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入分析和研究桂林旅游现状
由于桂林城市范围较小,所以旅游开发潜力已经不大了所以以自然风景和人文气息来吸引游客,视乎不是很有优势了,因为现在各个地方的新兴小城都在电视上打旅游的广告,就连央视上都有很多了。前几个月,桂林市举行了一个动漫桂林的活动,就是为了开发新兴旅游空间。而且桂林的山水,也就那样了,没有从前的清秀了。
二、原来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为什么现在人们都不愿意去桂林旅游了?
桂林山水甲天下源于南宋诗人王正功的《劝驾诗·其二》,桂林山水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桂林山水是对桂林旅游资源的总称。 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桂林作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曾经是世界联合国科文组织力荐的著名旅游城市,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在世界上排名都可以说是很靠前的地方,为什么一直不温不火呢?接下来由笔者细细道来。
桂林旅游宰客事件频发
外出旅游可以让人放松身心,开阔眼界,洗涤心境,可以见识一个世界的大好河山。,遇见不同的人,享受地道的美食,发现未知的自己,感受生命的无限种可能,最终增长见识,提升自我,丰富人生。
旅游最重要的是体验和心情愉悦,桂林山水确实美不胜收,但有部分人借助桂林山水的名气,大肆获利,导致很多游客上当受骗,这如何让人有好的体验,如何让人心情愉悦?
虽然主管部门多次整治低价游,热点新闻也多次报道过低价游风险大,但各种被坑的案例还是时有发生。
例如在19年,就发生了导游一起强制游客消费的事件,导游要求旅客一小时要消费2万块,不然就赶下车。还有不少游客在旅游时被骗购买鸡血石,假珠宝等物件,竹筏工中途要求加钱等。
当然还有全国旅游最常见的套路:本地,外地菜价大不相同。据网友在桂林旅游的亲身经历,一碗米线如果用普通话进行沟通需要16元,价格逼近一线城市。而如果用当地土话的话,只需要6块。
假设一名游客上当受骗,那么他就会对桂林旅游打上负面标签,当亲人朋友也想去体验桂林山水时,他就会道出自己的经历,阻止他人,一个人就可以让一群人打消去桂林旅游的念头,更何况每年上当受骗,被宰之人不少。再加上桂林旅游被宰的事件时有报道,就让民众对于桂林旅游的风评不是很好。
拥有天时地利的桂林山水可谓是得天独厚,但在人和方面还有所欠缺。去旅游体验桂林山水自然美妙,但没人想去桂林和一些不道德的人斗智斗勇。
商业化严重
随着国民大众旅行经验的不断丰富以及80后、 90 后为主体的游客数量增长和主体结构变化,旅游消费观念的日益成熟,使旅游者对体验的需求日益高涨,他们已不再满足于大众化的旅游产品,更渴望追求个性化、体验化、情感化、休闲化以及美化的旅游经历。
桂林的景点基础设施不免有些浮躁,失去了建筑特色,在桂林市区建了不少仿造西方的桥,衬在山水和周边建筑上显得不伦不类,而且还建起了不少像徽派建筑的仿古建筑,真正老桂林该有的旧房子建筑很多都被拆掉了,建成千篇一律的商业街。
且就目前看,桂林旅游产品单一,娱乐体验少,文化娱乐内容缺失,玩得不尽兴,往往留有遗憾,也使得桂林旅游形象单一。而近几年景点商业化就直接导致游客花费增加,负面消息频频发生。
桂林山水甲天下确实名副其实,但是不足的是桂林旅游景区没有规划得很好,遍地要收费,到处要门票。钱都是辛苦挣来的,哪怕山水再美,和钱挂钩如此紧密也就不美了。
模式老旧
桂林旅游的模式一直都没有怎么变化,都是跟团旅游,吸引力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北,年龄层集中在中老年,文旅项目开发还停留在地接服务、导游进店等等啃老本的老牌模式上,对于当下旅游风向来说显然过时。
其次桂林每个景点散乱分布,户外性强,相互的距离比较远,而地方交通不便也让旅游模式过度依赖跟团,而非自由行。
三、请采用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的方法对国庆长假与国庆前后的桂林市场旅游市场进行分析?
