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跨年酒店爆单出租率或达100%,旅游消费业大复苏了?

我认为现在的旅游业并没有大复苏,只是节假日期间的一个小高峰而已。在新冠疫情肆虐以来,旅行业、住宿业、餐饮业等行业都受到了极其严重的打击,很多旅行社和餐饮公司都在这次疫情中破产清算,退出了市场。然而,现在的疫情并没有结束,国内外又出现了第二波疫情,这次的疫情更加来势汹汹,蕴藏着无数的风险。

现在,欧洲和我国上海都出现了变异的病毒,这意味着病毒出现了升级,而我们还没有跟的上病毒的脚步。虽然现在已经有疫苗出现在市场,但是我们无法确认对这种新型变异病毒是否有效。另外,现在国内外的疫情都没有得到一个完全的控制,国外的患病人数还在不断的增长。因此,目前国际旅游市场是完全脱轨的一个状态,还是几乎没有人会选择去国外旅游,旅行旅游消费也不能算是复苏。

即便疫情可以得到控制,疫苗可以有效地为人们防止病毒,人们的消费信心依然很低。这次病毒不只影响了我们那两个月的生活,更是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十分漫长的影响。我认为经济衰退等情况会在之后慢慢地体现出来,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消费信心越来越少,很多人害怕病毒和卷土重来,都不会选择外出旅游。

另外,受这次疫情的影响,很多家庭省吃俭用、连自己的日常生活都无法保障,生活条件出现了下降。一年只有十二个月,我们有两个月的时间没有拿到工资,在一些特殊行业甚至有人出现失业、好几个月找不到工作的情况。储蓄不足,每天又有必须要开销的花费。自然是没有过多的钱去拿出来旅游,因此我认为旅游消费业复苏尚需时间。

二、旅游业渐复苏 全球共话加速回暖良策

有望迎来行业复苏

由世界 旅游 城市联合会(WTCF)牵头编写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城市 旅游 业复苏与振兴行动指南》5日在此次服贸会上发布,该报告指出,随着前期各国对 旅游 业紧急救市初显成效,在当前疫情逐步退却的情况下,全球 旅游 业有望迎来阶段性复苏,并且行业未来会因更注重卫生安全、结合数字化而得到重塑。

该报告通过对阿根廷、中国、摩洛哥、西班牙、美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六个国家和巴塞罗那、北京、布宜诺斯艾利斯、卡萨布兰卡、洛杉矶和撒马尔罕六个城市以及相关企业进行研究,认为当前各国已逐步放松疫情遏制措施,疫情响应工作重点也逐步进入了经济恢复阶段。“这个阶段的 旅游 业支持重点应放在促进游客流动,恢复 旅游 业运营,以及从业人员重启工作等方面。”

报告特别提醒 旅游 业复苏需要循序渐进,指出各国政府应意识到 旅游 业的复苏是一个分阶段渐进的过程,且不会是一个一帆风顺的过程。“ 旅游 业的复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国能否确保旅行的卫生与安全。各国政府需要与各种行业协会和组织、企业合作施行一些新的安全、卫生、测试标准和流程,保持社交距离并且实施必要的清洁和卫生标准,从而保护从业人员并恢复旅行者的信心。”

报告还呼吁继续通过刺激旅行需求促进行业复苏。“各国政府首先通过逐渐解除国内旅行限制来刺激国内游的恢复。各国还采取其他措施,如 旅游 优惠券、补贴等形式,开发本地市场,刺激国内 旅游 需求。”

对于行业未来发展,报告指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也提供了一个机遇让各国政府反思如何使 旅游 业发展更加可持续、更加具有弹性。“政府应积极通过政策干预解决 旅游 业的各种结构性问题,防止再次出现 旅游 管理问题(如游客过多等)。各国还应不断开展创新和改革,助力行业重启,如鼓励采取新的业务流程模式、推动数字化转型、促进部门间相互协作、调整 旅游 服务的方式等以响应行业变化。”

全球合作诉求提高

旅游 业涵盖的相关产业是服务贸易中重要组成部分,为尽快摆脱疫情冲击,全球多国借此次服贸会加强交流合作,争取加快复苏。

此次参展阵容并未受到疫情的严重影响,各国 旅游 业者参展积极。据了解,此次 旅游 服务专题展厅有来自德国、俄罗斯、波兰、瑞士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余家 旅游 行业代表性机构、企业及国际买家参展,算上线上参展的代表总计约有来自80个国家和地区800多家参展商。此次会议期间,国际参展商和买家的占比达到35%。

