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我国海拔1000~3000米的山地旅游价值高
山按其高度可分为高山、中山和低山,在旅游开发中常将丘陵也划到山地范围内。山地以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大为特征。根据我国山地特点,按照绝对高度划分:500米以下为丘陵;500~1000米为低山;1000~3500米为中山;3500~5000米为高山;5000米以上为极高山。
从旅游角度看,海拔1000~3000米的山地旅游价值较高,因为这个高度的山地特征突出,景色丰富;流水潺潺,泉瀑众多;生物种类多,群落复杂,季相变化明显;夏季是避暑的好去处,冬季的冰雪景观又是平原地区难以见到的。
从人对景观的感受分析,相对高度大的山地旅游价值高。因为当山体受到强烈切割,相对高度超过一定高度时会给人以巍峨感。以泰山和昆仑山为例,论山体规模和绝对高度,泰山在昆仑山面前是微不足道的。然而,海拔仅1545米的泰山,以1300米的高差耸立在华北大平原上,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势称雄天下,成为名山之首、“五岳独尊”。相比之下,昆仑山虽然海拔在5000米左右,但由于相对高度低,即或登上山顶,也无高大雄伟之感。
山体坡度陡,能增加险峻感。各名山之险景都以坡度陡著称。险景,可以激励人奋勇进取,全力拼搏,给人以“无限风光在险峰”之体验,成为攀登者一生难忘之事。
中国部分名山高度表
山名
海拔高度(m)
相对高度(m)
岩石组成
华山
2154
1740
花岗岩
黄山
1867
1500
花岗岩
长白山
1696
1600
玄武岩
泰山
1545
1300
变质岩
嵩山
1490
1300
变质岩
庐山
1474
1400
砂页岩、花岗岩
衡山
1290
1000
花岗岩
山地运动旅游具有怎样的市场前景?
在国外,山地运动旅游作为休闲度假的大热点已经流行多年,2019年全球山地游客已达12.2亿人次,全球山地旅游收入达1.36万亿美元,年增长速度远超过旅游业整体增长速度。其中欧洲作为主要消费市场和旅游目的地,接待了全世界约55%的山地运动游客;亚洲作为新兴市场刚刚开始进入主流视野,但如中国、尼泊尔等国家因背靠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吸引了来自全球的极限山地运动爱好者,接待了全世界约18%的游客,发展潜力非常巨大。
而在国内市场上山地运动旅游尚处于一个全新的领域,目前高端山地运动旅游的目的地主要集中在重庆、四川、云南等高原地区,依托天然山体环境和优美的自然生态景观,以及独具特色的山地民俗资源,受到了热烈的追捧。
为什么山地可以发展旅游业???
第一,山地具有较好地植被资源和风光,适合发展旅游。
第二,旅游业是富民产业,可以增加当地群众的收入,有利于脱贫致富。
第三,旅游资源得到开发,可以通过吸引投资实现,不一定由当地投资,这样可以快速拉动地方发展。
第四,旅游产业带动力强,可以带动多个产业、行业发展。
山地气候的旅游意义
山脉构成了祖国大陆的骨架,我们一般把地形划分为: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盆地五种类型,而我国的山地、高原主要集中于西部,这就构成了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形大势,其对我国的地理意义在于:1.使得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滚滚东流,联系、沟通了东西地区;2.产生了丰富的水能资源;3.由于西高东低,导致我国的降水量是东多西少,来自于太平洋的暖湿气流逐步被抬升,体现出了由东部沿海的森林向西部内陆荒漠的渐进过度。
3、山地的好处
骑车到底能锻炼什么啊???
怎么样才能达到呢???
强度不是很大(和跑步比),距离比较远可以去风景区(跑步你只能在市区吃灰尘),作为一种有氧运动可以锻炼心肺机能。
缺点:费钱。容易伤膝盖。
4、开展陕西主要旅游地旅游气候资源的意义是什么?
浅谈陕西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自然保护区的开发与保护
秦岭独狼
摘要: 当今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势不可挡,旅游业发展如火如荼。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旅游业以不断增长的势头迅速发展,已被正式列入国民经济序列。我国加入WTO,旅游业日显重要并不可替代。西部大开发,陕西大发展,旅游要先行。旅游资源作为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其地位是显而易见的。陕西是旅游大省, 文化大省, 有相当丰富的旅游资源,尤其是秦岭从中部横穿而过,带来了大量的自然旅游资源,保存了为数不多的尚为被人类破坏的生态系统,但建立自然保护区的还很少,建立自然保护区势在必行。
关键词:旅游资源 自然旅游资源 生态系统 自然保护区 特色旅游
当今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势不可挡,旅游业发展如火如荼。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旅游业以不断增长的势头迅速发展,已被正式列入国民经济序列。我国加入WTO,旅游业日显重要并不可替代。
山地运动旅游的旅游产品有哪些?