今年以来,桂林市旅游行业和部门大力开展“品牌提升年”活动,以品牌提升旅游发展质量和水平,开展旅游促销,积极倡导诚信守法经营,深入实施“两个转变、五个增加”的发展战略。年初在全国煤炭会议及一系列国家部门、大型企业商务会议的促销推动下,桂林市旅游市场以高开的态势,迎来新年开门红,1—5月保持了持续稳定地增长。
到2007年5月底止,桂林旅游人数达558.70万人,收入达292103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0.22%、19.91%;旅游收入增长高出旅游人数增长9.69个百分点,旅游经济正向提高效益方面优化。
一、旅游接待人数情况
2007年5月底止,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为558.70万人,其中海外入境游客为48.80万人,国内游客为509.90万人,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0.22%、10.68%、10.18%,均保持10位数以上的增长幅度。
从海外游客来桂结构看:入境游客外国人为 29.10万人,港澳
5.06万人,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8.87 %、41.74%,台胞为14.49万人,同比增长6.15 %。
从来桂国内游客看:来桂国内旅游人数达509.90万人,市区为286.62万人,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0.18%和8.91%。
二、旅游收入情况
2007年5月底止,来桂旅游收入为292103万元,其中海外旅游收入为100508万元,国内旅游收入为191595万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9.91%、23.43%和18.15%。
三、市场主要特点:
1、高开高走形成今年旅游市场开门红局面。一月份在全国煤炭会议的促销推动下,桂林市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经济效益大幅提升,住宿餐饮服务业市场繁荣;紧接着二月份是春节黄金周,桂林市作为日益完善成熟的旅游市场,通过各种方式大力开展品牌创建活动,改善服务意识,转变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手段,全面实现了“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统一”目标,桂林旅游黄金周产生了黄金效益。从而使桂林市旅游经济热浪高起。
从春节黄金周游客看:春节黄金周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8.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9亿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 1.4%和 17 %。漓江游览接待业5.1万人次,芦笛岩接待2.86万人次,乘船游览“两江四湖”1.16万人次,乐满地接待1.6万人次,阳朔《印象。刘三姐》接待1.87万人次,银子岩接待1.1万人次,各景区景点接待游客数同比均有不同程度增长。
2、稳中有升的旅游两项指标再创历次黄金周新高。在认真总结前19次黄金周经验的基础上,桂林市创造和利用一切机会加大旅游营销力度,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五一”黄金周,来桂旅游高峰如期而至,全市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在去年“五一”的高基础上再次出现历史突破性增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7.19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84%;实现旅游收入4.6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85%,收入增幅超过人数增幅近7.01个百分点,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再创历次黄金周新高。
3、火热市场推进桂林旅游“夜时代”。黄金周节假日期间,桂林市客流高峰居高不下,桂林“城徽”象鼻山和“国宾洞”芦笛岩等景区达到本次黄金周接待最高峰,荔浦银子岩则创该景区日接待量最高记录。桂林旅游旗舰产品漓江和《印象·刘三姐》一票难求。为了满足广大游客的旅游需求,桂林市各景区在确保接待质量的前提下适当延长接待时间,荔浦银子岩最晚营业到晚上11点。为了保证旅游项目的质量,《印象·刘三姐》限定每天只演两场,每天的票基本都在两天前售罄。两江四湖规定每天24点为最后一班游船的开行时间,这样也要每天凌晨1点半前才能结束游览。即使到了深夜,在市区及阳朔街头转悠的大量游兴不减的外地自驾车以及在西街泡吧的不同国度的游客,都在显示着桂林旅游已被火热的市场推进了“夜时代”。
