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看待旅游过程中导游强制游客消费
导游强制不了游客消费,导客是为了生活,要从游客口袋里钱流出市面,导客情系不好,用侮辱性游客,但是游客也不争气,有钱不在自家好好生活,偏偏要看望地球怎样运转。
安全是享受快乐旅程的保证。出发前最好购买旅游意外保险,如果发生意外能得到及时的救助。
旅途中尽量少带现金,不要将钱放在行李中,要贴身保管。贵重物品不要放在房间内。最好到正规商店购物,买了东西要发票证明。在试衣试鞋时,最好请同团好友陪同和看管物品。
重要证件如护照、签证、身份证、信用卡、机船车票要随身携带、妥善保管。出发前最好各复印一件放在手提包中,原件放在贴身的内衣口袋中。遇到有人查证件时也不要轻易答应,应报告领队处理。如领队不在场,可要求对方出示身份证或工作证件,否则应予拒绝。若对方是警察,也应记下其证件号、胸牌号和车号。
在旅游过程中,游客应当保存好一切可能用得着的证明材料,如旅游合同、旅游发票、景点门票、医疗单据等,不要仅凭口头承诺。必要时,消费者可将与旅行社进行商谈交涉的过程以录音的形式记录下来,以备用。遇到侵权更要及时向旅行社、消费者协会、旅游质量质监所等机构反映。
国外旅游要尊重所在国,特别是有特殊宗教习俗国家的风俗习惯,避免因言行不当引发纠纷。遇到地震等自然灾害或政治动乱、战乱、突发恐怖事件或意外伤害时,要冷静处理并尽快撤离危险区域,并及时报告我国驻所在国使领馆或与国内有关部门联系寻求营救保护。
二、旅游中遇到强制消费怎么办,懂得这几条就不怕了
我相信很多人旅游跟团都会遇到强制消费,曾经也有人在锦里逛街的时候,被导游关在一家店中要求强制消费,不消费不准离开,其实不光是去国外,去很多地方旅游都会出现这些情况,这些在法律边缘游荡的人,他们利用这些漏洞,疯狂的操作,来获取利益,如果你到成都也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办才好呢?如果懂得这几条,你就不不用担心遇到强制消费了,在新的旅游法规里面就有明确的规定,当消费者在旅游权益受损的时候,以下几种方式可以解决。
首先是第一个是协商解决,这个也是标准的步骤,就是团结当时旅游团的其他人的力量,和导游或者其他组织这场强制购物的负责人进行协商,派出一个口吃表达可以的人,进行协商,协商的内容就是反对这次强制购物,但是我们可以自由的选择几件作为一个相对合理的结果,假设说协商,第二个就是马上百度查询旅游机构或者消费者协会的电话,将实际情况说明清楚,这也是旅游前要准备的,就是相关单位的联系方式,如果走到这一步,只要你的描述属实,就会被受理。
受理之后,就有相关的人来进行仲裁,仲裁的话就会有一些非常复杂的高级协商过程,一般协商结果都会比较满意,但是假设说遇到不满意怎么办,还可以去法院提起诉讼,现在诉讼书很多APP都可以代写,非常的方便,如果因为侵犯消费者权益一般机构会在24小时进行反馈,你将真实的情况描述清楚就行了,还有你想要得到什么样的处理结果也要讲清楚,打个比方如果是强制消费,就可以说因为导游在某地,必须强制消费多少,负责就会限制我的人生自由。
一般这种就属于非常严重的一个消费者权益危害,最近几年国家也在大力抓这种钻空子的旅游团,或者其他深度的变种的交易,这种不仅仅危害消费者的权益,还会让社会存在不稳定的因素,打个比方,假设说有些脾气比较暴躁的,遇到这种强制消费,肯定忍不住大打出手,而这个时候,对方肯定早有准备,而吃亏的最后就变成自己的,不管能赔偿多少钱,受伤的是自己,心态一定要摆正,好的,最后祝福大家每一趟的旅行都有一个好的结果。
三、在国外旅游被强制消费怎么办?
一、出门旅游,遇到强制消费
工作压力大,一到放假的时候,我们都想出去走走。
甚至不开心的时候,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是很多人任性的小快乐。
很多时候,为了省心和便捷,很多人会选择报一个旅行团。
但当你开开心心去旅游,却遇到行业老话题“强制消费”时,该怎么办呢?

二、强制消费,违反哪些法律?