联合国世界 旅游 组织秘书长祖拉布·波罗利卡什维利为本届大会发表视频讲话时称,此次大会的举办恰逢全球 旅游 业复苏的关键时刻,所有国家都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本次大会旨在通过加强多边合作,提振世界 旅游 业发展的信心。

“怀着对疫后重建工作坚定不移的决心和积极乐观的态度,世界 旅游 组织携手世界 旅游 城市联合会和其他国际 旅游 组织共同举办本次大会。城市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城市不仅为 旅游 注入文化、 美食 等元素,还体现着现代与传统的交融。此外, 旅游 还创造了很多机遇,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我们就需要加强合作,强化安全防范,使用创新技术。”

俄罗斯“世界无国界” 旅游 协会驻北京首席代表福尔科在会上向中国游客推介俄罗斯冬季 旅游 。

参加线上交流的马来西亚入境 旅游 协会署理会长梁伟虹表示,“服贸会涵盖了几乎所有的服务行业。即使在 旅游 服务中,也涉及了文化等诸多领域,展览的内容很充实。”她说。

经过观察,梁伟虹确定了一些接洽的对象。除了打算与一些 旅游 业的同行接触、交流应对疫情影响的经验外,她计划与大数据等一些今后可能影响 旅游 业发展行业的企业联系,了解国内新业态的发展,为未来合作打下基础。

中国起到示范效应

波罗利卡什维利在发言中表示,这次疫情还导致 旅游 业发展停滞,工作岗位大量减少,但中国在疫情防控方面起到了示范作用,中国的经济正逐步重启,旅行限制的解除也给中国国内和其他国家带来了希望。

文化和 旅游 部部长胡和平在会上表示,政府应加强统筹、重点帮扶。 旅游 业是典型的综合性产业,覆盖面广、关联度高,一个环节出了问题会影响整个产业链,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建议各国政府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利用各部门的资源、推出综合性举措,帮助 旅游 企业渡过难关。对旅行社、航空企业、 旅游 饭店等业态,应给予重点帮扶,以维系良好的产业生态。”

他还说,企业应危中求机、蓄力储能。“建议在疫情防控期间,注重加强能力建设,谋划发展思路,研发新产品、 探索 新模式。同时,根据疫情的变化,在确保安全前提下,有序恢复 旅游 市场。特别是要适应信息化的要求,用好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智慧 旅游 ,推进预约、限量、错峰出游,提升 旅游 的发展质量。”

世界 旅游 城市联合会理事会主席、北京市市长陈吉宁在论坛上表示,要切实加强疫情防控的国际合作。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可能长期存在的风险, 旅游 城市应积极建立疫情防控信息的快速收集反馈机制,实施严格的筛查和管控措施,推广便捷高效的个人 健康 安全信息共享系统,推出更多安全便捷的边境检测措施。

三、全球旅游业开始复苏 未来10年持续拉动经济增长

中国网4月25日讯 4月21日至4月22日,世界 旅游 及旅行理事会(WTTC)第21届全球峰会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本届峰会以“重新发现旅行”为主题。会上发布了《 旅游 业经济影响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预计2022年至2032年间, 旅游 业的GDP将以平均每年5.8%的速度增长,超过全球经济2.7%的增长率,达到14.6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1.3%)。预测未来10年, 旅游 业将持续带动经济增长和就业。

《报告》认为,到2023年,全球旅行和 旅游 业GDP可能达到大流行前的水平,仅比2019年的水平低0.1%。预计到今年年底,该行业对GDP的贡献将大幅增长43.7%,达到近8.4万亿美元,占全球GDP总量的8.5%。与此同时, 旅游 业就业人数也将增加,预计到2023年将接近2019年的水平。

《报告》指出,未来10年预计将创造近7700万个新工作岗位。预计 旅游 业对GDP的贡献将在2022年至2032年期间以平均每年8.5%的速度增长,是亚太地区整体经济4%增长率的两倍多。2021年,亚太地区 旅游 业对GDP的贡献增长了16%,达1.58万亿美元,此前由于疫情的影响,2020年下降了58.8%;2021年创造的就业岗位也增加了6.2%,占该地区所有就业岗位的8.6%,而前一年则是下降了18.9%。

WTTC总裁兼CEO朱莉娅·辛普森称,未来10年, 旅游 业将在全球范围内创造1.26亿个新工作岗位。展望今年和明年,WTTC预测未来将更加光明。2021年全球 旅游 业已经开始复苏,对GDP的贡献同比增长了21.7%,达到5.8万亿美元,但慢于预期。部分原因是受奥密克戎和德尔塔新毒株的影响。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全球 旅游 业对GDP的贡献在2019年为10.3%(9.6万亿美元),在大流行达到顶峰时,2020年降至5.3%(近4.8万亿美元)。目前全球 旅游 业恢复了超过1800万个工作岗位,2021年增长了6.7%。(伍策 一丁)

