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会区的介绍

新会(Xinhui, Sunwui或Sanwui),古称冈州,现为广东省江门市辖区,地处珠江三角洲西南部的银洲湖畔、潭江下游,东与中山、南与斗门相邻,北与江门、鹤山,西与开平、西南与台山接壤,扼粤西南之咽喉,据珠江三角洲之要冲,濒临南海,毗邻港澳,陆地面积135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75万新会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1.8℃,2010年降雨量2020.3毫米,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河网密布,物产丰饶,盛产蒲葵,新会葵艺闻名遐迩,新会陈皮享誉全国。素有“葵乡”、“水果之乡”、“鱼米之乡”之称。新会是南粤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一直是四邑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现有电视台及电台。2015年排名全国百强区第55位。1新会是中国著名侨乡2,也是大量海外华人华侨的祖籍地,因此有句俗话说海外也有一个新会。新会文物古迹极多,有4000年前新石器时期的贝丘遗址,有隋朝的古塔、唐朝的官冲窑址,有宋朝的孔庙、宋元厓山海战遗址和崖山祠,有明清的古塔、古炮台和媲美广州陈家祠的新会书院及新会学宫,有广东四大名寺之一的圭峰山玉台寺,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梁启超故居,有4A级景区小鸟天堂、圭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古兜温泉度假村,和叱石岩、公坑寺、紫云观、玉湖、银湖湾等。新会是广东历史上文风最鼎盛的地区之一,有“东莞拳头新会笔”之美誉,岭南大儒陈白沙、维新领袖梁启超、历史学家陈垣等均出自新会,是岭南学派和岭南琴派的发源地,有“海滨邹鲁”之称。

二、什么是新会陈皮?

新会陈皮,是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特产。

新会陈皮

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药材分为“陈皮”和“广陈皮”。采摘成熟果实,剥取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

味苦、辛,性温。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相关配伍

1、与苍术、厚朴等同用,用于中焦寒湿脾胃气滞者,脘腹胀痛、恶心呕吐、泄泻。

2、与山楂、神曲等同用,用于食积气滞,脘腹胀痛者。

3、与枳实、生姜等同用,用于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者。

用法用量

3至10g。

制作方法

除去杂质,喷淋水,润透,切丝,干燥。

生理特性

1、陈皮:常剥成数瓣,基部相连,有的呈不规则的片状,厚1至4mm。外表面橙红色或红棕色,有细皱纹和凹下的点状油室;内表面浅黄白色,粗糙,附黄白色或黄棕色筋络状维管束。质稍硬而脆。气香,味辛、苦。

2、广陈皮:常3瓣相连,形状整齐,厚度均匀,约1mm,点状油室较大,对光照视,透明清晰。质较柔软。

产地

产于福建、浙江、广东、广西、江西、湖南、贵州、云南、四川等地。

三、江门有什么特产?

1、新会陈皮

新会陈皮:又名广陈皮,为大红柑(学名茶枝柑)的果皮,入药已有700余年历史。《本草纲目》载:“柑皮纹粗,黄而厚,内多白膜,其味辛甘,今天下以广中(即今新会)采者为胜。”

2、新会大红柑

学名茶枝柑,是新会著名土特产。其品质独特,在明清就风行各地,并被列为“贡品”,年年进贡。据记载,新会大红柑已有600多年的栽培历史。

3、大槐细米薯

细米薯学名叫菱薯,属瓜菜类,可用来煲汤、煲糖水,清甜可口。

4、杜阮大顶凉瓜

杜阮凉瓜,又名杜阮苦瓜。是江门市乃至省、港、澳地区无人不晓的特色知名农业品牌。其瓜型肥大,形似木瓜,平顶粒粗,别于其它凉瓜的标志迷人官特征,本地人称之为大顶瓜,将其形容为“柿饼蒂,老鼠尾”。

5、鹤山红茶

鹤山红茶为鹤山著名土特产。鹤山人种茶始于宋代,茶叶以其条索紧细,成色油润,汤色鲜亮,清香味浓,滋味甘滑,消热消滞而著称。

四、江门特产有哪些?

