,而其他旅游产品消费较少,表明我国旅游产品仍有待于调整。值得注意的是,度假休闲型旅游处于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人们转向寻求舒适、放松、自然的娱乐旅游,表明我国旅游消费档次的不断提高。

分析:由表3可知,我国农村居民在旅游方式和旅游消费构成上,大部分属于探亲访友,并不断处于上升趋势,而文化型、享受型旅游消费支出较少。此外,与城镇居民相似,农村居民度假休闲旅游也呈上升趋势,但是以观光游览为目的的农村居民却明显地呈现出下降趋势,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我国旅游者旅游消费结构的特征分析

表1-表3反映出我国旅游者旅游消费结构所发生的变化,正在以观光游览为主,向度假游、健康游、文化游、生态游等百花齐放的局势发展,旅游消费结构逐步升级。但是,我国的国内旅游消费在总体上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受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着一些分层差异。

(一)基本旅游消费支出比重过大

基本旅游消费支出比重过大,而非基本旅游消费比重偏低。由以上分析可知,我国旅游者基本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高达85%,而非基本消费仅占15%。在旅游发达国家,非基本旅游消费高达60%以上。非基本旅游消费比例低不利于旅游经济效益的提高,因为基本旅游消费总是有限的,其消费需求弹性较小,而非基本旅游消费相对来说需求弹性较大,具有较强的增长潜力。

(二)物质资料的旅游消费居多

物质资料的旅游消费多,而精神资料的旅游消费比重过小。我国旅游者用于游览娱乐方面的精神消费仅占总消费额的11%左右,虽较往年有所增加,但比重仍然较小,还需要加大这方面的规划和建设。

(三)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

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导致旅游消费中观光型旅游产品支出多,而其他旅游产品支出少。由表1可以看出,观光型旅游产品人均支出远比其他类型产品人均支出少,观光型游客所占比重过大,反映出旅游产品构成层次低,旅游经济效益不突出,旅游效益尚有挖掘的空间。

(四)城乡二元化的社会结构

我国旅游消费正是在存在着城乡差别的情况下发生的消费。以2005年全国旅游基本情况为例,2005年全国国内旅游总人次为12.12亿人次,其中占全国人口不足20%的城镇游客为4.96亿人次,占全国人口80%以上的农村游客为7.16亿人次,农村游客的人均花费仅为城镇游客人均花费的30.9%。由上表2和表3也可以看出,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以及基础设施、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差别,决定了城乡居民之间具有不同的旅游消费结构。

三、我国旅游者旅游消费结构潜力分析

(一)旅游主题多极化发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加上整个社会的经济和人们的生活都总处于不停地变迁过程中,人们对旅游消费的认识不断提高,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喜好也随之发生变化。

人们除了通过旅游享受大自然的风光外,还想通过一些参与性的旅游活动,获得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诸如这几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民俗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摄影旅游”、“考察旅游”等特种旅游,正越来越受到我国各种旅游者的青睐。

21世纪初旅游主题多极化发展的同时,旅游需求也越多趋向于多元化,这将大大优化我国旅游产品的结构。

(二)旅游购物的有力开发

我国旅游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为了更好地吸引游客,提高游客的重游率,必须开发新的旅游资源,形成新的旅游吸引力,而旅游购物恰好迎合了这一需求。我国在1992年《国务院关于发展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问题的批复》中给予了旅游商品生产以若干优惠政策。

2002年4月,为落实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中“大力开发旅游纪念品、手工艺品和特色商品,努力提高质量,促进产销紧密结合,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产销体系,增加旅游创收、创汇”的要求,国家旅游局举办了首届中国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系列活动,以后每年一度的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都陆续举办了参赛作品展示会、推荐会、拍卖会,大大提高了参赛作品的市场转化率,初步形成了以旅游纪念品、土特产品、实用工艺品等为主体的旅游购物结构,品种层次逐步显现。

(三)旅游娱乐业迅速发展

旅游娱乐业已成为现代旅游业的主要内容,我国各地都在积极研究自身的文化优势,挖掘本地特有的文化内涵,努力建设独具特色的景区(点)及配套文化娱乐设施,使其成为本地旅游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并以此为吸引力带动大众的广泛参与。