四、稳了!政策加持,旅游业强势复苏

寒冬已过,暖春徐来。生机,在广袤田野中涌动;机遇,在审时度势中绽现。 旅游 业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盼回了自己的“春天”。

据百度地图大数据显示: 2022年2月份,全国总体迁徙规模指数已逐渐接近2019年,且在2月6日最高值时超过2019年。这充分表明,全国复工复产进程正稳步向前。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多数地区得到了有效控制,景区、餐饮、酒店、旅行社等休闲服务行业相继复苏。 旅游 业也不负春光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

数据,如同一把无形的“尺子”,衡量着 旅游 业由“阴”转“晴”的发展变化,鼓励着 旅游 人继续砥砺前行。而政策,就如同“东风”的劲吹,将成为 旅游 市场提振的另一个加速器。

日前,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文化和 旅游 部等十四个部门制定出台《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 针对 旅游 业打出“10+7+N”的政策组合拳。这彰显出政府纾困的决心,也将提振 旅游 复苏的信心。 这无疑为 旅游 行业送来了“及时雨”,进一步提振了行业发展的信心。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十四五” 旅游 业发展规划》也提出,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创新提升国内 旅游 ,在国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分步有序促进入境 旅游 ,科学制定并实施入境 旅游 疫情防控技术指南,入境游有望在年内重启。

此外,全国各省市也陆续出台 旅游 景区有序恢复开放的实施方案,在控制客流、防控疫情的基础上有望良性促进消费者出游意愿释放。

对于 旅游 业来说,2022年是转折性的一年,相关企业应积蓄力量、砥砺前行,在“润物细无声”的时空里孕育“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能量,进而实现华丽转身。

无疑,在这个春天, 旅游 业复苏成为最动人的心声,也成为最嘹亮的号角。 旅游 人将满怀对未来的期许,满足更多民众对“诗和远方”的向往。而伴随着 旅游 行业的复苏, 旅游 客运的春天也将为时不远。

政策发布对于 旅游 业中的中小企业能够缓解燃眉之急,减轻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生存压力,使得 旅游 企业能够有更多精力聚焦在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助力 旅游 业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复苏与发展。因此,2022年在 旅游 复苏的同时也将会引领 旅游 市场向上向好的发展。

机遇和挑战总是同时出现,有备而来的人总能获得更多机会。因此 旅游 产品与服务的提升成为了各企业的发力点。作为景区服务的一环,客旅运输也迎来了新的挑战。舒适、品质、高端,将是 旅游 市场给客旅运输行业提出的新的命题。

作为客旅行业占比超50%的引领者,宇通客车始终紧跟发展形势,发掘行业提升关键点,积极顺应 旅游 消费趋势和 旅游 客运企业转型升级需要,推出更适合市场、引领出游新风向的客旅新产品: ZK6907H、ZK6117H、ZK6128HQ、ZK6137HQ等产品,覆盖了短途团体游、家庭游、商务游、长途报团游等各类 旅游 产品的客运需求。

热销客旅车型推荐

宇通ZK6907H,深度考量 旅游 客车市场需求,灵便车身提升灵活运营,提供更 健康 安全的出游体验, 宽车身、NVH静音技术、 健康 材质,打造更高档智能的出游体验。

宇通ZK6117H,聚焦 旅游 租赁市场研发, 舒适性与经济性俱高, 既兼具大型车的平稳,又具备小型车的灵活性能,适应多数景区路段, 宽敞舒适空间、智能系统运用 ,让旅途体验感不断提升。

宇通ZK6128HQ,作为新一代的12米高档公路客车,迎合 旅游 客运市场需求, 打造更豪华贴心的旅程 , 人体工程学座椅、内藏支腿行李架、大跨距C托悬架等贴心设计 ,让 旅游 舒适无忧、阅遍风景。

宇通ZK6137HQ, 13米中高端客旅旗舰 , 旅游 租赁市场之王, 55+1座性价比王者 ,助力高效大运量,特大高一级座椅间距、1.14米高大行李舱(最大约9.1m³),让运营无忧、出行体验更优!