有新会陈皮、杜阮大顶凉瓜、台山大米、新会大红柑、台山鳗鱼等。

新会陈皮,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柑皮以贮藏的时间越久越好,存期不足三年的称果皮或柑皮,存期足三年或以上的才称为陈皮。

陈皮以广东所产为佳,历史贸易中特称“广陈皮”,以别于其他省所产。清代大医师叶天士所开的药方“二陈汤”,特别写明“新会皮”。因不是新会所产的其药效远逊,且乏香味而痹口(即苦辣味),所以新会陈皮价格较高,皮比肉贵。

2019年11月15日,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地域保护范围:

新会陈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人民政府《关于建议划定新会陈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新府报[2006]8号)提出的范围为准。

为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街道办、大泽镇、司前镇、罗坑镇、双水镇、崖门镇、沙堆镇、古井镇、三江镇、睦洲镇、大螯镇等11个街道办事处、镇和围垦指挥部现辖行政区域。

五、新会有哪些民风民俗

1、双水山地风筝

新会区“双水山地风筝”相传始于明代洪武年间,盛于清代乾隆年间,山地风筝主要类别有两种:板块类,以上凌村和南岸村“鸣牛”风筝为代表作;竹节类,以岛桥村、洋美村及木江村《蜈蚣》风筝为代表作。

一般有10-80米长不等。有鲤鱼、鹰、荷花、蝴蝶、各种鱼类等花式品种100多个,其工艺精巧,经过选料、破篾、绑扎、粘合、包装、绘画多种工艺制作而成。

平时村民农闲假日,用竹笏制成风筝,每年秋高气爽,成群结队,在山头放起风筝,一派娱乐升平的景象。1998—2000年连续三年举办风筝节和图片展览,参加放风筝的人从10岁至80多岁,充分展示了双水风筝之乡的风采。

2、新会鱼灯

鱼灯一种纸扎的中国传统手工艺品,新会鱼灯历史悠久,制作精巧,极具观赏性,是烘托节日气氛、营造社会和谐景象的吉祥用品。新会鱼灯寓意年年有余。

人们做鱼灯、买鱼灯就是祈求在新的一年身体健康、出入平安。新会鱼灯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清朝初期,至今已有近400年历史。新会鱼灯寓意年年有余。

3、新会葵艺

新会葵艺,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新会葵艺历史悠久,东晋时期即已开始葵树种植和葵艺加工。清代乾隆至光绪末叶的两百多年间,新会葵艺的发展达到鼎盛。

葵艺是以植物蒲葵为原料加工制作工艺品及生活用品的一种广东民间手工艺,集造型艺术和编织、绣花、绘画、印花等工艺于一体,主要流传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及周边地区,以芯蒂圆正、扇面洁白柔韧光滑、编织工艺精良闻名。

4、蔡李佛拳

中国传统拳术中的南拳之一。相传为广东省新会京梅乡人陈享(1806年-1875年)所传。他综合了蔡家拳、李家拳和佛家拳三家之长而形成一支新派,故名。

它套路繁多,内容丰富,手法着重攻防配合,步法灵活而稳健,发劲刚中带柔,讲究发声与动作的配合,要求发声以助威,发声以助势。动作舒展大方,拳路气势磅礴。

5、司前木板年画

木版年画,是一种运用木板,采用彩色颜料套印在纸上的画种。它是我国民间过节时张贴的一种民间画类,用以除旧迎新、美化环境、营造节日的喜庆、欢乐气氛。据载,早在汉代民间就有过节时在门上画勇士、贴门画的风俗,并且历代不衰。

在广东,木版年画至少有600年的历史,司前木版年画也曾一度兴盛,远近闻名,在当时,从事这一行业的人非常多,这些都说明了它在当时的市场竞争中突出了自己的特点,所以才深得消费者所喜爱。

6、大鳌咸水歌

咸水歌是疍家人自娱自乐的一种原始歌谣,居住在新会、中山、珠海、顺德等珠江口沿海一带冲积平原上的疍家人广泛传唱,至今仍保留传统的唱法。咸水歌是疍家人自娱自乐的一种原始歌谣,在新会大鳌有着三百多年的历史。

在水乡农村和水上居民日常生活、劳作,特别是在谈婚论嫁、丧葬等过程中,触景生情、随编随唱,以歌谣的形式描绘不同的情感。居住在新会、中山、珠海、顺德等珠江口沿海一带冲积平原上的疍家人广泛传唱,至今仍保留传统的唱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会