三、旅讯丨文旅部:2022年一季度国内旅游总人次8.30亿 同比下降19.0%

1、文旅部:2022年一季度国内 旅游 总人次8.30亿 比上年同期减少1.94亿

根据国内 旅游 抽样调查统计结果,2022年一季度,国内 旅游 总人次8.30亿,比上年同期减少1.94亿,下降19.0%。其中,城镇居民 旅游 人次6.21亿,下降11.4%;农村居民 旅游 人次2.09亿,下降35.3%。国内 旅游 收入( 旅游 总消费)0.7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0.03万亿元,增长4.0%。其中,城镇居民 旅游 消费0.62万亿元,增长9.4%;农村居民 旅游 消费0.14万亿元,下降14.5%。

2、文旅部:2021年度全国星级饭店总营收1379.43亿元,亏损118.44亿元

4月15日,中国文化和 旅游 部发布《2021年度全国星级饭店统计调查报告》,报告数据称,2021年度,7676家星级饭店的经营数据通过了省级文化和 旅游 行政部门的审核,总计客房数112.09万间/套,共有191.33万张床位。

而从经营状况来看,2021年度全国星级饭店总营业收入总额为1379.43亿元,其中客房占营业收入的40.69%,餐饮占营业收入比重的41.13%,但利润总额合计为-118.44亿元。与此同时,各星级饭店平均房价为334.95元,平均出租率为41.77%。

3、江西:66家文旅企业获批近2.5亿元贷款

从江西省人民政府网站获悉,针对江西文旅企业普遍存在的资金不足问题,该省正实施金融帮扶行动,支持企业纾困解难。截至目前,该省梳理257家文旅中小微企业31.7亿元融资新需求,受理473家文旅企业入库申请,392家文旅企业完成入库,66家文旅企业获批2.48亿元贷款。

4、到2025年广东力争乡村休闲 旅游 人次达1.8亿

近日,《广东省乡村休闲产业“十四五”规划》正式出台,明确了“十四五”广东省乡村休闲产业的总体要求、构建布局、乡村休闲产品体系、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从具体的目标来看,到2025年,全省乡村休闲产业发展成为城乡融合、产业融合的重要载体,整体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乡村休闲 旅游 人次达1.8亿。

5、河北出台多项纾困措施支持文旅企业发展

近日,河北省文化和 旅游 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等8部门制定了《关于金融支持河北省文化产业和 旅游 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提出16项政策措施,发挥金融赋能作用。

《若干措施》明确,持续扩大信贷投放,引导银行用好2021年两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释放的资金,优先支持文化和 旅游 行业。对符合条件、预期发展良好的旅行社、 旅游 演艺等领域中小微企业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对符合续贷条件的文化和 旅游 市场主体按正常续贷业务办理,不得盲目惜贷、抽贷、断贷、压贷,保持合理流动性。

6、春秋航空3月旅客周转量同比下降59.65%

4月15日晚间,春秋航空发布2022 年 3 月份主要运营数据公告,报告显示,2022年3月份春秋航空运输周转量达1.30亿吨公里,同比下降57.81%。旅客周转量达13.45亿人公里,同比下降59.65%。货邮周转量达0.10亿吨公里,同比下降9.46%。

7、未来好宿完成千万级Pre-A轮融资

专注于城市周边度假的会员制生活度假平台—未来好宿,宣布于近日完成千万级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国内支付行业领军者易宝支付旗下基金领投。未来好宿创立于2020年9月,由皇包 旅行合伙人、云地接CEO盖书华和易游天下创始人甄浩在疫情大背景下联合创立,目前已与众多精品乡村民宿品牌合作。

8、芬兰酒店 科技 公司Valpas完成160万欧元种子轮融资

芬兰酒店 科技 公司Valpas近期完成了160万欧元的种子轮融资,本轮由ActivumSG Ventures、TESI、Realty Corporation领投。这家公司借助技术方案帮助酒店客房除虫。

关注 【中旅联】 ,了解文旅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