很多旅行社,以低价的方式,发起出行路线。
甚至到一些村镇搞活动,报名还送礼物。
老人一看价格便宜,有礼物,还能出去玩儿,开开心心报了名。
结果在途中,不仅冒出来很多付费项目。
还被洗脑买产品,不买就不让出来。结果买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回家,真是气人。

出去玩儿,就要被旅行社摆布吗?
当然不是,旅行社的行为违法!
买的东西,可以退货退款,退款让旅行社先垫付。
另行付费项目的钱,也可以退回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35条
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活动,诱骗旅游者,并通过安排购物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获取回扣等不正当利益。
旅行社组织、接待旅游者,不得指定具体购物场所,不得安排另行付费旅游项目。但是,经双方协商一致或者旅游者要求,且不影响其他旅游者行程安排的除外。
发生违反前两款规定情形的,旅游者有权在旅游行程结束后三十日内,要求旅行社为其办理退货并先行垫付退货货款,或者退还另行付费旅游项目的费用。

还有的旅行社,欺骗用户的方式五花八门。
减少合同上的项目,缩短游玩时间;
私自安排娱乐、参观等付费项目的;
私自增加购物次数,延长购物时间;
强迫或者变相强迫购物,甚至指定的购物店全是假货
不用慌,以上的种种行为~
我们都可以要求旅行社赔偿!
《旅行社服务质量赔偿标准》第10条
旅行社及导游或领队违反旅行社与旅游者的合同约定,损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旅行社按下述标准承担赔偿责任:
(一)擅自缩短游览时间、遗漏旅游景点、减少旅游服务项目的,旅行社应赔偿未完成约定旅游服务项目等合理费用,并支付同额违约金。遗漏无门票景点的,每遗漏一处旅行社向旅游者支付旅游费用总额5%的违约金。
(二)未经旅游者签字确认,擅自安排合同约定以外的用餐、娱乐、医疗保健、参观等另行付费项目的,旅行社应承担另行付费项目的费用。
(三)未经旅游者签字确认,擅自违反合同约定增加购物次数、延长停留时间的,每次向旅游者支付旅游费用总额10%的违约金。
(四)强迫或者变相强迫旅游者购物的,每次向旅游者支付旅游费用总额20%的违约金。
(五)旅游者在合同约定的购物场所所购物品系假冒伪劣商品的,旅行社应负责挽回或赔偿旅游者的直接经济损失。
(六)私自兜售商品,旅行社应全额退还旅游者购物价款。

三、强制购物,怎么维权?
1、双方协商、向旅游景区管理处投诉。
2、向消费者协会、旅游投诉受理机构投诉。
(1)拨打12301投诉(国家旅游服务热线)
(2)拨打12315投诉(消费者申诉举报热线)
3、如果合同中有仲裁条款,可以凭借仲裁条款提起仲裁。
4、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四、欺骗、强制消费的处罚
01:对旅行社的处罚
1、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业整顿3个月,情节严重的,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
2、处30元罚款,违法所得30元以上的,处违法所得5倍罚款。
3、列入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并转入旅游经营服务信用档案,向社会公布。
02: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罚
1、对直接负责人员和直接责任人,没收违法所得,处2万元罚款;
2、被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的旅行社法人和主要管理人,自处罚之日起3年内,不得从事旅行社业务;
3、列入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并转入旅游经营服务信用档案,向社会予以公布。
03:导游、领队的处罚
1、没收违法所得,处2万罚款,并吊销导游证、领队证。
2、被吊销导游证、领队证的导游、领队,自处罚之日起3年内,不能重新申请导游证、领队证;
3、列入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并转入旅游经营服务信用档案,向社会予以公布。
04:强制购物场所的处罚
1、列入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并转入旅游经营服务信用档案,向社会予以公布;
2、依法移送公安、工商等相关部门。
四、什么情况下,游客会被强制消费?
近日, 云南西双版纳,一段导游怒怼游客称“孩子没死就得进去购物”的视频引发关注(此前报道 :“孩子没死就得购物!”涉事导游被调查)。
官方通报:涉事导游及旅行社均被吊证
4月29日,西双版纳州旅游市场秩序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开通报称,联合专项调查组 对4月23日发生的指定游客购物案涉事旅行社和导游作出罚款和吊销许可证的行政处罚决定。据调查,西双版纳景洪游趣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在行程期间未与游客协商一致,导游多次带团队指定具体购物场所和安排另行付费旅游项目。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三十五条第二款之规定,对西双版纳景洪游趣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处吊销 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的行政处罚, 对直接责任人张某处2万元罚款,对昆明市惠众导游管理服务公司导游冷某某处2万元罚款并吊销其 导游证。
通报称,对发生在品翠轩珠宝店内的怼骂事件,公安机关已介入调查。案例回顾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选择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旅游行业在近几年大热。
人们如果不熟悉当地的话一般会选择跟团旅游,但是现在许多旅游团打着自由团的名号,却在到了之后强制购物等,不仅损害了游客的自由选择权,还毁了旅游的心情。
那么当导游强制购物时,游客应该怎么保护自己的权益?