安全、节能、舒适、智能...... 旅游 业的兴起对 旅游 客运的要求不断提高,而作为客车行业的引领者,宇通客车将以更加品质出众的产品,为用户创造更大价值,助力 旅游 客运转型升级。

五、旅游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旅行社数量持续增长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尽管2020年以来疫情对于旅游行业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但是中国旅行社数量从2019年的不到3.9万家,持续增长至2021年的4.24万家,较2020年增长4.3%。

中国旅行社从业人员数量持续下降

和旅行社数量不断增长不同,2019-2021年中国旅行社从业人员数量不断下降,从2019年的41.59万人下降至2021年的27.88万人,2021年较2020年下降13.55%。

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人次同比增长12.8%

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人次为32.46亿,同比增长12.8%,但是依然远低于疫情前2019年的59.01亿,仅恢复至2019年的54.0%。2021年,城镇居民国内旅游23.42亿人次,增长13.4%;农村居民国内旅游9.04亿人次,增长11.1%。

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消费增长31%

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消费收入为2.92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31.0%,但是远低于2019年的5.73万亿元。2021年,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总消费2.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31.6%;农村居民旅游总消费0.55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28.4%。

2021年中国在线旅游交易额达1.47万亿元

根据Fastdata极数数据,2021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开始复苏,2021年全年交易额为1.47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34.9%,但是依然没有恢复至2019年的水平。

综上所述,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旅行社数量不降反增,但是旅行社从业人员持续下降。从2021年国内旅游总人次和总消费等数据看,行业出现复苏迹象。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人次为32.46亿,同比增长12.8%;旅游总消费达到2.92万亿,同比增长31.0%;在线旅游交易额达到1.47万亿,同比增长34.9%。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旅游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六、旅游业回暖:抓住机会迅速复苏

这一轮疫情,对经济还是有重要的影响。疫情三年,最受打击的行业肯定少不了 旅游 业。从2019的巅峰,到现如今的萧条,蓝裕文化主题开发设计院等 旅游 从业者,一直在寻找 旅游 的出路,或者在等待疫情的转机。

疫情并没有挡住人们对 旅游 的向往和期盼,行业自我的改变和政策的支持, 旅游 业正在慢慢迎来转机。

一、市场逐渐回暖

疫情之下,旅行社、景区、酒店、 旅游 企业等失去稳定的客流,面临着经营上的更多不确定性。对于热爱 旅游 的人们来说,没有了“说走就走的旅行”,只剩下 旅游 “重启”前的漫长等待。

断断续续的疫情,让人们的刚出国 旅游 基本停滞,国内远途 旅游 也大受影响,但中间几次 旅游 的小爆发,都得益于短途 旅游 。比如前段时间火爆的周边游和营地度假,就给 旅游 业注入了强心剂。

今年以来,各地疫情反复, 旅游 市场明显比去年冷清。根据文旅部数据,端午假期全国国内出游7961.0万人次,同比下降10.7%,国内 旅游 收入258.2亿元,同比下降12.2%,但已经整体比清明假期、“五一”假期有所恢复。根据携程发布的《2022端午假期旅行大数据》,端午假期总订单量相较清明假期增长超三成,酒店和门票预订量较清明假期增长两位数,国内跨省团队游在跟团游业务中的占比接近80%,比清明假期增长超过20%。 旅游 从业者普遍认为, 旅游 市场已经出现“回暖信号”。

蓝裕文化主题开发设计院认为,随着暑期的来临,学生毕业游、避暑游、亲子游市场也将迎来一波上涨。途牛 旅游 网发布的《2022暑期出游趋势预测报告》显示,今年暑假,随着跨省游“熔断”机制的调整,人们的出游天数、行程距离显著延长,长线游、跟团游等迎来预订热潮。

近日,各地纷纷推出针对暑期的乡村休闲、亲子研学等方面的 旅游 线路,发放景区免门票、降价促销等 旅游 惠民“大礼包”,进一步鼓励 旅游 消费。浙江、云南、山东、湖北等多省市在6月份陆续推出 旅游 消费券,贵州黄果树瀑布、陕西华山、厦门鼓浪屿等知名景区相继宣布对游客免费。

各地旅行社以及 旅游 平台也积极着手布局暑期游产品。携程于6月中旬推出夏日畅游节,推出明星内容“种草”旅行话题、与 游戏 IP跨界联动。飞猪旅行方面表示,在“6·18”期间,推出了乐园、博物馆、房车、邮轮以及露营相关的套餐产品。这些新举措和新产品将进一步释放 旅游 消费潜力。

免费的背后是客流量的困境,通过免费吸引更多游客,争取在二消中把门票赚回来,这也许是众多景区背后的真实想法。而对于 旅游 而言,二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这种方式也许能助推 旅游 快速成长,摆脱对门票的依赖,从而获得长期的良性发展。