4、第六次铁路提速,为桂林市旅游市场加快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4月18日,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桂林站旅客列车车次、运行时间和开车时刻均有较大变动。桂林站原有图定列车由19对增加至22对;新增开的桂林北~成都K651/4/1、K652/3/2次列车途经湘桂、焦柳、渝怀、达成等线,横贯广西、湖南、贵州、重庆与四川四省一市,使桂林乃至广西与四川、重庆及沿途的怀化、涪陵等西部重镇连成一线,沿途丰富的旅游资源将和桂林形成一条极大的旅游资源链,为旅行者打通了一条新的精品旅游线路,有力推动桂林旅游市场的开发和拓展;桂林-昆明K393/4次的开行极大地拉近了桂林和昆明这两座举世闻名的国际旅游城市的距离。而且,重庆和成都都有进藏始发列车,桂林北-成都快速列车的开行,无疑又为桂林旅游市场带来了新的亮点。此外,铁路再次提速使游客在火车上停留时间普遍缩短,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出行时间,可选择的线路有所增加,可用于旅游消费的时间有效延长,不仅使出游者大大受益。
5、乡村体验型农家乐成为县域旅游新品牌。与以往热衷远途旅行不同,如今市民更青睐就近找乐,下乡旅游。同时,桂林市近郊及各县旅游景点还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桂林到龙胜、兴安、恭城、阳朔休闲旅游的市民剧增,大量游客涌入县乡,各县旅游接待应接不暇。各县宾馆、酒店出租率大幅提高,与市区住房以及星级宾馆出租率略有下降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特别是兴安县乐满地及时把握首批国家5A级景点机遇,采取积极地对外宣传和扩大国际市场对策,与多个国家的多个旅行社鉴定团队接待合同,引起国际游客大幅增长。乡村体验型农家乐旅游的发展,有力推动了乡村变富变美,丰富了旅游产品,也逐步改变了单一观光旅游格局,为农村土特产品开发、销售提供了绝佳平台,使旅游业在吸纳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方面作用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桂林市旅游局在各县评选出的农家乐旅游示范点逐渐成为当地旅游的品牌。
四、为什么现在很多人都不愿意来桂林旅游了?
首先桂林是一个非常传统的旅游城市,历史上有很多文人雅士都曾到过桂林,并且还留下来很多诗词。而且在市面上也有一些称赞桂林的歌曲,甚至关于桂林的一些文章还被收录进了小学课本,这样一来桂林的知名度自然就上去了。而且20元民币的背后,就是桂林凡是用过钱的朋友,就一定知道桂林这个地方。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桂林的旅游业是不需要做过多宣传也会有游客的。但为什么感觉这几年,桂林的游客变少了?是桂林做得不够好?还是游客的原因?
首先游客吐槽桂林最多的就是门票,桂林大大小小的景区至少也有上百个,但每个景区基本上都收取很高的价格。大家看下图就知道,当然这只是桂林很少一部分景区。一共是7个景区,如果要全部玩下来的话,一个人大概需要900块钱,如果一家三口或者是一家四口呢?这个价格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接受呢?毕竟桂林以自然景区文明,既然是自然景区那为何还收取那么高的票价呢?这些年我去过很多城市,但像桂林这样每个公园都收门票的确实不多。
毕竟北京最贵的景区也就是几十块钱,而你这里随便就是上百元。确实是有些说不过去哈,不过话又说回来桂林是一个旅游城市,主要依靠旅游业收门票高一点好像也勉强能理解,毕竟周边的城市景区收费好像也不低。其次就是服务态度吧,当然我这里不是所有的工作人员,我去过几次桂林。当地的工作人员给人的感觉就是非常无奈,而且对游客没有耐心,但是你对比其他地方的工作人员,你就能够很明显的感受到。
还有一点可能就是过度开发吧,我个人估计桂林已经把能看的都拿出来收门票了,特别是一些溶洞什么的。里面加了很多现代元素,反而失去了它本身原有的美,这一点是很多当地人都表示感同身受的。像一些古街什么基本上都是卖东西的。而且商品基本上都一样,除了价格比网上贵我真的挑不出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像阳朔的西街虽然说有很高的知名度,但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给我的感觉就跟城市里面的酒吧一条街差不多。
最后就是其他旅游城市的崛起吧,以前大家没有那么多选择,不知道什么地方可以玩,不知道什么地方有美丽的风景。但现在不一样了,各个旅游城市都有进行旅游方面的推广,也就是说游客们的选择变多了。大家以前就知道桂林等少数的传统旅游城市,而现在知名度比较高的旅游城市有很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去桂林的游客自然就变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