法顾百家说
法顾百家指出,如果导游强制要求游客消费购物,游客可以先向该导游所属的旅行社协商解决。也向消费者协会、旅游投诉受理机构或者有关调解组织申请调解;游客投诉后,消费者协会、旅游投诉受理机构和有关调解组织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依法对旅游者与旅游经营者之间的纠纷进行调解。如果没有解决,游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被强制购物的游客较多,并有共同请求的,可以推选代表人参加协商、调解、仲裁、诉讼活动。
五、出国经常会遇到强制消费,如果被强制消费该怎么办?
互联网时代,“代购”一词几乎遍及各处,比如朋友圈、网页广告等。实际上,还有一种代购,是被大部分人所忽视的,那就是身在国外的中国留学生们。
有调查显示,出国留学的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表示“曾经被要求在国外代购商品回国”,其中虽然不情愿、但又不得不购买的情形也比比皆是。
讲道理,作为出国留学的学生,如果是必要的代购,可以偶尔为之。但是对于学生来讲,并不应该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在代购上。毕竟,学生的本职工作还是学习。
可是,即便在如此的情况下,依然会有不少学生会面临亲朋好友的再三恳求,在百般推脱无果的情况下,不得不做出妥协,帮助亲朋好友代购商品。对于提出代购要求的人来说,可能只是一个需求,但是对于那些学生来说,不但费时费力,更是有着不少的风险。
首先,出国留学的学生一般都不好意思将花费算清楚,因此难免会自己支付路费等额外的费用。其次,一旦代购出现了问题,代购请求者往往不会承担后续的责任,其中的成本就要转嫁到留学生本人身上。最后,代购浪费的时间如果用在学习上,给学生带来的提升是不可估量的,这更是非常难以计算的隐形成本。更关键的是,一旦在购买的路途中发生意外,其中的风险也要由学生本人来承担,这是仅作为学生身份的留学生难以承担的。若是明言拒绝,可能从传统的角度来说,很多人会觉得没有面子,因此果断拒绝可能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那么,作为留学生来说,是否有办法能够避开不必要的麻烦呢?
首先,留学生在出国留学时切勿高调,否则难免会遇到很多需要代购的请求,与其高调宣传,不如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上。其次,如果遇到真的不愿意做的代购,一定要明确自己的态度,向对方表示自己拒绝的坚定态度,将界限划清楚。最后,我们还需要跟家里人讲清楚自己出国留学的意愿,以及希望将精力专注在学习上的想法,获得家里人的支持可以让你省去很多的麻烦。
最后,出国留学本就是一件提升综合素质的事情,代购也并不决然是坏事。只不过,留学时间有限,还是建议同学们把精力放在学习上。
六、出国旅游遇到强制消费的怎么办
你好,我是做旅游的,先跟你解释一下“强制消费”的意思吧。
“无强制消费”:你旅游期间所有的景点门票、行、食、住均包含在内,
“有强制消费”:比上述便宜,但是上述所含内容包含不全。
“有进店(购物)”:导游会带领团队去各商场进行购物,以便从中获得利益,导游会全力推荐某些商品,如果不买,也许导游会不高兴,但是你完全可以不买。(比如导游会说:“XXX是本地最有名的XXX,物超所值,大家买一些也是对我工作的支持……”等,不用理他)
楼主所说的“朋友去海南被强制消费2W多”,我想应该大部分钱都是购物了吧?如果不是,就向旅游局投诉
建议注意的方面:去旅游前,先向旅行社咨询清楚:“我去新马泰所需要的800块钱都是哪方面的?”,如果光是“报名费”,那就是假的,我们也做国外游,从没有过“报名费”,国外游也许会包含服务小费,这点大可放心,这是给国外服务人员的,这也是现在旅游的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了。
总之,去之前问清楚需要多少钱,这些钱都包括哪些方面(比如吃住行等),一定要问清楚,小心被钻了空子
祝旅途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