二、行业调整

经历三年的折腾, 旅游 行业可谓大浪淘沙,改行的导游遍地皆是,而通过直播、新媒体继续在 旅游 行业坚持的从业人员,也在逐步 探索 出路。另一方面, 旅游 行业也可能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三年疫情, 旅游 专业的学生锐减,专业人才的缺失, 旅游 行业雪上加霜。

互联网的赋能,也给 旅游 行业带来新思路。近期,景区、导游、 旅游 平台纷纷 探索 线上经营,学习直播、制作短视频,开启了“云” 旅游 “种草”模式。在直播平台上,导游们带着游客游览山河湖海、讲解人文知识、欣赏演出,在线上“组团”,帮粉丝订票、订车,为线下 旅游 “引流”。线上线下 旅游 的结合带来了盈利模式的改变、商业模式的创新,这也将成为一场新的考验。

三、政策助力 旅游 企业渡过难关

“前不久,旅行社领取了一笔暂退的 旅游 服务质量保证金。这样‘真金白银’的纾困举措来得很及时,帮助我们重拾信心、渡过难关。”河南悠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周鑫说,在去年旅行社收到了暂退的80%比例的质保金后,他们及时发放了员工工资,支付了租金等各项开支。今年,旅行社质保金暂退比例提升至100%,这进一步缓解了他们的资金压力,也为他们推出暑假 旅游 新产品增添了底气。

今年4月,文化和 旅游 部印发《关于进一步调整暂退 旅游 服务质量保证金相关政策的通知》,质保金暂退比例从80%提升至100%。除此之外,今年以来,政府部门出台了多项支持 旅游 业纾困发展的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文旅部等印发《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将 旅游 业纾困政策单列7条,其中就包括暂退质保金政策,以及缓缴保险费、加强金融支持等。国办发布《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专门指出,落实好餐饮、零售、 旅游 、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特困行业纾困扶持措施。这些政策为不少文旅企业缓解了当前的困难,助力其有序复工开放,促进了 旅游 业恢复发展。

“这些政策为进一步激发 旅游 消费活动创造了更好条件。”南开大学现代 旅游 业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石培华指出,“各地还推出针对文旅企业的精准有力的金融政策,为企业稳定资金链条,强化‘疫中生存’能力,维持基本服务功能,稳住 旅游 市场主体,特别是稳住 旅游 就业,保护 旅游 服务主力军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用好政策帮扶工具包的同时,中小 旅游 企业也可以依托平台型 旅游 企业在资源整合、产品打包、标准化服务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产业链自救拓宽收益和变现的渠道。”携程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致宁说,近两年,携程平台通过产品创新的方式助力商家纾困减负、提质增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四、企业自我发力,才是脱困关键

前面更多的是市场的概况,整体来看,蓝裕文化主题开发设计院认为 旅游 市场在逐步复苏。但整体市场的复苏不等于单个景区某个 旅游 公司的复苏,趋于谨慎的内卷,让行业很难迅速恢复。整体来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考虑。

1

更新项目

疫情期间,众多的展陈形式和项目大放异彩,元宇宙、沉浸式光影体验大为火爆。但我们认为企业不应盲目上这种网红级别的项目,而应该苦炼内功,从自身的IP出发,紧密围绕主题讲好IP故事,更新项目的核心不是更新展陈形式,而是提升灵魂。只有引入新IP或致力于将已有IP与最新的展陈形式融合,打造有灵魂的精彩项目才有成功的可能。

2

发掘人才

缺人将会是行业的重要难题,根据国外 旅游 行业疫后的现状, 旅游 行业面临人才短缺缺口,此前的 旅游 从业人员在别的行业找到了更稳定更合适的工作,他们回归行业的意愿逐渐变淡。国内的疫情基本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各大景区也纷纷重开。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的 旅游 行业也有可能面临缺人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改进运营方式,发掘 旅游 人才,抓住行业机遇,尽快恢复经营。

3

合理安排 旅游 ,做好防控措施

疫情过后,大家 旅游 的心态可能会有所改变,旅行社应当持续提供优质服务,根据游客的需求适时作出游线更改,合理安排 旅游 景点。疫情之后,游客可能会更多的倾向于风景和沉浸式 旅游 ,当然,狂欢释放型项目也有望爆发。同时,疫情依然有爆发的风险,在组织游客 旅游 参观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要求做好防护措施。

文章改编自光明日报

关键词:蓝裕文化,酒庄设计,博物馆设计,展馆设计,工业游设计,工业 旅游 设计,文化产业园设计,特色工业园设计,特色文旅小镇设计,酒厂游设计,回厂游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设计,规划设计,环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