目前国内大部分山地运动旅游产品仍然主要依靠名山大川等景点,以漂流溯溪、自行车观光、露营基地等轻运动型产品为主,产品种类单一、服务质量欠缺,并不能满足游客对于多样化旅游体验的需求,因此许多景区开始拓宽业态范围,开发新型旅游产品,规划建设出一批山地运动旅游综合体。
依据山地运动旅游特征,产业产品基本分为山地运动体验、商业文化休闲和健康养生度假三大部分。
山地运动体验产品是核心吸引物,是刺激、挑战、娱乐项目的代表。主题运动包括空中运动如:滑翔伞、翼装飞行、低空跳伞、航模飞行、热气球等;冰雪运动如:滑冰、滑雪、雪上摩托等;山地及森林运动如登山攀岩、越野赛车、马术运动、森林骑行、野生动物观览等,并且提供专业的运动设备以及安全救护保障。
商业文化休闲产品是满足游客必备旅游需求和休闲业态集聚的中心。如山地运动住宿一般以运动主题酒店、露营地与房车旅游为主;山地运动配套服务以组织培训、户外救援、活动策划、辅助医疗、技能教育为主。该类产品是山地运动旅游产业链延展的重要环节。
健康养生度假产品能够为山地运动旅游产业提升增值,获取巨大回报。依托山地优越的先天自然条件,发展森林氧吧、山间瑜伽、温泉度假、天然养生、健康食品等旅游产品项目,能够提升品牌价值,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
我国由于各地区地形地貌形态差异大,山地旅游资源类型极其丰富。以自然山地为依托,以健康理念为核心,以休闲运动、活跃身心为目的,配备系统完善的旅游设施和服务内容,是大众旅游、全民休闲时代的新型、高端的旅游方式,山地运动旅游也将成为我国旅游市场的下一个大热门!
山地旅游景观主要包括哪些类型
山地旅游景观类型包括以下10类:
山地观光
山地观光资源丰富,包括山水岩石景观、动植物景观、气象景观、人文景观、生产生活观光等。要及时更新和优化设计,通过将游览和娱乐结合等途径进一步丰富游览内容,提高产品的参与性和吸引力。
山地休闲
根据山地不同的立地条件,开展森林休闲、垂钓休闲、竞技休闲、游乐休闲以及艺术情趣休闲等山地休闲活动,让游客消除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的紧张疲惫,达到情神放松、身心愉悦的目的。
山地体验
参与体验成为山地旅游产品开发的重心,为现代都市人提供山地环境体验、山野劳作体验、山地文化体验等各类体验产品。
山地度假
特殊而复杂的立地类型使山地拥有清新空气、宜人气候、优美景观、洁净水体等度假资源,适宜开展以森林木屋度假、野营地度假、洞穴度假等山地度假产品。
山地运动
山地是运动旅游的最佳场所,可根据实际,开展林中漫步、野外生存、户外拓展、登山、骑车、划船、漂流、溪降、冲浪、滑水、攀岩、荡秋千等各类运动。
康体保健
山地自然生态环境具有强大的康体保健功能,其高浓度的负离子、植物精气,能够治疗多种疾病,可开发以森林疗养、高山疗养、温泉疗养等为代表的室外生态疗养产品。
科普教育
将山地旅游与科普教育紧密结合,开发各类科普教育产品,包括地质地貌、矿产、植物动物、立体气候、历史文化、生态保护等科学研究与科普教育。
山地文化
山地型景区长期积淀形成的山水、乡村、民俗、宗教文化等都对外来游客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可相应开发写生摄影、民俗采风、宗教文化探秘、民族节庆等旅游产品。
美食购物
优良的生态环境提供了种类丰富的美食资源;旅游购物对象范围较广,各类林产制品、水产制品及特色民间工艺品等。
山地特色
包括山地商务会展、山地探险等。
简介
山地旅游是以山地自然环境为主要的旅游环境载体,以复杂多变的山体景观,各种山地水体,丰富的动植物景观,山地立体气候,区域小气候等自然资源和山地居民适应山地环境所形成的社会文化生活习俗,传统人文活动流传至今形成的特定文化底蕴等人文资源为主要的旅游资源,以山地攀登、探险、考察、野外拓展等为特色旅游项目,兼山地观光、休闲、度假、健身、娱乐、教育、运动为一体的一种现代旅游形式。
开发原则
1、以生态经济和旅游经济理论为指导,以保护为前提,遵循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在规划山地旅游的同时,应重点保护好森林生态环境。
2、应以森林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旅游客源市场为导向,其建设规模必须与游客规模相适应。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进行适度建设,切实注重实效。
3、应以生态环境为主体,突出自然野趣和保健等多种功能,因地制宜,发挥自身优势,形成独特风格和地方特色。
4、统一布局,统筹安排建设项目,做好宏观控制;建设项目的具体实施应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可视条件安排分步实施。
5、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专业技术标准、规范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